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任正非:商业的本质 > 第九章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飞跃 >

第九章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飞跃

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首先必须拥有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带领企业走上更快更高的发展道路。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持续性的发展,那么仅仅依靠一位优秀企业家是远远不够的。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地运行下去,保持基业长青,就必须为企业打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这些才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1.思想权和文化权是企业最大的管理权

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被开采光,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又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较少。当然,党中央已提出“科教兴国”,以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基础,同时强调要深化管理,使知识产生价值,以创造民族的财富。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说它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脑袋。一个离散了廿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聪明的脑袋,他们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任正非

如何才能让一个企业实现长治久安、保持基业长青?这是很多企业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过去,很多企业认为只要依靠技术和资金或者人才,就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对于全世界任何一个有着伟大历史的公司来说,它们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技术、资金或者人才,而是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企业文化确保企业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长久生存下去。对于管理者来说,打造健全的、合理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任正非有这样的认知:“我们要研究推动华为前进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怎么使这些动力能长期稳定运行而又不断自我优化。大家越来越明白,促使核动力、油动力、煤动力、电动力、沼气动力……一同努力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因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任正非曾经带领团队去阿联酋和以色列进行考察,发现这两个国家都善于将自己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比如,阿联酋虽然位于沙漠之中,可是他们打造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阿联酋人在沙漠里用淡化海水浇灌花草,用石油换取的外汇建造最漂亮的房子。以色列也是一样,整个国家尽管受困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可是国家一点也不贫困,它的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好得多。任正非感慨地说:“与以色列相比,我们的自然资源不知要好多少倍。以色列能在一亩地上产35吨西红柿,我们如果能每亩生产3.5吨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种差距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差别,而是一种文化。以色列人打造了非常出色的文化,并因此获得世界的认可,长时间保持竞争的优势。

因此,任正非一直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打造,并认为“思想权和文化权是企业最大的管理权”,要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理解企业管理。那么,华为究竟如何抓住这个最大的管理权呢?

企业文化由于主要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因此任正非建议华为人应该从过去二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功和挫折经历中,总结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价值观、思想方法和管理原则,并以此为依据,识别出“那些未来能够支撑华为长期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要素,以及那些未来可能导致华为走向失败的潜在风险”。华为人必须将自己过去积累的管理哲学进行宣传和扩散,使之深入人心,最终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并依靠这些文化引导未来接班人更好地为公司奋斗。

多年来,华为打造了丰富的企业文化,依靠企业文化管理企业、引导工作,可以说文化成了华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约束和倡导企业员工的行为。这种约束性证明了企业文化的打造和传播需要以制度来规范,为此,华为制定了《华为基本法》,还制定了各种制度。如任正非在提拔干部时制定了一个基本标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自我提升的能力,能很快适应企业的文化。在他看来,一个干部只有了解和适应了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在打造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时,他也是通过绩效考核与各种奖励制度保障文化的传承。华为的制度为华为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之变成生长在大地上有活力的文化。

制度虽确保了企业文化进一步定型和传播,但企业文化除了需要横向传播,还需要纵向的传承。换言之,为了让管理权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长久地发挥出应有的效力,需要让它不断传承下去,而好的企业文化原本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华为认为,企业文化不仅是当代管理者需要重视和把握的,也需要被接班人认可。这个接班人不是随随便便产生的,而应该是在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约束下塑造出来的。只有在企业文化中塑造,才能认可和接受企业文化的存在,也才能让这些企业文化代代相传,这正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华为基本法》——华为人的基本法

我们在进行第二次创业活动,从企业家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过渡。我们正在进行《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基本法》是华为在宏观上引导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华为全体员工的心理契约。

——任正非

1995至2000年被认为是华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这五年不仅是华为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还发生了一件对华为有着重要意义的事件,那就是《华为基本法》的制定。

在华为的发展史上,《华为基本法》的地位和影响力都非同一般。它既是华为进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又是公司制定各项具体管理制度的依据。实际上,《华为基本法》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总结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的“宪法”,对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具有划时代的示范意义。

《华为基本法》是如何出现的?有什么样的背景?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规章制度会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华为基本法》的出现是华为企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完善以及存在的价值都和华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1994年,华为推出了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成功。华为从一穷二白的状态迅速成为国产厂商的佼佼者,这也为华为未来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营业额的不断增加,华为在扩张的道路上开始出现乏力现象。任正非敏锐地意识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兴趣都在下降,内部沟通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于是,任正非将目光放在了管理上,而员工仍将焦点放在研发和生产上,双方一下子失去了共同语言。

