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坛经解读 > 第十一讲、嘱咐(06)三昧真意 >

第十一讲、嘱咐(06)三昧真意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慧能又说:“各位弟子,你们各自清楚净化自己的心,听我说法。如果想要成就种子一样的智慧,就必须通达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如果在任何地方不拘泥贪恋于事物的相状,对于这些相状也不产生憎恨和爱慕,也不去争取或舍弃,不考虑事物对自己是否有利,也不考虑是否成功和失败,安闲恬静,虚心融洽而没有欲望,这就是一相三昧。如果对于任何地方,行住坐卧,完全保持单纯简朴、真心不动摇,这样的真心就是净土,这就是一行三昧。”

注意,这一段讲到“种智”与一般说的般若智慧、世俗智慧有所区别。严格地说,世俗智慧是一些技巧类,般若智慧是出于自性。种智也是般若智慧,但强调的是种子,也就是已经固化为自己性格或本能。

长期按某一习惯做事,逐渐形成习惯,不需要思考就自然去做,这就是习性,这种习性就会发育成种子,如果转世或生育下一代,就遗传下去,所以称之为种子。因此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对下一代是有好处的。反之,从小状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到下一代。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慧能继续说:“如果有人具备刚才说的这两个三昧,就会象土地上播下了种子一样,经过含养、蕴藏、生长、培养,成熟时就结出了果实。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就是这样。我现在给你们说法,就象及时雨,普遍滋润大地。你们的佛性,就象种子,遇到这样充足的雨水,全部都生根发芽。只要继承我的宗旨,就一定能获得菩提智慧。按照我说的佛法去修行,便一定能证得菩提妙果。请听我的一首偈诗:”

“心地佛性是种子,普天雨润尽皆萌。顿悟之花已开放,菩提道果自然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慧能说完了偈诗后又说:“佛法没有什么两样,真心也是一个,佛道原本清静,并不执着事物相状。你们千万不要有意地去保持心地的安静,也不要使心念空寂一片。人的真心本来就清净,希望大家好好努力,随缘而去。”这时,在场的弟子都致礼感谢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