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到了,这人裤兜里传出手机铃声,明显是定了闹钟。他立刻掏出手机把闹铃按掉,长吁了口气。快步来到我面前,我以为这回可以沟通,还没等张嘴,这人就说:“不好意思田老板,我上班来不及了,不能晚,你快把我手机号记下来,回头再联系!”我连忙掏出手机,记下他的号码,这人急忙骑车离开。
既然他叫我田老板,就说明这人真认识我。可什么也没打听出来,居然还有点儿失望,回家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给这人发短信,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回复说晚上下班后找我面谈。我问他单位在什么地方,是否可以在中街碰面,他回复:“我单位在北海街,咱们去保工街,我请你吃饭。”
北海街在大东区,而保工街在铁西区,两地差不多横跨多半个沈阳,我心想也许那里有什么特色饭店吧,就同意了,问几点。他回复:“我六点下班,骑自行车到那边得一个小时,七点准时在保工街路口见。”
第791章 运气极差
这才叫吃货,为了吃某家的特色,要骑自行车来回两个小时,有毅力。我这人也喜欢吃,心想远就远点儿吧,万一有意外收获呢。
到了晚上七点左右,我乘出租车准时来到保工街的十字路口,刚从车里钻出来,就看到那人骑在车上,单脚点地,正在左右张望。
“这儿呢!”我知道他是在找我,就挥手打招呼,那人连忙骑车过来,擦着头上的汗,说你怎么晚了。我抬腕看看手表,刚好七点出头,就说这不正好吗,这人说晚了两三分钟。看着他焦急的表情,我马上想起一个人来:贾婵娟。她也是这个毛病,当初和我约定凌晨两点打电话,早了五十秒都不行,难道这家伙也是?
他骑自行车带我拐进小胡同,这条街很热闹,全是小饭馆,还有在门口卖炒饼炒饭的,不少穿校服的半大学生围着购买,估计附近有学校。这男子带我来到一家看起来很不干净的小苍蝇馆,连牌匾都没有,只在门框上拉了条横幅,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家庭小饭桌”几个字,门口放着两个装满剩菜剩饭的大铁桶,看了就反胃。
我有点儿傻眼,这里能有什么特色菜?不过又想,中华大地卧虎藏龙,也许高手就在其中。进去后坐下,他要了两碗汤面,我没多说,以为这就是特色。面端上来之后,他打开电脑包,我看到那包里并没有电脑,而是夹七夹八地放了很多杂物。这人从包里掏出一个饭盒,将一整碗汤面全倒进饭盒里。
这是什么习惯,嫌饭店的碗不干净?可再不干净也都跟面条接触过了,再倒出来有什么用。更奇怪的在后面,郑涛并没有立刻开吃,而且看了看饭盒,又把面倒回碗里。拿着饭盒走到水槽前,拧开水龙头将饭盒洗得干干净净,再回到座位上,把这碗面重新倒回去。
“倒面之前你应该先洗饭盒啊。”我很想笑,这人真有意思,既嫌碗不干净,又嫌饭盒不干净。可这么倒来倒去,无论碗脏还是饭盒脏,都被你接触了个够,洗得再干净又有屁用。
郑涛没理我,似乎根本就没听到,出神地看着饭盒中的汤面,摇了摇头,把面又从饭盒倒回大碗里,再去冲洗饭盒。我都看傻了,就这样,郑涛反复做了三次这样的程序,不光我,连坐在旁边桌的一位中年妇女也直盯着郑涛看。
好不容易他开始吃面了,我也跟着进餐,原以为是什么特色,可在吃过几口面之后,我实在咽不下,因为太难吃,我觉得自己十年前做的汤面都比这强。放下碗,我忍不住问:“这就是你带我来吃的特色菜?”
“啥特色菜?”他比我还疑惑。我就说你大老远骑车来这里和我吃饭,不是因为有特色吗,他表情有些尴尬,没说什么,只顾低头吃面。看来是有隐情啊,碍于面子,我也只好一根一根地挑着吃,边吃边问他为什么每周一都会到我的门市房门口站十分钟。
他只摇头也不回答,就在那里认真地吃面。我很反感,卖佛牌行业特殊,总是能遇到那些不太正常的人,虽然已经习惯,但每次遇到这种客户,还是心里不爽。面吃完了,他看着我那碗没怎么动的面,歉意地笑笑:“真不好意思,我知道这家的面很难吃,可……唉算了。”他掏出十块钱递给店老板,和我出了这条小巷,我这肚子还饿着,就提出去KFC坐一会儿。
在附近的肯德基,我点了套餐,给他来了杯奶茶。边吃汉堡,我边再次提出那个疑问,这人说:“我不是沈阳人,家是齐齐哈尔的,我叫郑涛。可能你生意太忙,根本就不记得我了吧?”
