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自己请求前去杀敌报国,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辨析
“缨”字常被写错。“缨”指系帽的带子。《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缨,冠系也”,本义指的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后指带子、绳子等,这类物件在我国古代多为蚕丝编织而成,因此多用绞丝旁。
起源与演变
“请”《说文解字》解释为“谒也”,本义为拜访,如“请谒”。《广雅》解释为“请,求也”,为请求、要求的意思,如“请缨”“请战”。现在“请”多用作敬辞,表示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进”“请坐”;或延聘、邀约之意,如“请客”“邀请”。
例句
就在疫情愈演愈烈的时候,钟南山主动请缨,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大胆要求。
字里字外
西汉时期,南越(南方的古族,也称“南粤”,在今两广等地)请求与汉朝联姻,汉武帝想说服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向武帝自荐:“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收缚到汉宫门下。”于是,武帝派遣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
终军到达南越后,凭借着滔滔辩才终于使南越王赵兴答应举国归属汉朝。然而这一决议遭到南越权相吕嘉的坚决反对,吕嘉起兵攻杀了南越王和留守的汉使。终军死时,只有二十多岁,然而他主动请缨、报效国家的精神,一直被后人称赞铭记。“请缨”二字也逐渐演变成投军报国的代名词。
唐代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先以终军自比,终军弱冠之年(古人弱冠之年约为二十岁,即刚步入成年)已经主动请缨了,而作者却请缨无路。宗悫从小就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志向,长大后屡建战功,成为一名将军。作者也希望投笔从戎,有像宗悫一样干出一番伟业的志向。
小篆中的“请”字小篆中的“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