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 > │无现金时代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 >

│无现金时代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

2017年4月29日,支付宝官微宣布,骑行ofo小黄车、永安行、Hellobike、小蓝单车、优拜单车、Funbike的用户,可以直接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单车二维码进行解锁,加上此前“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程度免押金的政策,可以看出支付宝争做信用入口的决心。

景区目的地的智慧旅游升级为信用模式,游客可凭信用积分借伞、充电宝、住酒店免交押金

2016年“双11”前几天,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宣布提额政策,剁手族纷纷将花呗额度进行提升,超过1500万人参与活动,超过300亿元额度被提升。活动的效果显而易见,11月11日零点刚过,花呗的数据曲线陡然蹿升。“双11”前30分钟,使用花呗付款的交易数达到3802万笔,为天猫“双11”承担了28%的支付笔数。“双11”当天,花呗就完成超过1亿笔付款。消费者在使用花呗后,月度消费能力大约能提升10%。月均消费1000元以下的人群,在花呗拉动下月度消费金额更是提升50%。而每年京东“618”期间,京东白条使用频次也会大幅拉升。

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自上线以来即引发互联网消费信贷潮流,极大促进移动支付和消费金融发展,也释放了社会消费潜力。依据大数据的授信模式,依托电商平台内积累的数据,提供即时申请、即时审批的服务能力,审批通过后可立即用于购物支付,与消费购物过程无缝结合在一起。

加上微信支付的普及,我们可以说,无现金时代比我们预想中更快到来了——这背后是在线信用的场景拓展。

“我们在阿里小微金融服务这块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想做的不是金融,是信用体系。”早在2013年11月,马云在中国首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的成立仪式上,谈及信用时如是说,“中国不缺金融,缺的是一套消费者的信用体系。”如今,阿里小微金服化身蚂蚁金服,马云早已提及的信用体系在2016年也初见规模,淘宝、天猫所形成的信用体系和支付宝、芝麻信用所形成的信用体系,在生态链场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并快速推动了各种业务信用标准化后的扩展场景。

截至2017年4月,蚂蚁金服已与超过200家银行、60余家保险公司合作,为消费者提供2000多种保险产品。同时,它也获得了国内最全的金融牌照: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银行、保险以及在审批中的个人征信、证券牌照。2016年,从线上到线下,蚂蚁金服在诸多场景中出现:餐饮、超市、KTV、打车、单车……支付宝是典型的支付新物种,它是中国商业史甚至世界商业史上第一次同时拥有用户、数据、资金和IT能力的金融机构,而且还在疯狂扩张中,从单一的支付宝,到几乎什么都能做。所以,如果说京东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富效率的智能商业体,那么阿里巴巴未来最有可能演进的新物种形态则是以AI为基础的新信用体系,两者瞄准的都是社会基础设施级别的商业目标。

马云对“新金融体系”发表了见解:新金融体系要改变过往的“二八原则”,去帮助、支持那些没有获得很好金融服务的80%长尾人群,为人们带来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如今,余额宝已让理财走进每个人的日常使用,花呗用户超过1亿,其中60%的人从未使用过信用卡。花呗用户也非常年轻,中国的90后年轻人,每4个中就有1个开通了花呗。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则和合作伙伴共创账户打通的流动体系能力。京东账户的信用数据已不仅仅是信用额,而是京东众创的生态链体系信用数据积累,囊括衣食住行游购娱将近40家公司,这40家公司的在线账户沉淀数据完全足以支撑更加高效的基于消费金融产品的快捷交付,完整地让信用甄别流程效率提升了400%。2017年7月,京东金融和招商银行信用卡联名推出“小白信用卡”,就是精准针对年轻人市场的信用产品。

2016年“双11”京东白条产品表现

科技感、高颜值、紧扣年轻人生活方式场景,抢占年轻消费心智,与信用消费的互联网+趋势一脉相承,是京东金融年轻化战略的具体表现。京东金融、蚂蚁金服为全球7亿消费者带来的普惠金融服务,通过数据优势、场景交易优势整合,还将不断延长信用链条,从各自领域向外扩展。而在线信用基于消费场景和数据技术,重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伴随个体金融化进化,最终将实现消费升级和无现金社会建设。