我仔细看了看他的脸,摇摇头。郑涛笑着说:“你那时候还在吉祥市场开佛牌店呢,自己一个人看店。我去你店里看过佛牌,后来嫌贵就没买。”
“原来是这回事,”我问,“可你既然没买,为什么又经常去我店的门口站着,还非得周一的早上八点,而且只站十分钟?连我隔壁美术社的人都知道你这个规律了!”
郑涛说:“那天就是周一,我上班路过你店里,就进去看了看,出来的时候一看表,刚好十分钟。”我说那又怎么样,你每天都做很多事,难道还能全都固定重复?郑涛说当然不是,而是那天从佛牌店出来去上班,在单位开会时得到领导的表扬,那是我在这家单位上班几年来的第一次,所以觉得这种好运气是因为早晨去了佛牌店的缘故。你店里有那么多佛牌,都是能转运旺事业的,估计我也沾了法力吧。
听了这话,我哭笑不得,真是什么人都有,就问他坚持了多长时间。郑涛说:“你的佛牌店出兑也有一年了吧,从我去到你的店出兑也有好几个月,反正那段时间我都坚持着。”我心想那就是六七十个礼拜一,真有毅力。
我问:“那佛牌店都关门改成粮油店了,佛牌也全都运回泰国,你还坚持去,有什么用?”
郑涛说:“虽然佛牌已经不在店里,但我相信法力还是会有残留的。”我问有效果吗,郑涛摇摇头,说没什么效果。我失笑,说那你还去,郑涛很无奈:“田老板,其实我也不想去,只是……习惯了。”
“你为什么非要在周一的时候去?”我忽然想起这个问题,“如果说你想感受残留的法力,应该经常去,或者哪天都行,不用周一吧?”郑涛说因为他那次被领导表扬就是在周一,所以觉得周一是个吉利日子。
对于他的说法,我只觉得很可笑。在接下来的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郑涛从黑龙江来沈阳打工已经有几年,他比我大两岁,一直是单身租房住,交了几个女朋友,可后来全都分手。郑涛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单位混得特别差,其实不光在单位,生活中也是。事业、感情、家庭都不怎么样,你说是不是以前冲撞过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不见得,”我告诉他,“很多人是因为能力和性格原因导致运气差,也有心理作用的,你是哪种?”
郑涛连忙说:“我肯定不是心理作用!以前在老家的时候,爸妈也看不上我,连邻居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五楼老刘家的小子就是废物,那天被我妈偷偷听到了,回家还骂我一顿。你说我冤不冤?骂我干什么?我一赌气就离开黑龙江到沈阳打工,在这个单位有那么多同志,就我总被领导训,说我办事不力,啥事都能给办砸,没事总让我调岗位。处个女朋友吧,长得不好看,身材也一般,可就这样的女人也嫌弃我,这两年我处仨对象,没过俩月都黄了。你说说,田老板,我这运气怎么就这么差啊?”
我想了想:“要是这么说,那你运气差恐怕就得从自身找原因。比如自己的办事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有没有一技之长……”
郑涛说:“我觉得这些能力都没问题啊,我在单位最开始是跑业务,后来做内勤,现在是开车。论业务能力我最强,干内勤的时候,操作电脑打印之类的技术我也最熟练,开车的话,我又快又稳。”
“这就奇怪了,”我失笑,“既然你能力都不错,却为什么单位领导总给你调岗位,还说你能力不行?”郑涛说不是因为能力,而是运气不好,总会被意外的事给耽误。
第792章 强迫症
我说:“哥们,你这么想是不对的,人人都能遇到意外,但你总不能天天碰到吧?在你身上总有意外,这可能吗?”
郑涛急了:“田老板你咋还不信呢?就说今天吧,我上班迟到了,要扣五十块钱,我一个月才拿八百,这迟到半小时就扣五十,你说我还能活不?”我说你今天早晨特意绕路到我门市的门口站了十分钟,是不是这个原因。郑涛说不是,我上班刚好顺便路过你的店,根本不用绕远。我问那是啥原因,郑涛叹了口气,说:“别提了,快到单位才发现忘带东西了,只好回去取,你说能不迟到吗!”
