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 > 第二章区块链颠覆世界的力量 >

第二章区块链颠覆世界的力量

区块链生成后,一路令人惊奇,不仅仅在于它对于当下世界的改变,更在于它塑造未来的可能。它像一个具备智能的集群,不断演进出颠覆性的力量。虽然它散落,但并不散乱与无序,而更像一个协调有序发展的,最终具备智慧的有机群体。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有存在。

颠覆的核心——去中心化

自古以来鸟类都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群体,每当到了迁徙的时间,候鸟们都会成群结队地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鸟群通常要飞几十天才能到达过冬的目的地。如果需要长时间迁徙的不是鸟群而是人群呢?那么就需要高科技设备帮助指路,并且还需要选出一个领导人来带队。

飞行途中的一只鸟对自己的鸟群形态并没有全局概念,结队飞行的鸟儿对鸟群的飞行姿态和聚合也是视而不见的。“群态”正是从这样一群完全罔顾其群体形状、大小或队列的生物中涌现出来的。科学报道记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reek)曾经写道:“单只鸟或一条鱼的运动,无论怎样流畅,都不能带给我们像玉米地上空满天打旋的燕八哥或百万条鲰鱼鱼贯而行的密集队列所带来的震撼。(鸟群疾转逃离掠食者的)高速电影显示出,转向的动作以波状传感的方式,以大约1/70秒的速度从一只鸟传到另一只鸟,比单只鸟的反应要快得多。鸟群远非鸟的简单聚合。

群鸟们履行着一条非常简单的原则:彼此只看周围大约6只同伴的行为,只要和它们保持一致就行。于是,我们看到,罗马上空的欧洲椋鸟像巨大的礼花爆炸,在空中绽放,却彼此牢固地粘在一起;随即又像一朵游动的云,飘到其他地方,继续绽放……

沙丁鱼也和欧洲椋鸟相似。海洋里面有许多厉害的大家伙,像鲨鱼生活在食物链的最上层,弱势的沙丁鱼是如何抵御天敌的呢?它们没有任何的捕猎能力,也没有躲避能力,这些沙丁鱼在大自然的进化中形成了“群体效应”。当天敌鲨鱼、海豚冲过来时,它们会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而且这个规则非常简单,每一只沙丁鱼只要盯紧它周围前后左右的鱼,与其保持相同的距离和方向。当天敌扑向沙丁鱼群时,鱼群的变化会让天敌变得不知道该捕捉哪一只。每一条沙丁鱼都在重复着自己的本能,而当全体沙丁鱼都正确地做出动作时,它们就变成了一个整体。沙丁鱼群完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让它们在残酷的自然界中生存下来,不断进化。

蜂巢是由一只蜂王和许多工蜂组成的,看似是一个蜂王领导工蜂的组织,但是,蜂王的任务只是繁衍后代,而不参与其他一切生产活动,也不领导工蜂。那么工蜂们是怎样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统一工作,并且建立蜂巢的呢?原因在于基因。每一只工蜂在出生的时候都知道该如何建立蜂巢,如何寻找花蜜,并不需要任何的引导。

鸟群、鱼群、蜂群可以说是自然界的超级团队,它们没有管理者,也不需要领导人,只要遵循简单的法则,就能完成许多不可思议的复杂任务。数亿年的进化淬炼,让它们发展出各种绝妙的策略,使它们成为拥有智慧的群体。它们的神奇在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

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虫子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蕴含了这种神奇。我们在蜂箱中发现的一切,都潜藏在蜜蜂的个体之中。尽管你可以用回旋加速器和X光机来探查一只蜜蜂,但是永远也不能从中找出蜂巢的特性。

而区块链的种种特性——去中心化、共识、分布式所形成的规则,使原本散落在全球的交易数据,第一次在网际间流动聚合,涌现出一个价值数据的巨大“鸟群”,也演化出其自身的种种智能。

去中心化——“鸟群智慧”的一角

我们人类没有这样的基因,我们目前还是生活在中心化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有幸接触到了去中心化也就是“鸟群智慧”的一角——区块链。

在中心化的世界里,大家都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国家有元首、学校有校长、连酒店也有总经理,但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无数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分布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中心化的系统还有一个专业的词汇叫分布式自治系统。

1. 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去中心化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自穴居的原始人在墙壁上涂鸦时起,人类就一直有记录信息的需求。后来出现了用图书来记录知识,用账本来记录财务债务。到了近代,会用录音机记录声音,用胶卷记录图像。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的到来,记录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变得数字化、虚拟化。电子书、电子地图、电子相册、影视综艺节目也实现了数字化网络传播。

然而,这些记录形式的背后有个共同的深层问题——中心化。中心的重要性在我们心中不言而喻,中心是一个集中所有资源和数据的地方,是所有路径的交错点。中心的意义在于控制。尤其是在工业时代,人们将生产和工作都集中在一起,从而达到完全控制的目的。中心能够控制所有的过程,保证准确和无误。

但是中心化也同时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比如在一个中心化的国家,国王是整个国家最中心的人物,整个国家运转的过程都要经过国王的处理,这中间就出现了问题:如果国王是一个非常无能的人,下达的指令是愚蠢错误的,但国王是整个国家的中心,即使国家所有的人都觉得国王的指令有问题,也必须去执行;就算国王下达了一个非常英明的指令,所有的人都觉得非常不错,但是指令从中心传达到底层要经历很多结构和环节,可能指令在经过一层一层的传递到达最后的执行环节时已与最初的指令产生偏差,造成最后的执行结果与最初的指令预期完全不同。并且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需要时间,有可能信息从中心点发出后在到达执行点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执行时机,导致结果大打折扣。

