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列子臆说 > 第04部分 >

第04部分

《列子》先把哲学的大原则讲了,下面引用许多故事,每个故事所包括的意义都是既深且远,要自己慢慢以人生的经验,以一精一密的思想去体会。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一习一 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列子学射箭,技术很一精一到了,每一箭都射中了目标,没有失败过。请教关尹子---以道家讲,关尹子是他的太老师,不过以诸子百家来讲,他们的系统关系很难讲的,究竟如何,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是这里他们好像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就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你每箭射出去都打中,怎么样打中的你懂不懂?这就是个问题,如果我们学过手槍的射击,打中容易,但懂得弹道学很难。懂了弹道学的人,槍随便怎么打一定中,因为他心里知道什么槍、什么子弹、什么弹道之故。弹道学尽管懂了,还有个哲学问题:何以计算那么准?关尹子问他,你每一箭都射中,你晓不晓得是为什么?“对曰:弗知也”,列子讲老实话,这个不知道,我只看中目标,练习惯了就中。“关尹子说:未可”,不行!

那么“退而一习一 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列子被这位老师一骂,自己就谦虚起来,“退而一习一 之”。现在顺便讲到古文,为什么古文要讲“退而一习一 之”?那就是形容词了,不止是再练一习一 三年,是同外界都隔绝了,关起门来才能够专心再练一习一 三年,所以加一个“退”字,成分就有那么重。这样列子又来给关尹子报告。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关尹子说现在你应该懂了,为什么每一箭都射中。“列子曰:知之矣”,我懂了。“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你既然懂了,可以了。注意啊!下一句话,懂了以后,守住这个原则,不可以再乱、再丧失了。

这个故事,讲了半天,还没有说出来列子懂了什么,这就是《列子》跟《庄子》的思想。后来佛法进人中国,南北朝之后,到了唐代,就有禅宗的产生。禅宗的教育方法所谓“参”,是靠你自己去研究懂的,不是靠老师告诉你一个公式。公式越清楚就越没有智慧了,公式是别人的脑子,启发不了自己的智慧。老师不告诉你公式,是要你启发自己真正的智慧。所以打中不打中在于心,在养心之道,心的宁定也就是定。列子没有说出来懂了什么,他只说我懂了。但是关尹子说你既然懂了,现在你总算可以了,下面一句“守而勿失也”,就呼应出来中心所在。心的定静,再不能散乱了,散乱就不能定;不能散乱,也不能昏迷,守住,这是定的境界,永远要定住。

射击与修身治国

下面他引出一个原理。“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这是他这一节的结论,不但射箭是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要主持国家的大政,大原则,以及保养自己的生命身体,都是同一个原则,等于射箭一样,要非常小心,非常谨慎。

我们看到台北有很大的射箭会,不过这个也是要有钱才能玩的。写毛笔字,拉弓射箭都变成有钱人玩的,不像我们小的时候,自己用竹子烤弯做弓。我有位教射箭的老师,有几句口诀,“足踏浮泥头顶天”,两个脚跨马步,像踏在浮泥上面,头顶着天,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口吐翎毛耳听弦”,箭后面是一根鸡毛,耳朵听那个弓弦拉紧射起来,噔……一响,好像弹琴的声音一样。为什么耳朵听这个弦?这一箭出去有多大的力量?射程有多远?自己听弦的声音已经知道了,这是经验来的。你看古人的画,那个箭拉到嘴边,手一放,咻……就出去了,所以“口吐翎毛(翎 拼音:líng;毛 拼音:máo。翎毛:羽毛)”,那个鸡毛好像从嘴里吐出去一样,“前手如端一碗油”,前面的手拿住那个弓,像端一碗油。又像这只手直直地端一碗水,走很远的路,水都不起波浪,一点都不能洒出来,这个手变成一个铁杆子一样,功夫要练到这样。“后手打死一条牛”,后面这一只手一放,很大的力量,可以打死一头牛。

你看历史上,古人拿五石弓,那个弓拉力的重量,要有五石那么重,五石多少斤,这个弓就是多少斤重,这个指头就把几百斤的弓拉开了。所以弓如满月,完全拉满了,手一放,那个射程又快又远,这是讲射箭的道理,这也是中国的武艺,武功到达了艺术境界。古代讲百步穿杨,距离一百步路,一箭射出去,刚刚射到杨柳叶子,箭透过去,杨柳叶子还挂在树上,这叫百步穿杨。那个眼力之好,射程之准,要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行。

