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六祖坛经 > 六祖坛经讲记 第29集 >

六祖坛经讲记 第29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29集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不懂得从自性修起的就是〔小根〕。从渐修入门的,都不是从自性修起。修行难道一定是悟后起修吗?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没有修,怎么会开悟?」另一种说法是:「如果没有开悟,怎么能真正去修行?」到底哪一种对?渐修的人是先修后悟,人家叫他念佛他就念佛,叫他诵经他就诵经,如果他能够老实地去念佛,他也会开悟;渐修都是属于这一类,一般是小根之人。六祖大师所讲的顿悟法门,是悟后起修。我们应按照对方的程度讲给他听,对小根的人,不要讲〔顿教〕法门。

渐修的法门听起来有次第,比较容易懂,做起来觉得比较踏实,好像有个方法可以依循。但〔顿教〕法门不是这样,是不论禅定解脱,不是从戒定慧下手的;那用什么的方式修呢?唯论「见性与否?」他给你开示,要你懂的都是见性法。你现在来听课,只有两种答案:不是见性,就是不见性;一般人几乎都不见性,听起来都觉得很有道理,好像满天都是闪闪的金条,但抓不到任何一条。你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究竟在说什么?渐修的法门难道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没有办法离开现实的人生,你要理清楚六祖在告诉你什么。小草就跟小根的人一样,他不能够堪受,小根之人就用小法,用渐修的,你慢慢跟他讲。我们虽然不明白众生的根器跟程度,但你要有善巧方便。

比如有客人来,一般人都犯个毛病,自己喜欢吃什么就煮什么,应该是针对客人的好恶才对。如果他跟你说,从小我听到别人念佛都很感动,你就教他念佛;你不要说:「这是情执作用,我教你坐禅。」你慢慢地问,就知道对方什么程度。高明的中医生他要透过「望、闻、问、切」,「望」就是观察气色,透过观察,依经验判断,病人可能是什么状态,但为了证实,应该还要问;「闻」的意思有两种,除了听病人讲话的声音,还可以闻病人散发出来的味道,你身体有什么味道就代表你有什么病,所以他透过视觉和听觉;接着才问:「哪里不舒服?」有时候病人讲的也不能完全相信,但几乎八九不离十,身体哪里不舒服应该自己最清楚;这三个动作之外,还要透过把脉才能确定要开什么药。一样的道理,你在家里有没有跟你孩子把过脉?你只有透过你的观察,你为什么没有透过「望、闻、问、切」来观察你身边的人?接着才提出你的方案、建议和关心。一般的人没有耐心,也没有那么谨慎,都是凭着经验判断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只要有耐性,听这个人讲,知道他大概是什么程度,再跟他分享适合的法门。

【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般若〕智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为什么我们今天没有智慧?因为你没有见性。如果你没有见性,只能够讲你很聪明。

以现象界来看,小根人与〔大智人〕当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迷悟深浅不同,所以展现出来的就不一样;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见性之后就会一样。所以你不需要找任何借口,说自己差劲、业障重、没有办法,因为你的观念不正确。有的人表面上在讲佛法,事实上讲的都不是佛法。比如有妇人来跟你哭诉,你就说夫妻是冤亲债主,欠债要还…。你这么讲是佛法吗?你讲的是宿命,不是因缘,你只讲到过去,佛法不是只有过去;过去有过去的因缘,现在有现在的因缘,未来有未来的因缘;你现在就去改变嘛!你来听课就可以改变你的因缘,如果你少了这段因缘,就是宿命论。所以似是而非的概念,让你听了不知道要怎么办!学习的误会越多,对佛法的偏见就越深越重。

