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
那个孩子一哭,大家的情绪全部被挑动,大家想到自己在孤儿院里渡过的日子,一下子就全哭了。孩子把身上的衣服撩了起来,只见骨瘦如柴的手臂上满是淤青和红肿,除此之外,孩子身上还有很多伤口,那些伤口有的是刀伤,有的是烫伤。
孩子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个孩子,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都想过要逃出去,可是他们毕竟很小,每次都会被发现,于是,这些女人就会拿皮鞭在他们身上抽,一开始是这样,但后来,女人为了让他们断了逃跑的念头,还用小刀在他们身上割,并往伤口上撒盐,再后来,女人就用滚烫的开水往他们身上泼。
那个孩子一说,立刻就有很多人应和,大家齐刷刷地把衣服、袖子掀了起来。孩子身上的伤,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除了在身体上的虐待,那些女人也从来不让孩子吃饱。那些女人经常不做饭,孩子有时候要连续饿上两天才能吃上一碗又酸又臭的饭,但尽管如此,这已经是对他们的极大恩赐。那个年纪大一点的孩子说起来的时候,眼泪流了下来,饭菜里有蛆虫,他一开始不敢吃,后来为了活命,他只好忍着恶心吞了下去。
时间一长,他竟然可怕地习惯了。据很多孩子回忆,他们都是被人抛弃或者父母死亡才被送进这里来的,有的孩子还能记得以前发生的事情,而有的孩子已经忘记了。
孩子说着,指着空地外面的一堆稻草。
我们顺着孩子的目光看过去,那稻草很突兀地堆放在那里,就在这个时候,警队赶到了。温宁立刻下令,让人去看看稻草之下究竟是什么。稻草很快就被搬走了,我注意着每个孩子的表情,他们脸上满是惊恐。
稻草之下,是一片松软的泥土,那些泥土很明显被人翻动过。大家找了工具,很快就把土铲开了,而接下来的一幕,让大家全部震惊住了:土坑底下,埋着好几具孩子的尸体,那些尸体有的已经重度腐烂了,而有的,还能看清他们脸上的面容。
几个女人脸色苍白,她们已经绝望了。
警方带走了孤儿院里的所有孩子和几个涉嫌故意杀人和贩卖儿童的女人。回到总局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警队给每个孩子买了吃的,大家全部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孩子的可怜模样,引起了每个人的同情。
而我则跟着温宁一起对那些女人进行了讯问,这次,那些女人再也不敢抱着侥幸心理了。
正如我猜的那样,这几个女人正是贩卖孩子的团伙,一方面,孤儿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孩子加入,那些孩子要么死了父母,要么被人抛弃,她们把孩子骗进孤儿院,从而开始了长期的囚禁生活。
她们在市场上寻找要购买孩子的人,并以合适的价格将孩子卖出,他们从中获利。
而那几个死去的孩子并不是她们亲手杀的,但和她们也脱不了关系。长期吃那种发腐的食物,居住在那样不卫生的环境里,孩子很容易得病,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不让罪行败露,她们根本不会请医生,最多也只是买点药给孩子吃。
于是,有的孩子在没有被卖出去之前就病死了,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她们把孩子埋在了孤儿院前面的空地里。
尽管她们已经坦白从宽,但是大家对她们的行为都产生不了半点原谅。
我一直没有开口,一直到她们把所有的罪行都供述了出来。温宁让其他人全部出去了,我盯着这几个女人,问了我最想问的问题。
“你们认识杜磊吗?”我问到。
按照温宁调查的,杜磊在上警校的那几年,经常会到孤儿院去,那个时候,孤儿院还在B市市内那条偏僻的小胡同里,而没有搬迁到郊区。几个女人已经在孤儿院很多年了,她们自然认识杜磊。
一开始,这家孤儿院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女院长,据几个女人说,女院长的心肠非常好,她自己无儿无女,所以办了一个孤儿院,专门收留孤儿。孤儿院是从其他省市搬迁到B市的,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几个女人进了孤儿院。
院长还在的时候,她们都在和院长一起做着善事。
大约在几年前,杜磊开始非常频繁地出现在孤儿院里,那个时间,正好是杜磊上警校的第二年……
第386章 孤儿院往事