任正非一直都和员工一起奋斗,彼此非常了解,然而突然大家变得陌生起来,彼此有了很大隔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正非在华为开展了一场以“华为兴亡,我的责任”为主题的管理大讨论。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讨论如何融洽高、中、基层之间的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但这一次的大讨论不仅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还暴露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

失落的任正非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多年来的高薪水、高福利已经严重消磨了员工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多数人都存在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其次,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低下,已经开始阻碍企业向前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不力,内部缺乏统一的文化基因,以至于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难以保持一致的步调。

找到原因之后,任正非开始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最终,他遇到了正在华为做培训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教授,教授们答应帮忙做管理咨询。那时,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在华为内部打造一套合理的营销体系。随着咨询内容的扩展,营销体系逐渐延伸到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领域,最终聚焦到企业文化和管理大纲上,任正非也觉得此时可以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由于当时国内并没有多少企业真正开展过企业文化建设,华为根本找不到经验可借鉴,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摸索,想办法自成一套文化体系。华为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重心的不断偏移,华为成立了专门项目组,负责整理和提升华为管理大纲,任正非建议将这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管理大纲命名为《华为基本法》。此外,教授们和任正非一致认为,单纯的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华为的发展需求,需要通过文化建设以及制度的改革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华为明确了《华为基本法》的内容主要定位在华为的价值观体系和管理政策系统上,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管理政策则涵盖了企业的决策系统、行为准则等内容。

任正非曾做过一个总结和解释:“华为走过的十年是曲折崎岖的十年,教训多于经验,在失败中探寻到前进的微光,不屈不挠、艰难困苦地走过了第一次创业的历史阶段。这些宝贵的失败教训与不可以完全放大的经验,都是第二次创业宝贵的精神食粮。当我们第二次创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时候,面对的是国际强手,他们有许多十分宝贵的经营思想与理论可以供我们学习参考。如何将我们十年宝贵而痛苦的积累与探索在吸收业界最佳的思想与方法后再提升一步,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理论,以避免陷入经验主义,这是我们制定‘公司基本法’的基本立场。”

《华为基本法》制定之后的确在华为的内部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有了明确的企业文化,华为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不仅认清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开始谋求转变,企业开始运用科学管理的方式以取代过去的人性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华为开始主动学习,引入先进的制度和流程,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企业的接轨。同时从外部环境来说,作为中国企业第一部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大纲,它很快在业界迅速传播,并被当成企业文化的启蒙读本,在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诚信制度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并存的。企业的发展不能以利益来驱动,君子取之以道,小人趋之于利,以物质利益为基准是建立不起强大的队伍的,也是不能长久的。农民革命、个体户、一些小公司的经营行为都是以利益为驱动,这都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必须使员工的目标远大化,使员工感到他的奋斗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与家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我们提倡精神文明,但我们常用物质文明去巩固。这就是我们说的两部“发动机”,一部为国家,一部为自己。

——任正非《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什么是管理,该如何进行管理,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多数人看来,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们也常常将管理弄得很复杂,毕竟要牵涉工作的各个方面,牵涉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管理本身就需要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过程。

尽管华为在管理方面走了不少弯路,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但是任正非始终将管理简单化,并且认为管理应该从简单做起,用简单的方式来领导和控制相关的资源,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更应如此。他曾经说过:“不要将管理复杂化了。小公司只有一条管理内容,就是诚信,没有其他。只要你对待客户如宗教般虔诚,就像磨豆腐,一天天好好磨,终有一天你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中小企业还想有方法、商道、思想?我说没有,你不要想得太复杂了。你就盯着客户,就有希望。要诚信,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诚信。你只要诚信,终有一天客户会理解你的。”

在这里,任正非将诚信当成了管理的一个重心和目的,并认为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诚信,华为一直以来也是坚持这样的管理原则。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任正非一直以美国为学习榜样,以美国人一些出色的想法和行为来教育华为人。比如,任正非对西点军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大加赞赏,要求华为的干部学习美国军官的荣誉准则:“第一,我们绝不说谎。第二,我们绝不欺骗。第三,我们绝不偷窃。第四,也绝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

“绝不说谎”体现了华为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华为人始终坚持实话实说、有话直说的原则。任正非向来是这样做的,只要他觉得别人做得不好,就一定会当面提出批评;只要他觉得对方做得不错,也一定会及时提出表扬。他不喜欢说空话,说谎话。