【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缘]原因。[邪见]凡夫就是邪见之人,圣贤就是正见之人。我们今天有个重要的目的,让你知道什么叫正见,从此按照正见来过人生,你必然大彻大悟。大家在学习,不论是哲学、心理学、宗教或佛法,你可以告诉我什么叫正见吗?!你自己不见得有正见,但你会不会修行?会。现在你找一万个人,看起来都是修行的,透过考试,你找不到五个有正见的,我讲这话一点儿也不过份。举个例子,如果严格来讲说,你现在在修什么,跟你现在是个修行人,境界是不一样的。你修什么?他说每天都在念佛,你就觉得他是修行人,这样的概念不对。你每天有做功课,早课跟晚课,你是不是修行人?不是。你每天早上打坐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这也不等于你是修行人。你每天都看佛经,也不等于你是修行人。现在答案出现了,以上我讲的这样的人很多,但这样的人不等于是修行人。你会吓一跳,真正的修行人到底在哪里?修行人也有做以上那些动作,那你怎么分别?念完佛依旧起心动念,他就不是修行人;做完早晚课依然是贪、瞋、痴不断,他就不是修行人;打完坐之后遇到境界,依然被境界转,他就不是修行人。按照我这样讲,这些人只能说形式上他们有在做功课,但这样的人总比一般人好一点点,那一点点就是还有一点福报,或多种一点善根。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修行的样子,但不是修行人,也因为这个原因,才会造成别人对你的不认同。你工作放着,整天念阿弥陀佛,他为什么要把钱送给你?!碰到有事情,你却一定要去做早晚课。你说:「师父,你不鼓励我们做早课吗?」难道一定是那样才算早课吗?不可以改成在马路上义务打扫吗?执着这样的概念会变成你很严重的陷阱,你跟他讲,他可能认同你,但他依旧会照做;或者他完全不认同你;这两种反应都没有觉悟。为什么这样不是修行人呢?很简单,你本身有〔邪见〕,只是你现在在做一个修行的样子,你不要骗自己。你在做修行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就是修行;或有一天会开悟,或会往生极乐世界。佛真正的意思是要改变你错误的知见,天下所有的老师,无论是孔子、老子、耶稣基督,还是释迦牟尼佛,都是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家真正要告诉你的,就是你的观念错误。但大家不愿意去探讨观念正不正确,尤其是读过佛法的人,常常误认自己正确。如果你是个有正见的人,你为什么还会嫉妒别人?你为什么会抱怨别人?我光谈这两个,你们谁没有这两个「小泄毛病?你们不用很优秀,如果你们一辈子都不抱怨,我就说你是个圣人。你会抱怨,你的观念哪里正确?我只讲抱怨,还没有讲贪、瞋、痴,那更困难。一样的道理,你们来上课,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你学习态度不好,谈什么修行?!你毛病脾气一大堆,不愿意去改正,却求观世音菩萨开你的智慧,求阿弥陀佛带你往生极乐,这样很过份。你真的在欺骗你自己,要欺骗到什么时候?!稍微有觉性的人能察觉到自己这样,但他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他很无奈。你无奈,邪见;你自卑,邪见;你自傲,邪见;犹豫不决,邪见;懒惰,邪见。修行是从这里开始,但你却不从这里修,然后到处去问怎么修。你完全没有正见,完全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所以我常讲,与其这样,不如好好把家里照顾好,把事业做好,说不定还会有成就。

《坛经》难讲难懂,难在哪里?你现在教他一个方法,他回家马上能用;你教他《六祖坛经》,他还是不知道。比如你去上脚底按摩的课,你过去都没有学过中医西医,你去上第一节课,老师教:哪里痛就按哪哩,哪里不舒服就按哪里。你回家,觉得收获良多,教你,你就马上回去用。《六祖坛经》听一年,回去怎么用?你孩子心痛要按哪里?你丈夫肚子不舒服按哪里?你摸不着方法。比如你念佛,你小孩心痛,就念阿弥陀佛,久了心就不痛…,有没有比较有成就感?我教你有形有相的方法,你马上懂,但六祖没有教你这样的概念,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要懂权巧方便,你要懂究竟的。但你要注意,只懂事相,不懂理体,你还是小根之人,而非大根之人。

什么叫〔邪见〕?一般人所知道的邪见,就是不要去害人、伤人,制造麻烦,这是简单的邪见。请问,嫉恶如仇算不算邪见?算。但对一般人来讲,嫉恶如仇不算一个很差劲的表现,但是你现在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那马上要进警察局了。如果孩子问你:「是当老板好还是当职员好?」你如果讲:「依我的经验还是当老板好。」他妈妈讲:「依我的概念还是当员工好。」这两个都是邪见。如果你说:「两个都好。」算不算邪见?也算。为什么?讲话不负责任。如果两个都不好,你是要我怎么样?我们今天谈邪见的问题,不是叫你不要去做坏事,没有那么单纯。你执着去做好事,就是邪见。你得到表扬叫热心公益,后面就应该加上邪见两个字。世间人对这个概念不能懂,他懂的是善恶的概念,这不需要学佛法就会懂,所以人家都以为所有的宗教都一样,都劝人为善。难道佛教只是这样吗?只知善恶,你不需要来学佛了,你本来就有这个概念,那叫社会价值观。