现在的一些传统企业也存在着中心化的问题。通常一家公司不是私有制就是股份制形式,登记注册于中心化的政府机构。中心化的董事会成员聚集在总部运营管理这家公司的所有事物。这家公司的组织架构是自上而下、等级明确的,首席执行官(CEO)几乎控制着公司的所有决策。这就存在上述中心化所导致的问题,权力的集中容易导致底层执行积极性下降,管理层容易滋生腐败,信息传递容易出现滞后及不准确性。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思考如何解决中心化所带来的问题,去中心化或许就是答案。

在互联网的建设过程中,互联网的创造者们曾想过设立一个中心来交换数据,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互联网有巨大的数据需要处理,设立一个中心虽然达到了绝对控制的目的,但将引出更多的问题。一个中心来处理整个互联网的数据,将使得这个中心非常容易发生错误和故障,而一旦这个中心出现问题,便会导致整个互联网崩溃,造成极大的问题。于是互联网被设计为无中心的形式,从而使其效率大大提高。

虽然采用无中心的形式,整个系统看似处于“失控”的混乱状态,会频繁出现许多小错误,但这样的形式却可以避免互联网出现大的错误,这便是去中心的意义。在加密货币的某些领域,“去中心化的自治公司”(DACs)或“分布式自治组织”(DAOs)正流行。比特币同样被视为去中心化货币。DACs让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去中心化成为可能,比如在商业、贸易、金融和经济方面。这种类型的公司由顾客和员工共同拥有并经营,没有高高在上的老板,没有中心集权的机构充当董事会的角色。对于一些忙碌生活的人来说,这是通往自由自主道路的巨大进步。

人类进步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信息传递不断变革和升级的历史,从早期没有文字到发明文字,从发明文字到鸿雁传书,从印刷术的发明到电报电话的崛起,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的升级,其本质上都没有改变传递的点对点的单向模式。而互联网的兴起则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多点、全方位、全天候、不间断的全球网络化,其革命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传播的单一中心模式。

2. 没有中心的本质就是人人都是中心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人类的文化模式正全面走向碎片化。以前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单中心社会,比如原来我们了解信息要看高大上的媒体,因为它们是传统社会的信息中心,是权威。现在一切都变了:年轻人不再仅仅看电视,而是在互联网、手机上随时随地接收信息、随时随地发送信息、随时随地制造信息、随时随地娱乐信息。所以每一台电脑、每一个手机、每一个人都变成一个信息中心,整个人类社会变成了多中心社会,人类进入了“多中心时代”。

为什么去中心化一定会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中心化形态已经存在太久了,从上古社会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部族群落,到古代封建社会的王权社会,再到近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其实都是不同形态的“中心化组织”。

以上所描述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其实就是一步步淡化中心化的历史进程。

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人能够独立运作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个人能够行使的权利实际上在逐渐增大。毫无疑问,当个人的能力能够足以完成社会运作时,中心化的大机构、大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弱。

去中心化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已经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尤其是网络媒体,已经成功淡化了传统信息传播金字塔中的“信息中心”,而让原来传播中的“受众”成为新的信息源,人人都是中心。举例来说,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纽约时报、新浪网、雅虎等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中心”。如今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的崛起,让网友们自发维护的这些信息平台成为新的信息中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网络上人人都是中心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以前人们围绕在收音机旁听广播,坐在电视前看新闻联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去中心化能够降低维护成本,调动每个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大胆预言,未来的很多东西,都将走上去中心化之路。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的第一种数字货币,不过刚刚走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意味着什么

区块链就是一个网络记账本,不过由于伪造成本极高,理论上不会存在被伪造的信息。因此区块链技术受到了很多投行的青睐,全球顶级的九大投行都在投入巨资做研发。区块链的数据区块取代了传统的服务器,使得每个参与区块链系统的节点都是主机,所有的数据变更和所有的交易信息都被记录在云系统上。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一个证明与自证的系统。

例如我们每个人都网购过,买家买东西的时候,需要把钱打给淘宝等电商,淘宝等电商平台充当一个中介机构,托管了买家的资金,卖家看到买家已经打款给淘宝,于是去发货,等买家收到货后,会有一个确认收货的机制,中介电商再将买家之前托管给他们的资金转给卖家。这个方式非常复杂,而且很烦琐,卖家回款的速度也比较慢,而作为中介的电商却赚得盆满钵满。

而区块链的出现,其实就是消灭这种中心化的系统。区块链是以点对点的模式进行交易,可以省略掉中心化的模式,直接让买家与卖家进行交易,通过计算机的程序实现物物相连的构想。

对去中心化进程的一个回应是分享。分享是去中心化进程的动词表达,这也是我们有很多分享社区的原因。我们可以分享数据、进程、影响力、信息,去中心化的结果即分享行为的增加。

未来,当大多数生产都能由机器人来完成时,再使用中心化的系统,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而使用去中心化系统,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机器人养活自己,形成个人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未来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作为权威或控制中心,或者说每一个人或组织都是中心,信息的流通效率将变得非常高,这对于世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区块链将构建完美的契约世界

在2030年一个明媚的上午,你漫步走入一个当地的杂货店去买牛奶。随着你的手一挥,你的智能手表检测到牛奶盒中内置的透明加密芯片,并且获得了它的哈希代码。这一瞬间,这盒牛奶就毫无争议地成了你的牛奶。未来,的确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将不再使用现金买东西,也完全重新定义事物所有权的概念。

即使互联网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从来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真正地在没有中心化权威机构的授权下让你“拥有”某些数字产品。你在网上拥有的一切,从你的钱到你的身份,都需要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才能证明,这是我们能真正证明拥有某物的唯一途径。从技术上讲,所有你的在线资产实际上都是你借用的。不过从现在开始,不再如此!

