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六祖坛经 > 《六祖坛经》讲记__第六讲 >

《六祖坛经》讲记__第六讲

《六祖坛经》第六讲

上一讲我们讲到印宗法师向六祖大师请教佛法,这个地方,印宗法师向六祖大师请问:黄梅付嘱,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每句话都惊世骇俗。在我们眼里,尤其当我们学了些佛法的名词术语以后,“禅定、解脱”这都是佛法的名词术语。学佛为什么?修禅定啊!追求解脱啊!可是从六祖大师嘴里说出来,禅定解脱都不是佛法,我们读经读到这个地方真是吓的不轻啊!不只是把我们吓坏了,把印宗法师都吓了一大跳。印宗法师当时已经是一位知名度很高,在佛门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很高威望的一位大法师了,他讲经讲得很好。听到六祖大师这么一说,把他也吓的不轻,所以他要追问,为什么禅定解脱不是佛法?六祖大师回答是:这是二法,佛法不二。这个不二怎么理解?“不二法门”,我们经常看到寺院里面挂这块匾。什么叫不二法门?禅宗里面有一句开示:“识得一,万事毕”。你认得“一” 就没事了。这个很好认的,这是多少?这是一,好,你可以回家休息了,没事了。从字面上理解,是这个意思。谁不认识“一”啊?这个“一”究竟是什么?在禅宗语录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姓张的居士博学多才,可以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非常灵通,天上也知道,地下也知道,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后来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张百会”,就是什么都会,没有他不会的。这个张百会居士,去拜访一位很了不起的禅师。禅师见面问他:“阁下就是张百会吗”?他说:“不敢,我就是了”。禅师说:“这个”,拿手指在空中点一下,问他:“会吗”?“不会”。禅师说:“一点都不会,你还百会呢”!这样点一下不就是“一点”吗?点一下会吗?不会。一点都不会,你还百会。这是一个有名的典故。他那个“百会”说的是对世间上这样消息那样消息他都知道。禅师的这个“一点”说的是心性,他说的那个“百会”是向外,说张家说李家、说上说下、说左说右、说是说非,那个百会、千会、万会;这个“一点”说的是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内心会不会?不会。禅定、解脱是佛法所修的一个境界,是在修证佛法过程当中,就象火车去目的地,中间所经过的一个小站,禅定、解脱就是一个小站。从文字来看,它只是两个字、一个术语,禅定,解脱。从修行来看,这又是一个手段,禅定、解脱是修行万千手段当中的一个手段,所以它不是佛法。这个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没有关系,困难归困难。因为这是针对上上乘根基谈的这个话。不二法门,佛法说什么都是一体——自他一体,理事一体,内外一体,身心一体,都是一体,没有二。从哲学上来说没有对立,能所不二。哲学上两个对立的念头,对立的两个概念,都要融为一体。能,我“能”作什么什么;所,我“所”作什么什么。这个“能、所”是一不是二,这就没有三四五六七八九。我们修学佛法,这个是最关键的,顿悟的要门。你想顿悟吗?你要悟到不二,你悟不到不二的话,你就没法顿悟。换句话说,你契入不了,它是分离的。当我们学佛和佛法的理论分割,那你所的到的效益、利益,是非常非常微小的。能得到,但是很校我们再打一个比方,就好像喊口号,写标语,当任何一个道理变成一个口号的时候,再怎么伟大的道理都变得没有道理了。佛法最强调这一点,所以叫直指人心。禅门里面叫做下顶门针。什么叫顶门针啊?拿一个锥子在你的额头上,在你顶门的地方狠狠锥一下,这个叫顶门针。我们一下子被锥痛了,就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功夫了,这就是不二。接下来印宗法师他也反问啊!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我们看惠能大师怎么讲的。能曰:法师讲涅槃经,经明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法师”这两个字指的是印宗法师。你向我问这个问题,你平常讲什么经呢?讲涅槃经。涅槃经里面讲什么?见佛性。佛性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我们宇宙法界里的每一个众生都具备圆满光辉、不增不减、不多不少、平等平等的这个佛性。你、和我、和他、和每个众生都具备,谁也不多一点,谁也不少一点,这就是佛性啊!这个佛性说具体一点是什么?说具体一点,佛性是最圆满的境界,佛的境界才叫佛性。最圆满的境界是佛性,在佛是佛性,在菩萨是菩萨性,在声闻是声闻性,在缘觉是缘觉性,在人是人性。这就是佛性。