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寻路中国 > 图看《寻路中国》·第二部 >

图看《寻路中国》·第二部

石头摇篮

三岔村。村子的名字就是“三个岔道”的意思。

三岔村。

三岔村。

何伟在三岔村租的房子。何伟摄。

魏子淇。“魏子淇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七,脸上有着农民那种粗糙的皮肤。他的胸部很粗壮,两腿粗短有力,双手因做农活而满布伤疤。”何伟和魏子淇都出生于1969年。何伟摄。

魏嘉。魏嘉出生于1997年,是三岔上村唯一的孩子。何伟摄。

杏花。“我来到三岔的第一年遇上的那个清明节,杏子树刚刚鲜花盛开,山坡上铺洒了一片白白的花瓣,宛如春天里的一场暴雪。”Mimi Kuo-Deemer(郭眯眯)摄。

这一组关于三岔的照片,一共20张,全出自摄影师Mimi Kuo-Deemer(郭眯眯)。

清明。“全村唯一纪念过去的时间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扫墓节。”Mimi Kuo-Deemer摄。

Mimi Kuo-Deemer摄。

Mimi Kuo-Deemer摄。

魏家父子。郭眯眯摄。

一家三口(魏子淇、魏嘉、曹春梅)Mimi Kuo-Deemer摄。

曹春梅和魏嘉。Mimi Kuo-Deemer摄。

曹春梅和魏嘉。Mimi Kuo-Deemer摄。

傻子。魏子淇的大哥,又聋又哑,和魏子淇一家共同生活。1948年12月11日出生,大名魏宗漏。Mimi Kuo-Deemer摄。

Mimi Kuo-Deemer摄。

烟花。Mimi Kuo-Deemer摄。

跳。Mimi Kuo-Deemer摄。

笑。Mimi Kuo-Deemer摄。

魏嘉和自行车。Mimi Kuo-Deemer摄。

炕。Mimi Kuo-Deemer摄。

魔鬼叔叔1。Mimi Kuo-Deemer摄。

魔鬼叔叔2。Mimi Kuo-Deemer摄。

魔鬼叔叔3。Mimi Kuo-Deemer摄。

魏嘉和玉米。“他(魏子淇)把收回来的玉米堆在屋子边上,魏嘉每天上午都要在这一堆黄色的玉米上面爬上爬下地玩儿。”Mimi Kuo-Deemer摄。
 
 

Mimi Kuo-Deemer(郭眯眯),出生并成长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纪录片和人像摄影师;创立并执导“北京瑜伽苑”。丈夫Aaron Deemer也是摄影师,夫妇俩还共同运作慈善机构Glow Fund(辉光基金)。

Mimi Kuo-Deemer,李雪顺在《译后记》中写到:“我从网络资料以及与郭眯眯的电邮联系中,看到了她教授瑜珈的执着态度,更好地领会了她在文中小主人公魏嘉生病时的全情相助。”

三岔村现在有了“三岔民俗”网(https://www.sanchazi.com/changchengyizhan.htm),“农家一览”中是以魏子淇家的“长城驿站”为首的24家农家乐。

魏子淇家的“长城驿站”的网页。

魏子淇家的“长城驿站”。李雪顺在《译后记》中介绍说:“关于魏子淇开办的‘长城驿站’,我是在查阅了大量网络资料后才知道,除了仰仗于他本人的商业头脑和执着态度,还得益于北京市政府有关弘扬长城文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光临魏子淇家“长城驿站”的外国朋友真不少,都是慕名而去的吧。

这家叫做“外宾”的农家院,也是魏子淇的,就是何伟租住过的房子。

三岔村的农家院中硬件最好的,还是身兼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刘秀荣(书中音译成刘绣莹)家的“燕窝农家院”。

刘秀荣家的“燕窝农家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是在这家医院,何伟因为魏嘉输血的事和值班女医生发生激烈冲突。一向温和的何伟被气得浑身发抖。“……在我看来,一个医生竟然说出这种屁话,简直令我作呕。”

闫可军(书中音译为闫可均)家的农家院。“他是村子里最机灵的人,喜欢看看新闻,经常问我一些关于美国的问题。”

何伟的观察力让我深为折服,闫可军的机灵,从他家农家院的名字:“浅草亭”,和这条广告横幅以及院落、室内的利落整洁上都可以看出来。

“怀柔位于三岔到北京的半道上,无论从社交还是从地理方面来说,这都是连接三岔和北京的中点。”

三岔党支部旅游线路图:北戴河——承德——大连。“党在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要让人们与外部世界有所接触和沟通。每年夏天,三岔的党员都要免费外出旅游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