“绝不欺骗”是华为人坚守的商业法则。对他们来说,任何一次合作、任何一次交易都应本着坦诚的原则,不能相互欺瞒。华为人在营销时从来不掩饰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即使这些缺陷并没有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他们还是坦诚地对客户和消费者说明这些缺陷。如果因为上游供货商提供的元器件出现质量问题,华为也不推卸责任,而是非常负责地帮客户更换所有产品。对华为而言,客户就是上帝,就是一切,时刻都必须对客户负责。

华为多年来一直严格把控好产品的质量关,因为质量是华为生存的基石,也是用户和客户选择华为的理由。华为人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他们将质量当成品牌诚信之本,甚至将产品质量放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绝不偷窃”更是华为人一直在严格自我要求的法则。对于华为人来说,技术上可能落后于别人,但绝对不能因此盗用别人的技术专利。多年来华为一直重视知识产权,不仅自觉遵守国际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条例,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始终以开放、积极友好的态度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通过协商谈判、交叉许可、产品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此外,华为也一直呼吁其他公司一起保护知识产权,而对恶意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华为会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的权益。

“也绝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实际上强调了华为讲究诚信、追求诚信的立场。任正非要求每一个华为人都要坚守这些原则,要诚信待人,不能因此破坏公司的形象,不能影响公司的声誉。华为始终恪守商业道德,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不仅要求员工守住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窃的基本原则,而且杜绝和反对一切贿赂和腐败行为。2014年,华为继续强化落实管控机制,要求全球员工遵守《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并且每年进行全员培训。

与此同时,华为要求所有合作伙伴、供应商签署反贿赂的诚信廉洁协议。比如,在《华为合作伙伴行为准则》中有这样一条规定:“禁止合作伙伴通过虚假项目、虚增客户需求、阴阳合同以及提供虚假签收单、虚假验收单等方式协助华为员工确认虚假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故意延迟确认收入等。禁止合作伙伴通过任何形式伪造华为印章和公文函件。”华为不希望合作伙伴违反诚信原则,从而破坏自己的形象,影响自己的市场业务。

为了彻底落实好诚信制度,华为还在内部建立了诚信档案,每个人的信用记录都会登记在册。公司还制定了一系列诚信违规的制度条例,将诚信法则制度化,以便整顿公司内部风气。有一次,一位华为主管的妻子在小区里无意中说了一些有损自身诚信的话,这些话很快被传开了。不久,该主管便受到了公司内部的通告批评,还受到了诚信档案降级处分。对合作伙伴,华为也有相应的档案记录,如果对方的诚信有问题,那么华为将终止与对方合作。

华为一直都在进行诚信教育,并将诚信纳入企业的制度中,通过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华为就此打造出自己的诚信品牌,在国际上也深受尊重。在华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有个刚刚接受培训的华为新员工,想要在一家影像店租赁一部价值上千元的DV器材,由于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租金,他只好央求老板通融一下,可老板无论如何就是不同意。不过当老板得知对方是华为员工时,态度立刻发生转变,很爽快地将器材租给他,而且没有收一分钱押金,甚至不需要他用身份证来抵押。对老板而言,华为就是最好的信用招牌。

4.狼性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那些在前线投标、进行高强度作业、压力太大的华为员工,可以短时间到海滨去度假,费用由公司支付;一些工作强度太大、短时间身体不太好的员工,可以临时拉去五星级酒店缓冲一下。

——任正非

一提起华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狼性文化、军事化管理;还有一些人将华为称为缺乏人性的血汗工厂。真正了解华为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以艰苦奋斗、加班文化、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主的企业,实际上不乏人性化的一面。作为公司最高的领导者,任正非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平衡好自己的管理,懂得仅仅依靠命令、依靠物质奖励无法打造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队伍。一个好的企业、一支好的团队不是单纯依靠利益来驱动,也不是依靠冷冰冰的制度来驱动,关键还要加入一些情感因素,好的队伍必须具有浓烈的感情。

关于这一点,任正非从创业之初就已经想到了。那时候华为员工为了尽快生产出好的产品、尽快实现盈利,不得不每天没日没夜地加班。任正非虽然自己也坚持加班,但看着下属一个个放弃在家休息的时间来公司熬夜,心里非常过意不去。为了尽量给予补偿,任正非只能尽一些绵薄之力。那段时间,他担心员工挨饿,常常出去帮加班的员工买夜宵;担心员工晚了回去不方便,就亲自出去帮员工叫车;尽管公司的经济情况不宽裕,任正非还是特意给研发部门的经理发放了一笔经费,规定他每周都要拿着这笔经费请下属吃饭。任正非的小小举动并不起眼,员工却切身感受到了尊重和关怀。他们愿意拼命工作,哪怕任正非经常拖欠工资,他们也不离不弃。

