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28.3 数量和属性 >

28.3 数量和属性

我们在本书中几乎没有提到过那些可以被“测量”的数量,虽然我们的脑细胞的确随时随地会用到它们。例如,我们的许多智能体很可能采用了一些定量体制,以此来总结某种迹象,或者构建某种联结强度。但是我很少谈及定量的事情,因为我认为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高水平的思维程序,这种定量所能发挥的作用会不断减弱。这是由于一旦我们不得不进行数量级上的比较,就要付出一个沉重的代价:这很有可能会终结我们所谓的“思考”。

每当进行测量时,我们就会损失一些对智力的利用。如果想利用货币和数量级帮助我们做比较,就要把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区别隐藏起来。

定量的描述往往是肤浅又毫无特色的,这是它们的天性使然,因此如果想要它们发挥作用,就必须先把造就了它们的结构隐藏起来。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任何能够使两件不同的事物形成比较的行为,都必须先把我们的关注点从二者的区别上转移开。数字本身就是最好的伪装大师,因为它们完美地隐藏了有关自己起源的所有踪迹。例如我们进行了一个5+8=13的运算,然后把这个结果告诉一位朋友,那么你的朋友所能知道的只有13这个数字,因为即使有再多的巧妙思维,也不能得出“13是由5和8相加而来”这样的结论。这与我们头脑中的状况非常相似:定量的判断只能通过阻止我们对事物实际情形进行大量思考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尽管这种定量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你也常常必须选择使用它们。比如当你不能继续待在某个位置时,就必须选择向左转或者向右转。在一些智能组的某些区域里,选项之间的比较是必需的,就像有些时候一个人别无选择,只能使用货币一样。这个时候,你脑中的各种智能体会求助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数量,比如化学物质、电子或者其他任何刚好可以被利用的物质。任何一种具有有限可利用性的物质或数量都可以被当作货币使用。但是如果想要就这种体系的运作方式梳理出一套理论,我们还要牢记一个必须避免的简单错误,那就是不能把这些物质的数量和它们正在被采用的功能混为一谈。比如,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促进性”或“抑制性”是某种药物的固有属性,或者某种食品本质上就是更“自然”或者更“健康”的。一种货币的绝大部分属性都不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而仅仅是基于惯例习俗形成的。

我们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应该认为一个思维程序的性质或特征是直接由引发它的环境属性决定的。这就如同“甜美”并非糖果的固有属性,它只是一种化学物质。糖果的甜美,实际上是与某些特定的智能组有关的“货币”,这些智能组与相应的审查员相连,由其探查到糖果的出现。这些智能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当我们有了渴望的目标,就需要识别这种糖果的味道,把它作为一种“成功的标识”。因为糖果本身可以提供能量,容易被察觉,而且常常预示着有其他一些可以吃的营养物质会出现。同样,在我们的头脑中,很多智能组也是通过控制一定量的各种化学物质来实现彼此间相互影响,这与人类利用糖果、钱币、袋装的盐或者钞票来进行的很多交易方式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