“忘了什么重要东西,手机还是钱包?”我问。
郑涛说:“都不是,我忘带雨伞了。”我很奇怪,今天是大晴天,根本没下雨,为什么要带雨伞?郑涛说习惯了,我不管上班还是出门,有几样东西必须得带:手机,钱包,雨伞,木梳,手表,记事本,钢笔,手纸,饭盒……他一口气说了十多样东西,正是我刚才从他电脑包里看到的那些。
我问:“这些东西你平时出门也得带?”郑涛说是,不管去哪,是办事、见朋友、买东西,就算下楼去小卖店买袋盐,也得全带上。
“不是吧?”我很惊讶,“上班带着倒能理解,可、可你下楼买包盐也要带这么多东西?”郑涛说是,这是好几年养成的好习惯。
我失笑:“这算什么好习惯?你去买包盐,这些东西都能用得上?”
郑涛认真地说:“当然能,听我给你好好分析。钱包就不用说了,出门得带钱吧?手机也是,随时都有可能来电话或短信,虽然我的手机一天也接不到半个电话,但无巧不成书,不带手机往往就能来电话。我还没开通来电显示,回家看到有未接电话不知道是谁,万一是谁有重要事找我,你说多耽误事?”
我连连点头,说手机和钱包我也是,去哪都得带上。但心想连来电显示都不开通,就为省钱?郑涛继续说:“雨伞也很重要,天有不测风云,虽然小卖店就在楼下,但谁知道能不能突然下雨。”我心想也算有道理,又问那你卖盐不用带木梳吧。
郑涛说:“我头发怕乱,一乱就会有人说你刚睡醒,状态不好。那天我没带木梳,在单位有同志笑话我说你头发都没梳,是不是起来晚了怕迟到,从那以后,我只要出门就必须带。手表得看时间,万一手机没电或者坏了呢。记事本和笔也有用,说不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得记下来。”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嘴:“那手纸和饭盒就太没必要了吧?难道你下楼买盐还用得上这两样?”
“人有三急啊!”郑涛说,“要是突然肚子疼,没手纸难道还能用手擦?”这话说得我直恶心,半个汉堡还没吃完就咽不下去了。郑涛最后说:“我这人有个习惯,喜欢把饭装在饭盒里吃,觉得这样才能吃饱。万一单位领导给我来电话让我去加班,这饭就得在外面吃,所以饭盒也必不可少。”
怪不得他刚才把汤面倒进饭盒里吃,原来有这个习惯。听完郑涛的解释,我觉得好像他说的都很有道理,一时竟无法反对。可我吃完汉堡之后忽然想到,不对啊,他说的这些例子都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机率很低,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比如下楼买盐的功夫能下雨的机率极低,事先不看天气预报?买盐还带木梳,超市老板有兴趣看你的发型?人家只关心你有没有钱结账。所以,刚才郑涛说的那一大套理论,完全是在强词夺理。
我问:“那你父母怎么也看不上你?”
郑涛叹了口气:“都说父母都爱孩子,可我爸妈就是个例外。我是独生子,他俩总说我没用,你说哪有父母说自己亲儿子没用的?”我问为什么会总说你没用,郑涛好像不太想提,但还是说了。
“任何方面都不讨父母喜欢,吃饭的时候,我端水杯喝水,放在桌上多调整了几个位置,也会挨骂。晚上睡觉铺床单,觉得没铺好,就多叠了几回,也要挨骂。父母让我去买菜,因为我想买比较新鲜的,就多走了几趟,回来晚点,也挨骂……”我心想这都不算什么问题,不至于挨骂,就说你父母是不是不喜欢男孩,而想要个女儿。
郑涛说:“不可能,他们说我小时候特别招人稀罕,从自从我上了初中,就开始烦我。”我忽然想起个问题,就问他挨骂的那几件事,都做了多久。
“也没、没多久。”郑涛支支唔唔。在我的追问下,他说了实话,称把水杯放在桌上,总觉得位置不合适,而且力度不是轻了就是重了,于是再拿起来重新放,大概每喝一口水,这个放杯子的动作要重复几十次。
我很惊讶,这不是有毛病吗?郑涛又说:“铺床单也是,我就想铺得平整点儿,可觉得不是这个角没平,就是那边捋不直,怎么也得铺个六七十次。”我心想铺个床单竟要六七十次,那不得俩小时啊,不挨骂才怪。
郑涛继续说:“买菜也是,让我买新鲜的黄瓜,我在市场转了多少圈,那十几家卖黄瓜的摊位我逐个比较,就想选出最新鲜的,最后菜市场都要关门,菜贩也都收摊,我只好随便选一家回去。”
映月读书网 > 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 > 第472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