换句话说,你要契入佛性,我们是人,你先得有圆满光辉的人性,才能契入到佛性,如果没有契入人性,你就不要奢谈什么佛性!那是骗人!人性都还没有光辉起来,谈佛性,那不是骗人吗?所以,佛性是最圆满、最彻底、最光辉灿烂的这么一个境界,这么一个状态。这是从最高来讲。可是要完成这个佛性,见到佛性,什么叫见到呢?这个见,不是单纯讲看见佛性。佛性在哪里?这个见,换个说法叫现,“风吹草低现牛羊”,牛羊在哪里?牛羊本来就在这里。哦!看见了。是这样的,不是从内向外去追。佛性在哪?我的佛性在哪?这样去找佛性,这样是找不到佛性的。所以,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你见到佛性了,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地方再讲一个典故,有一位祖师问一个学僧,一个出家僧人,“达摩未来中国之前,中国人有佛性吗”?这个学僧说:“有啊”!祖师问:“那还来干什么”?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达摩祖师没有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有佛性吗?回答是肯定有的。既然有,他来干什么?祖师自己问自己答,“不来怎么知道有呢”?是啊!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干什么?中国人本来就具备佛性了,中国人,外国人,每个国家的人都具备圆满光辉的佛性。祖师去干什么呢?既然有的话,去那不是多此一举吗?干脆不要去了。去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你有佛性,你不要埋灭了自己这个佛性,不要懵懵懂懂的糟蹋了这个佛性。祖师就是去做这个工作的。所以,六祖大师接下来说,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涅槃经里面有一位菩萨叫高贵德王菩萨,向佛陀请问: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这个听起来有点头大。为什么头大?因为我们根机浅了。佛法是对机说法,我们是个什么“机”啊?推土机还是拖拉机啊?根机浅了,所以听起来有点头大。它涉及到哲学很高境界了。犯四重禁,就是犯了四重戒。哪四条最重的戒?婬、杀、盗、妄。在佛门里面最重的四条戒,婬欲、杀生、盗窃、妄语四条戒,这就是四重禁。犯这四条重戒称之为犯波罗夷。佛门把犯波罗夷这个罪,打比方相当于砍头一样。头砍掉了,生命就不再有了。犯戒要看犯什么戒了,就象犯罪一样,看你犯什么罪了。比方人和人之间,伤害人看你伤害到什么程度,是吧!有些罪是容易原谅的,有些罪是很不轻易原谅的,分轻重。婬、杀、盗、妄在佛门里面是重戒。婬戒好理解,杀戒也好理解,盗戒也比较好理解。什么叫盗?佛门下的定义是“不与而取,谓之盗”。我不想给你的,你想方设法夺取了,这就叫盗。不是一定背着我拿走了,你采取恐吓的手段把我吓坏了,赶紧送给你,这就叫盗。或者你绕山绕水把我给绕迷糊了,本来我挺清醒的,被你绕来绕去,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也送给你了,这也叫盗。或者你乘我手舞足蹈开心得不得了的时候,忘乎所以的时候——人得意的时候嘛,开心的不得了得时候,有人就乘机了嘛——看到对方高兴了,把你那块表送给我吧,好好,送给你吧。几分钟一过,清醒过来,哎哟!捶胸顿足舍不得,这都叫盗,都属于不与而龋这些都好理解,那这个妄语是什么?妄语在佛法里面称之为重戒,为什么它会严重到这个地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样的妄语戒。大家对这个文字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未得谓得,就是没有得到说自己得到了。前面这个未是未来的未,后面这个谓是所谓的谓,明明自己没有得到,说自己得到了。得到什么了?得到圣果了。明明自己什么都不是,却给人家说我证初果了,说我已经是二地菩萨了。你什么菩萨啊?你菩萨却不像,你葡萄!?这就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明明没有证到这个境界,自己夸,让别人帮自己夸,抬高自己吹自己,这样的妄语是不可饶恕的。这样的四重禁,如果犯了怎么办呢?——还有五逆罪。五逆罪是什么?第一是杀父亲,第二是杀母亲,第三破和合僧,第四出佛身血,第五是杀阿罗汉,这叫五逆。父亲也敢杀,母亲也敢杀,和合僧也敢破,也敢出佛身血,也敢杀阿罗汉,这五条罪都敢做的人也太“厉害”了!这样的人这样的罪不轻易饶恕!!那么犯了这样的罪,他的善根佛性断了没有?这是高贵德王菩萨向佛陀请问。佛陀回答,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善根和佛性要分开来讲,有两种善根,一种是常善根,一种是无常的善根,常善根是什么?是坚定不坏的,相当于禀性一样,相当于我们中国文化的禀性、天性、天赋。过去讲人生一辈子有四个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这是中国人一辈子不要忽略的这四个阶段。