如果你真正拥有在线资产、能够降低抵押贷款利率、更加容易地更新遗嘱、贷款没有处理费用、买卖交易免手续费……那会怎样?这些应用和其他更多的应用是智能合约向我们许诺的未来。由于密码学货币的出现,智能合约这一技术正越来越走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智能合约是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程序可能取代处理某些特定金融交易的律师和银行。智能合约的潜能不只是简单地转移资金。一辆汽车或者一所房屋的门锁,都能够被连接到物联网上的智能合约打开。但是与所有的金融前沿技术类似,智能合约的主要问题是:它怎样与我们目前的法律系统相协调呢?还有,会有人真正使用智能合约吗?

智能合约赋予物联网“思考的力量”

物联网是一个设备、车辆、建筑物和其他实体(嵌入了软件、传感器和网络连接)相互连接的世界。小到恒温器,大到自动驾驶汽车(如配有召唤模式的特斯拉Model S型轿车),这些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

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物联中国”预计未来10年,物联网的设备数量将达到1000亿量级。对于如此庞大的网络,如果以中心化的组网模式,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维护成本将无法估量。在云计算尚未打消人们对数据安全的疑虑时,物联网的设备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隐私。比如:你家的电饭锅每天几点做饭、做几人份的、家里的热水器是几点开始工作的,这些数据如果都传输到管理中心节点,那么你的物联网方案又该如何应对呢?

现在的物联网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如汽车系统可能会受到恶意攻击、房屋进入系统安全性需要加强、互联网的安全挑战等。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技术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首先,区块链的最大特点就是去中心化,运用区块链技术后,我们对智能设备发出的指令无须上传到网络的中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指令只需要在我们中间进行循环,大大减少了信息流通的时间成本。其次,在信息安全上,智能合约也是无法被超越的,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能够保证我们在使用智能设备的时候信息不被其他人窃取,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在网上借了一笔钱之后手机被垃圾贷款信息填满了。

从智能合约到智能资产

虽然智能合约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其潜力显而易见。想象一下,分配你的遗产就像滑动可调滑块就能决定谁得到多少遗产一样简单。如果开发出足够简单的用户交互界面,它就能够解决许多法律难题,例如更新遗嘱。一旦智能合约确认触发条件,合约就会开始执行。在未来,智能合约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所有的合约体系都可能会被打破。智能合约在未来可以解决所有的信任问题。

智能合约也可以用在股票交易所,设定触发机制,达到某个价格就自动执行买卖;也可以用在京东众筹这样的平台,合约可以跟踪募资过程,设定达到众筹目标自动从投资者账户划款到创业者账户,创业者以后的预算、开销可以被跟踪和审计,从而增加透明度,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如果贷款还款由智能合约处理,那么贷款处理费用将被取消,最终的结果就会使得获得房屋所有权的成本更低。尽管你能通过一家银行获得抵押贷款,但是一般而言,银行不会持有长达30年的贷款,抵押贷款将被卖给投资者。银行只是成为你每月还款的处理者,向投资者支付大头,小部分交税,更小部分用于房主的保险。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任务,但是银行经常需要一个季度到半年的时间来处理抵押贷款还款问题。银行只是从贷款者手里接受还款,将还款转交给投资者,并凭此服务向人们收费。但是,理论上智能合约能够非常容易地处理这种业务。

智能合约还可应用于个人健康管理。你可能会有一个可穿戴的健身追踪器,把卡路里数量和步数发送到区块链。数据是经过加密的,身份是匿名的。家用医疗设备也是如此,区块链会和健康专家例如教练、医生或者医疗机构建立联系,智能合约会触发需要的服务——不管是健身计划还是针对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

未来律师的职责可能与现在的职责大不相同。在未来,律师的职责不是裁定个人合约,而是在一个竞争市场上生产智能合约模板。合约的卖点将是它们的质量、定制性、易用性如何。许多人将会针对不同事项创建合约,并将合约卖给其他人使用。所以,如果你制作了一个非常好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权益协议,那么就可收费许可别人使用。以智能合约管理遗嘱为例,如果你的所有资产都是比特币,用智能合约管理遗嘱的方式就可行。对于实体资产,智能资产也能解决这些问题。在尼克·萨博(Nick Saab)1994年的论文中,他预想到了智能资产,写道:“智能资产可能以将智能合约内置到物理实体的方式,被创造出来。”

智能资产的核心是控制所有权,对于在区块链上注册的数字资产,能够通过私钥来随时使用。这些新理念、新功能结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以出租房屋为例,我们假设所有的门锁都是连接互联网的。当你为租房进行了一笔比特币交易时,你和我达成的智能合约将自动为你打开房门。你只需持有存储在智能手机中的钥匙就能进入房屋。当这些数字钥匙到期时,智能合约也将使得设置日期更加容易。

未来我们的房产、车库、门禁系统也许都会植入软硬件的识别设备,主人使用时,自动识别主人注册在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即可,如同好莱坞科幻电影场景,让我们进入便捷的智能世界。

智能资产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当一个人偿还完全部的汽车贷款后,智能合约会自动将汽车从财务公司名下转让到个人名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个相关方的智能合约共同执行)。但如果贷款者不还款,智能合约将自动收回发动汽车的数字钥匙。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资产,让我们有机会构建一个无须信任的去中心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只要物权法能跟上智能资产的发展,通过在资产本身上记录所有权将极大地简化资产管理,大幅提高社会效率。

有执行力的合约

现行法律的本质是一种合约。它是由人(生活于某一社群的)和他们的领导者之间所缔结的,一种关于彼此该如何行动的共识。个体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合约,这些合约可以理解为一种私法,相应地,这种私法仅对合约的参与者生效。

