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22.10 语言表达 >

22.10 语言表达

人们的沟通多么容易啊!我们不需要知道任何内部机制就可以听和说。我们其中一人表达一个理念,另一个人理解它,两个人都没有考虑其中发生了什么复杂的事,谈话就像走路一样自然。但觉得这两件事简单,其实都是错觉。要走路,你必须利用一大堆智能组来让身体移动到街上。要谈话,你必须利用一大堆智能组在另一个人的思维中建立新的结构。但你怎么知道要说什么才能影响另一个人的智能组呢?

我们来假设玛丽想要告诉杰克一些事。这表示在玛丽的智能组中,某个位置上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结构,而玛丽的语言智能组必须在杰克的思维中也建立一个相似的结构。要做到这一点,玛丽要说的话必须在杰克的智能组中激活一些适当的活动,然后把它们准确地联系在一起。她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我们把关于如何形成要说的话的理论称为“重新复制”理论:

玛丽要一步步在自己的思维中建立一个新版的p,我们把它叫作q。这样做的时候,她会运用各种记忆控制技术来激活特定的独原体和多忆体。

在玛丽进行每步内部操作的时候,它的言语智能组会选择某种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会在杰克的思维中引发相似的操作。结果就是,杰克建立了一个和q相似的结构。

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玛丽必须至少学会一种与每个常用思维操作相符的表达技术。而杰克必须学会识别这些表达技术,并利用它们激活某些相应的独原体和多忆体。我们把那些技术称为语法。

要建立新版本的p,玛丽可以利用一个目标达成方案:她持续比较p与最新版的q,每当她感觉到了显著差异,就对q实行一些操作来去除或减小差异。举例而言,如果玛丽注意到p拥有一个q没有的“起点”代原体,她的记忆控制系统就会专注于p的“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p本身是一个动作框架,那么常用的言语策略就是利用“从”这个字。接下来她必须描述一下与p的“起点”代原体相连的次级结构。如果这是一个“波士顿”这种简单的多忆体,那么玛丽的言语智能组就会简单地读出相应的词语。但如果那个代原体被分配给了某个复杂的结构,比如一整个框架,那么玛丽的言语智能体就必须打断它自身,来复制那个框架。就像我们看到过的,这种表达需要通过“who”或者“which”这种词来完成。无论如何,玛丽会持续进行这种差异-复制过程,直到她觉得q和p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为止。当然,对玛丽而言,显著是什么意思取决于她“想说什么”。

这个言语“重新复制”理论只描述了我们如何使用语言的第一个阶段。在后面的阶段中,我们用来建构q的思维操作并不总是会直接运用于读出单词。相反,我们会学习一些技术来临时存储一系列语法策略,这让我们有可能在说出词语和句子前可以调整和重新安排它们。要学会这些艺术需要很长时间,大部分孩子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来完善他们的语言系统,许多人在接下去的生活中还会继续学习,感受新的差异类型,并发现表达它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