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 第四十九章 人与机器的新关系 >

第四十九章 人与机器的新关系

据说李政道每天都要算点东西锻炼身体,如果实在没什么可算的,他就算两个积分。算积分是一个手艺。然而十几年前随着 Mathematica 流行于大学校园,我们发现原来计算机也会算积分。

好吧,人不应该以会算积分为荣。可是人终归比计算机聪明,这总没错吧?机器能接管积分还 能接管艺术么?至少在艺术领域,应该永远是以人为主 — 比如六小龄童肯定就是这么想的。1996年,六小龄童参演国产大片《大闹天宫》,试了几场戏之后就退出不演了。因为他认为吊着钢丝背对一片空白的幕布做各 种假装的动作不是一个艺术家该做的事情,他“感觉自己似乎已成为电脑的工具和傀儡”。今年《阿凡达》出来以后,六小龄童宣布要拍3D版《美猴王》,不知道他是否做好了当工具和傀儡的准备。

人与机器可能有了一种新关系:平等合作的关系。在计算机越来越便宜的大趋势下,电脑特技的成本却越来越 高,占电影的预算比例越来越大,而传统明星的重要性则在下降。《阿凡达》和《变形金刚》这类特效电影中的演员都不是一线明星,他们的片酬跟特效成本相比几 乎可以忽略不计。施瓦辛格甚至不必出演,《终结者4》就可以用电脑合成的形象让他现身。

不仅仅是视觉效果。计算机可以修正演员演得不好的 表情或者说得不好的台词。更有甚者,计算机可以确保歌手不跑调。去年时代周刊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现在所有职业歌手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 Auto-Tune 这个插件纠正自己的音调。过去歌手可能要在录音棚里反复录上几十遍,而现在哪怕是业余选手自己在家也能唱一遍之后马上用软件修好。最近曾轶可出个新专辑, 有人感叹道,用了 Auto-Tune,“再绵羊也能给你调准”。

计算机把歌手从不走调的艰苦训练中解放出来,歌迷的心情就复杂了。歌曲到底是歌手的艺术还是计算机的艺术?也许几年之内计算机就可以使用邓丽君的声音录制全新的歌曲,或者是否直接听电脑合成的歌曲更好?甚至是否在未来,演员这个职业将会消失,因为所有电影都本质上是电脑合成的动画片?

自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输给计算机“深蓝”以来,大多数人在国际象棋这个项目上就算服了计算机了。今天花50美元就能买到一个让家用电脑可以战胜国际特级大师的软件。然而人类并没有放弃象棋。这些程序的存在不但让普通小 孩子也有机会跟大师对弈从而培养了更多少年天才,而且极大的影响了专业棋手的训练,让棋手的下法淡化传统套路,越来越像计算机。

人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象棋下法:让人和计算机组队联合比赛。聂卫平肯定喜欢这个玩法,因为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棋手不必在比赛一开始就陷入定式的计算之中,更重要的 是坚决杜绝了昏招的出现。2005年,Playchess.com 网站举办了一次“自由式”在线国际象棋比赛,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跟计算机组队参赛。在高额奖金的吸引下,好几组国际特级大师跟超级计算机联合组队。最初 的比赛结果似乎证明还是人厉害:超强棋手和不太强的计算机组成的队伍要胜过那些拥有超强的计算机和一般棋手的队伍。然而比赛的最终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 料,不是最强的棋手加最强的计算机,而是两个业余选手使用三台普通的电脑取得了冠军!

他们的秘密在于知道怎么更好地调教和帮助计算机看得 更远。计算机不再是人类的秘书,而是一个有无限潜能的猛兽,取胜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使。最好的动画片并不仅仅是一帮技术人员和美工的作品,功夫熊猫的背后 是一位真正的演员在做出表情动作。为拍《阿凡达》,卡梅隆专门带演员去夏威夷体验丛林环境,以便让他们在演播室一根草都没有的情况下仍能逼真地表现出在草 丛中走路的感觉。对着空气挥舞一根不存在的金箍棒不但不愚蠢,而且也是一门手艺。

(应范致行主编邀请,我从5月1日开始在《新知客》杂志写专栏。这篇原本是给6月1日这期的,但写完发现卡斯帕罗夫在《纽约书评》写的国际象棋故事已经被陈晓民在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用过,只好发博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