例如,你和一个人订立合约,借给他一笔钱,但他最后毁约了,不打算还这笔钱。此时你多半会将对方告上法庭。令人欣慰的是,当初你和借款人把条款写了下来,订立了合约。但法律的制定者和合约的起草者们都必须面对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在理想情况下,法律或者合约的内容应该是明确而没有歧义的,但现行的法律和合约都是由语句构成的,而语句则是出了名的充满歧义。因此,一直以来,现行的法律体系都存在着两个巨大的问题:首先,合约或法律是由充满歧义的语句定义的;其次,强制执行合约或法律的代价非常大。而智能合约通过编程语言,满足触发条件即可自动执行,有望解决现行法律体系的这两大问题。当然如果你不是一名程序员的话,一开始就读懂合约可能要花点时间,但一旦学会如何阅读,这份合约绝对比现有的律师们起草的合约要通俗易懂得多。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简单的合约一般的用户就可以起草,特殊一点的合约可能需要稍微资深一点的专家起草(就像复杂的传统合约也需要专门的律师起草一样)。作为结果,我们得到的这份合约,完全消除了类似“我认为,你认为”的这种误解,缔约双方是否依法履约的不确定性也一并被消除。也就是说,代码写成的这份合约,既定义了合约内容,也保证了合约内容的执行。在本质上,这份合约真的就是一份不会毁约的合约,而这一点非常强大。

初期,智能合约会首先在涉及虚拟货币、网站、软件、数字内容、云服务等数字资产的领域生根发芽,因为针对数字资产的“强制执行”非常直接有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合约会逐步渗透到“现实世界”。比如,基于智能合约的某种租赁协议的汽车可以通过某种数字证书进行发动(而不是传统的车钥匙)。而如果这个数字证书不符合该租赁协议(例如证书到期),汽车就不会发动。

在一个私法和公法可以被完美地监督和执行的未来世界里,很多事情都变得可能。你可以设想一个当地法律都靠智能合约订立的小镇。在这个小镇上,新法的通过和针对既有法律的修正案都必须通过投票系统进行公开投票决议,而且这个投票系统也是由智能合约实现的。同时,镇上的居民也会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法律的执行和适用范围。你甚至可以想象一个不靠地理边界而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法规和权益的国家,未来人们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国度。

从未来的角度看,今天现行的法律系统看起来就像茹毛饮血般原始。我们拥有连篇累牍的即使在法院看来也依然充满歧义的法律条文。同时,我们订立的合约充满了虚假的个人承诺和渺茫的兑付希望。因此,随着智能合约的出现,一种新的法律形式即将诞生。

区块链未来应用蓝图

我们来看看未来区块链技术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20年后的某一天,M国总统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你把智能手表调到投票界面,看了下选举人:今年好像没什么有特色的竞选人啊。李·查得?没意思,一个中规中矩的政治家,一直想把世界扭转回中心化的统治下。拜托,我选的总统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来统治人民的。

于是你划到下一个:王·大卫?这个人好像挺耳熟,对了,之前好像是做金融的,听说他用区块链技术把之前的银行推翻后帮助大家建立了许多自己的“银行”。听起来感觉不错,但是我对金融不感兴趣,下一个。

看到个有意思的家伙,斯蒂芬·奇,他创造了一系列新的货币,希望能够颠覆目前各个阶级的统治。不错,就选这个,反正现在用的是区块链技术投票,投谁都不用怕被查水表了。

投完票后,你抬头看了下旁边的高楼大厦,广告牌里正在宣传OB——一家利用比特币进行交易的去中心化电商平台。该平台直接将用户与用户连接起来开展交易,OB实现了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易,而不需要借助中心化的平台。不同于之前相当于第三方的阿里巴巴,OB可以直接使交易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促成交易合作。由于去中心化、无组织管理,这意味着当用户在OB进行交易时,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不会泄露档案、进行的任何交易也不会被审查。

前天在OB上买的纪念版比特币卖家说违规销售,不想卖就直接说嘛,OB上卖东西、买东西都是匿名的,又不是购买毒品什么乱七八糟的。

看了下时间,医院挂号马上要到时间了,得抓紧过去。你想起之前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去看病,每次看完病都能收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医疗短信,那会儿填单子的时候都不敢填自己的真实姓名,就是怕自己的身份信息给泄露出去了。现在有区块链技术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在公开透明的同时也尊重保护了用户的隐私。集中的数据库和文件柜都不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过去,由于内部失误,患者机密信息会被泄露。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采用像区块链这样的创新技术,安全性和记录推移将得到改善。

晚上回到家,你通过智能手表发出一个指令,家里所有的东西又开始工作起来。你打开了计算机准备在论坛上逛一逛,论坛上又是一些关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讨论,你与这些人激烈探讨起来,反正论坛也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不用担心信息被泄露出去。

以上是对未来世界里一个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设想。区块链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在人与人、点与点、端与端之间不相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区块链的特性是它不会被伪造,信息高度透明。区块链的这两个特性被应用得比较广。

区块链不仅会重塑货币市场、支付系统、金融服务及经济形态的方方面面,而且会改变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区块链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成为让组织形态减少摩擦并且提高效率的新方案。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与整个网络的流动性能将所有人连接在一起,无须中间人或身份信息交流中心的参与就可以实现所有权和信息的处理;提供了一种通用技术和全球化的解决方案,自动化地实现物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配,解放了过去由人力来完成的各种协调和确认。也许以后所有人类活动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协调。

为什么区块链会率先颠覆金融领域

由于区块链技术最早来自比特币,所以最早接触和应用的大多是金融机构。现在传统的金融行业中涉足最多的是银行、证券交易和登记的环节。目前医疗、供应链、物联网、游戏、政务、公证、社交、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多处于初级或概念设立阶段。据科技行业并购咨询机构Magister Advisors估计,到2017年,银行投入区块链开发的经费将超过10亿美元,是所有企业软件板块发展速度最快的。