什么叫〔邪见〕?分别对待就是邪见。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西方有极乐世界,东方有琉璃世界,哪个比较好?都好?讲更标准的答案。好在哪里?你是觉得去这两个地方都好。我的概念跟你不太一样,只要你会修行就好,并不是说去东方也好,西方也好。我的话不但涵盖那两个地方,而且还超越这两个地方。我会修行,不管去弥勒后院,或留在娑婆世界都好,只要我清楚就好。佛在《法华经》里叫弟子好好流通《法华经》,他的弟子都发愿,但只愿意在他方世界流通《法华经》,都不肯留在娑婆世界;唯有大菩萨才讲愿意在十方世界流通《法华经》,这才是佛的意思,你到哪里都可以,包括我们这个世界。

那什么是〔邪见〕呢?你今天来这边听课想得到什么,这个概念就是邪见;你现在念佛打坐,学佛想得到什么,这个概念就是邪见。举个例子,你现在在念佛,你在念的时候,你总是希望你念得很有感觉,对不对?是嘛,你就是希望你现在念,心很宁静,跟佛菩萨相应,身体轻安…,你们的潜意识里充满这样的概念,不然你们怎么念得下去?!越念越有感觉,才会越念越起劲,才会一颗一颗地念下去,人家说功夫成片,你是功夫成串,念珠一串串地念。我说这样叫分别心,你今天念得很舒服,但你抵不过无常,你不可能每次念都这种感觉。糟糕,今天感觉很好,明天感觉不好,越念越浮躁,好像入地狱的感觉,后天觉得越念越索然无味,口干舌燥,第三天感觉又来了。你在做,一天好,一天不好,这就了不起了,一般都一个礼拜才好一天,这样算很不错了,有的人念了一辈子都没有好过。为什么我们会退道呢?你自己认为你遇到挫折了。什么叫挫折感?谁跟你讲你念佛念那么久没有见到阿弥陀佛就有挫折感?你讲你念佛念那么久身体也没有更健康,是谁跟你讲念佛念了就可以身体健康?你说你念佛念那么久也没有入定,是谁跟你说会入定的?这个都是你自己内在的邪见跟你讲的。你想修行修下去就会怎么样,这样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说服你。我说你念佛是分别心的陷阱,你想要念起来感觉好,那感觉不好难道不行吗?可以啦,感觉不好你还是要念。你念佛坐禅的目的是为了感觉好吗?为什么你就想要这种感觉?你有没有看到你内在的陷阱?常跟无常是两边,好跟坏是两边,定跟乱是两边;那不落两边,难道叫我站在安全岛吗?不落两边就是平常心。念佛就是念佛,打坐时怎样就怎样,平常心。你的潜意识没有那么简单,它有好恶。就像赵州禅师问:「什么是道?」南泉禅师说:「平常心是道。」赵州禅师就开悟了。

平常心就是六祖讲的不取不舍。为什么不取右边,也不取左边呢?右边是无常,左边是无常;右边是空,左边是空;右边是无我,左边是无我;右边是苦,左边也是苦。左右都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是《阿含经》根本的思想。以大乘法根本思想,就是「诸法实相,缘起性空。」右边了不可得,左边也了不可得,你现在想要哪一边的想法都是了不可得,所以你想要得哪一边就是〔邪见〕,你只要把这个概念打开,你的智慧就会大开。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你都忙得团团转,你在转什么?你从右边跑到左边,再从左边跑到右边,但不管你怎么跑,都想要好的那一边,这个概念让你很苦,但是你真的能够体悟到吗?

【障重,烦恼根深;】[障重,]就是因为你有分别对待的邪见,所以障碍你自己很严重。[烦恼]执着。你在执着你的邪见,如果你有邪见,你不执着它还可以,过了就算了;但你过了依旧不算,所以你越有执着就越有烦恼。执着〔根深〕,根已经扎得很深,你被这个障碍,没有办法跟大智慧的人一样。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大云]无明。[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智慧被障碍住了。[日]我们自己的自性。《六祖祖坛》里类似的譬喻讲过很多。不是没有太陽,而是乌云密布,不需要去寻找太陽,只要乌云散开就好。学禅的人常常掉入一个陷阱,他去找太陽。你去找太陽,你会觉得很困难。比较六祖大师跟后来禅师讲的,我个人认为后来禅师的更困难,他们讲得越来越抽象。为什么?后来的禅师叫你直接去参禅,很困难。参禅是什么?参「我是谁?」,或「念佛是谁?」这样的困难度太高了,我不鼓励这样。我所讲的并不是我发明的,而是六祖讲的,乌云散了,你的妄想执着散了,智慧就出现了,重点摆在你愿意将你的妄想执着去除吗?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众生自心迷悟不同。]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问题。[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没有见性的修行人就是小根。

