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16.10 成人情感 >

16.10 成人情感

(机器人基斯卡说)既然情感很少而原因很多,那么一群人的行为比一个人的行为更容易预测。

——艾萨克·阿西莫夫

到底什么是情感呢?我们的文化认为这个问题深奥、古老而神秘。心智社会的理念是否有助于理解我们的祖先说过的话呢?常识心理学甚至还没有对存在哪些情感达成一致。

不安害怕高兴嫉妒难过

好奇憎恨热情雄心口渴

迷恋生气爱慕懒惰厌恶

急躁爱 无聊鄙视饥饿

兴奋贪婪尊敬焦虑性欲

如果存在生气,那愤怒是由什么构成的?害怕与恐惧、惊骇、恐怖、惧怕、惊恐以及所有其他可怕的事物有什么关系呢?爱与尊敬或依恋,又或者是爱慕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的关系只是不同的强度和方向吗?还是它们本来就是不同的存在,只是碰巧在未知的情感世界里相邻?恨与爱是完全孤立的事物吗?还有类似的勇气与怯懦,它们仅仅是相对应的两极,还是其中一方消失就是另一方?情感到底是什么?还有其他我们贴上了情绪、感受、激情、需求或敏感性这些标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发现,人们很难对这些词是什么意思达成一致,这大概是因为它们很少会与清晰的思维过程一致。相反,当我们学会这些词,每个人都会把它们与思维中不同的、个人化的概念积累联系在一起。

很明显,婴儿的早期情感符号表示他们有需求。之后我们就学会对这种信号大加利用,于是你就可以学会利用喜爱或愤怒作为社交货币来交换各种各样的膳宿。举例而言,人们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假装生气或高兴,甚至提出自己会生气或爱,也就是威胁或承诺。我们的社会对这种事的想法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人们教导我们情感应该是自然自发的,另一方面人们也说我们应该约束自己的情感。我们从行为上(但没有从语言上)承认情感比智能的其他部分更容易理解和调节。我们会指责那些没有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但对于那些问题解决能力差的人却仅仅是同情;我们会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而不是“智力不足”而责备别人。

在建立了我们早期情绪的程序中,先天的原型专家控制着脑内所发生的事。很快,随着周围的环境教导我们应该感受到什么,我们学会了驳回那些方案。家长、老师、朋友还有最后的理想自我都会给予我们新的规则,告诉我们如何利用那些早期状态的遗迹:他们教给我们什么时候以及如何感受及展示每种情感。我们进入成年的时候,这些系统已经变得太复杂而难以理解了。越过了所有的发展阶段时,我们的成年思维为了记住或理解婴儿时期的感受,已经重建了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