2015年9月建立的初创公司R3 CEV发起R3区块链联盟,至今已吸引了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加拿大皇家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43家银行巨头参与,着手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纳斯达克在2015年12月30日也完成了基于区块链平台的首个证券交易,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去中心化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块链股票交易尝试。

除了为金融交易带来高透明度、高安全性、降低欺诈风险之外,区块链技术还能够帮助提高效率和减少开支。2015年6月,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截至2022年,区块链技术通过减少跨境支付、证券交易以及合规中的成本开支,每年能为银行业节省150亿~200亿美元。

国内首个区块链项目“小蚁”的创始人达鸿飞认为,“区块链技术普及后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变革性的,金融的底层基础架构会发生变化,原有的一些角色将来可能就不再需要了,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角色,所以对底层会造成很大的变化”。比如金融业中有一些登记结算机构,如A股市场里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债券市场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类机构完全可以被区块链技术取代。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就正在与一个叫数字资产控股(DAH)的区块链初创公司合作,由DAH提供技术为他们建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清算和结算系统。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意义在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等。而区块链技术的嵌入则可能会将互联网金融的意义深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可通过程序化记录、储存、传递、核实、分析信息数据,从而形成信用。相较于传统的信用形成方式,区块链可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中介成本,所记录的信用信息更为完整、难以造假。

举例来说,当我们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这就需要依靠银行、保险或征信机构所记录的相应信息数据。但其中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区块链的用处在于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电脑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申请贷款时不再依赖银行、征信公司等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

在审计方面,公司不需要招聘专门的审计人员来公司内部审核账本,所有交易都可以集中记录储存在内部的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逆性和时间邮戳功能,会计事务所等外部审计人员和监管机构通过跟踪这些区块链可以实时监控公司账本,同时机构可以借此大幅减少对于审计员审核金融交易的依赖,将审计业务变得更有效率。

R3 CEV组建区块链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全球的去中心化的实时结算清算系统。目前,如果要汇款到国外,即变汇是需要通过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的,这个过程往往需要t+1或者t+2,甚至t+3。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就可以实现实时结算和清算,相当于一个全球的支付宝体系。在这种理想状况下,银行是获利最大的,因为他们不用通过SWIFT系统,首先是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实时结算,也减少了来自对手的风险。这种全球的去中心化的实时结算清算系统能够让全球的金融体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中国的区块链创业圈中,一位名为Certchain的全自动鉴证服务项目致力于不依靠第三方介入,以数学算法免费对信息数据的真实存在提供证明,其官网介绍称:“对任意文件和任何信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用纯粹的数学算法的方式提供匿名且安全的存在证明,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无须任何第三方介入,能够便捷和以极低成本证明某个人对任意类型文件的所有权。”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交易各方信任机制建设的一个完美的数学解决方案。”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认为,“一是用纯数学算法来建立各方的信任关系;二是交易各方信任关系的建立完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三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正是我预言的区块链将帮助达成互联网金融终极模式的核心所在。”

以区块链为基础,再加以辅助方法可在互联网上建立智能合约机制,用程序代替合同,当约定的日期、条件一旦达成,网络自动执行合约,金融活动由交换数据变成交换代码。

区块链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数据库架构

在互联网诞生初期,数据库主要的类型是关系型数据库,这是一种采用了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1970年由IBM的研究员E. F. Codd(埃德加·弗兰克·科德)博士首先提出,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关系模型的概念得到了充分发展并逐渐成为数据库结构的主流模型。简单来说,关系模型指的就是二维表格模型,而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就是由二维表及其之间的联系所组成的一个数据组织。

随着互联网web2.0网站的兴起,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应付web2.0网站,特别是超大规模和高并发的SNS类型的web2.0纯动态网站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暴露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而NoSQL的数据库则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NoSQL泛指非关系型的数据库,它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大规模数据集合多重数据种类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大数据应用难题。

谷歌(Google)公司的三篇著名论文(GFS,Bigtable,MapReduce)奠定了谷歌大数据的基础,而谷歌的PageRank算法实现了当时几乎最先进的数据搜索算法。PageRank通过网络浩瀚的超链接关系来确定一个页面的等级。Google把从A页面到B页面的链接解释为A页面给B页面投票。Google根据投票来源(甚至来源的来源,即链接到A页面的页面)和投票目标的等级来决定新的等级。简单地说,一个高等级的页面可以使其他低等级页面的等级提升。而这个技术正是数据第二阶段,通过复杂的设计网络和算法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让原本看似并无关联的数据成为可以分级分类的高质量数据,让大数据和复杂网络模型成为可能。

但是构建在这之上的大数据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解决信任问题。因为互联网将使全球的互动越来越紧密,伴随而来的就是巨大的信任鸿沟。目前现有的主流数据库技术架构都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这个架构上永远无法解决价值转移和互信问题。所以区块链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数据库架构,通过去中心化技术,将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解决全球互信这个巨大的难题。通俗来说,该技术可被理解为全体参与记账的技术,过去人们使用一台台中心化的服务器记账,而在区块链技术系统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记账,并共同鉴定记录的真伪。

区块链可以和大数据连接,大数据预测分析可以和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完美结合。区块链技术加入经济支付层面,作为量化工具,海量自动执行的任务会解放大量的人类生产力。区块链也会促进大数据向下一个数量级发展。通过这项技术,即使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互不信任的双方也能实现合作。简而言之,区块链类似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特定分布式存取数据技术,通过网络中多个参与计算的节点共同参与数据的计算和记录,并且互相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从这一点来看,区块链技术也是一种特定的数据库技术。这种数据库将会实现Melanie Swan所说的第三种数据类型,即能够获得以基于全网共识为基础的数据可信性。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大数据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但是当进入区块链数据库阶段时,将进入真正的强信任背书的大数据时代,这里面的所有数据都将获得坚不可摧的质量。