任正非说,每一个华为员工都值得重视、值得关怀、值得被保护,领导必须将员工真正放在心上。1997年,华为市场部秘书处主任杨琳在海南旅游时因车祸遇难。任正非非常紧张,他立即委派副总裁飞往海南处理善后事宜,并号召所有员工一起悼念自己的同事。

之后,任正非专门为杨琳撰写悼念文章,并在《悼念杨琳》一文里深情地写道:“华为的光辉是由数千微小的萤火虫点燃的。萤火虫拼命发光的时候,并不考虑别人是否看清了它的脸,光是否是它发出的。没有人的时候,它们仍在发光,保持了华为的光辉与品牌。默默无闻、毫不计较,它们在消耗自己的青春、健康和生命。华为是由无数无名英雄组成的,而且无数的无名英雄还要继续涌入,他们已在创造历史——华为的光辉历史,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当我们产品覆盖全球时,我们要纪念这些为华为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与热血的‘萤火虫’。”他通过这篇文章向杨琳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也借此向华为的工作者表示了敬意。这篇文章在华为内部火速传播开来,大家被任正非的真诚感动。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任正非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也要求管理者经常关心员工的工作和健康。他认为,那些为华为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员工,那些在岗位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员工,应该得到更好的照顾和重视,而这不能仅仅靠发工资,真正的关注还需要体现在情感上,给予员工更多的体贴和关怀。

这正是华为“以人为本”“以奋斗者为本”的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于华为来说,人力资源始终是最重要的资源,员工始终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因此必须在物质和精神上满足员工的需求,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员工更多的帮助,要及时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而不能仅仅将员工当成谋利的工具。

比如,随着华为的不断扩张,员工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员工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高压状态,出现了抑郁症。任正非了解情况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亲自写信慰问和开导这些员工。在信的开头,任正非忧虑地表示:“华为不断有员工自杀与自残,而且员工中患忧郁症、焦虑症的人数不断增多,令人十分担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员工积极、开放、正派地面对人生?我思考再三,不得其解。”当然他还是提供了一些建议,尽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魔障,鼓励他们尽快从抑郁症中回归正常。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开展了座谈会,在会上和华为的员工一起分享了自己患抑郁症的经历以及克服抑郁的方法。

很多员工私底下认为,任正非平时那么忙,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写信和开会不过是做做样子拉拢人心。不久,他们就发现自己的邮箱中常常会收到公司高层的邮件。邮件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提醒员工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身体健康以及交通安全。如今,这些提醒一直坚持下来,可见不是短时间内的作秀。

他们很快还发现,华为内部新成立了一个荣誉部。公司专门聘用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员工如果感觉心理有问题或者感到压抑,可以及时去荣誉部进行检查和调节。这个部门几乎成了华为的心理调节中心,为员工调节心情、舒缓压力提供了很大帮助,有效地减少了抑郁症的发生。

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很多职场人士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不在少数,这些心理问题常常是影响员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国内的民营企业中,很少有企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问题,也没有多少企业会像华为一样专门设定一个心理治疗中心。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一些小细节,但很多时候恰恰是这些小细节最能体现出一个公司对员工的负责态度,最能体现出一个公司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

5.“只有不要脸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我曾经讲过,世界上只有不要面子的人才会成功。孔子就是一个“不要面子”的人,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前面没有加定语,没有说是三个优秀的人,有可能还是三个放牛娃。放牛娃怎么可以做老师?所以说,孔子是典型的不要面子的人,他愿意向任何人请教。

——任正非

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曾经写过一本《面子生存法则》,在书中,亚瑟·史密斯重点讲述中国人对于面子的执着以及中国式面子的秘密。在中国的人际关系中,如果能够在求人办事时顾全别人的面子,那么办事就容易得多。那些关注和重视他人面子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做一些面子工程,并以此作为人际关系的重点。

虽然面子有时候会带来很多便利,但是过分看重面子会成为个人发展的负担和障碍。对创业者和企业家来说,面子很可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可能是创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阻碍。任正非有一句名言:“只有不要脸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这里的“不要脸”并不是要让创业者违背诚信、坑蒙拐骗,而是让创业者和企业家放下偶像包袱,放下高人一等的姿态,不把面子看得太重,不将面子当成个人的标签和形象代言产品。