│在线信用正在成为共享时代个人的核心资产

何为在线信用?在线信用是互联网公司利用支付场景和对线上客户的触达优势,衍生出以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代理入口。在线信用作为个人社会生活的核心资产,建构于生活场景之上,衍生出各类混合场景。在线信用和支付最终比拼的是应用场景与即时数据,信用资源的即时性交互与反馈构成了个人与组织协作的基础,更表征个体互联网生存的财务价值。信用也将是个体在社会中的新竞争指标。从信用卡额度到车贷、房贷,到Airbnb、优步、神州专车,ID化生存是常态。无抵押是趋势,规避无抵押风险的工具是信用参数与数据评价。无论是个人或企业,都可以对信用风险及时有效的把控,进行标准化的匹配、分类或建档。首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原始问题,同时结合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打造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是保证个体或产品最终胜出的关键。此间最大的操作难点是数据的开放共享与有效流动。

《黑镜》所隐喻的社交网络困境

Netflix出品的英剧《黑镜》第三季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主人公跟任何人见面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互相评分机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分,信用分决定你能不能坐火车、乘坐何种等级火车、能参加什么样的派对、进入什么样的场所。每个人都能通过终端去调阅对方的社交记录,登录对方的社交平台,看到对方的社交数据。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也有类似的评分机制——“芝麻信用分”,也许在未来会成为一个人一生中除高考分外最重要的分数。如何让芝麻信用分暴涨的攻略、秘籍在网上层出不穷。芝麻信用达到700分的用户有机会简化新加坡签证流程,不用再提交资产证明、在职证明、户口本等等一大堆资料。750分以上可以申请简化卢森堡申根签证流程,在欧盟申根国家自由出入;在“我爱我家”租房的时候,可以免押金、房租月付,并且在每月正常交租日的基础上可以延后15天交租……

作为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科学,客观、公正地呈现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已经形成芝麻信用评分、芝麻信用元素表、行业关注名单、反欺诈等全产品线。从信用卡、消费金融、融资租赁、抵押贷款,到酒店、租房、租车、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芝麻信用已经在上百个场景为用户、商户提供信用服务,众多用户享受到了信用的便利。芝麻信用在2015年初上线,两年内提供信用查询和便民服务已经超过5亿人次,超过2000万人因此获得了金融机构的授信,授信总额度超过1000亿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线信用产品有效刺激和培育了用户消费习惯。新金融未来10年的新秩序已经开始在2016年、2017年逐渐成形,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财付通等互联网巨头系公司无疑代表了新金融未来的主流。零售平台国美、苏宁等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发展,实现产品、服务、数据和风控的打通。同时掌握流量和场景的OTA(在线旅行社)则把金融业务作为盈利的重头戏,携程、去哪儿等公司都已经从保险和消费分期业务着手布局。传统制造业公司海尔、美的、TCL也都已手握牌照,凭借产业链优势拓展金融业务。51信用卡作为信用卡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从实体信用卡账单管理起家,经过数据积累、流量变现到金融生态衍生的商业化过程,以此为入口布局了小额信贷、理财、分期等金融业务,重新构建了线上信用卡场景。51通过“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给你花”和“51人品贷”等核心App矩阵,建立iCredit大数据风控系统,成为在线信用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玩家。

只要设计好具体的应用场景,但凡有消费信贷需求的产品都可以通过信用风险管理,以及把控合理的分期功能,吸引消费人群并由此产生信贷产品带来的利润。而标准化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保证消费信贷坏账最小化的最有效手段。据此可以预测,汽车互联网金融将会是巨大的风口,“瓜子二手车”和“优信二手车”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金融产品设计才是有效的盈利能力。共享经济时代,分期、信用、评分、等级、众筹成为个体重要资产,航空卡积分、电信运营商积分、微博信用分、滴滴账户和京东账户等级都在决定我们的信用层次和信用质量。

│基于新场景规则下的信用衍生

在线信用的应用逻辑不止于金融产品。事实上,合理的消费场景、优质资产与资金的对接能力均可催生在线信用。标准化的信用体系更可以精准应用到不同场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展消费需求。将信用体系在各类场景进行数据化设定,构建不同应用场景的消费生态,即可产生信用衍生的空间。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转转”就是新消费场景催化出的,基于人与物、人与平台信用关系的在线信用新物种。

