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 春 春分 君子以类族辨物 >

春 春分 君子以类族辨物

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

水边新绿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在哲人的观念里,任何一种事物还原到极点,都能还原到时间、空间这一形式上来。是以中国人将“春秋”这一时序当作时空,当作历史,当作审判,“万物聚散都在春秋当中”。孔子开创的写史传统则称为“春秋笔法”,即人间行迹得与春秋这一时空大道相联,违背者则被称为不道、无道之人,时空自有新的演进形式使大道归来,或替天行道。德国启蒙思想家康德则认为,时空是“先天直觉形式”。因此,我们一般谈论的观念、现象都可还原到时空上去,而时空能够相互说明。

黄道是地球环太阳旋转之轨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在地球人看来,那个大圆黄道是太阳一年运行的轨道,不同的季节,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不同。当太阳抵达黄道的360度,又是0度位置时,对地球来说,太阳光正好直射在地球的赤道位置。这一天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而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则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这以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这一天或这一节气,中国人称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春分,古典中国人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在日坛祭太阳,是从周代起开始的大祭。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气温已稳定达到10℃,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

对北半球的很多人来说,春分意味着真正的春天。春山处处子规啼,亦是春心扰伤时。中国人常说的思春就发生在此时,一般以为思春是少女怀春,是少女对异性的幻想。徐铉有诗《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所谓春分、秋分时“春女思,秋士悲”,即指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悲时序,其中有一言难尽的生理、心理和“先天直觉”。歌德有诗:“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上古中国甚至在春分前后对男女之情采取了极为开明开放的态度,并以之为礼。《周礼·媒氏》记载说:“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春分前后,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王安石有名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分的物候为,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即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如果燕子不来,说明这一年里会发生妇女不孕的现象;如果春雷发不出响声,说明诸侯国会失掉百姓;如果不出现闪电,说明君王没有威严,“望之不似人君”。

说到元鸟,我们当知先民对春分的重视。春分虽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却是最早的二分之一(春分、秋分),四时之一(前二分再细划出冬至、夏至,即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之一(前四时再细划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二分),两仪生四象(即四时四季),四象生八卦(即八节)。在先民缺少文字媒介、技术手段等来记忆时间的上古时代,人们对时间的划分是以眼前最经常、最深刻的物象为依据的。我们想象一下,像马牛羊猪狗鸡一类的牲畜家禽至多可以报时,难以象征季节;常在眼前活动的飞禽走兽们,尽管有脱毛、长毛、冬眠等季节变换,却也难以精准对应季节;唯有感应季节变化、沿地球纬度而作季节性迁徙的鸟类可以表征季节。在中国内地,燕子就是这样最有代表性的候鸟。每年秋分前后,燕子飞离本地前往遥远的南方;每年春分前后,燕子飞回北方以生儿育女、安居乐业。

燕子的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古时把它叫作玄鸟。玄鸟司分,也就是说,由玄鸟来定春分、秋分。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人心中,玄不仅是一种灰黑无明的颜色,更是深奥的、绞缠的一种状态,是天地混沌未开时的一体之气,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讲创生、派生,讲具体,那么,玄属于天,属于北方,属于水,属于元。“天玄地黄”,玄而萌生黄,有天才有地,有玄才有黄。就是说,燕子穿越冬天的混沌之气,带来了春天的雨水。春分节气,燕子带来了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燕”字从小篆起定型为廿、口、北、火四种意象的组合。廿是头,雏燕出壳到能飞是二十天;口是身,燕子以呢喃鸣声成为使者之身,口形也表明人们对雏燕张口等候喂食的印象极为深刻;北是翅,展开翅膀就是一个“北”字;火为尾,它春分飞回时,衔泥附炎热,飞花入户香,天就热了。待秋分飞回,把热带走,天就凉了。

中国内地的创世时代,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一个少昊氏以燕子作为本部的图腾(嬴),“嬴,少昊氏之姓”。嬴字甲骨金文中正像鸟的形象。“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至于中国三代的商朝与燕子的关系更为神奇,司马迁写道:“殷契,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更早的《诗经》则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瑶光星散为燕”,而瑶光星指北斗七星的第七星,象征着祥瑞……可见,燕子不仅是农民的朋友,也是中国文化中美的、善的象征。

农耕文明离不开天时,对农民来说,燕子最愿意接近他们,农民也最爱护这种益鸟。诗人、哲人自然也接纳了人民大众的集体心理,而将燕子意象纳入语言文化的表象中和深层中。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在靠近农田(会产生蚊、蝇昆虫)的农家繁殖,家燕则在农家屋檐下营巢。一对家燕和它们养育的几窝雏燕据说几个月内能够吃掉几十万只害虫。很多农民甚至会认定,燕子不仅报春,而且带来了全年的好运。燕子通灵,农民们笃定地认为,今年来家屋巢居的燕子就是去年的那一对;如果今年春天没有燕子来家,农民们会想到那燕子已经双双作古,甚至会叹息家道有危机。有时候,燕子来了不肯落脚,低回一周又飞走了,人们就会认为家里出了有昧良心的事,“干了缺德事情的人家,燕子不去”。

在诗人笔下,以燕子来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物类所能及。燕子报春,燕子象征春天,生命,爱情……诗人对春分的吟咏也是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元稹有诗:“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春分二月中》)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为此感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人们用它表达春光之美:“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人们用它表达情感:“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人们用它倾诉离情:“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寄夫》)人们还用它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对农民来说,燕子和春分的来临,标志着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对农民来说,春分也是一个可以预测年景和天气的节气。“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春分大风夏至雨”“春分南风,先雨后旱”“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之后,春管、春耕、春种进入繁忙阶段,以家、族为单位的人力不足以应对春忙,故家家都会请人帮忙,并且相互帮忙。人们超越一家一族的狭隘视野,志同道合,把农活完成。这一时空最典型的意象是人们同心同力在大地上忙碌,同人于野,人们祭祀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这是通达的。在大时间序列里,春分节气正在阴阳结构的天火卦时空。且天象与火象都向上而相同,人们把天火卦命名为同人卦,以彰显和同、大同之意。

这一时空的状态在后来各地的农谚中也有表达。如“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可见,天火卦需要的协同精神,在我们文化中,进一步发展为同人、同仁。如一视同仁、志士同仁,等等。“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下有火,凡在自然山川艰难跋涉者,在渺无人烟孤苦无助之际,如果看到不远处有火光、烟火的信号,就知道有自己的同类。君子效法这一卦象精神,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治理天下。还有一层意思,天火同人,人类是因为发现了天地间的火而获得了类的感觉,植物、动物怕火,而人类需要火甚至要盗火,人类因火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是人类与生物界区分出来的重大标志。正是有了火,人类自身的历史才迎来了春天。当然,先哲的判断可能仍建立在实证经验上,即惊蛰过后,人们纷纷从冬天状态走出户外,走向田野,在春分前后,人们在大地上劳作,超越物类为果腹只顾上顿下顿的自私本能,有一年、十年甚至百年之计,有团结协作之精神,油然而生发的感觉、意识和观念。

由此可见,春分与中国乃至人类的重要关联。君子在此时空,当以类族辨物。确实,在北半球很多地方,春分也是年复一年的起点,如波斯新年,又叫作伊朗新年(Nowruz)即在春分。跟中国的春节一样,他们会在春分时庆祝一周,前几天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快乐。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还有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也都在春分日。人类对春分、春天的感念一言难尽,朱自清曾经写出了少年或“少年中国”的春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