分布式的区块链开辟了各种可能性,例如:分布式投票(如Agora),选民可使用加密货币代表他们的选票,而拥有最多额度账户的候选人将由此胜出;分布式域名注册(DNS,如Namecoin),将根据加密货币的模式来实现独立的ICANN的工作;分布式存储(例如Maidsafe和Storj),无须信任的节点在一起工作(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来交换存储空间和带宽;甚至是分布式的、点对点的异步消息传递平台,例如BitMessage(比特信)和Twitter(推特)。

区块链将如何颠覆我们的生活

想象这样的一个世界——你可以用你的手机参与选举,可以几个小时就买套房子,或者压根儿就不存在现金这回事。这正是区块链为我们描绘的未来。

在西弗吉尼亚大学,学生会正在考虑要不要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票平台来进行学校选举。如果运用这样的平台,学生们就能用移动设备来投票,而由于投票结果会被计入公共系统,因此投票是完全安全的。一名支持这种方式的学生解释到,“大家的投票绝不可能被我们——即程序员、学校管理员或学生修改、删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安全的投票形式将会被运用到更为重要的地方——总统大选。

未来区块链会应用于任何领域,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区块链应用项目大致分为:存在性证明、智能合约、物联网、身份验证、预测市场、资产交易、电子商务、社交通讯、文件存储、数据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

1. 医疗去中心化

医疗方面,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是对个人医疗记录的保存,可以理解为区块链上的电子病历。目前病历是掌握在医院手上的,患者自己并不掌握,所以病人就没有办法获得自己的医疗记录和病史情况,就像银行的账看不到过往的交易记录一样,这对未来的就医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但现在如果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进行保存,就有了个人医疗的历史数据,未来看病或对自己的健康做规划就有数据可供使用,而这个数据真正的掌握者是患者自己,而不是某个医院或第三方机构。另外,这些数据有很强的隐私性,使用区块链技术也有助于保护患者隐私。

这种应用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更具开放性,用户也更有自主性。它所实现的是一种新的组织信息的形态,每个人都掌握自己的信息,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把信息托管给某一个机构来保管。

2. 智能锁

德国一个初创公司Slock.it想做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锁,并将锁连接到互联网,通过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对其进行控制。任何一个控制锁的人都可以发放一把或多把私钥,并对私钥进行复杂的定制,设定锁什么时候启用、具体什么时候开等。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经济能够被进一步去中心化,将任何能被锁起来的东西轻易租赁、分享和出售。Slock.it的概念更是超越了为Airbnb(空中食宿)用户服务的范畴,想要进一步颠覆这种共享经济,让使用者能够直接向一把锁进行支付,然后打开;出租者也可以随时更换私钥的定制,让整个体验更为方便、安全。人们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一技术进行自行车、密码柜的租赁等,甚至让他人在自家门口给车充电,然后收取费用等。

3. 去中心化域名系统

区块链可提供DNS系统替代方案,不被公司控制。它能够让全世界任何人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

4. 数字艺术:区块链认证服务

数字艺术是区块链加密技术能提供颠覆性创新的另一个舞台。数字艺术在区块链行业的主要应用是指,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注册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或将鉴证服务变得更加普遍,如合同公证。数字艺术还可以通过区块链来保护在线图片、照片或数字艺术作品这些数字资产的知识产权。

5. 区块链政府

区块链以去中心化、个性化、便宜高效的特点提供传统服务,实现全新的、不同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充分利用区块链优势,能让政府工作更高效,进而获得民众的信赖。

区块链能利用其公开永久保存数据的优势——共识驱动、公开审计、全球性、永久性——保存所有社会档案、记录和历史,供未来使用,成为全球性的数据库。这将成为区块链政府服务的基石。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新配置公共资源、提高政府效率、节约成本、让财政惠及更多人、提高民众基本收入水平、促进平等、提高民众政治参与度,最终过渡到自治的经济形态。

不妨再设想一下更加久远的未来:当区块链所代表的思维范式,这种鸟群般的分布式协作、去中心化的模型,不仅仅应用于货币、资产的合约交易,不只是限定在可设定、可编程的物与物之间,不仅仅是普通的物理实体的万物互联,而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神经元与认知,当人类大脑与计算机接口技术,配合区块链网络共同展开,当人类与机器人记忆的提取、交易、存储得以实现,当知识、灵感与创意的交互链条有序地形成,并不断演进,那又将是何等的爆发式增长,何等恢宏壮丽的景象。

6. 在线音乐

许多音乐人正选择区块链技术来提升在线音乐分享的公平性。Billboard(公告牌、美国音乐杂志)报道,目前有两家公司正通过直接付款给艺术家和利用智能合同来自动解决许可问题。在区块链音乐流平台上,用户可以直接付款给艺术家,而无须中间人插手。除了媒体音乐,还有人预想,将智能合同作为歌曲清单的自主大脑,能够更好地将歌曲背后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分类。

7. 汽车租赁和销售

Visa和DocuSign公司宣布了一项合作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汽车租赁打造特定解决方案,以后汽车租赁只要“点、签、开”三步即可完成。具体操作是:顾客选择想要租赁的汽车,这笔交易就会上传到区块链的公共账户;然后,顾客在驾驶座签署一份租赁协议和保险协议,区块链便会实时将信息上传。不难想象,这种租赁模式或许也将应用于汽车销售和汽车登记领域。

8. 全球公共卫生及慈善捐赠

比特币可以为埃博拉等传染病危机提供高效、直接、有针对性的资金援助。传统银行资金流动过程会妨碍危机处理过程中对资金的紧迫需求,而比特币可以迅速把资金传递到一个公开且可以审计和跟踪的地址。未来慈善捐赠网站可以透明地接受比特币捐赠,筹集大量善款开展项目。