【若闻悟顿教,】你的潜意识不太相信你一闻就会开悟,那你怎么还来上课?又何况不来学《坛经》的人呢?这不是你的邪见又是什么?我现在不跟你讲开悟不开悟,我现在跟你讲个简单的概念,有个人,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但想成为一个大生意人,就去请教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他说:「我决定从商,可不可以请你慈悲开导我怎么做生意?」那个人也不吝啬,把他的经验跟他分享了两三个小时;想学做生意那个人有没有可能会懂?会。你们会相信这个譬喻,却不相信一个没有学佛的人来听「顿悟法门」会开悟?你们说:「哪里有可能,要修很久的9请问,难道生意做很久的人才会做生意吗?还是真正懂得做生意窍门的就会做生意?对,懂了就会做,这就是顿悟法门。不是你学多久的问题,纵使你学很久,窍门不懂就不行。现在的人修很久,没抓到窍门,修到最后打迷糊仗。你用世间法的概念反而很容易懂,但你要将你的心法跟别人讲,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一个做生意的人要教他的方法,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就像雕刻家朱铭,他过去雕神像,他想突破、想超越,他就很恳切地去拜访杨英风大师,杨英风只说:「我可以跟你谈概念,但你不是要跟我学,你不需要学我的风格,我今天能教你的并不是技术,而是观念。」同理可证,你们今天不是要学修行的方法,而是你要是懂了就懂,你不懂我讲方法也没有效,这叫做顿悟。每个人都有机会一听到就懂,你们的内在一定要把觉得自己不可能的概念拿掉,才有可能契入;不然你是喜欢读《坛经》而已,还按照其他方法修。这样可不可以?不是不可以,因为你没有办法这样修嘛!我只能跟你说你是学顿悟,修是渐修。我过去一直谈这个概念,听过我讲《六祖坛经》的学生超过一千人,有这么强烈信念的还找不到一个!

为什么六祖大师一生能度四十三个人开悟?只要是渐修的,一定需要时间,所以不可能度那么多人,唯有顿悟才有可能。顿悟是一翻两瞪眼,迷跟悟这样而已,懂了,没有了,出去;不懂,还得留在那里修。修行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心法的问题,所以叫心地法门;只要是牵扯到技术的问题,就是慢慢来;这就是顿悟跟渐修的不同。有人讲:「但是我读大乘佛经,几乎都讲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你们误会了,不是修行需要三大,而是你们的时间都浪费在犹豫不决,不信我问你们:「现在甘愿修行的人举手?」你不要骗我,我们喜欢修行,也想修行,但是这会儿还不甘愿。说好听,你还有很多愿望未了,其实是你还有很多欲望未满足。说什么你责任未了,是五十岁责任会了,还是六十岁,还是往生才会了?你不要谈责任了不了,不要说等你事情做完;事情永远都做不完,人退休不是结束,往生也不是结束。你听闻了顿悟法门之后,还没有这种决心,后面根本不用谈。

【不执外修,】只要真正懂的人,就〔不执外修〕。什么叫〔外修〕?就是那些只有修行形象的人。没有明心见性,念佛、坐禅叫〔外修〕,没有从自性下手,统称〔外修〕。我们现在的人很没有志气,每个人都不想求明心见性,但想求往生极乐世界。我不是说到极乐世界不好,极乐世界很好,我也要去埃我的意思是说,你的目标要摆在明心见性,万一见不了性,时间到了,你就往生极乐世界。而不是说,你的目标摆在极乐世界,还说:「我是末法众生,这辈子要开悟不可能;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重新教我,我才有可能开悟。」很多人就停留在「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种概念,所以我说你很没有志气。我的目标摆在「明心见性」,但是我也要到极乐世界。