幼儿就是小时候,从生下来,乃至还没有生下来,到两三岁、三五岁,这个叫幼儿。幼儿时期养他的禀性,养他的天性,养成什么?养成善良、厚道、真诚的天性。童蒙就是开始学知识学文化,从开始叫爸爸妈妈,开始说一二三四,开始学东西,这时候就童蒙养正,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少年养志,青少年时期养成一种志向,不要养成懒惰懈怠等一些坏毛并烂习惯。成年养德,成年了踏入社会,要养德,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这是中国人一辈子的修养。这个地方讲的善根叫常,常善根是什么呢?就相当于养性。养就一个禀性以后,他怎么都不会坏到那里去。说一个人好也好、坏也好,我们会说:天气都容易变,一个人的禀性不容易变,是吧!天变一时,人性难改!禀性难改嘛。无常就是后天培养起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无常了,一会赤了,一会黑了。佛性是非常非无常的,它不存在这种说法。佛性就是佛性。它就具备光辉灿烂的本来面目,本来具备的本质,所以也不存在断和不断。佛性不能说它善还是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善和不善这个概念是我们给他分割了,这一类的属于善,那一类的属于不善,这个叫什么?叫强行分割。善和不善没有绝对概念。怎么叫没有绝对概念?我们引用一下或许就知道了。这个风俗习惯,你说它是善还是不善呢?在这个地方的风俗,人们都说它是好的,拿到另外一个地方别人都说它不好,这就是没有好和不好。只要他接受,当接受的时候它就是善,当拒绝的时候,它就是不善。所以,佛性没有善和不善的说法,它就是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蕴就就是五蕴,界就是十八界。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加起来不就是十八界吗!这里我们没有时间去细分细讲十八界,要细讲那《六祖坛经》就不知道要讲多长时间了,你们不知道就下来去查佛学词典。查佛学大辞典什么叫十八界?不然师父都讲清楚了,你们都太懒了。找一找那个名词术语来查一查吧。大智慧的境界,他就了达,穿透性的了达。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六祖大师的开示字字句句太高妙了,所以,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啊!我们在赞叹六祖大师了不起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印宗法师也同样了不起。这是古大德给我们做榜样啊!人做到这一步不是圣都是贤了。我们现在也到处都是“剩闲”,剩下不要的,闲着没事的。圣贤做的榜样就是不一样,他承认别人比自己高啊!我们一般做不到啊!我们是同行相嫉,嫉妒的嫉;同行相践,践踏的践,低贱的贱;同行相轻亲,轻视的轻。换一个字好不好?同行相亲,亲爱的亲;同行相荐,举荐的荐。多好!但这很难做到。不但很难做到,已经是一种奢望。我们平常叫作什么?“同行是冤家”,“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灰面的”,“和尚见不得秃子”,我光头你为什么也光头?这个嫉妒心好强哦!什么叫凡夫啊?烦的要死啊!太烦了,不但烦自己还要烦别人,所以叫凡夫埃所以,印宗法师他了不起啊!他一听六祖大师这个开示,高!欢喜合掌发至肺腑的赞叹!某甲就是我,就是文言文里面我某某人。我讲经象那个瓦砾、石块一样,您讲的佛法象真正的黄金一样。于是为能剃发,愿事为师。这才给六祖大师剃度。你看这个地方很有意思,谁是师父?谁是弟子?剃度是印宗法师给六祖大师剃的,学佛法又反过来了,印宗法师向六祖大师学佛法。这个地方我们想起另一位大德——玄奘法师,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啊!玄奘法师到印度去,雄辩十八国,雄辩滔滔,十八个国家的顶尖人物都败在他的座下。那个辩论不是现在这些牙尖嘴利的骂人,那是真正凭德学把人征服了。辩之前立下生死状,辩输了要杀头,是这样子辩的。我们的玄奘大师写了一部论,叫《制恶见论》,就是制止罪恶的见解,写了这部论,然后把这部论悬挂出来,大概有六七千字吧,六七千字算什么呢?不算什么!?他老人家这六七千字,如果用我们的口水话翻译出来有六亿字了。我们现在写文章,那叫什么文章啊?全是口水话。花开了,鸟叫了,太陽出来了。(众笑)玄奘大师写的这个文章,写出来后说:谁把我这个文章改掉一个字,我杀头。当时印度东南西北中方方面面的高手都来了,他老人家可不是夜郎自大在那里说狂话,不是,他真正有这个本领啊!所以,后来很多在印度享有极高声望的这些高僧大德也好,外道也好,都敬重他老人家。很多曾经给他担任过老师的,回过头来向他学。所以,玄奘大师获得一个很高的荣誉,称他为“大乘天”——大乘佛法的天。这个称谓现在印度人还在津津乐道,中国人到印度去旅游,很多人会主动提到中国的玄奘大师了不起啊!