相比于B2C的信用体系,转转则是将信任体系延展到了人与人信任的建立。作为充分引入微信社交关系的二手交易平台,转转以微信为登录入口,通过社交关系帮助买卖双方获取信任,并辅以买卖双方身份和联系方式可追溯的设置,形成约束力,发生纠纷时可追溯至个人。转转还引入芝麻信用认证等数据信息,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可信度。同时通过担保交易等规则,为用户打造真实可信的闲置交易环境。换言之,转转所创造的是具有“社交气质”且拥有更友好氛围的信任。

针对C2C二手手机交易,转转设立了优品验机服务。卖家将手机寄到平台验机中心,由平台质检工程师检测并出具电子验机报告,在买家确认购买后,由平台发货给买家。平台还上线“30天质保”服务,通过验机检测合格的手机,平台都会提供30天质保,让买家无需顾虑售后。一系列的平台规则为转转建立起标准化信用体系,从而支撑起二手物品高效交易的消费生态,也为信用衍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因此不难看到,首轮就获得腾讯2亿美元和“58腾讯”强大资源支持的转转,亦是寄托了双方更高的期待。不论是对于腾讯体系二手交易板块的补足,还是58从信息服务到交易维度的转变,都让转转有了更多的可能。而快速发展的转转的确适应新世代的信用习惯,开创了全新的闲置物品交易品类,想象空间巨大。

在线信用除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外,还成为建立互助的场景规则。如前文所述,在线信用最重要的是衍生出以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代理入口。如水滴互助、轻松筹、汽车互助保险这些互助产品,与传统共享经济模式有很大不同。过去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很多数据采集结果其实都没有被真正进行商业和效率的匹配应用,而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互助保险平台成为可能,同时也有更多信用代理入口正在被发现。例如“e袋洗”成为邻里互助产品的可能。洗衣是信任代理的入口,通过这样一种信任入口和口碑分享,e袋洗完成低频和高频场景的转化,从洗衣的中高频服务切入,e袋洗的小e管家可以进入用户家庭。与此类似,好慷在家、回家吃饭、彩生活等基于社区场景的社区电商、物业电商,都需要新的信用来定义。可以预设一个场景:中产阶层家庭都面临着关于空巢老人的隐痛,也面临着关于孩子接送上下学的实际场景痛点。那么“e代驾”能不能从酒后代驾场景,把信用延伸出一个全新的产品策略?e袋洗能不能从洗衣的信任场景延伸到空巢老人的看病、孩子的上下学接送?所有实际的场景痛点,都有机会通过信用完成新的定价,因为信用是超越价格敏感性的存在。

基于网络化个体的信用衍生,同样也是在线信用的表现方式。在线生活沉淀下的“口碑”数据,成为时下个体最重要的网络资产,从斗鱼主播到知乎大V,从微信公众号到国航终身白金卡,这个时代独有的头衔和身份定义是新信用标识。在线信用体系是网络化个体“从ID到IP”的基础设施,也正在成为“新个体”的评价指标。

│区块链正在构建全新的全球信用体系

“Fintech”(finance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金融科技)和区块链的热度已经发酵到了2017年,互联网金融一词正在被“fintech”代替,这意味着这一领域正在回归到技术的位置。

金融与科技正融为一体,催生Fintech热

区块链是一种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本质是一公开的分布式账簿系统,其中有多个节点,由去中心化的多方共同维护、有统一共识机制保障。在这个账本上,不可篡改信息、不可溯源。在区块链上,互相不了解的任何人之间可以借助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背书的信任关系,完成端到端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合同执行。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比较成熟的应用,它倡导以密码学算法的证明机制替代对信任的依赖,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不可篡改特征的支付记账网络。超越常规意义上需要依赖中心的信息验证范式,进而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Magister Advisor调查认为:2017年,美国金融机构花费在区块链的开发和研究上的资金预计不少于10亿美元。

区块链行业公司随着技术成熟不断浮出水面,一些企业,甚至银行也在一些新业务中尝试区块链的应用。各家厂商也正在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对区块链的底层做一些改变,试图让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场景。“布比”是一家将区块链技术进行商业应用落地的中国创业公司,它抛弃比特币的挖矿算法,因为机构之间不需要通过挖矿模式建立信任。