我们看《汉书》上李广射虎,夜里出来,把石头看成老虎了---我们本院的同学研究过唯识学的,知道那是非量境界、假带质境---李广拉开弓箭射去,第二天去找射死的老虎,看到自己的箭插进石头里。自己想想都奇怪,哪有那么大的力量?白天再拉弓来射那一块石头,进不去了。这种技术到达了身心合一,已经不是武器了,是精神作用。夜里他认为那一块石头是老虎,全心全意,精神心理同这一支箭合一了,所以石头都被穿了进去。白天晓得是石头,心理上有一层障碍,再大的力气也射不进去了。

我们研究心理学这是个重点,是个大问题,与精神、生理、唯物、唯心的道理都有关系,也是一个大哲学。我们懂了这许多射箭的技术、哲学原理,就知道列子所讲的不简单。不但是射箭,为国家,为自己个人的生活,“亦皆如之”,处处要小心谨慎,处处要有定力,不散乱,不心粗气浮,否则就要失败。所以,一个结论,我们上古的圣人、有道之士,“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一件事情的成功失败是两边的现象,不要考虑,有道之士不问这个,要在真正的逻辑最高处推想。

我们懂了这一段故事的说明,它同前面大原则是连起来的,实际上是整个的引申,这是旧文章的逻辑。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斑白语道,失,而况行之子!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什么人可修道 可讲道

下面又讲一件事,“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色就是颜色,颜色盛就是年轻,年轻人脸上的颜色很旺盛,很漂亮。你看现在年轻人个个翘头翘脑,因为色盛他自然骄。到老了的人啊!看起来彬彬有礼,实际上是骄不起来啦!“力盛者奋”,一个体力好的人坐不住的,就想动一下,奋斗一下,所以孔子也说,年轻“戒之在斗”,年轻人喜欢打架,其实戒不掉的。年轻人学拳,刚刚学了三天,觉得无比的英雄,在公共汽车上,这个手也要动两下,表示是学武的;到了功夫深了,反而动都不敢动,怕出手伤到人。所以力气很盛的人,奋,这个奋代表一个原则,非常奋发,好像不可一世。你看这两句话下面“未可以语道也”,少年体力好的人,经验不够,要学道,你跟他说死了他也不懂。像我们这里,满堂年轻人很多,来听《列子》、《庄子》,你看色又盛、力又盛,公然还来学道,这个了不起了,可见超过古人。

下面问题来了,“故不斑白语道”,什么叫斑白呢?人到中年两鬓已斑啊!斑就是花点,有几根白的。白的多一点黑的少一点不叫斑白,那叫颁白,也是同样的音,意义不同了。斑白还是在中年,两鬓稍白;颁白就是年纪大一点了。给年纪不大的人讲道,“失”,错了,“而况行之乎”,行就是做到,他更做不到了,这一句原文就是这样。我们看古人的解释,恰恰相反,他说《列子》这里意思是年纪大了的人没有办法讲道,讲了道也做不到了。这个话绝对解释错了,所以你不要看古人张湛文章学问那么深,有时候解释书也有错误的。

全篇上文讲起来,我们的意思同古人解释相反,“色盛者骄,力盛者奋”,他说年轻人没有办法了解道,最高哲学不会,为什么呢?虽然聪明有知识,人生经验不够,一定到了斑白中年以上的人,生活经验够了,才可以同他讲道。给不斑白的年轻人讲道就是错误,讲道都不可以,更何况要他们能做到、行到,绝不可能。

《列子》这一段,多么注重人生的经验!这是顺理成章的解释。照我们现在手里这一本注解,这一节解释错了,不能采用。由他解释的错误,我们了解一个道理,这一本书的注者叫张湛,他注释《列子》是在逃难的时候。当时是晋朝,国家在变乱,人在忧患中常需要找哲学,需要学道,因此他逃难时行李里就带着这一本《列子》,在患难中注解下来。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人在患难中,自己想救社会,救国家,年纪又那么大,无能为力,因此借古人的观点来发自己的牢一騷一。老了,没有办法讲道了,虽然懂得道也做不到了,于是就错解了这个意思,实际上他是在发挥自己的观念。

你会用人吗

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一点,再看《列子》的原文,“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所以一个人不要骄傲,不要自奋,自奋就是主观非常强。譬如历史上项羽跟刘邦二人,项羽的失败就是因为自奋。项羽失败的时候不过二十八九,自刎乌扛。而刘邦那个时候四十多岁,是斑白之人。清末民初,湖南一个诗人,才子易实甫先生,有诗讲项羽:

