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 > 30.1 知道 >

30.1 知道

“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假如玛丽(或者其他的生物或机器)不需要实际做实验就能回答关于世界的某些问题,那我们就会认定玛丽知道这方面的事。但如果是你或我从杰克口中听到“玛丽懂几何学”这句话,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也许玛丽认为圆形是方的,而杰克正巧同意玛丽的想法!杰克说的这句话让我们对杰克的理解比对玛丽要多。

当杰克说“玛丽懂几何学”的时候,这可能表明对杰克倾向于提出的几何学相关问题,玛丽的回答能让他感到满意。

“玛丽懂几何学”这句话的意义取决于它的说明者。毕竟没有人完全懂得几何学,因为掌握概念的程度不一致,这个陈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和在数学家的眼里意义绝不相同。同样,很多定义的含义都取决于讲话者的角色。“这幅画画的是一匹马”,就算是这样一句意义模糊的陈述也具有这一特征:你能确定的仅仅是对说话者而言,这幅画的某些特征像一匹马。

那么当我们谈论知识时,为什么不事先说明谁是讲话者,谁是判断者?因为我们会做默认假设。当一个陌生人说“玛丽懂几何学”时,我们会简单地假设,说话人认为认识玛丽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认为她懂几何学。这样的假设能帮助我们顺利沟通;如没有特别说明,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将问题的背景设定为“典型情境”。我们不会在意专业数学家是否认同玛丽对几何学的了解,因为数学家不符合我们“典型情境”的设定。

你也许会因为自己对几何学的了解而坚持认为以上的说明并不适用于你。但是你的思维中隐藏着一个旁观者,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你”声称你懂得几何学。不过这个声称你懂得几何学的部分与替你进行几何学运算的那个部分并无共同之处,运算的实际执行者也许并不会发表声明,也完全不了解你关于知识和信仰的概念。

尽管我们自然而然都更倾向于认为知识是主动的而非暂时或相对的,但是尝试将我们所相信的事和绝对事实的理想联系起来并不能带来太多好处。我们总是渴望确定,但是不确定意味着永远有怀疑的空间。而怀疑并不是局限我们思维的敌人,真正阻碍思维发展的是执念,而怀疑是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