9. 区块链基因测序

当前公民获取个人基因数据有两个问题:第一,法律法规对于个人获取基因数据的限制;第二,基因测序需要大量计算资源,高昂费用限制了产业进程。区块链测序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通过全球分布的计算资源,低成本地完成测序服务,并用私钥保存测序数据规避了法律问题。有了数据,如果发现有潜在的高血压、老年痴呆症,可以提前改变生活习惯来减少其发生概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区块链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基因测序服务将得到普及。

区块链应用到大数据领域,使其进入下一个数量级,迎来真正的大数据时代,基因测序就是推进大数据的一个典型案例。

10. 区块链智能城市

生活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城市,我们可以为自己制造的麻烦付费: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拥堵,可以支付给过往车辆延误费用,促进社会向自律、高效自治的方向发展。我们还可以公开透明地为好的服务、好的学校支付费用。

11. 区块链透明助学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有无数用途,智能文化合约就是其中一种。如果有人给孩子提供上学资助,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确认学习进度,满足学习合约后,自动触发后续资金拨付给下一个学习模块。区块链学习合约能够使学习者和资助者之间完全以点对点方式进行协调,公开透明,对双方都是正向激励。学习合约将为慈善资助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12. 数字身份验证

现在很多网站使用中心化的第三方登录,比如QQ登录、微博登录。那么未来,我们也许就会使用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去中心化第三方服务登录,可以用姓名、地址或二维码登录,且和手机绑定,可以自由畅游网络世界。在电商网站购买时,也不需要烦琐的绑定银行卡就可转接到支付宝、微信等操作,直接用数字钱包一键购买。

13. 区块链身份认证

区块链具有人人都可以查阅的特性,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查询区块信息,高度透明的特性也让区块链充满魅力。不妨这样设想,在以后身份证和户口本基本不需要了,因为每个身份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里,当需要验证信息的时候,只需要查阅就可以找到。无论是追拿逃犯还是证明“你妈是你妈”都不再是问题。

14. 区块链婚姻

区块链婚姻是区块链作为公开档案信息库的一个尝试,如果以后能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会带来很多好处:更加透明、公平、自由,能解决重婚、隐婚等各种情况,并通过智能合约来改善赡养老人、生儿育女、购买房产等生活事宜。

15. 学历证书

加州软件技巧项目Holbertson School宣布,它将利用区块链技术来鉴定学历证书。此举将确保Holbertson School的学生在课程认定上的真实性。如果更多的学校采用这种透明的学历证书和成绩单,那么学术界的腐败将大幅减少,更不用说省去的人工核验时间和纸质文件成本了。

16. 预测

区块链技术或将撼动整个研究、分析、咨询和预测行业。在线众筹平台Augur希望能在去中心化的预测平台赚取利润。这家公司称,它将提供一种类似博彩互换的服务。整个过程将被去中心化,Augur平台不仅会给用户提供体育和股票博彩服务,还将提供选举和自然灾害博彩服务。这个想法实际上是超越了体育博彩的范畴,创造了一个“预测市场”。

17. 网络安全

虽然区块链的系统是公开的,但其核验、发送等数据交流过程却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这种技术不仅确保了数据的来源正确,也确保了数据在中间过程不被人拦截、更改。如果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那么其遭受黑客袭击的概率也会下降,区块链系统之所以能降低传统网络安全风险就是因为它解除了对中间人的需求。省去中间人不仅降低了黑客袭击的潜在安全风险,也减少了腐败产生的可能。

18. 人工智能区块链

区块链让智能设备在设定的时间进行自检,会让管理人员回到设备出故障的时间点去确定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错。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远程实施人工智能软件解决方案。如果一个设备有多个使用者,人工智能区块链也可帮助提高安全性,区块链会让使用各方共同约定设备状态,基于智能合约中的语言编码做决定。

各国政府的态度——从比特币到区块链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其本身作为一种技术而存在。如果我们把区块链技术比喻成花盆里的土,那么比特币则是在花盆里生长的一株花;比特币是在区块链的基础上所诞生的一种数字货币,区块链则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区块链1.0: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比特币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点注定它不能被某一个国家或者团体所掌控,这对于某些本国货币强势的国家来说是不被接受的:世界上最赚钱的事情就是印刷货币,经济强国可以通过印刷货币获得大量的财富,并且这是一个可以控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金融工具,所有外交、军事、对外发展等活动都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印证国家对于本国货币地位提升的重要性。而比特币的出现却让这些经济强国出现了危机:比特币可以被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印刷出来”,经济强国最可控的“生意”——印刷货币,受到了挑战。未来如果比特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那么世界的货币体系将会发生改变,经济强国再也无法倚仗自己的印钞机掠夺财富,由此会导致权威地位的下降,这对某些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而对于其他较为落后的国家,比特币的出现也许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没有出现较大的世界性危机之前,落后的国家很难在现有的货币体系中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不确定性在某一方面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每一次经济体系的改革都会重新诞生一批强国,而比特币的出现则让它们看见了希望。

在比特币诞生初期,各国政府对其态度各不相同。

1. 美国

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出台了一份针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业务的指导性文件——《金融犯罪执法网络法规在个人管理、交换和使用虚拟货币中的应用》。该文件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典型的虚拟货币,不具备实际货币的全部属性和法定货币地位。2014年初,美国联邦税务局发布通告称比特币及其他虚拟货币属于财产而不是货币,比特币的“挖矿”、买卖和使用行为均应适用相关税务规则,进行纳税申报。

2. 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委下发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认为,比特币不是由国家发行的,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3. 韩国

拒绝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比特币不是真正的投资,不会对比特币征收资本所得税,因为这将会增加虚拟货币的合法性。