佛法事实上叫内学或内典,就是往内在、自性修学。很多人虽然懂这种概念,但修下去,他潜意识里对开悟见性的部分是放弃的,因为他没有那个勇气,原则上你是〔外修〕的。你不要说:「没有啊,我念佛是不离心的。」念佛是可以不离心,但是你真的有不离心吗?你真的懂什么叫不离心吗?不是每个念佛的人都这样。我们的心中常常会用很多的概念来安慰自己、骗自己,说:「这样修就对了。」所以有人问我说:「师父,念佛可以解脱吗?」我说:「你念下去不就知道了吗?」接着我看他怎么回应,我不跟他讲可不可以,任何法门都可以,我只是要看你懂还是不懂。你懂,我听你讲话就知道。有时候你问我,我回答你的那一段话,是要看你的反应,看你的反应就可以知道你的观念正不正确。有的同学很奇怪,他以为我丢个话,就是回答完毕。有人认为念佛要解脱,不解脱他念佛干什么!要我讲出所以然他才修,不然就不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问我念佛能不能解脱?你就问我怎么解脱就好了。你的重点是摆在念佛还是解脱?他说:「因为我走到哪里,都看到很多人都在念佛,我才问。」我便回答:「你是你,别人是别人,你问你的就好了,不要问别人的事。」我们内在通常不清不楚,探讨事情不直接了当,别人的事跟你无关你也问,你的时间就是耽误在这里,浪费自己的生命。

【但于自心常起正见,】六祖大师只要你心中有〔正见〕。有正见之后,要不要方法?不是要解行并进吗?解就是〔正见〕。已经具备正见的人,接着自然就会过生活了。生活就是修行,这叫生活禅。但现在的人不是这样,他到任何道场去,不是问法师什么叫正见,而是问怎么修行。法师告诉他一些方法,他有了收获很高兴,回家就开始修;现在身边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人。

大家常常听到有人修行修出问题。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念佛还是坐禅?坐禅。但我也曾看见过念佛出问题的。念佛是最安全、稳当的方法,他都念到着魔;如果你在这边坐禅,你也会修到着魔。有人说:「还好,我没有修开悟,我没有着魔。」你哪里没有着魔?!你也着心魔。你内在观念不正确,不是心魔吗?不是说你精神错乱才叫着魔。你内在痛苦不堪,自己分别计较,还不是魔?!假设你今天想学方法,你就去书店买一本回去看,自己去修。你说:「我看不懂。」念佛最容易懂,你就按照这样念,喜欢什么念什么;但你只要修下去,就开始怀疑自己了,你身边的人看你也越看越奇怪。这问题出在哪里?法门没有问题,法门叫药。比如,你去中药房,看到柜子里有好几百种的药,吃药没有效,能怪药吗?怪药还是怪医生?怪医生呢!你说药没有效,这句话不对,药本身没有问题。是当归比较殊胜,还是生地比较殊胜?末法时要吃当归还是生地?这样的譬喻你是不是越听越奇怪?佛法和世间法难道不一样吗?一切法都是佛法呢!我们讲佛法和世间法,是为了应用才做一个区隔,等你懂了,它们是平等的,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就像你到山上去,你在爬山,看到有人拿个篮子,他说到山上来找草药。你问草药在哪里?他说草药得找,这种是庸医,一般都是这种人。什么叫高明的医生?药在哪里?何处不是药?满山遍野都是药。用医药譬喻学佛,你就很容易懂,因为佛是大医王,佛法就是药,你们今天学法就是学药而已。药就是治病的,药有什么罪过?!药也没有什么谁高谁低,药就是药,看你怎么样用。但是你要会用药,不要学人家用砒霜;砒霜也可以治病,但那是高明的医生才会用。禅宗有的法门专门用砒霜,你来,他就踢你出去,现在用这一招可不行,会被人告。纵使你会,对方没有那个程度,你也不能用这种药呢!我这种譬喻已经很清楚了,如果你观念不正确,你不赶快建立正确的观念,还一直在外面绕,说你在修行;你要绕到什么时候?

