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气血才是命根子 > ⊙ 脾统血,脾好血才不会乱跑 >

⊙ 脾统血,脾好血才不会乱跑

【气血养生经】  脾统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脾化血,脾虚不能运化,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

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以下,形如镰刀,脾与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

在气血养生的课题上,脾也是重要的一章。脾胃不好,气血不足,健康也会大打折扣。

因为晚上同事们聚餐,珂儿吃东西不慎,回家就闹起了肚子,第二天早上浑身没劲,也没吃早饭,但还是拖着病体按时上班。一到单位,同事们被失色的美女吓了一跳,珂儿的好皮肤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脸色不是白里透红,而是苍白里透着黄,大家关切地问她怎么了,得知珂儿的病情,一位细心的同事帮她叫外卖送来一碗红薯大枣粥,并冲泡了一包红糖姜片茶。珂儿喝下去,顿时感觉胃里舒服多了,过了不一会儿,脸色就有所好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常识,一个人生病了,只要能吃,医生就会说:能吃饭就问题不大,能吃才好得快。为什么医生在治病救人时这么关注患者的胃口呢?这是因为脾胃对气血的摄纳生发相当重要,能吃饭就说明能补气血,其依据有二:

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头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再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向。

运化水谷,即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小肠内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运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为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 功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

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为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运转和布散作用,即对被吸收中的水谷精微中的多余水分,能将其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也产生湿、痰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

2.脾统血

脾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曰:“脾裹血,温五脏”,指出脾具有包裹血液、防止血溢的作用。脾的统血作用是以脾主运化为基础的,脾气健运,气血充足,统摄力强,则血行脉中,而不溢出脉外。故此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说:“血生于脾,故曰脾统血。”若脾失健运,脾气亏虚,统摄无力,则致血溢脉外,而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出血,月经过多,甚或崩漏症。

脾统血与肝藏血是相互关联的。血液之成,源于脾胃;既成之血,藏之于肝,依机体所需而运行诸经。血液之行,以心肺之气为动力,以肝脾之气为约束。脾气健运,血液化生充足,则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行之于经,则脾有所统,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既然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后天有了脾胃的滋养,人才能长得好、长得美。那我们该如何打好脾胃保护战呢?

1.神志养脾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没胃口,什么都不想吃。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所以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胡思乱想。

2.顺时养脾

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这个时间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

3.穴位养脾

(1) 揉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2) 按揉天枢穴: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3) 揉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4) 揉阴陵泉穴: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侧凹陷处)旋转揉20次。

(5) 揉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左右旋转按压30次。

(6) 揉公孙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赤白肉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4.饮食养脾

避免“饮食所伤”,一是饮食没有节制,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规律失常;二是饮食偏嗜,包括偏食、过寒或过热、过于肥腻或味大,嗜酒;三是饮食不洁。养脾方法是不要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吃饭要定时,饮食清淡,不吸烟酗酒,要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