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食物是最好的药 > 莱菔子三钱换个红顶子 >

莱菔子三钱换个红顶子

莱菔子,即俗称的萝卜籽。民谚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意指吃萝卜好处多多,殊不知,萝卜的种子也同样是一味良药。许多种植萝卜的菜农都有这样的习惯:夏、秋萝卜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在当年或次年泡茶饮服,能消食宽胀,保健强身。

中医认为,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功专消食、降气、化痰。古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名医张锡纯对它颇多赞誉,认为“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本草纲目》也说:“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莱菔子擅长消食化积、除胀行滞。凡食积气滞而见嗳腐吞酸,甚至腹胀疼痛者尤为适宜。常配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等同用。小儿便秘,用炒莱菔子研极细末,每次取5~9克,加白糖适量冲泡后饮用,较小的婴幼儿可减量拌奶粉或稀饭食用,发挥润下通便的作用,易为小儿接受且无不良反应。以莱菔子组方的食疗药粥对中老年肝癌患者腹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莱菔子味辛,能行能散,降气化痰,对肺气不降之咳喘尤为适宜,常与白芥子、紫苏籽等配伍。

莱菔子可消除“误服补剂”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据传,慈禧太后有一年做寿,御膳房为她制作了有“寿”字图案的各色精美佳肴,慈禧一时高兴,多吃了一些,就病倒了。由于精力日渐衰退,慈禧便命御医每日用上等人参煎成独参汤给她进补。起初疗效不错,但到后来,反而出现头胀、胸闷、腹满、食欲不振、易怒、怒后流鼻血等状况。众御医束手无策,便张榜招贤:“凡能医好太后之病,必有重赏。”几天后,有个郎中揭了皇榜,入宫为慈禧看病。郎中的处方很简单,只是从药箱中取出三钱莱菔子,研细后加点面粉,用茶水拌后搓成3个药丸,用绵帕一包呈了上去,并美其名曰“小罗汉丸”,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太医们都半信半疑,不料慈禧服下一丸后,鼻血就止住了,两丸下去,闷胀就消除了,三丸服下,竟然有了食欲。慈禧大喜,即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这就是著名的“三钱莱菔子,换个红顶子”的故事。中医认为,人参反莱菔子,也就是说人参不能和莱菔子一起服用。人参补气易壅滞,莱菔子顺气易化气,所以药力容易抵消或发生不良反应,但是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莱菔子能解除滥服人参所致的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莱菔子有降压及抗炎作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还可用于治疗骨质增生、湿疹、小儿疳积、子宫功能性出血等病。

治方举例

1.治百日咳:莱菔子,焙干,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

2.治牙疼:莱菔子27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

3.治跌打损伤:莱菔子100克,生研烂,热酒调敷。

4.治高脂血症:莱菔子、白芥子、决明子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

5.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莱菔子120~15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服1~2剂止血后,可服“归脾丸”以巩固疗效。

6.治便秘:炒莱菔子5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7.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莱菔子15克,水煎,送服木香面4.5克。

食用注意

1.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2.大便溏泄者忌用。

食物相克

1.人参。中药“十八反”,人参、莱菔子不能同用。

2.何首乌、熟地。莱菔子与何首乌、熟地配伍可致皮疹。

家用美食谱

槟榔莱菔陈皮饮

用料:槟榔12克、莱菔子12克、陈皮6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槟榔切片或打碎,莱菔子微炒,然后将槟榔、莱菔子、陈皮三物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700毫升,用中火煮沸30分钟,去除药渣,加入少许白糖即可饮用。


此饮能行气消食除胀。适用于宿食停滞、脘腹胀痛等症。


莱菔子粥

用料:莱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莱菔子末与粳米同煮为粥。早晚温热食用。


此粥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者食疗。


鸡内金莱菔粥

用料:鸡内金6克、莱菔子5克、粳米50克,白糖或食盐适量。

制作:将鸡内金焙干,莱菔子炒黄,共研细末,粳米按常法煮粥,粥将熟前放入鸡内金、莱菔子末,再煮至粥烂熟,调入白糖或食盐即可。早晚食之。


此粥消食除胀,适用于食积蕴热、呕吐腹胀、大便秘结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