如何培养自己的正见?你还是要深入经藏嘛!否则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正见〕?!无论你学哪一门哪一派哪一宗,不可以离开经典,有了经典,你才有机会明白什么是正见;你多看经典,就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正见了。六祖大师讲,你不要执着外面那些形象,但是对于懂的人,他可以展现这些形象。你是个开悟见性的人,你依旧可以念佛。像藕益大师,二十几岁就开悟了,他是开悟之后才念佛的。六祖的弟子法达,诵《法华经》三千部不开悟,六祖跟他讲了之后,他开悟了,问:「是不是我从今之后就不用诵《法华经》了?」就被六祖责备:「《法华经》有碍到你吗?你开悟之后还是继续诵《法华经》。」当你还没有悟,你诵《法华经》,叫外修,开悟了诵《法华经》就叫内修。你读了《坛经》也要切记,你要圆满,你要中道。你知道很多人都是外修,你回去就破斥别人,这个也是不对的。你如果破斥别人,你要有把握把他导正回来,否则你破他,反而障碍别人,对你不好,对他也不好。为什么?你说法不当,反而有无量无边的罪过。你要注意,你有把握讲到哪里,你就讲到哪里,不要看到别人的错就指正别人,那反而是你错,错在自不量力。

六祖大师说只要你的心时时刻刻生起正见,这样的人才有能力在行住坐卧,动静语默,任何时间、空间,二六时中,都如法修行,否则,以形相来修法门的人,一定没有办法修二十四小时。曾经有人跟我争过,说他确实二十四小时都念阿弥陀佛。我说:「你歇一下有什么要紧?」他说:「歇了就断掉了。」「断掉了又怎么样?9你想想看,假设你是那样的人,你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很精进,我看你能坚持多久?一天,两天,三天。你去参加佛七,有没有精进?有。精进几天?七天。为什么七天都精进?「因为别人在看我」。好听叫精进,七天回来你看看,你是很柔软的还是硬梆梆的?就是七天参加阿弥陀佛战斗营,回来全身都痛,精进七天回来,休息四天。对于心拥有正见的人,我作个很简单的譬喻,有个孩子很孝顺,他无论走到哪个地方去,都会思念父母,因为他就是很孝顺;有一个人,他很大方,他也愿意布施,所以无论他到哪里去,任何时空,他都是这样的人。你是哪种人?你是自私的人,去到哪里还不都是自私?!你说:「我虽然自私,不过我有念佛呢9你还是个执着的人,你说:「我虽然是个执着的人,但我每天还是有打坐四个小时呢9你不可以讲:「我虽然有贪嗔痴,但我是出家人呢9你可不可以勇敢地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走到哪里就是个什么样的人。六祖就是在讲这个问题嘛!有正见的人,他走到哪里就是拥有正见的,他的生活就是修行,他的修行就叫正行,他不用起他在修行的概念,他不用说他在走路叫修行,他本来就是一种行为、行动,人本来就会活动嘛!他看起来多么自然,他本来就是这样行嘛!这样的行才是真正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行才是最自然的。哪有说你现在拥有正见,你就跟别人说「我现在每天都在用我的正见修行。」不需要这样说。你学佛,不要摆在你的方法,你只要问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一定就做什么样的事。我送给大家一句很简单的话:「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样的人格特质,他走到哪里他必然就是观世音菩萨。」你要学习菩萨的人格特质,你学习到了,你就是那样的人,你就是菩萨,就这么简单。譬如说,证严法师一天到晚都忙着济贫、救灾、办教育…,他没有空做早晚课有什么要紧?!我们都知道慈济都在诵《妙法莲华经》,是诵《妙法莲华经》重要还是救人更重要?他们救人才叫受持《妙法莲华经》,你念《妙法莲华经》就叫念《妙法莲华经》。你把这种概念单纯化,就能够知道什么叫真修行,什么叫假修行。

我们应该培养正见,你正见不懂,就赶快去弄懂。但要注意一个概念,你正见真的懂了吗?你遇到境就被转了,就代表你不懂,所以你要常常用这种概念来提醒你自己。虽然你现在还没有这个功夫,请你先做到一个问题,你自己能够很清楚圆满地讲出什么叫正见。有些人虽然能说,做不到。但有些人连说都说不清楚;先说再来做,先口试再来笔试。你听我的课,知道什么叫正见,下课再把《六祖坛经》重复地看。你自己去体会六祖所讲的正见,什么叫正见,他讲一万多个字,就告诉你正见。一个人真正有〔正见〕,他自然就烦恼尘劳常不能染。

【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尘劳常不能染〕就是你们不会被六尘的境界所染,让自己劳心劳力。内外都不能够污染你,你的妄想执着和无明就去除了,自然就〔见性〕了。什么叫正见?就是离两边,显中道,离开分别、对待、生灭的两边;什么叫波罗蜜?「解义离生灭」,两边都是生灭的。你要很清楚看到,你时时刻刻落两边,你马上察觉到错了,从这里不断地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