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 11.1 门槛 8:现代世界/人类世 >

11.1 门槛 8:现代世界/人类世

我们首先要问:什么是工业革命,为什么它成为通向现代世界的突破和人类世的开端呢?

门槛 8 的理论基础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来界定工业革命:它指众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制造业、通讯和运输中系统使用化石燃料代替人力和畜力的结果。化石燃料是指煤炭、原油和天然气,它们储存着几百万年前的太阳能。煤炭由大约生活在 3 亿年前的森林化石构成;原油来自距今 1000 万年到 6 亿年之间生活在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有机体化石制造的甲烷,通常可以在原油附近找到。

大量来自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的使用,引起了创新和工业生产力(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增长,这两者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组织(参见图 10.1,第 312 页)。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工厂里的批量生产取代了小作坊制造生产;化石燃料(一开始是煤炭,然后在 20 世纪是原油和天然气)取代了水轮、畜力和人力,由此创造了更大规模的能量。新生活方式的有形标志是机器、工厂和黑烟。

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业,新发明的机器代替了手工纺纱和织布,燃煤蒸汽机的发展足以为织布机提供动力。后来,革命扩及钢铁生产,然后扩及铁路和汽船。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在英国花了不到 100 年时间,大致从 1780 年到 1870 年。

把工业革命当作第 8 道门槛的理论基础,在于它在人类社会引起的快速转变;自 1 万年前农业的突破(第 7 道门槛,其动力是可用能源和资源的突然增长)以来,人类社会还没有发生过这种根本性变化。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是这种转变的基础;它提供了人类历史上从未取得过的额外能量(门槛 8 概述)。

门槛 8 概述 

门槛 

 

成分 ▲ 

 

结构 ▲ 

 

金凤花环境 = 

 

突现属性 

 

 现代世界/人类世

 

全球化;集体学习的飞快加速;创新;化石燃料的使用。 

 

人类社会的全球联系与快速增长的控制生态的能力 

 

集体学习在全球范围的加速。 

 

人类使用资源的巨大增长→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地球上第一个能够改变生物圈的物种。 

这种额外能量打破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兴衰循环。我们已经看到,在工业革命之前,生活在各种不同社会的人们几乎完全依赖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和树木中的太阳能。这意味着,人口受到可用土地以及土地上的资源的约束。通过利用储存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工业化的来临一度在全球范围克服了马尔萨斯循环。整个世界在 2012 年获得了巨大的资源来养活 70 亿人口;1700 年,传统能源可以供养的人口只有 6.7 亿。由此可见,在 300 多年时间,工业革命创造了足够多的食物来供养已经增长 10 倍多的世界人口。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全球背景

农业革命在至少七个不同地区独自发展起来,但工业革命只发轫于一个地区,即英国。即便其他几个国家(尤其在大西洋地区)非常接近类似的突破,然而,工业技术的传播如此迅速,以至于其他地方根本不存在独立进行工业革命的机会。在经过大量讨论和争辩之后,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现在基本同意,各种因素(全球的和地方性的)的汇集导致了这一结果。

工业革命的发生至少需要如下要素:数额巨大的闲散资本(货币)、大量廉价劳动力、新的商品市场、新的发明、新的动力来源、新的原材料以及改善的运输体系。此外,正在变化的社会和思想意识背景也很重要。

工业革命的第一个重要发明是蒸汽机,不过,土耳其一台简单蒸汽机比这种机器在西方的出现早了三个多世纪。根据土耳其工程师达兹·艾-丁(Taqi al-Din)1551 年出版的一本著作记载,这种发明被用来驱动一位富人宴席上的烤全羊叉架。这种机器没有流行于土耳其或伊斯兰世界三大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波斯萨法维帝国和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其他地方。伊斯兰发明家为富有的精英工作,这些富人拥有他们想要的所有消费品和手工品。社会和意识形态环境为企业家提供的激励很少。

工业革命为何没有率先在中国发生呢?多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许多技术方面一直领先世界。中国甚至在 10 世纪发展出了燃煤的钢铁业,但是,这种工业到 14 世纪就消失了。中国官员苏颂于 1094 年研制了第一架天文钟,不过,它后来毁于北方入侵者之手。正如前一章所讨论的,1433 年,中国统治者决定放弃海外贸易探险。中国的民间商人继续从事贸易,不过得不到政府支持。即使在 18 世纪,如果仅仅从预期寿命或对糖和纺织品的消费来衡量,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足以与欧洲人的媲美。

许多地理和文化特征也解释了中国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化。下面列举了这些假设的部分内容,随着更多研究的完成,这份单子还会出现变化。

·1300 年到 1700 年间,中国人口增长超过英格兰,由此降低了使用机器的动机,增加了使用劳动密集型方法的动机。
·中国也有煤炭储量,但是煤炭主要位于北方,而大量经济活动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中国政府塑造了精英的教育和普通民众的信仰;实验和质疑权威的态度没有广泛发展起来。
·中国关注制度和文化的稳定性;工业化被视为破坏性力量,会引起阶级差别和地方分裂,有悖于儒家价值观。
·中国一直在应付威胁性或实际入侵,尤其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中国并不依赖新的大西洋交换和贸易圈及其巨大的发展机会。
·整个世界在 12 世纪的联系还不那么紧密,因此,中国的发明没有像 18 世纪英国发明那样快速传播。