可是我们呢?人家说玄奘大师就哑巴了我们只知道有一个《西游记》,里面有一个唐僧,唠叨得不得了。这种笑话都闹出来!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惠能大师在这个菩提树下正式弘扬佛法了,东山法门,他报他老师的恩啊!东山是五祖大师居住那个地方,所以称之为东山法门,弟子永远记得老师。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我惠能从在东山得到五祖大师传法,到现在到今天,受尽了万千辛苦,命似悬丝,这个地方讲的不只是生命,更是慧命。也包括生命,包括身体受到伤害,很不容易。六祖大师仅仅用了这几个字,就把他十五六年遭受的磨难给概括了。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体会!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今天有幸跟大家在这里谈论佛法,当时在场有官僚,朝廷命官,有出家人,有在家人,有居士,有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学者,这是累生累世种下的善根因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所以,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莫道学佛容易得,也皆是累世种菩提!累生累世种下很多善根福德因缘,才会有今天不可思议的好缘分。什么都是有因有果的,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这个法是诸佛菩萨一代一代传下来,不是我惠能自己编造出来的,这是惠能大师的一个自谦,一个说明。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别。希望大家听到我讲的这个法门,清净身心,消除疑惑,达到圣贤的境界。师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惠能大师接着告诉大家说:善知识!这是在呼唤大家,希望每个人都当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每个人都具备般若智慧,因为我们的心迷惑了,所以没有开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需要借助大善知识来开示。什么样的人称之为大善知识?言传身教都令人敬仰的称为大善知识。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愚蠢人也好,智慧人也好,佛性没有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因为迷悟的程度不一样,所以,现象上看到就这个人比较愚蠢一点,那个人比较智慧一点。愚也好,智也好;迷也好,悟也好;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寒。那个三尺多厚的冰是一天结的吗?不可能。肯定要寒冷很长很长时间才结那么厚的冰啊!我到加拿大,去年的时候,他们给我喝一万年前的水。我当时吓了一跳,我还以为他们开玩笑。他们居士拿两瓶水给我喝,师父,这个是一万年前的水。一万年前的水还能喝吗?啊!他是那个破冰船把北极很厚的坚冰给打破了以后,那个冰就是一万年前的冰啊!把它融化以后那个水纯度很高,一点杂质都没有。那个冰结那么厚,那要多少年的寒冷啊!我们的习气也这样啊!不是一天就积累那么多习气,那怎么可能埃苏东坡有这么一句话:书到今生读已迟。到这辈子才来读书已经迟了。其实各行各业也一样,都是这样的。有些人学东西他势如破竹,他三天学的东西,相当于另外一个人三年都学不了那么厉害。有人学画是画家,学书法是书法家,学诗是诗人,学词是词人,学音乐是音乐家,他学什么都是“家”。那我们就想不通了,他为什么这么厉害呢?他累生累世积累的。不然的话,我也是一百多斤的人,他也是一百多斤的人,我长鼻子眼睛,他也长鼻子眼睛,凭什么他比我厉害?他也没有比我多长一个眼睛。所以,迷悟不同,累生累世的积累不同,现象上就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现在我要给大家讲摩诃般若波罗蜜法,请大家仔细认真的听。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世间上的人没有证得般若智慧,原因是什么?终日口念般若。嘴上念般若,我要得般若智慧,我们大家一起呼口号。这样呼口号是不行的。不识自性般若,没有认识自己内心内性的般若智慧。这个六道众生,人也好,天道也好,畜生道也好,为什么他会生到人道?会生到畜生道?都是因为自己做因,自己得果。他的自心自性给蒙昧了,他就堕落了。自心自性开悟了,他就向上向善。犹如说食不饱。这是佛门两句很有名的开示,佛陀亲口开示的。说食不能疗饥,数宝不能治贫。就是说吃东西怎么说肚子也不会饱。