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18.4 逻辑链条 >

18.4 逻辑链条

我们会通过特定的方式利用“逻辑”这个词来把理念链接起来。但我怀疑纯粹的演绎逻辑在一般的思维过程中是否也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有一种方式可以用来对比逻辑推理和一般思维。这两者都会在理念之间建立链状的联系。不同之处在于,逻辑推理中没有中间地带,逻辑链条只有存在或不存在,所以逻辑论证不会有任何“薄弱环节”。

逻辑的每个环节只需要一种支持条件,也就是一个单一的、无缺陷的论断。而常识在每一步都会询问,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内容是否符合日常经验。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不会信任又细又长的推理链条。在真实生活中,听到一种论证时,我们不仅仅会检查单独的每一步,还会看目前论证者所描述的内容看起来是否合理。我们会寻找此推理方式之外的证据。想想我们是不是常常用结构或建筑学的表达方式来谈论推理,就好像我们的论证和“建设者”建塔一样:

“你的论证基础 证据薄弱 。”

“你必须找到更多证据支持 这一点。”

“这一论断摇摇欲坠 。最终它会崩塌 。”

这就是常识推理与逻辑推理的不同之处。当普通的论断看起来很薄弱的时候,我们也许能够用更多证据来支持它。但在逻辑链条中是无法用额外的证据来支持其中某个环节的:如果这个环节不太正确,那么它绝对就是错的。实际上,逻辑所特有的优势正来源于这一弱点,因为我们得出结论所需要的基础越少,论证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的可能性就越低!这一策略在数学领域非常好用,但在处理不确定的事物时就帮不上太多忙了。把生活投注在这么容易分崩离析的链条上,所产生的后果我们承担不起。

我并不是说逻辑有什么错,我只是反对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普通的推理在很大程度上以逻辑为基础。那么,逻辑的功能是什么呢?它很少能帮助我们获得新的理念,但常常能帮助我们检测到旧理念中的薄弱环节。有时,它还能通过把混乱的网络整理成简单的链条,来帮助我们厘清思想。因此,一旦我们发现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方法,逻辑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其中最重要的步骤。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地向他人解释我们的发现,而且在向自己解释理念时,也能让我们从中受益。这是因为,通常我们不会解释自己实际做了什么,而是会提出一种新的构想。与此矛盾的是,我们认为自己有逻辑、有条理的那个瞬间,可能正好就是我们最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那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