和那些衣着光鲜经常出现在媒体镜头面前的企业家不同,任正非很少关注个人形象。有人在机场看见他穿着朴素,完全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路人甲”。任正非也是一个谦虚低调的人,不会像有些企业家为了彰显高大的个人形象而犯一些“贵族病”:明明不懂,却要装懂;明明犯了错,却一直在掩饰;明明什么也不会,却害怕向别人请教;明明能力不够,却不肯轻易认输。任正非在这方面显得非常诚实,他对自己的能力心中有数,自己明白的东西他会说出来,不明白的就及时向他人请教。

华为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企业,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也不喜欢弄虚作假。在华为人眼里,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达到目标,是为了创造工作的价值和利润,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就不要过分在意个人形象,不要被一些面子问题所牵绊。

如今,华为已经成了国际通信市场的重要力量,但它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放下大企业心态向其他对手学习。如果说过去向他人学习是因为弱小,那么如今强大了为什么还要低下高傲的头呢?华为内部有些人曾经对任正非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他们觉得华为要拿出大企业应该有的气质,不能还像过去一样。可是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强大只是某些领域内的强大,不是全方位的强大,华为并没有在所有领域超越对手,尤其是一些有着数十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它们的技术和经验都比华为更好,华为没有任何理由骄傲。只有放下“大企业”“一把手”的心态,放下所谓的面子和尊严,努力向别人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对任正非来说,对手不分强弱,只要对方具备某些优点,只要对方能够带来帮助,那么华为就应该降低姿态去“取经”。

面子永远都是虚的。过于重视面子的人往往不知进取,不懂得实事求是,能做的不去做,不能做的偏偏要逞强,这样的人难以办成实事。任正非号召所有的华为人都要放下思想包袱,尤其是管理者,更应如此。过去,很多下放和岗位调动的管理人员会不自觉地将工作划分三六九等,总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做管理的料,因此不喜欢也不想做基础性的工作,不想深入基层,不愿成天和那些基层员工打交道。

任正非对此有很大的意见,他觉得工作职位虽然不均等,但劳动是均等的、光荣的,任何人都不能有“职位高、工作好,就高人一等”的想法,也不能觉得下放到基层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不希望那些管理者在基层锻炼时还将双手插在裤兜里,或者泡着咖啡在一旁指手画脚。他曾明确规定,任何人想要晋升就一定要到基层接受锻炼,有一部分原因正在于此。他希望通过基层对人的磨炼,打磨掉管理者的傲气和本位思想。

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更要如此。任正非希望每个人都能将客户当成上帝来对待,认真服务于顾客。华为当初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时,为了尽可能开拓农村市场,尽量在小城市站稳脚跟,任正非常常亲自出马寻找客户与合作伙伴,哪怕客户再小,他也从来都保持尊重的姿态。有的员工认为任正非根本不用亲自去谈判,身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注重自己的身份和形象。至于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客户,只要交给手下的人去办就可以了,免得在谈判时受气。

任正非却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他根本不在乎身份和地位,只要公司有需要,他就亲自出面解决问题;只要能为公司带来足够多的利益,他就不在乎自己是否受到了冷落,是否遭到别人的奚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那些面子根本不值钱,所谓的尊严也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相反,放下那些包袱,反而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当华为坐拥几千亿的资产、占据了世界通信设备市场头把交椅后,仍旧保持非常谦卑的姿态。任正非不仅自己尊重客户,还要求每一个华为人都要将客户放在心上。平时要完善自己的服务制度,不能觉得自己很强大就故意怠慢客户,也不能因为自己足够强大就等着客户排队见自己。任正非说过,只要有业务,华为人就必须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客户,让客户感受到他们是受人尊重和重视的。

对任正非而言,公司内部没有任何人是特殊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大家都不要想有特权,也不要有特权意识和优越感,因此别把面子看得太重。从公司外部来说,华为要想赢得更多的尊重,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样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有轻视别人的想法。正因为他一直主张放下自尊和面子,才能确保华为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不断获得进步和发展。

6.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我们不是什么富裕阶级。有的主管已经把自己当作富人,带动了整个地区部的消费水平急剧上升,结果搞行政服务的人就有13个。人增加了,就要给这些人增加服务;增加了服务人员,还要给这些服务人员增加服务。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大家都比赛,没有好的生活条件就不出国了。因此,选拔干部的过程中还是要看思想品德中有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要的是敢于在上甘岭爬冰卧雪的人,我才能提拔你为将军。将军当然要能打仗,但只能在爬冰卧雪中去培养。不愿意爬冰卧雪的,我们就不认同,就不给你这个机会。

