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鼻舌之争 > 丹宁是什么 >

丹宁是什么

“今晚喝了一款很苦的红酒。”

“什么酒?”

“梅多克。天啊,那个苦!不知道怎么形容,是口味太重么?”

“谁的口味?酒?不,梅多克应该不算口味重。你?不,你还年轻,味蕾敏锐,耐受力不强,还没到重口味的年龄。”

“怎么那么苦?”

“你感到的苦,就是红酒里的丹宁成分。”

“可是一点也不涩。”

“对涩感每个人的承受力也不同。”

你的葡萄酒知识来自大学暑假实习时的葡萄酒商,他们告诉你葡萄酒具有美容的功能,对心脏、对心血管都有好处,因为酒里含有白黎芦醇、丹宁,好的酒里好的丹宁不苦,年轻时表现为涩感,陈年后会变得柔顺可口,坏的酒坏的丹宁才苦。

酒中的味道、口感成分会有程度差异,有含量多寡之分,有酒体轻重之别,每个人的味感阈值不一样,敏感度不一样,感受力也不一样。更多时候不是因为实际含量让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过多过少、太多太少,而是传授,是表述,是语言造成了差异。

当我们说某一款食物苦或者涩时,心中对苦和涩有着自己的阈值,而这个阈值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并非等值。我觉得弱的有人觉得强,别人觉得适中的你可能觉得弱。

所以,我们在品酒时会将口感、味道的六大要素,根据表现程度划分为弱、中、强三个阈值段,香气、颜色也是,建立一个品尝标准,这样大家才能有效沟通。

而且,年龄不同对很多事物的感受不同,接受度也不同。有朋友为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虽然自己不吃辣,但会鼓励孩子吃一点辣的食物,说是将来出到社会更容易融入朋友圈。其实大可不必。年轻人身体还没发育完全,感官保护机制的阈值会低很多,不喜欢刺激性的口味很正常,有时候只是感受到一点,感官却将之放大。随着年龄增长,感官阈值自然会放开标准,承受力会增强,自然会去尝试和接受新的口味。有些审美能力需要等待某些感官能力的开启才能感受到,或者说等待年龄长大。

那么,丹宁到底是什么?是一种酚类物质,植物的枝、叶、茎、果、皮、核等部分会含有的东西。在茶里叫茶多酚,在酒里叫酒多酚,表现为苦和涩的感觉。

酸、涩、苦,是植物的保护机制,代表着刺激性、未成熟甚或有毒,对动物而言则是预警信号。甜则是奖赏。

植物和动物都是将传宗接代作为生存要务的,花枝招摇为的是授粉,结了果实颜色一般是青绿的,和枝叶同调,便于隐藏;果肉吸收的也多是酸涩物质,让动物避之则吉;种子差不多成熟了,果皮开始转成鲜艳的颜色,“红杏枝头”,并迅速积累糖分,甜美多汁,吸引动物来吃,然后将种子带走。原始人类是从树栖的、果食性灵长类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的感官有一种和自然相适应的选择,就喜好熟了的,也就是甜的水果。

自然界里还存在各种菌类,都会让水果腐烂,其一的酵母菌会吃水果的糖分,将其分解为酒精、二氧化碳,它们都是挥发性的物质,将种子从厚实的果肉中解放出来。——酒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