我在这里说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也好吃,这个饭也好吃,那个菜也好吃,说了半天我一点也没有吃,肚子不会饱的,说食不饱。数宝就是帮人家数钱,自己很穷,去帮人家数钱,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数了半天还是人家的。所以,数宝不能治贫。自己贫穷还是贫穷。口但说空,嘴上挂着空,实际上没有空。这个空字不是那么好说的。不要学了两句禅宗的用语,见人就说空,哪里空啊?习气业障一点也没有空埃他把该空的没有空,把不该空的给空掉了。你叫他拜佛,一切皆空;你叫他种善根,一切皆空;你让他做什么好事,一切皆空。可是骂起人来,一点也不空!(众笑)嫉妒障碍一点也不空,心胸狭隘鬼心计很多,这些毛病习气一点也没有空。要从哪里空啊?从这里空,把这些习气这些不好的东西通通空掉。象万里无云的天空一样,把这些“乌云”给空掉。那你这个天空就真的空了。如果把空挂在嘴边,就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得不到什么利益。善知识!摩诃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我们每天念摩诃波罗蜜,希望我们乘上大智慧船到达彼岸。到哪个彼岸?到达生命的彼岸。生命的彼岸是死了吗?学佛有什么好处?学佛好,一学就圆寂了。人家问你学佛有什么好处?学佛好啊!一学佛就往生了。往生是什么?就是死了。死了到哪里去了?到极乐世界去了。那算了吧,我还是不学了。为什么?我还要多活两天。你这样给人家解释学佛,我都不学了。到彼岸,彼岸在哪里?彼岸、此岸在哪里?在你的生活当中。你糊里糊涂的过就是此岸,你光辉灿烂的过就是彼岸;你过得焦头烂额就是此岸,你过得开心豁达就是彼岸,这就叫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你看慧能大师说得多实在啊!这需要在心里面去做,不在嘴上念多少。如果只在口上念心里没分量,就如幻如化如露如电,都是假的。口念心行,口上也念,心里面有这个份量,就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说得太好了!本心本性就是佛,离开本性没有别的佛。离开心性去谈佛,就彻底割裂了。就好象我们来谈一下化学,好,谈了两个小时回家,化学在哪里?化学在那里,我在这里,我和化学各不相关。然后过一个小时我们来谈物理,又谈一个小时物理;再过一会我们又来谈文学,又谈了一个小时文学;这个是割裂。佛法不能割裂。要想得到佛法的利益,你心里一定要有佛法的份量。何名摩诃?什么叫摩诃?摩诃这两个字是啥意思?摩诃是大,这里六祖大师很耐心的解释,摩诃是大,大在哪里?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象虚空那么大,没有边际。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为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心量非常广大,这是佛菩萨的胸怀。我们凡夫理论上要悟到这个道理,实际上生活中要往这方面靠近。佛菩萨度众生,他没有哪一类众生是我喜欢度的,哪一类众生是我不喜欢度的。佛菩萨度众生,平等平等,任何一个众生他都可以度,只有无缘的度不了,不信的度不了,只有这两类没法度。不相信没法度,他跟佛菩萨没有那个条件,条件没成熟那就度不了。这是讲心量广大。在佛门里面都讲“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恩大德,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么多“大”从哪里大起?从心量大起。心量大了,这些都大了,心量不大这些都大不起来。要想有大成就吗?你的心量要大。世间法也是这样啊,是不是!如果你的心量不广大,做世间法都做不了,没有大成就的,因为你容纳不下别人。说个简单的道理,发财,要大家发财你才发得了财;你说就我一个人发财,让他们全部垮掉,全垮掉你一个人也发不了,这绝对是真知灼见。诸佛刹土,尽同虚空。象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什么东西得到了?什么东西失去了?“无智亦无得”。我们凡夫老是想得,我们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用手拼命去抓,什么都要得到,什么都要据为己有。如果依照我们凡夫这个贪欲,恨不得把地球揣在怀里,我一个人把地球揣走,你们都别想得到一点点,最好属于我一个人!如果再扩大一点,要是能把银河系抱走,他也连银河系都抱走了。贪欲多可怕!实际上能得到吗?不能得到。用佛法眼光来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只有“观赏权”和“使用权”,你没有“所有权”。一定要记住!每个人、每个众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观赏权、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什么东西属于我的?