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资治通鉴直解 > 炎帝神农氏 >

炎帝神农氏

炎帝,是帝号。神农,解见下文。

原文 少典之君,娶于有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长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其起本于烈山,又号烈山氏,亦曰连山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故又号曰伊耆氏。

直解 少典,是诸侯国名。有氏,是族名。姜水、烈山、伊、耆都是地名。初少典之君,娶有氏的女为妻,名曰安登。生二子,长子名石年,即是炎帝,因养育于姜水地方,遂以姜为姓。比先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帝继其后,取木能生火之义,以火德王,火性炎热,故号为炎帝。炎帝虽育于姜水,其起初本在烈山,故又称为烈山氏,亦称为连山氏。其祖上曾建国在伊地,后又建国在耆地,合两处而称之,故又号为伊耆氏。

原文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都于陈,迁曲阜。初艺五谷、尝百草。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艺五谷,而农事兴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繇是民居安食力,而元夭折之患,天下宜之,故号神农氏。

直解 陈,即今陈州,已解,见前。曲阜,即今山东曲阜县。农,是治田土以种谷之名。艺,就是种。五谷是稻、黍、稷、麦、菽,五样粮食。耒耜,是种田的器具。耒,即是耜柄。石,是药中所用之石。炎帝神农氏以火德治天下,建都于陈,后又迁都于曲阜。初种植五谷、尝百草,盖上古之人,都只采草木的果实,与取鸟兽之肉以为食,而未知耕种稼穑之事。至炎帝因天有春夏秋冬四时,生长收藏,各有其候,又相度地势,高下燥湿,各有所宜,于是斫削树木做个耜,又把木揉得弯曲了,做耜之把柄,叫做耒,教百姓每将这器具去耕田种谷,而务农之事,繇此兴起焉。上古民有疾病,不知用药石医治,至炎帝始将各样草木的滋味,件件都用口尝过,因审查其性,或寒凉、或温暖、或平和、或大热。又辨别那药味中,可为主以治病的,借名为君;可随着别药治病的,借名为臣;可帮助别药的,借名为佐;可引导别药的,借名为使。辏合将来,以为治病之法。炎帝因尝辨药味,曾于一日之内,遇着七十样毒药,他有神圣之术,就把相制的药味,去解化了,那毒不能为害。恐人不知这等法则,就造为治病的方书,以疗治百姓的疾病,而医药之道,自此立矣。又审察地上的水泉,有味甘而养人者,有味苦而损人者,使人知避了那苦处,就那甘处。夫避苦就甘,则便于取汲,而民之居处得安;耕种以为食,则民得自食其力,免于饥饿;而又知医药以治病,则民得终其天年,而无有夭死之患,天下皆以为方便。因他造为耕种务农之事,以养活天下的人,这事从来无人想到,独是他制造出来,如通神的一般,故称为神农氏。

原文 炎帝之世,其俗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始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有火瑞,以火纪官,故为火师,而火名。

直解 廛,是市上民居。交易,是将货各相交换。炎帝神农氏在位之时,民间风俗质朴厚重,端正诚悫。百姓每都不见忿争,而财用自然充足;朝廷上未有诏令,而百姓自然顺从。以德化民,虽威厉而不用刑杀,法度省简而不烦琐。先时未曾布市廛交易,到神农时,才教人布列店房于国都之中,每日中开市一遭,招致天下之人民,收聚天下的货物。如为农的有米谷,为工匠的有各样器皿,都把来交换买卖了,方才退去。人人各得其所欲,甚为方便,这是后世商贾之所繇起。神农氏以火德王天下,当时适有火瑞,于是以火纪官,故为火师,而以火名官。如春官名大火,夏官名鹑火,秋官名西火,冬官名北火,中官名中火之类是也。

原文 炎帝之世,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臣箕文谏而被杀。炎帝益修厥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其地。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也。在位一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

直解 夙沙氏是当时诸侯的名号。箕文,是夙沙氏之臣。交趾、幽都、旸谷、三危、长沙、茶乡,都是地名。炎帝神农氏之世,诸侯有夙沙氏背叛,不奉行神农的命令。他有个贤臣叫做箕文,谏他,反被他杀了。夙沙氏之无道如此,神农也不去征他,只益修自己的德政以感化之。于是夙沙氏的百姓,都恶夙沙氏之无道,而仰神农之德化,遂自攻杀其君夙沙氏,而以其地来归。于是南边至交趾,即今安南国地方;北边至幽都,即今顺天府地方;东边至旸谷,即今东海边日出的地方;西边至三危,即今陕西沙州地方,莫不服从神农之教化也。在位一百四十年,因巡狩而崩于长沙之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