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十善业道经 > 十善业道经讲记 第26集 >

十善业道经讲记 第26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26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五面,经文第三行: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这一段开示是这部经的中心,不仅是这部经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中心。释迦牟尼佛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谓是「佛佛道同」。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的重要性。我们修行修什么?这一段话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修的是净土,为什么要去读《十善业道经》?甚至于还有人问:「为什么你还要讲《华严经》?」一些初学的人不明了这个道理。净土从哪里学?《观无量寿佛经》上韦提希夫人遭了大难,家庭的变故、国家的变故,痛不欲生,向世尊求教,有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她想求生。世尊非常慈悲,将十方诸佛刹土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她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选对了,世尊对她的选择非常赞叹。

她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教她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留意。佛没有教她往生方法之前,先教她「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又告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所修的法门不相同,意思就是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根基,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是修这三条,这三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而总纲领、总原则实际上就是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这两句。佛法的修学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圆满,这是根本,向下都是方便。怎样圆满这两句?那就是后面的九句,从「慈心不杀」往后是方便,方便当中最重要的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讲解这两句话,你说《十善业道经》我们要不要读?不懂得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是两个空洞的口号,不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这里,这是「净业正因」。

特别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净土,净土怎么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了,语业清净、身业清净,三业都清净。如果你细心,你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开头提醒你修行的纲领,也是「净业三福」,教给我们「善护口业」。「善护口业」里头最重要的是「不讥他过」,跟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讲的完全相应。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天天讲是非,天天批评别人,天天意见多多,这个人不是修行人,这个人不是佛弟子,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佛教给我们善护三业,教我们要做到纯善,从哪里做起?今天这段经文就是的。经文一开头佛叫着『龙王当知』,娑竭罗龙王是本经的当机者,娑竭罗龙王是代表我们。娑竭罗是梵语,意思是咸海,海水是咸的,表什么意思?表我们的心不清净。海水是咸的、是苦的,我们晓得海水是陆地上所有河流统统往海里头流,各个不同的河流的水,就代表一切众生不同的业,会集在大海。这个大海就是代表业海,《地藏经》上我们常常读的。龙代表什么意思?龙代表变化,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念念不住,千变万化,表这个意思。佛经里面最困难的就是它的表法,你懂得它的表法,佛经就不困难了,你就很容易理解,才真正知道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这是叫着我们,叫六道众生,「当知」。

『菩萨有一法』,「菩萨」是什么意思?觉悟的人,觉悟的众生就叫菩萨。玄奘大师翻译菩萨为「觉有情」,我们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讲六道凡夫,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几时觉悟了,这个人叫菩萨。所以菩萨的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我们一般凡夫是迷惑的有情众生。这个人开始觉悟了,什么叫做觉悟?想离苦得乐,这个人觉悟了。我们世间人哪一个不想离苦得乐?人人都想离苦得乐,但是他想错了,把苦当作乐,把乐当作苦,他搞颠倒了,这叫愚痴,这叫迷惑。世间人以为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乐,他不知道这是苦的根源,决定不是乐,这个东西享受结果是在三途苦报,佛经上常常用「刀口舐蜜」来做比喻,这个人没有觉悟。人真正觉悟了,一定跟着佛菩萨走,这人觉悟了,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过的是什么生活?第一个自私自利放下了,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为正法久住,这个人觉悟了,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这个人叫菩萨。

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菩萨有一个办法,有一个方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诸恶道」不仅是指三途六道,把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三途之苦,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很多,诸位纵然读经不多,《地藏菩萨本愿经》我相信大家都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三途的苦就讲得不少,常常念、常常警觉自己,我们要不真正好好的干,要不求觉悟,《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的那些果报,就是我们将来必定要受的。我们怕不怕?决定不能够避免的,因为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它都相应。人间之苦,我们现在是亲身感受到的。天上虽然乐,有坏苦、有行苦。四圣法界有不能够破无明、证法身的苦。十法界统苦。菩萨有什么方法能断十法界的苦难?只要是苦就是恶道,我们称四圣法界还是恶道,四圣法界跟一真法界比它就是恶道,它跟六道比它是善道,跟一真法界比它是恶道。这一部经是大乘经,不是小乘经。

『何等为一』,菩萨到底用哪一个法?佛在此地给我们指出来,『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个「善法」是一直贯到上面去的,我们要不怕麻烦,那就是「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我们这样念,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善法是什么?后面给我们指出来,『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在这一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两个字看起,「此法即是十善业道」。这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修行的根本,连这个都没有,不用谈念佛了,就不必再谈修行了。『昼夜』是不间断,今天讲的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常念』是心里头真有,心善。『思惟』是念头,起心动念,念头善。『观察』是行为,言语造作,「身语意」无有不善,这个才行。心里面还有自私自利,心不善,这是根本不善。你为什么会造罪业?你为什么会造十恶?无非是为了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个错是根本的错误。菩萨觉悟了。由此可知,我们凡夫迷,迷就是念念自私自利,这是迷。

佛在《金刚经》上讲了几句话,可以跟这个拿来对照。《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菩萨;后半部说得尤其好,「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见」是什么?见是起心动念,见解,我们今天讲,你还有这个想法、这个看法,你就不是菩萨,你就是迷,你就不悟了。真正觉悟的人「无我」,这个人就觉悟了。「无我」,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比较容易懂的,没有自私自利,这个人觉悟;还有自私自利,这个人迷惑,没有觉悟。凡夫有的时候听经闻法,兴起一念光明,这一下觉悟了,可是第二个念头又迷了,这个觉悟不能保持,不能延续。我们在讲堂听经,好像是明白了,出去之后就迷惑了,禁不起外面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惑,立刻就退转了。所以昼夜不能间断,你才是菩萨。偶尔放个光,像个闪电一样,不起作用。虽不起作用,相当可贵,为什么?无始劫来从来没有放过光的,虽然放光很短暂,一刹那也挺可贵。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心善,要学念头善,要学行为善。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念头,这是杀生。不但不能杀,令众生生烦恼也等于是杀生。人的生命,有物质的身体,有精神的法身慧命,所以诸佛菩萨,经上常讲诸佛菩萨是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那是诸佛菩萨,绝对不会令一切众生生烦恼。令一切众生生烦恼的,这个人是魔,不是佛,佛不会干这个事情。也许这是佛菩萨来考验你的,来折磨你、来考验你的,有没有这个事情?有。魔也学会这个本事,魔是真的折磨你,不是考验你。佛菩萨考验你,你通过这个考验,你决定成就。像宗门禅宗里面的棒喝,这是禅宗教学的方法,人家真有本事、真有智慧,一棒打下去这个人开悟了,那真的叫方便。打死都不开悟,那是魔,那决定不是佛。佛知道,一板子打下来他就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一声喝斥的时候他开悟了,他明白了。如果说是打他不会开悟,喝斥不会开悟,绝不用这个方法。魔学菩萨这个方式,害一切众生还美其名说「我成就你的」。所以我们对于佛跟魔要有能力辨别,不能上当。这是提出这个纲领,昼夜都要思惟善法,要心善、行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