我有一百万。你凭什么说你有一百万?我存在银行里埃那你证明给我看。我每天都去看,把一百万每天都数给我看。那个就是属于你的吗?那我比你有钱多了,我也可以这么说,那银行里的钱都是我的,是不是!你反过来问我凭什么银行的钱都是你的?因为我也可以每天去看一下埃你有一百万你每天去看一下,我也每天看看埃这个思路如果不理顺的话,这个人会疯的。为想不通啊!想不通脑筋就出问题了。无有一法可得,什么东西能得到呢?说来说去,其他什么东西都得不到,只有一样东西能得到,有一样东西始终伴随我们的生命,什么东西呢?业。业是什么?就是我们所作所为留下的痕迹。这个东西跟随我,其他都不跟随我。我死了,我很有钱,用黄金给我做个棺材,把我装里面。带走了吗?带不走。死都死了,哪里还带走。这不就带走了吗?我已经做一个黄金棺材把我埋下去了。你今天埋下去,明天就给偷走了。(众笑)不但偷走了,偷的那个人还把你的尸体拿出来摔出去。(众笑)你能够带走吗?要不然我出钱,派一百个人把我的黄金棺材守祝恰恰偷棺材的就是那一百个人,要不然,其他人怎么知道你埋在哪里呢?外人还不知道呢。——所以,得不到。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据为自有。要明白这个道理。从这个地方契入,找到契入点,我们的生命支撑点就找到了,找到了生命的支撑点,才懂得如何善待生命。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这里六祖大师说了,善知识!你不要听我说空你马上就说空,执着于空。这不能笼里笼统的。没有很深厚的积累,没有懂得空的道理,你今天刚刚来听了两节课,听到师父说要“空”,好!我今天回家,我啥都不要了。那要空出毛病,不能乱空的。第一叫你不要着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从修行的角度来讲,这是抓住了根本。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犯这样的错。师父说要空,好,我回家生意也不要了,家也不管了,钱也不要了,家里面的人都不顾了,我跟亲人家人都不认识了,我要空了。(众笑)这个人肯定脑子有问题了,连家里面的人都不认识了。这样空,还得了!这叫无记空。有些人说我得禅定了,我跟师父学打坐,学了两天就得禅定了。得什么禅定?听说这个地方很多小吃很有名,所以跑到这个地方来定居。这个叫“馋定”(众笑)。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明白山河大地,明白宇宙万象,对这些样样都要清楚明白,明白以后你知道取舍,没有羁绊,没有东西能干扰你。你心里清清楚楚,这样的空才是可取的。有些问题知道就可以了,有些问题不值得追问,就不要花精力去追问了。哪些问题呢?对自己毫无益处的问题。我曾经遇到一个人,他说:师父啊!众生无边誓愿度,佛菩萨度众生一直到今天为止,已经度不少众生了吧,怎么没见减少呢?这究竟众生有多少呢?度了多少还剩多少?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为什么毫无意义呢?我反过来问你,这个树上有多少树叶?数一数就知道了嘛。好,我们拿竹竿把这树上的树叶全部打下来,你去一片一片的数,数清楚了。啊!搞了半天原来这个树上有这么多树叶,几万几千,数出来了是吧。好,这片森林有多少树叶?你还数不数?我全部打下来,把这片森林的树叶数出来,数了是吧,全世界还有多少森林你还数不数?一个人长多少根头发,我很想知道。好,把脑袋剃了,剃下来后一根根的数,我们全贵陽人多少万人?多少根头发?全世界的人有多少根头发都数数清楚,那数出来有什么用啊?数啊!数完头发还有汗毛,再接着数汗毛。这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无意义,毫无意义的行为。树叶、头发肯定是有数字的,但这个数字对我一点用处都没有,而且花费大量精力去做这样的工作,我的生命很有限啊!如果你要把全世界的人有多少根汗毛数清,可能要五辈子。这辈子还不够。要五辈子时间,这辈子数完了下辈子数,再下辈子再接着数。凡是这类无意义的佛法称之为戏论,毫无益处,都可以置之不理。世人性空,了解这个世间,要从这个角度。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所以,叫实行万物啊!万法在诸人性中,一切万法在我心性当中,心生万法,万法唯心。为什么叫心生万法?心怎么生万法?一切东西从哪里产生?从我的心性产生。世界的缘起是这样,名词术语的定位也是这样。世界的缘起成住坏空是这样,众生的共业所感。从每一样东西名词术语的定位也是这样。我们以前讲过。这个容器起个什么名字啊?我们说这个是茶杯,为什么叫茶杯?因为我拿来喝茶,所以他叫茶杯埃反过来说,我拿来装酒它就叫酒杯嘛。为什么这是痰盂?因为拿来装痰。大家心目中都认定这是痰盂,我在想,如果这个痰盂当初把它拿来煲鸡汤,(众笑)它就不是痰盂了,那就家家户户都拿这个痰盂来煲鸡汤。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是拿来煲鸡汤的。现在为什么买一个新痰盂装鸡汤你就喝不下去呢?