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20.7 联结 >

20.7 联结

一个普通人要想说好并理解一门语言,至少需要学习几千个词。要学会适当地使用某个词,会牵扯到和这个词相关的智能体与其他智能体之间的大量联结。这些联结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物理形态又是什么样子呢?

任何一个关于思维的综合理论都必须包含一些关于智能体之间联结性质的理念。想一想一个人可以学会“联想”任何理念或词汇的组合。这是不是需要我们假定,一个给定的K线可以与成千上万或几百万的其他智能体中任意一个都直接相联结。鉴于我们对于人脑中的联结所知道的内容,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的。许多脑细胞都有纤维,这些纤维可以触及几千种其他细胞,但很少有脑细胞的纤维可以触及几百万其他细胞。而且就我们所知,一个成熟的脑细胞只能与由它发出或伸向它的纤维附近的其他细胞建立新的联结。此外,我们在出生后似乎不会长出许多新的脑细胞;与此相反,它们的数量会下降。当然,脑细胞会继续在若干年中“发展成熟”,而且它们的纤维很可能不断延伸。但没人知道这是学习了新联结的结果,还是它们先生长,然后这些细胞才有可能学会新的联结。

就算是脑细胞之间的长距离联结,也不是随便两个智能体就可以直接相连的,因为那些长联结一般是以有序的束状结构安排的,就像皮肤到脑之间的平行路径一样(虽然没有那么规律)。幸运的是,直接的联结是没有必要的,就像世界上的每部电话,不需要用十几亿条线把它与每座房子相连,也可以和其他任何一部电话通话。电话系统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联结在一起的,它们所使用的是一个叫作“交换机”的智能组,它只需要适量的线路就可以了。我并不是说脑所使用的就是电话系统中的那类交换方案,而是说没有必要让每个K线智能体都直接和其他最终可能与其产生联系的每个智能体相连。

有些因素可以降低相互联结问题的重要性。首先,为了复制记忆中局部思维状态的主要特征,它只需要足够激活其智能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其次,根据我们的知识树理论,大部分K线的联结都是以间接的方式开始的,因为它们只与附近的K线树相联结。一个多忆体也必须只和每个智能组附近的单一存储器智能体相联结。没有K线需要与任何智能组中的所有的智能体都拥有潜在联结,因为只与特定的水平带相联结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