我详细地询问了那几个涉嫌犯罪的女人,我从她们的嘴里,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孤儿院的女院长姓罗,她们都称呼她为罗院长。几个女人受聘到孤儿院里的时候,孤儿院里已经有七八个孩子了。
孤儿院正式成立之后,孩子也越来越多,罗院长的人很好,自己掏腰包办孤儿院,慢慢地,罗院长找到了一些公益人士的资助,孤儿院的条件也越来越好,虽然位置比较偏僻,但孩子们还是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有不少人会来领养孩子,罗院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孤儿院里所有的孩子都找到合适的人家。
杜磊会出现在孤儿院里,也是因为一个孩子。一个女人回忆,杜磊第一次到孤儿院的时候,带了一大堆吃的来,罗院长非常高兴地接待了杜磊。杜磊在孤儿院里和孩子聊了很久,尽管那些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未必能够听得懂。
之所以印象会那么深刻,是因为杜磊和其他人不一样。杜磊每个星期都会到孤儿院,时间非常的规律,而且,其他人去孤儿院一般都是寻找领养目标的,但杜磊却只是探望那些孩子。
那一坚持,就是整整三年的时间,所以她们每个人对杜磊都不陌生。
警校管理严格,我们那个时候,每周只能出警校一次,想必杜磊是趁着那个时候去孤儿院。杜磊每次去孤儿院都是在一大早,孤儿院刚开门,杜磊就到了。离开孤儿院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杜磊陪着孩子一起吃完饭就走了。
杜磊也是孤儿,他去探望其他孤儿,这并没什么奇怪的,但我奇怪的是,那三年里,杜磊竟然风雨无阻,从来没有断过。要知道,杜磊在后两年的时候,可是和孟婷在一起了。杜磊出警校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和孟婷谈恋爱之后,他竟然还能花整整半天的时间去探望那些孤儿。
“他是一个人去的吗?”我问。
女人:“从来都是一个人去的。”
女人的话让我更加觉得奇怪,杜磊和孟婷的感情自然不用说,那样的情况下,杜磊如果能和孟婷一起去孤儿院,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明明可以两全,但是杜磊却没那么做,所以我觉得,杜磊连续三年去孤儿院,绝对有问题。
“他每次去,就这陪着那些孩子?”我问。
这次,我问到了问题的关键点。一开始,杜磊的确是陪着所有的孩子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杜磊,自然也乐意,但是慢慢地,杜磊没有陪着所有的孩子了。杜磊开始单独地和一个孩子聊天,那个孩子,是孤儿院里最自闭的一个人,那个时候,他已经十三岁了,但是,别人来领养孩子,从来就没有考虑到他的身上。
很多孤儿院里的孩子都没有办法考究身世,所以连姓名都不知道的孩子,都会跟着罗院长姓,那个小孩叫罗夕。
杜磊和罗院长沟通之后,开始了对罗夕三年的疏通,到最后,杜磊索性把罗夕带出了孤儿院。他们一大早离开孤儿院,中午吃饭的时候,杜磊就会把罗夕送回来。
“那个孩子呢,现在在哪里?”我问道。
按照时间推算,好几年过去,罗夕已经长大成人了。很明显,现在的孤儿院里根本就没那么大的人,所以他可能早就离开孤儿院,或者已经死了。
女人摇了摇头:“他走了。”
我:“去哪里了?”
女人:“不知道,逃走的。”
三年的时间过去,杜磊突然连续一段时间没有再去孤儿院了。根据女人给我说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毕业了,杜磊和许伊正在同一个单位当文职,有一天,杜磊跟我说他终于能被调到刑警队了。
所以那段时间没去孤儿院,可能是因为杜磊在为调职的事情而忙。
罗院长的年纪越来越大,她也是在那段时间去世的。罗院长去世那天,很多孩子都围在罗院长身边哭,大家都称呼罗院长为奶奶。但是,只有一个人没有在房间内,那个人便是罗夕。
事后大家才发现,孤儿院的大门敞开,罗夕已经走了。
当时,罗夕已经十六岁了。罗夕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罗院长一走,孤儿院像失去了依靠,没有人给管理人员和护理付工资,大家一个一个地离开了,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五个女人。但是,这五个女人留下来也不是为了照顾孩子,而是她们起了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