因为你心目中已经认定它是痰盂了。如果在很早以前刚发明痰盂的时候,从那时候就拿来装鸡汤,我看现在家家户户拿来装鸡汤一定喝得蛮香的。就是心里面给它定位起的名字,这个叫什么什么。两个人吵架也是这样,张三骂李四,你李四怎么样怎么样,张三把李四的名字写到地上,然后用脚去踩,这个李四肯定气坏了,去打张三,你为什么踩我的名字啊?他也没有踩什么名字,他就踩了两个汉字嘛。你为什么那么生气啊?你执着那两个汉字是我,所以,你在踩我;我没有踩你,我在踩这两个字。心生万法,所以佛法讲心性的建立,心性是这样子开悟的,这样见识到心性是怎么回事。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见到一切人他的恶也好善也好,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善也好,恶也好,天下无事最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有时候我们说,要去做好事啊!“要”去做好事就不好,要遇到好事你就做才好。没有好事,你硬着头皮去找好事,那不见得好,好事到你面前你又不做,这就没事找事。我走到大街上,嗨,谁穷啊?谁需要钱?我这里有一百万。马上跑来一个人一棒就把你打昏了,他正想抢人呢?他还正不知道谁的兜里有一百万,你就在那里说你有一百万,不打你打谁啊?有很多时候是好心办成砸锅事。所以,好事,什么叫好事啊?要用智慧去观察这个事情从前到后,它方方面面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智慧把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好?做到受者、施者、旁观的人都一致竖大拇指,说真好!这就有相当大的难度了,真的。不要说这么高的水平,比方说我要去帮助一个人,仅仅凭一腔热血,这个人太可怜了,要帮他,帮到最后,成了“农夫和蛇”的后果,“东郭先生和狼”的后果。从凡夫到菩萨还有若干阶次,阶次就是台阶,若干台阶要去走。你不要迈大步,我今天还是凡夫,明天就去做菩萨,做不了。东郭先生和狼,狼也是众生嘛,我也要度狼。你去度狼,你去度度看。(众笑)这里有一百只狼,你度哪一只?是不是!你了解狼的根性吗?你了解狼的生活习惯吗?你了解狼的饮食起居吗?你了解狼在说什么吗?两只狼在说话,你知道它在说什么吗?我要去帮它,你硬着头皮去了,两只狼在那里,嘿!他过来了正好!所以,发菩提心做善事好事,凡夫的位置上做到什么地步?声闻的位置上做到什么地步?缘觉的位置上做到什么地步?菩萨的位置上做到什么地步?它都有阶次的。你强行越过这个能力范围,强行硬撑着去做,那会自己做砸锅的。接下来,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惑的人只是口里说,智慧的人在心里建立一个份量。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这段话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你看,佛法是随和而不随便吧!六祖大师在什么地方他是随和的,在什么地方是斩钉截铁的,很清楚。有这样一类迷惑的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己觉得自己的境界很高很大了,这样的人话都不要跟他讲。六祖大师斩钉截铁不打折扣。为什么跟这种人话都不要说?因为他邪见,是邪见的人。佛法讲“破戒胜过破见”。知见不能破,知见破了以后,认邪为正,认正为邪,这是很头痛的事情,他不接受正的,还反过来把邪的说成是正的。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菩萨的心量如此。地藏菩萨发的愿是什么?“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没有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下面加一个注解——“我看不顺眼的不度”,没有下这样的注解。也没有说“曾经诽谤过佛法的我也不度”,也没有说谁谁谁我不度,甚至“没有皈依佛门的,没有履行过什么手续的我都不度”,地藏菩萨没有下这样的注解,说明什么呢?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菩萨的慈悲是不讲条件的。不讲条件那为什么我们学佛法还要恭敬?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尽到的本份啊!各尽各份。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对众生无限的慈爱。众生不要搞错了,搞成好像佛菩萨欠我的一样,这就岂有此理了!你是菩萨嘛,你应该大慈大悲嘛。这个观点就彻底错了。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话乍一听有点怪怪的。什么叫一切即一?什么叫一即一切?比方说法律,这样法那样法加起来有三万条,三万条就是三万条,怎么能变成一条?