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四人帮”兴亡 > 鲁迅当年曾痛斥“狄克” >

鲁迅当年曾痛斥“狄克”

文化革命,革尽文化。

好在鲁迅的书未在革除之列,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一起,站在各个图书馆的书架上。

忽然,许许多多的人,拥进平日冷冷清清的图书馆,目光都投向《鲁迅全集》。

因为“狄克=张春桥”的大字标语,使人们记起了《鲁迅全集》,想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哦,鲁迅先生仿佛抽着烟,满脸严肃的神情,在那篇《三月的租界》里,痛斥着狄克:

……三月里,就“有人”在上海的租界上冷冷地说道——

“田军不该早早地从东北回来!”

谁说的呢?就是“有人”。为什么呢?因为这部《八月的乡村》“里面有些还不真实”。然而我的传话是“真实”的。有《大晚报》副刊《火炬》的奇怪毫光之一,《星期文坛》上的狄克先生的文章为证——

“《八月的乡村》整个地说,他是一首史诗,可是里面有些还不真实,像人民革命军进攻了一个乡村以后的情况就不够真实。有人这样对我说:‘田军不该早早地从东北回来’,就是由于他感觉到田军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如果再丰富了自己以后,这部作品当更好。技巧上,内容上,都有许多问题在,为什么没有人指出呢?”

这些话自然不能说是不对的。假如“有人”说,高尔基不该早早不做码头脚夫,否则,他的作品当更好;吉须不该早早逃亡外国,如果坐希忒拉(即希特勒——引者注)的集中营里,他将来的报告文学当更有希望。倘使有谁去争论,那么,这人一定是低能儿。然而在三月的租界上,却还有说几句话的必要,因为我们还不到十分“丰富了自己”,免于来做低能儿的幸福的时期……

鲁迅先生提到的田军,读者们熟悉——田军就是萧军。

鲁迅先生提到的《八月的乡村》读者们也熟悉——那是萧军的长篇小说,鲁迅先生推荐它,称赞它,为它写序。

然而,唯独那个骂田军,骂《八月的乡村》,进而骂鲁迅的狄克,读者们向来不知是谁。就连《鲁迅全集》中,对狄克也未加注释。

如今,读者们忽然得知,“狄克=张春桥”。

哦,那个穿上一身军装、戴着黑框眼镜、神气活现的“中央首长”张春桥,原来就是30年代的文坛小丑!

“狄克=张春桥”,其实,等于掀开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那很不光彩的老底。

张春桥焉能不恼羞成怒?

须知,上海市多少个单位的《鲁迅全集》忽然被争借一空。好事者甚至刻印了《三月的租界》一文,大量散发,名曰“学习鲁迅,捍卫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