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千家诗 > 花影 >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

重重叠叠:指花影斑驳交映。瑶台:传说中西王母之宫。此处指楼台建筑精美无比。几度:几次。童:童仆。扫不开:扫不掉。

这首诗中,诗人苏轼写了“扫花影”这样非常有趣的场景,很有想象力,充满了童真和趣味。

【释义】

花的影子,斑斑驳驳,层层叠叠,映在了精美的楼阁亭台上。我几次叫来童仆。童仆扫呀扫,就是扫不掉这些影子。太阳下山了,它匆匆带走了花影,可是,那冉冉升起的明月又把重重的花影送了回来。

【典故】

鉴湖女侠秋瑾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秋谨1875年生于福建闽县,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目睹帝国主义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蹂躏和清政府卖国求安的种种丑行,秋瑾幼小的心灵里早就播下了反抗的种子。

1891年初夏,秋瑾和家人随同祖父秋嘉禾回到故乡绍兴。不久,她就跟随武艺高强的单老四学习武艺,不仅学会了打拳、耍刀、使棒、舞剑,还学会了骑马。秋瑾认为,要革命,不仅要嘴和笔,还需要刀和枪,并且还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高超的武艺。因此,她始终把练武和实现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联系在一起。她曾在《宝剑歌》一诗中写道:“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在为革命四处奔走的过程中,秋瑾几乎刀不离身。

后来,秋瑾嫁给了湖南湘潭的王廷钧。1903年,她随夫移居北京。在北京,秋瑾目睹了被八国联军劫后的惨象,更激起了她对清政府及其外国侵略者的痛恨。翌年春,秋瑾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离别子女,自筹盘缠,只身赴日本留学。到了东京后,秋瑾先补习了日文,后入青山实践女校读书,并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的队伍中去。在结识了孙中山、陶成章等志士仁人后,她积极与他们共商革命大计。她还创办了《白话报》,宣传革命,提倡男女平等。1905年7月她返赴日本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

1905年11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勾结,由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所谓的《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领导人之一陈天华投海自尽,以示抗议。在留学生举行的追悼会上,秋瑾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主张全体留学生返回祖国,共御外侮。

1907年初,秋瑾接替徐锡麟主持绍兴大通学堂的工作。同时与徐锡麟策划皖浙起义,同举义旗。由于情势紧急,徐锡麟于7月6日在安庆提前起事,不幸失败被杀,并波及绍兴。7月13日,大通学堂被清军层层包围,秋瑾挺身迎敌,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

在残酷的刑审中,秋瑾早已抱定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始终坚贞不屈,保持革命气节,只留下了“秋雨秋风愁煞人”这一壮烈的绝命词。秋瑾于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