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比如法国和荷兰)获益于中国的两个主要决定。首先,中国决定退出印度洋贸易,这就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 1600 年)以及荷兰和法国东印度公司提供了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机会。其次,15 世纪 10 年代,中国决定以白银作为国家货币体系的基础,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从中获益。《乌得勒支条约》(1713 年)签订之后,英国有权把非洲的奴隶贩卖到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以此换取在秘鲁波托西(现在属于玻利维亚)和墨西哥萨卡特卡斯(Zacatecas)开采的大量白银的一部分。中国人需要为繁荣的经济供应银币,因此,英国人正好用这些白银大量购买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

毫无疑问,在白银背后,就是英国的命运之手掌握的一张重要的全球牌——在 1763 年赢得主要欧洲国家参与其中的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取代西班牙、法国和荷兰,成为新的大西洋世界贸易体系的枢纽。这就为英国提供了数额巨大的新原料和坚实的新市场。除了白银,美洲也为工业工人提供廉价食物(鱼类、糖和马铃薯)、为纺织厂提供奴隶生产的棉花、为殖民地需要的一切东西(摇篮、棺木和衣服,其中包括奴隶所需要的)提供市场。英国企业家在这些冒险事业中积累了资本。另外,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它自身无法生产的产品。到 1830 年,英国的前北美殖民地(即美国)生产的棉花、糖和木材如此之多,以至于英国要想生产出同等数量产品的话,它的本土面积需要增加一倍。史学家肯尼斯·彭穆兰(Kenneth Pomeranz)和罗伯特·马克思(Robert Marks)把美洲的这些土地称为英国的“鬼田”(ghost acres)。

另一个推动英国迈向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就是正在变化的全球气候。大约 1250 年到 1900 年间,即通常所说的小冰期(LIA,Little Ice Age),世界许多地区温度下降(参见图 11.1)。原因似乎是普遍的火山喷发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减少。为了取暖,世界各地的人们只得烧掉更多木材。英国人耗尽了小岛上的森林,被迫想办法更加有效地开采煤炭。① 

图 11.1 各地区在长达 2000 年时间的气温变化。

这幅图表以 30 年为周期显示了不同地区在 2000 多年时间的气温变化。图表以 24 个国家专家的研究为基础,使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料,包括冰川、花粉以及树木年轮,它是当前可以获得的最全面的解释。突出的特征在于:(a)2000 年前温暖的气温;(b)过去 1000 年长期的寒冷期;(c)最近一个世纪气温突然上升。(由于缺乏充分的数据,因此,包括非洲在内的一些地区没有考虑在内。)

我们还得对英国率先进行工业化的其他可能解释做出更简洁的概述。一方面,在 16 世纪,西班牙未能在欧洲建立起它的帝国,尽管它为战争花费了大量白银。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因此,竞争性国家和市场体系依旧存在,英国则通过七年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优势。由于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欧洲政府,国家和宗教制度都无法支配人们的思考。宗教宽容、实验态度以及对权威的挑战(启蒙运动)能够大行其道,同时激发了各种创新。正如第 10 章所解释的,金融制度也发展出了动员资本的各种结构(参见表 11.1)。

表 11.1 英国工业化的原因 

·因木材短缺而开采煤炭。

·煤炭储存在非常有用的地方,因此价格便宜。

·海岸线与河流相对降低了煤炭和其他产品的运输成本。

·岛国防范入侵的天然屏障。

·具有商业头脑的贵族;自由企业制度。

·政府热心于各种商业项目,比如,建立庞大的海军,要求与殖民地的贸易使用英国船只。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强加自己的意志。

·早早废除了农奴制(1574 年解放了最后一位农奴)。

·有限的行会制度。

·商船队受到强大海军的保护。

·美洲的殖民地。

·由北美奴隶生产的廉价棉花。

·创新获得奖赏或利润,比如对准确的船钟(它让人们可以精确地测定经度)的奖励。

·有技能的工具制造者(制造了世界上最好的怀表)

·道路和运河网络。

·许多有价值的移民(荷兰人、犹太人和胡格诺派教徒)

·高工资:取代工资劳动者的机器偿还了债务、为棉花之类的工业品创造了重要的消费需求。

·高识字率;中产阶级文化。

·矿产资源属于地主而非政府。

·非国教徒(非英国国教)被禁止在大学和政府部门任职,因此涌入商业领域。 

经济史学家强调煤炭和殖民地的重要性,以此作为英国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文化史家强调具体的技能、议会制度(它会促进商业)和自由思考的重要性。每一种解释似乎都很重要,所有的变革力量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它们在一个多中心的全球舞台上(而不仅仅是在英国)依次展开。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叙述如何将所有这些变革的力量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