——任正非《冬天论》

在高速发展的那段时间,华为取得了很大成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内小企业一跃成了国际市场上的生力军。不过,华为的发展同样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管理方面的滞后。管理滞后带来的是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加。任正非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华为的成本比国外很多企业高出很多,对于准备进军国际市场的华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换句话说,如果华为想要保持更多的竞争优势,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去,就一定要懂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多省出一分钱就有一分钱的胜算。

为了合理控制成本,一方面,任正非建议企业要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更高的效率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任正非重点抓差旅费和办公费用的监控,他觉得很多不必要的开销以及成本浪费就出现在这两个项目上。有一次,任正非看了公司前一年的财务报表,发现办公费用和差旅费用的增长率均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员工在办公当中的投入越来越多,出差的频率越来越高,可是工作业绩的增长并不明显。他非常忧虑地表示,华为已经成为运作成本高的公司。

这种高成本的状态与华为当时面临的竞争压力是极不相称的,他坚决要求公司一定要将这些开销降下来,要杜绝大手大脚花钱的不良习性,要尽量保持俭朴。当然,降费用并不意味着少投入、少出差,而是把费用合理有效地控制好。

任正非认为,华为原本就是一个从艰苦环境中壮大起来的企业,不能因为现在有点钱了就胡乱开销,不能因为发展有了起色就可以安然地享受物质生活。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华为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本来支撑企业的运转。如果这时候把钱不当钱看,那么华为的发展就会进入死胡同。

2006年,任正非再次强调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他提醒员工注意一点:“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困难的局面。全行业毛利率下降,客户对价格有完全的话语权,说降价我们就只能降价,即使送也很难,一些业界喊得很响的战略市场几乎没希望赚到钱。所以我们不能被销售规模的增长迷惑,以为形势一片大好,其实近几年的经营性净利润率在不断下降,去年已低于8%。鉴于研发、市场必须持续高投入的行业特点,经营性净利润率低于6%就很难支撑了。现在这个盈利水平,我说给客户听,他们都表示吃惊。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学会勤俭节约,将来的日子是过不下去的。”

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任正非还提出了一个办法,将公司的费用降低,与奖金联系在一起。他规定:“总体费用的增长率不能超过公司收入的增长率,总体费用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1~2个百分点。”一旦这些目标不能达成,公司的费用就降不下去,那么公司全体员工的奖金就要打折扣。

这种方式尽管一开始引发了一些人的抵触情绪,但的确有效遏制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钱。通过节省,员工最终也获得了更多的报酬和奖金。为了让员工养成一种节俭的习惯,任正非特意将节俭文化的宣传融入管理的细节中,如在华为的很多部门都贴有“下班之前过五关”的卡通画,这是在提醒员工下班之前别忘记关灯、关电脑、关门窗等。尽管只是一些小细节,但华为经过统计发现,通过培养这些好习惯,华为每个月光电费就可以节省几十万元。

而员工也逐渐变得越来越自觉。比如,每月月初,员工会主动把电话账单中的私人电话划出来,将这些私人的电话费从员工工资中扣除。这样一来,公司的通信费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没有人为此感到不满。

不过,有些人虽然认可艰苦朴素的美德,但总觉得华为作为一家大公司不应该过于斤斤计较。可是对任正非而言,任何铺张浪费都是不被允许的,且不说华为的发展是从一穷二白的困境中开始的,即使华为很有钱也不能胡乱花钱。成本控制原本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丝毫马虎不得,所以勤俭节约一定要从小事做起。

任正非希望公司变得更有钱,又担心公司变得有钱。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实际上体现出了一个企业家最朴素的理念。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撑发展和扩张之路,因此钱越多越好。但是人往往都有惰性,都倾向于享受美好的生活,一旦员工变得更加有钱,就可能因为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享受而失掉艰苦朴素的作风,可能会把钱当成享乐的工具而肆意挥霍,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消耗,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斗志。为此,任正非一直强调一定要注意节约,这是艰苦奋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给员工做一个好榜样,任正非非常节俭,办公条件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内部装修也不豪华。出门在外不安排专车,尽量给公司减少开支。1996年3月,为了和南斯拉夫洽谈合资项目,任正非亲自率领一个十几人的团队前往贝尔格莱德。有人安排任正非入住贝尔格莱德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为了谈判时更加体面,他们还特意为任正非开了一间总统套房,每天的房费将近2000美元。任正非精打细算,把总统套房的几个房间充分利用起来,十几个人一起挤在房间里,每天晚上打地铺睡觉。

有人觉得任正非很抠门,但这正是一个企业家难能可贵之处。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时代,那时一家人连饭也吃不饱,平时有一个白面馒头吃就非常知足了,不敢胡乱花钱,不敢随意浪费。那种艰难的生活让任正非印象深刻,也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对他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都要把艰苦朴素的精神传承下去。

7.享受生活,保持快乐

有机会去北京,可以去景山公园看看。从西门进去,那儿是一片歌的海洋,热闹得像海啸一样奔放。这些都是垂暮之年的老人,几十人一组、几百人一团,在一起放声歌唱,多么乐观、多么豁达!看看他们的夕阳红,你为什么不等到那一天?

