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成语故事 > 手不释卷 >

手不释卷

【原文】

上(1)雅好(2)诗书文籍,虽在军旅(3),手不释卷(4),每每定省(5)从容(6),常言人少(7)好学则思专,长(8)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9)吾与袁伯业(10)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11)不毕(12)览。(三国魏.文帝《典论.自叙》)

【批注】

(1)上: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有

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

拜大将军。后卒于洛阳,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2)雅好:喜爱。好,音“号”。

(3)军旅:军队。

(4)手不释卷:勤读书,不肯放下书本休息的样子。

(5)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的礼节。

(6)从容:不急迫的样子。从,音“匆”。

(7)少:音“绍”,指年纪轻。

(8)长:音“涨”,指年纪渐长。

(9)唯:只有。

(10)袁伯业:袁遗,字伯业,东汉汝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好学,初为长安

令,其后袁绍任为扬州刺史。

(11)靡:音“迷”,无 、不之意。

(12)毕:完全。

【故事阐述】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即自立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负和成就上虽远不及曹操,但对于文学的重视,则不在其父之下,《典论.论文》记载:“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一斑。

曹丕写过许多的诗歌、散文、辞赋,其中《典论.论文》更是开我国文学批评的先河。曹丕对于文学的爱好,实有家学渊源。父亲曹操不但是一代枭雄,也是著名的诗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则更是不在话下,被后人誉为”才高八斗”。父子三人对当时文学的蓬勃发展,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曹丕在《典论.自叙》一文里记述了父亲曹操勤于治学,即使身在军队之中,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以充实自己,并常跟曹丕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学习容易、思虑专一,但等到长大,就容易忘记所学。曹丕以父亲的话自我勉励,即使年长之后,仍旧不断努力学习。

后来《典论.自叙》原文的“手不释卷”就被后人用来形容不肯放下书本,勤奋好学的样子。

【讨论】

1.故事中,被后人誉为“才高八斗”的是谁?

2.曹丕以父亲的什么话来自我勉励?

3.你认为曹操所言“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对你来说是否也有相同情况?4.你要如何改善“长则善忘”这种情形呢?

【造句练习】

例:传说关公酷爱读书,连疗伤时也手不释卷,真是令人佩服!

例:看弟弟每天手不释卷的看书,可见他念书的兴趣日渐浓厚了。

【相似成语】

孜孜不倦、孜孜矻矻、学而不厌

【课后时间】

猜灯谜是中国传统节庆—“元宵节”的文化活动之一,请你也动动脑想一想:

手不释卷(猜一字)。

参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