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吃的真相4:需求与恐慌 > 火腿肠里的肉“混搭”了又如何? >

火腿肠里的肉“混搭”了又如何?

2013年11月,有记者“调查”了超市中各种火腿肠的成分表,发现很多产品不是“猪肉”,而是“混搭”了鸡肉等“廉价肉”。在报道文章中,记者对这种做法进行了“质疑”,暗示通过这样的“混搭”来降低成本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

火腿肠是一种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一般会有国家标准来进行“定义”。也就是说,满足什么样的成分和加工标准,就可以称为某某食品。而火腿肠的定义是“以鲜或冻畜肉、禽肉、鱼肉为主要原料……”——也就是说,它甚至可以完全不用猪肉!

人们吃食品,除了安全这个基本要求,其他的需求是充饥、好吃和营养。任何食品都能充饥,这自然不必多说。而好吃,除了跟原料有关,还跟调味料和加工过程有关。工业化的配方食品,通过特定的原料、调味料和加工方式,按照多数人的口味进行了优化。他不见得受到每一个人的喜欢,但通常是多数人喜欢的口味。

相对于口味,媒体更喜欢谈“营养”。在许多报道中,经常有意无意地暗示“混搭了廉价原料,营养价值低”。但实际上,一种食品原料的“营养价值”,往往跟价格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营养价值”本身,就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去衡量。任何为人体提供热量或者物质的食物成分,都应该是“营养”。

我们经常说某某食品“营养价值高”,其实是指它能更加高效地提供人体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但是人体容易缺乏什么样的营养成分,不同的人差别比较大。比如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肥肉就是很好的“营养”;对于那些贫困地区,主要用蔬菜野菜充饥的孩子,精米白面、蛋奶肉类就是“营养”;而对于大城市里那些小胖墩们而言,精米白面、鸡鸭鱼肉反倒是需要限制的,而蔬菜粗粮才是更好的“营养”。

作为众多食品中的一种,火腿肠的营养该如何衡量呢?国家标准要求标出主要的营养成分含量,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并且标注出原料成分,比如猪肉、鸡肉、淀粉等等。火腿肠的质量分级,也是以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不同含量来划分。

不管是猪肉、鸡肉还是鱼肉,其中所含有的蛋白对于满足人体需求没有明显区别。也就是说,要了解火腿肠中的蛋白质这个重要的“营养指标”,重要的是它的含量,而不是它来自于什么肉。脂肪对于吃火腿肠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坏的”,应该限制它的摄入。要了解它,也是该去看营养标签上的含量,而不是关心用的是鸡肉还是猪肉——而实际上,用鸡肉代替猪肉,还有利于降低脂肪的含量。

火腿肠中的淀粉的确主要是为了降低成分而加的“填充料”——虽然,恰当地使用也有助于获得不同的口感。

不管是猪肉、鸡肉还是淀粉,都是正常的食品原料。分开吃有各自的营养,混在一起做成火腿肠也不会使得各自的营养降低。从脂肪和蛋白质的角度来说,鸡肉甚至猪肉更加“营养”。仅仅是因为现在的鸡肉比猪肉便宜,“混搭鸡肉”就成了被诟病的原因。

结论

混搭猪肉、添加淀粉,的确是降低了成本。但降低成本不是罪恶,只要食品本身卫生安全、营养标签真实可靠,成本与价格就只是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