三万就是一切,三万条也好,或许明天再修正一下,变成三万五千条,后天再发展一下变成五万条也好,它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两个目的,只有一个目的,叫你守法。如果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知道自己当做不当做的人,他用不着去了解三万条五万条七万条八万条,他更用不着陽奉陰违去研究哪个地方有空子,谁研究出来的?想钻法律空子的人研究出来的。不想钻法律空子的人他甚至都不知道有多少条法律?他过得平平安安的,他一辈子都很平安。遇到什么境界他都很坦然,这就叫一切即一。我们写规矩写守则,第一条要怎么样,第二条要怎么样,第三条要怎么样,写了若干条,永远都不会完善的。这若干条对谁最有好处啊?对守法的人最有好处。对不守法的人你永远都要补充,这就叫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是自由的。如果他心里没有悟到这个份量,他来去都不自由。记得有一回我们在讨论唯识法相宗,谈到《百法明门论》当中的一些问题,烦恼有多少个?大烦恼有多少个?小烦恼有多少个?随烦恼有多少个?这是唯识法相里面说的。正谈着外面就进来一个人。我把谈的内容写下来复印,印完发给大家。这个从外面进来的人他也拿了一张,他说:哎哟!大大小小一百多个烦恼。这么多烦恼要断的话好困难。困难吗?不困难。挑拨是非是烦恼吧,恶语伤人是烦恼吧,偷东西是烦恼吧,是啊!真正要断烦恼,好,今天我就断这一条,不说是非,今天其他啥事都不做了,我就把不说是非这一条守好就可以了,偷东西还照偷,挑拨离间还照挑拨,你这样断烦恼的话一辈子都断不完的。你今天专门断挑拨是非,明天专门断偷盗,后天专门断心胸狭隘,那要断多少年啊?所有的烦恼都是心性上的污垢,一万个烦恼一万个污垢,你一天就彻底停止,把所有的污垢在这一刹那都全部洗干净了,这就一切即一了嘛。所以,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心体没有障碍。智就是障碍,这就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这些般若智慧是从自性而生,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也给不了我。所以佛法说开智慧,佛法没有说佛菩萨赐给我智慧。佛菩萨的智慧跟我的智慧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本身就具备跟佛菩萨同样份量的智慧,只是我们自己现在还处于迷惑阶段。我们本身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珠,我自己没有认识到。佛菩萨做什么工作呢?把我们这个宝珠上面的污垢擦干净,这颗宝珠就值钱了。我们一看,哎呀!这颗宝珠原来是无价之宝。没有认识到之前随便乱丢,这就没有自尊自爱。所以不要错用了意思。这是六祖大师的叮咛。一真一切真。心性真了,举手投足都真了。心量大事,不行小道,一真一切真,一不真一切都不真。这个人非常潇洒,原因是什么?他心里潇洒。这个人非常痛苦,原因是什么?他心里痛苦。这个人挥手投足都是我非常羡慕的状态,原因是什么?他心里有一个活泼泼智慧的状态,所以他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那么令人羡慕。他不用去装,不用去对着镜子要怎么笑才好看,要怎么装才让人羡慕,那装出来是让人难过了。那种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那种开怀的开心的状态,不是用嘴来笑,是用眉毛来笑,是用五官来笑,你有本事的话,汗毛都在笑,让你的毛孔都放光,让你的身体前后左右,哪怕你背对人家,都会让人家知道这个人在微笑着。啊!你这个笑才是动人的笑。如果你要回过头来冲着人家笑,那就有一点狰狞的味道了。你看没看见我在冲你笑?你这样笑是一种难过的笑,所以一真一切真。是不是!那个艺术家搞表演,他也是悟到这个道理啊!水平越高的艺术家,他要扮演生活当中某一个人。他本来不是盲人,他要扮演一个盲人的样子,不是把眼睛闭上就“盲”了,他要知道这个盲人背对着我的时候是什么姿态?所以,他不用把眼睛闭上,他背着你,你一看,哦,这是盲人的姿态。所以,艺术家水平高他高在哪里啊?水平不高又不高在哪里啊?一真一切真啊!心量大事不行小道。怎么叫不行小道?心量广大,大气、大度、大手笔。佛门有一幅对联:“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这是一位禅师说的,狮子窟中,就是狮子的窝里面,不会有其他禽兽跑进去的,不敢;狼也好,狗也好,其他动物敢不敢跑到狮子的窝里面去啊?不敢。所以,狮子窝里就只有狮子。象王行处绝狐踪。大象走的路上没有狐狸,只有大象。这就是心量大事,不行小道。这些道理都非常非常醍醐灌顶,比较浓缩。把它展开来讲,把它稀释多少倍再引用到我们生活当中去,用在你的生活当中,各行各业你一定是个佼佼者。好了,我们下一回再当佼佼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