映月读书网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 影像的实验 >

影像的实验

1904年出生于伦敦的勃兰特,一辈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德国度过,晚年由于健康的缘故,住在瑞士疗养而于1983年的圣诞节前过世。祖国对他来说只是过客歇脚之地。二十五岁的勃兰特前往巴黎充当曼·雷的助手,这段学徒时期虽然只有数月之久,却影响了他的一辈子。勃兰特就是从曼·雷身上察觉到超现实主义在影像表现上有莫大的启示作用——它可以泄露自我压抑下的潜在意义,而照相机就是最佳的捕捉利器。在巴黎逗留了三年后,勃兰特回英国开展自己的事业,起先他接受社会局“家庭部门”的委任,拍摄及研究地下庇护所,后来被国家建筑物记录局委任拍摄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除了这些公家差事之外,他把所记录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照片,登在Picture Post、Harper's Bazaar和Lilliput等著名刊物上,而奠定其最早期的报道摄影地位。

这个时期之前的勃兰特一直对夸张的相机角度完全没有兴趣,且排斥广角镜头,只偏好标准镜头。他认为“最简单的接近方式就是最有效果的”。不过,当他看到奥森·威尔斯的电影《大国民》之后,整个态度都改变了。这部影片中的室内场景和全面景深的视觉效果激起了他从事影像实验的兴趣。

勃兰特在一家叫Covent Garden的古董店,发现了一架红木机身、铜管镜头的老相机,这架老爷相机的镜头角度十分广,光圈比针孔还小,而且没有快门。勃兰特将它买下来,用它拍出令人惊异的《梦幻田园》以及《裸之透视》单元,成为摄影史上对大自然及女性形体最特别的诠释语言。

勃兰特从此完全和记录性的报道摄影挥手告别。后来他曾对这种改变有这样的解释:

对记录照片,我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一些我说不出来,只能模糊感受到会带给我快乐的特质,于是我就转拍风景。我并不确定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虽然欣赏田园的美丽风光,却从不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爱好者。可是这儿却有了仿佛“似是而非”的东西……

“似是而非”这句话正是勃兰特影像的印证,他所拍的田园一点也不像真实世界的景物,他所拍的人物都像是在梦游一般,真实与虚幻在勃兰特的照片中纠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