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2 > 社会活动 >

社会活动

释义

抨击当前的弊病。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辨析

针砭是指用石针或砭石来刺穴治病。有人把“针砭”误写成“针贬”,可能是把“针砭”误解为“针对、贬斥”的意思了。另外要注意,“砭”读biān,不要读作biǎn。

起源与演变

砭是古代治病的石针,在这个成语里作动词,意为“指出”。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称为“针砭”,后世泛称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为针砭。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中有“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于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于药石,而伤之不止于针砭也”,用比喻的说法指出国家有很多问题,需要针砭和药石来医治。对症进行针砭治疗与治理问题相通,于是后来针砭也多比喻指出、发现和治理(错误等)。比如范成大《晞真阁留别方道士》中有“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

例句

文章针砭时弊,笔锋犀利,观点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林默涵《李蕤同志还活着》

字里字外

运用针刺治病的医术称为“针”,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古时曾有针灸和砭灸两种免药医法,用石针刺激肌肤,以达散热、祛风、化瘀、医治劳损等功效。但是十分可惜,时下只保留下来针灸一法,以砭治病却已失传。不过,虽然古时如何砭灸不得而知,但现代中医仍在民间砭术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新的砭石疗法。

以针砭治病来比喻发现、解决社会、国家的问题,是古文中的常用方法。这与文人墨客无不常怀“忧天下”之心,常以作品“针砭时弊”有关。古之唐诗、宋词、元曲,今之小说、诗歌、戏曲,莫不如此。而其中笔锋最为犀利,且最为我们熟悉的莫过于鲁迅先生。他因在日本留学时,目睹国人麻木到观看外敌屠戮同胞,十分痛心,遂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批判现实、唤醒国人,他一生的大部分小说和杂文都直指社会黑暗,真可谓“热心冷眼观尘世,针砭时弊刺沉疴”。

另外,“针砭时弊”一语还常和“月旦社会”并用,“月旦”是品评之义,语出《后汉书》,原指品评人物,现常用于文雅地说长论短。两词并用,特别强调其抨击流弊、谋求社会进步的积极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