——任正非

任正非曾经对员工说过:“进了华为就等于进了坟墓。”并对此进行了解释:“有一篇文章叫《硅谷:生机盎然的坟场》,讲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的艰苦创业、创新者们的故事,它“埋葬”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才构建了硅谷今天的繁荣。华为也是这样的企业,也是无数热血儿女贡献了青春与热血才造就了今天的华为。现在再来想一想,马克思说的‘在科学的入口处就是地狱的入口处’,对其深刻的内涵会多一些理解。要扎实地做好一项工作,其艰难性是不可想象的。要突破艰难险阻才会有成就。任何做出努力、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消耗其无限的生命才创造了有限的成功。华为要想追上西方公司,无论从哪方面看条件都不具备,而且有些条件可能根本不会达到,因此,只能多付出一些无限的生命。高层领导为此损害了健康,后来人又前仆后继、英勇无比。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就是牺牲。”

在那个时候,华为仍旧处于追赶者的地位,为了生存、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不得不更投入、更关注。华为提到更多的是一些诸如“艰苦奋斗”“加班”“付出”“贡献”等词语,任正非也号召员工更加专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甚至戏言员工最好离婚,这样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来。

随着华为的发展,过度投入工作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最明显的就是身体健康。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下,员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了员工自杀这样的极端事件。任正非非常痛心,觉得有必要帮助员工走出工作的误区。他觉得工作和生活其实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在两者之间,员工完全可以实现均衡合理的分配。他们在享受工作带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时,也要懂得享受生活带来的轻松自在与多姿多彩。

任正非注意到,华为的员工在工作中是“拼命三郎”,在生活上却显得有些木讷。华为人最大的优点是能挣钱,会挣大钱,最大的缺点是不会花钱,不知道用钱来提高生活质量。员工平时不注意打扮,穿得很普通,甚至和女朋友逛街也不知道该如何穿得体面些,更不知道该为女友买些什么东西。

虽然在工作中任正非倡导节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但是在生活中,任正非教育员工们要敢于花钱,敢于花大钱,挣钱的最大乐趣就是花掉它而不是存着,因为挣钱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就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以挣钱为目的的生活是悲哀的,是成为守财奴,成为只会挣钱不懂花钱的生活白痴。他对员工说:“带着全家出国旅游去,体会到劳动光荣。有钱了,带着全家出去玩,就会有这种感慨,终于感到劳动是光荣的。”

他知道华为员工可能不会那么做,因此干脆每年组织安排一批人出去度假,让大家去各地的风景名胜区游玩。任正非同时也放宽了限制,员工没必要和过去一样天天待在公司里上班、加班,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抽空去各地方旅游,自由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让员工一定要养成出去旅游的习惯,而是要培养员工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员工的生活觉悟。平时工作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一旦有了空闲完全可以投入生活的怀抱,安然享受生活的轻松和快乐。

其实,华为一直倡导员工自觉自愿、自我娱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任正非看来,员工要懂得苦中作乐,要懂得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善于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即便是在创业初期,很多人也懂得忙里偷闲放松一下自己。像费敏、徐直军等人过去经常会在周末的夜晚聚在一起聊天,一大批人坐在一起喝茶,谈一谈生活、谈一谈业务、谈一谈未来,彼此开开玩笑、畅谈心事,以此排遣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枯燥寂寞。这种简单的茶话会是当时华为人排遣压力和苦闷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成了华为最初一批奋斗者共同的美好回忆。

任正非说过奋斗并不一定就是艰苦的,奋斗中还有乐趣,生活中也还有很多乐趣,员工应该懂得去寻找和体味这些乐趣。既不能因为拿着高工资而耽于享乐、放弃进取,也不能一味追求金钱而忽略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享受生活,把握当下,是每一个华为人都应该有的觉悟,享受生活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反而会提升工作的效率。因为员工可以在享乐的时候放松心态,缓解压力,以一种更加轻松惬意的姿态去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享受同样会激发出员工的进取心,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们一定会在工作中更加投入和专注,一定会对工作产生更大的积极性。

