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宇宙的琴弦 > 重印后记 >

重印后记

本书最后一章关于全息图像的注释,在作者今年出版的一本新书里(The Fabric of the Cosmos:Space, Time, and the Texture of Reality, New York:Alfred A.Knopf,2004),仍然是最后几页讨论的问题:“宇宙是全息图吗?”这似乎有点儿奇怪;我觉得,续写“琴弦”,似乎可以从宇宙全息开始写起——具体说,可以从霍金的黑洞信息的丢失写起,或者从Juan Maldacena的一篇文章写起。当然,那新书并不是“续篇”,而是重新整理了我们对时空的一些基本观念,当然主要还是弦带来的。不管怎么说,在过去的几年,弦理论有了些可以宣扬的东西,“对偶性”又添了许多新内容。夸张一点说,对偶无处不在。它们的代表是所谓“AdS/CFT对应”,不明白意思的同学,不妨先把它当作跟TCL、KFC一样的品牌记住,有关的普及读物,也许很快就能看到。

不过,对偶更像天堂的因缘,什么时候能下落凡间,还不知道。而且,80年代对弦理论的批评(如作者在第9章引用的那些),今天依然可以听到。我们引一段最近的颇有感情色彩的评论(Carlo Rovelli, Int.J.Mod.Phys.,D12(2003):1509-1528):

我认为弦理论是一个精彩的理论。我对能构筑起这样一个理论的人深感敬佩。然而,一个理论尽管可能令人敬畏,但它在物理上仍然可能是错的。科学史上有许多美妙的思想最终还是错了。我们不能让炫目的数学模糊了双眼。不论弦理论家们无比的才情,激进的革命,还是动人的宣传,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给我们带来什么物理。所有关键的问题依然存在,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也越来越遥远。从那个理论导出的所有物理学预言都跟实验相矛盾。将超弦理论看作成功的量子引力理论的老观念我想不再站得住脚了。今天,太多的理论家去拨弄那弦,实在是很大的冒险,无数的心力、一代人的智慧,也许都将浪费在一个美丽虚幻的梦想。

同样的内容,弦学家自己也经常说,不过口气当然不同;似乎弦理论家得意的地方,也是遭反对者批评最多的地方——这大概也是弱势的其他理论家(如圈引力的小圈子中的人)感觉不平衡的地方。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话还要说到什么时候。

重印前,花几天工夫“匆匆地”重读了一遍,发现了不少或明或暗的错误、遗漏的字句以及排印的失误,尽管多数不会妨碍对主要意思的理解,但总是犯了错误!还有些模糊的、读来费解的地方,严格说来也是错的;对翻译来说,模糊与错误几乎就是同义词。不过这些问题,往往改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

借改错的机会也改了很多表达方式。例如,删除多余的虚字和过分的形容词,抹去个人发挥的色彩,改变词句的声韵和语调,调整句子的结构和顺序……总之是为了读起来更流畅、更简洁、更好听。老话说,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永远没有扫干净的时候,既说了事实,也不妨堂皇地拿来做“错误在所难免”的借口。

译者

2004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