在应用场景方面,布比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在积分、供应链管理云平台、网贷平台等场景,帮助这些领域里的公司搭建区块链底层技术。布比帮“格格积分”建立了区块链底层系统,打通不同商家的积分,登记在区块链上,用户之间可以转赠积分,进行自由流动。积分方面,区块链可以帮助积分平台之间共同参与交易验证、账本存储、实时结算;让商户、积分发行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出更灵活;激活存量积分,满足商圈内不同商户的积分兑换。区块链的不可篡改、不可溯源的特征,可用于供应链管理。布比还和供应链平台物链合作,打击供应链上的假货,如对内蒙古的羊肉进行区块链改造:从生产开始,把商品信息制成二维码,印刷在羊肉包装盒上,再将这些二维码信息登记在区块链平台上每个运输环节,如果出现假货,商家就可以在区块链上查到负责方和商品的去处。

所以说,布比的区块链平台可以促使参与方共同建立和维护一份各个环节认可的统一凭证,并且除了凭证之外的项目执行过程都有完整的履约记录和追踪,降低金融机构风控难度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快速交易验证、高效账本存取、多种资产发行、联合签名控制、内置智能合约、链上交易所等领域。畅想未来,现在人们办理出生证、房产证、结婚证等都需要政府背书,但一旦跨国就会遇到很多麻烦,传统的信用执行系统成本非常高,而未来信用是靠每台电脑成为记账人来实现。当全球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传统金融的信用建立在钢筋水泥的大厦上,而未来的信用是建立在区块链的数据上。”仅仅靠互联网公司大数据产生“信用”是远远不够的,区块链作为网络世界运行规则和技术的全新探索,有助于构筑去中心化的信任社会。

在线信用的三个层次

│新物种方法论

在线信用在不同的场景中体现了丰富的层次性和延展性,信任链条可能是从某一个场景切入,也可能来自分布式数据的沉淀。在线信用的深入不仅极大提高交易效率,也有效促进了移动支付和消费金融的发展。在线信用是新物种的重要属性,换言之,新物种自带在线信用机制属性。

┆第一,新场景规则衍生新信用

在线信用以应用场景作为入口,实现信用资源的即时性交互与反馈,是个人与组织协作的基础,更是互联网生存的财务价值,在信用交易中发挥着较大的杠杆作用。从一个场景切入,延长信用链条,延伸到生活其他场景,进而创造出新的品类。斗米兼职、滴滴司机、新达达快递员不仅是零工时代的“斜杠”要求,也是新场景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体人格IP化、网红化的在线信用

基于网络化个体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信用衍生,形成了IP化、网红化的在线信用。在这个层次中,在线信用资源可以形成价值的互换与互助,也意味着在线生活沉淀信用数据化能力。《魔兽世界》在游戏之外,不仅是社交利器,还能完成更多的利益共创和价值共建。《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比投资人或公司CEO更容易成为个人名片。同理,冯大辉不是丁香园前CTO,不是无码科技创始人,而是小道消息主理人;王强不是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而是读书人和未来大奖评委。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定义的标签,正在发生完整的、新信用链条的逆转。网络化个体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衍生的信用,会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房贷、消费贷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第三,大数据沉淀的全球信用体系

技术发展带来的大数据沉淀,催生了全球信用体系建立,例如区块链。我们在未来全球化的信用体系中,将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算法构建的全新信用能力。比如律师事务所应该具备软件和区块链编程方面的新专业技能,服务是智能合约模式,现行的按小时付费模式需要反思重建。甚至礼品卡行业和本地生活服务企业都可利用区块链在账户内追踪现金流,大幅降低每次交易成本,并加强安全性。

在线信用带来商品人格化,服务体验化,连接温度化,资产数据化,信用场景化。社交货币和比特币成为真正的货币指日可待,智能投顾可能是伪命题,但无现金有信用的确是真命题,我们随时在线,从不离线也不能离线,每一次轨迹都酝酿着“勒索病毒”一样的新物种可能性,是携程订单,是大众点评,是微博转发,也是京东“618”和天猫“双11”的辉煌购物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