8.从细节处把握发展

行政长官在正向激励下属时,不仅要告知人人都有前途,更要告诉他们实现这些前途如何从小事做起。

——任正非

华为手机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国内,它的品牌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甚至一度超过了苹果。如今,华为手机开始成为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牌之一。不过华为手机的起步非常晚,这也使得它在研发的时候受到了诸多质疑。当时,外界普遍认为华为不应该盲目涉足手机行业,觉得此举可能会让华为陷入泥潭,甚至拖累整个华为的发展。一些内部人士也表达了相同的忧虑,毕竟华为在手机研发方面没有相关经验,而且当时的手机市场几乎被少数大公司所垄断,华为手机可能会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

经过再三权衡,华为最终还是同意开辟手机业务。在此之前,华为已经进行了技术论证和市场论证,进行了相关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当然,华为手机要想进入市场并最终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还需要做得更好,无论是技术、价位、应用软件,还是服务水平,都需要得到提升。华为人还在这些要素中加入了一点:细节处理。

仔细对比华为手机与其他品牌的手机就会发现,同类型的手机中,华为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不论是技术还是价格都具备优势,而且华为手机在一些细节性上,设计非常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它的产品外观设计与一些重要的技术点都经过精心雕琢,充分考虑了用户的真实体验,非常人性化。

在华为手机进行宣传的时候,产品线总裁何刚就表示:“我们本着工匠之心,不断地去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哪怕会慢一点,也要让消费者用到我们的优质产品。要用放眼全球的眼界定位华为的全球化发展之路。”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手机都是定位在影音、拍照、大屏的特点上,都有主打功能部分,华为过去也一直希望打造一些超级概念的产品,在技术上完全碾轧对手。经过多年的发展,他觉得华为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对细节的改进上,把握细节一样可以把握市场。正因为善于从细节入手,善于把握好细节,华为手机展示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也让它在短时间内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不仅在手机业务上,在其他电信设备制造上,华为也始终坚持细节优先的原则,通过对细节的处理和打磨,打造更加优秀的产品,以便能够为更多的客户带来最基本的满足。比如,华为在研发4G通信设备的时候,为了率先抢占4G市场,工作团队一直日夜赶工。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华为发现市场上仍然有很多2G、3G的用户,这些用户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用4G信号,而且4G的推广和普及也需要一段时间。华为就一直在想:能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雕琢,做出一种融合2G、3G、4G三种无线通信制式的产品。这样就可以照顾到更多的消费者。

当时各大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都在努力攻克4G技术,只有华为的研发团队注意到市场上的这个细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华为最终推出了Single RAN这款产品。关于这个发明,很多技术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性感”的技术发明,因为在细节方面做了很多修改和提高,注重了对细节的研发,才设计出了这个具备在一个机柜内实现2G、3G、4G三种无线通信制式的融合功能,既迎合了各个阶段的消费者,同时在理论上又为客户节约了50%的建设成本,使用起来也非常环保。

华为的这种细节处理能力和意识受到了同行的一致称赞。有位国内企业家认为,华为是国内少数几家真正将细节做到位的企业。尽管华为还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态度和企业文化已经让人看到了它光明的发展前景。

华为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对技术上的细节非常重视,就是要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而在引以为傲的服务上,华为同样非常善于从细节入手。现在很多企业都认识到客户对自身的重要性,也愿意将客户的地位不断拔高,“客户就是上帝”几乎成了企业中最常见的口号,不过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很少有企业能够将这个口号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任正非一直非常重视客户,他强烈建议每一个华为人都要将服务客户的思想融入骨髓中去,同时还要在每一个细节中表现出来。比如,华为规定员工必须在响铃三次以内接电话;当客户上门时,必须立即起身;必须记住每一个客户的名字以及相关信息;客户来参观的时候,必须提前出门迎接,为客户安排好食宿。很多都是细节性的问题,也是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的东西。任正非一直在向员工强调并强化这一点,以此来打造最完善的服务体系。

实际上,在工作中,多数人都会陷入误区,认为自己应该去重视那些大事、把握那些大方向,他们更习惯从大局着眼来看待问题,应对自己的工作。他们却忽略了一点:任何一个工作,都是每一个细节拼凑出来的,正是这些小细节才构成了整体的工作。如果忽略细节,那么工作的整体效率必定会大打折扣。而华为要做的就是通过细节打造,实现整体的和谐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