4. 荷兰

发布声明警告比特币风险,质疑比特币存储无法保障,不是由政府和央行发行,导致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

5. 德国

2013年8月,德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已经纳入国家的监管体系。德国也成为世界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德国政府表示,比特币可以当作私人货币和货币单位,比特币个人使用一年内免税,但是进行商业用途要征税。德国金融监管局认为比特币是用来交换真实经济品或服务在物物交换俱乐部(barter-club)、私人集市或其他支付系统流通的价值代币。因此,比特币在德国实际上被定义为一种商品。这类似于最近一些政府决定把比特币捐赠当作实物捐赠(如捐赠食品和物资)的做法。目前德国的比特币政策相对明朗,德国本土的比特币交易平台bitcoin.de也已经与Fidor银行展开合作。

6. 加拿大

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2013年12月世界首个比特币ATM机已经在温哥华投入使用,这台机器安放在一个咖啡厅里。目前,这台机器上的交易额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很多美国本土的比特币创业者,由于国内不同州的法律监管问题,选择搬迁到加拿大创业。

7. 法国

认为比特币交易并不违法。法国金融情报机构(TRACFIN,一个反洗钱机构)公布了2011年度报告,描述了各种形式的虚拟货币洗钱以及位于全球众多金融避难港的不法公司。例如,银行业人士利用没有法定价值的虚拟货币进行非法活动。尽管报告的焦点是反洗钱,但报告内容中所透露出来的对比特币的使用案例等于在事实上承认了比特币使用的完全合法性,即利用比特币避开欧元区和使用美元的非欧元区的外汇兑换和转账的相关费用。对于比特币价格的波动,法国政府则警告用户谨慎投资比特币。

8. 泰国

泰国外汇管理和政策部的高官表示,由于缺乏适用的法律和资本管制措施,加之比特币跨越多种金融业务,因此下述比特币活动在泰国都被视为非法:买卖比特币、用比特币买卖任何商品或服务、与泰国境外的任何人存在比特币的往来。泰国比特币创业公司Bitcoin Co表示,由于泰国央行封杀了比特币,因此该公司将停止所有业务。泰国成为全球范围内封杀比特币的首个国家。

9. 印度

将继续关注比特币的发展,目前不会进行监管。相关机构表示,虚拟货币给监管、法律以及运营风险带来了挑战。

10. 以色列

目前尚未承认比特币为官方货币,但是政府正在考虑对比特币的盈利征税。以色列的比特币社区也相对活跃。

后比特币的2.0时代

1. 俄罗斯:又爱又恨

俄罗斯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立场堪称反差巨大,很值得研究。尽管俄罗斯一向不看好比特币,对比特币所用的区块链技术却充满热情。

俄罗斯中央银行组建了分析、评估、应用新兴金融科技可能性的工作小组,旨在分析金融市场中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技术,几大首要研究对象包括区块链技术、移动技术、支付技术等领域。

俄罗斯一向对比特币采取强硬态度,但与财政部曾起草法案禁止使用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各类货币替代品相较而言,情况已经有所改变。2016年初,在财政机构和企业的几次会议之后,俄罗斯央行很可能会开始考虑合法化比特币和监管比特币交易,尤其是P2P交易及个人业务托管。俄罗斯境内现共有20万名加密货币用户,居全球第五,因此如果上述提案通过并开始实施,虚拟货币在俄罗斯的发展将会更进一步。

2. 日本:或视比特币为现金

比特币在日本的发展历程十分有趣。日本金融监管人员考虑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视为与现金等价的货币,此举将强化消费者保护机制,铺设一条虚拟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在日本,比特币现在仍被视为物品,无法受到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同的待遇。

据日经新闻(Nikkei)报道,日本金融厅(FSA)正在考虑修订法案,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合法化,使电子币“实现货币功能”。此举将使一些虚拟货币交易企业受到管制,虚拟货币以更加安全的模式推广。

3. 澳大利亚:将影响经济和政治领域

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主席Greg Medcraft(格雷格·麦德克夫特)在演说中提及区块链。他说:“这项技术具有从根本上改变市场和金融系统的潜力。区块链对于我们的监管方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早已与加密货币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澳大利亚证券市场研发解决方案。2016年2月,位于墨尔本的比特币挖掘企业Bitcoin Group在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上市,完成首次公开募股,集资420万美元。这是首例比特币挖掘企业公开募股。

区块链也应用于政治中。一个新政党Flux正在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写政治通货制度。Flux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出现代投票系统,使投票透明化、记录不可更改化、在线投票便利化。2016年1月,Flux向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提交了申请报告,计划通过这一系统选出六名议员。Flux给自己的定位是重新分配政权的开路者。一旦有Flux内的候选人当选,Flux即成为选民可直接影响议会的门户。截至目前,Flux网站共有1238名注册用户。

4. 韩国:将引进区块链

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运用区块链技术,已经启动建立场外交易平台的初期计划。这一新平台将把场外交易市场(OTC)的买家和卖家聚集到一起,在此寻找交易伙伴,降低参与成本,从而促进交易的进行。

5. 迪拜:建立全球区块链委员会

为推进创新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采用新技术,迪拜未来博物馆基金会近日宣布建立全球区块链委员会。迪拜未来博物馆基金会CEO Al Aleeli(阿尔·艾莉)表示,“2015年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的交易增长了56%,这一显著增长意味着在相关领域优化运用这项技术的巨大机遇”。他还表示,在今后4年内,区块链全球投资额可达3000亿美元。全球区块链委员会将继续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最佳方式,同时研究其优缺点,推进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

6. 欧洲议会:发布虚拟货币报告

欧洲议会新起草的一项虚拟货币报告强调,虚拟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可大幅降低交易中支付、资金转移等成本,对消费者福利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提高支付系统的速度和弹性,可跟踪记录交易,以防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