二十有才能逐鹿 八千无命欲从龙
咸一陽一宫阙须臾火 天下侯王一手封

“二十有才能逐鹿”,二十多一点就起来打天下了。“八千无命欲从龙”,项羽有八千子弟,最后在乌一江一 失败了,命运不好,这是讲项羽英雄失败的悲惨。“咸一陽一宫阙须臾火”,你看咸一陽一秦始皇修的宫殿,修了那么多年,假使现在还留着,那卖门票不知道收多少钱啊!结果项羽点一把火烧了三个月。“天下侯王一手封”,汉高祖也是被他封为汉王的。所以你们青年翘头翘脑,要自尊,好嘛!你学学项羽,有这个本事的可以学,没有这个本事自奋不起来啊!易实甫的这首诗有味道,历代的人吊项羽的诗,恭维项羽的诗,骂项羽的诗,反正很多,我还是觉得易实甫的四句话有味道。不管如何,他把项羽自奋的那个味道写出来了,项羽就是犯了自奋的错误。

刘邦有张良、陈平、萧何三个人帮忙他,对他们言听计从,就可以统一中国。项羽只有范增这老头子帮忙他,但他虽有个军师也不听,自己认为聪明,变成别人没有办法把意见提一供给他,所以永远没有辅助,就失败了。

这就告诉我们,尤其年轻同学留意,成功立业需靠人际关系。“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他说一个贤圣的人,就能够信任人。譬如汉高祖刘邦,他能够信任陈平、张良,信任萧何、韩信等等,他就成功了。当然做领袖也很难,我们经常讲历史上的故事,当陈平帮汉高祖去做所谓间谍,做外一交一 官,要运动敌人的部队投降,汉高祖很慷慨,拿黄金五十镒(镒 拼音:yì,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给他支配,不要报销。陈平拿到钱放在家里,汉高祖的老部下就有点眼红,来说小话,告诉刘邦,这个家伙靠不住,人格卑鄙。

世界上攻击人、毁谤人,只有两件事,古今中外一样,都是财、色二字,不是说他贪钱,就是说他男女关系乱。有人就在汉高祖前攻击陈平,这个家伙靠不住的,穷小子,他跟嫂嫂男女关系搞不清楚。陈平是有嫂嫂,但年纪比他大很多,早就分居了。所以当领袖的人就要注意,要以“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来处理才对。历史上讲汉高祖豁达大度,就是说他度量大,可是他身边的人白天说,晚上说,最后刘邦也听进去了。第二天跟陈平见面的时候,他就问起子家庭状况,陈平一听就明白了。陈平了不起,这些都不分辩,他说你要我办的是大事啊!你怎么问这些事呢?好,你不放心,钱还在这里,你拿回去,我不办了。汉高祖一听,脸色变绿了,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绝对相信你。

所以一个领袖信任人之难,是要气度的,很不容易。你们听了,将来做了老板,如果说某人偷了你一百块,你气得一夜 都睡不着,明天就想开除人了,你还能够做老板吗?不要说假的偷,真偷百把块,不在乎的,只要他一个月给你赚进来五六万就可以了。要有这个气度啊!

所以“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任人很难啊!非常难,这要气度的养成。因为任人,自己年纪大了也没有关系,下面可以培养年轻的嘛!就是任人的道理,所以“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年纪大,自己智慧之力不够了,也不会衰乱,后面自然有人接火把上来,这是“贤者任人”的重要。

“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政治大原则,你们年轻同学,将来创业做老板的时候,也要记住今天听的《列子》。创业,做个领袖,成功的难处在哪里?在知贤,认得人,这人是不是人才,要看得准,拿得稳。我不会打牌,听他们告诉我,打牌的原则要忍、要狠、要准、要等。没有人才要等,机会抓住了要狠,他要一万,你给他一万五,这要狠了。对人才要忍、要等,能够知贤,信任别人,你就成功了。

所以“而不在自贤”,千万注意,认为自己最能干,比被你用的人都能干,你就完了,下面人不能做事了。所以真有办法的人只领导,问这个主管就好了,如果这个主管一天到晚乱七八糟乱搞,你准备一年测验他,如果半年以内有人告诉你某人乱七八糟,花天酒地,你听都不要听,让他花天酒地,算不定八个月后,他花天酒地当中给你赚回来好几倍呢!你等结果再说。所以知贤难,任贤更难,不但治国之道如此,个人创业道理都是一样。你看《列子》现在传给我们的道,是形而下的人世之道,做人做事之道,也就是我们老古出版过的《正统谋略学汇编》的正统谋略。这是正统里的正统,谋略里的谋略。今天我们到这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