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跟着动物去旅行 > 鹅喉羚的求生策略 >

鹅喉羚的求生策略

每次凝望日暮中的天山,百感交集,不知接下来会遇到什么。

展开中国观兽地图,几处大型兽类遇见率极高的地方,都是自然爱好者神往之处:南海诸岛——鲸和海豚,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山——藏羚羊,当然还有秦岭南部、岷山北部——标志性的野生动物大熊猫。

还有一处,卡拉麦里山,观兽最轻松的绝佳宝地。从乌鲁木齐出发,走东线国道前往阿勒泰,约三四小时车程,就进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了。一路上都可以沿着国道线观赏鹅喉羚、蒙古野驴,以及野外放归的普氏野马,如果运气不是太差,总能有收获。

蒙古野驴。

普氏野马。

荒野里还经常看到大沙鼠,它们采食荒漠植物并储存,作为冬季食物。

大沙鼠靠气味识别不同的个体,看起来像是在接吻。

1 此黄羊非彼黄羊

两只年幼的鹅喉羚迎面向我走来。

在我看来,鹅喉羚是新疆卡拉麦里山最有代表性的物种,属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区域生存的动物,体形似黄羊,因雄羚在发情期喉部肥大像鹅喉,故得名“鹅喉羚”。但在当地,一直被称为“黄羊”,二者外表相似,最易识别的是尾巴,鹅喉羚的要长一些。

鹅喉羚曾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其实并不味美,肉粗而腥,但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人们很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甚至是救命的食物。这让我联想到鳇鱼(青海裸鲤),在天灾人祸横行之时,偏远地区的人们得到了大自然的眷顾。近十多年来,新疆禁猎总体上得力,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种群的恢复,目前矿产开发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成为物种延续最大的威胁。

2 天性警觉的家伙

盛夏的卡拉麦里山,正午阳光灼人,地面升起的扰流,明晃晃地刺眼。

当太阳稍稍西偏时,鹅喉羚越来越多地在国道附近出现,2008年夏天有些干旱,它们不时地出现在路基下低洼处的水源附近。

过往的车辆对它们来说不是威胁,但一旦有车停,它们立即警惕起来:伸直了脖子,瞪着目标,若看到有人下车,小尾巴立马竖起,一圈儿一圈儿地甩起来,狂奔逃离至两三百米远处的土丘后。

有经验的家伙,只露出额头和眼睛,盯着我们,这时你只要再向前几步,它们便毫不犹豫地大撤离。

我邂逅的一个小群落都是母兽带着小崽,有的还坠着大肚子,它们一边带孩子,一边怀着新生儿。

尽管是缓缓地停车,长焦镜头都小心翼翼地蜷在车厢中,母兽还是警惕地观察了一瞬,然后和小崽朝着相反的方向逃离,这或许是动物最基本的求生策略,降低了灭门的风险。

从照片上看,鹅喉羚的眼睛真的很迷人,仅次于我在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到的长颈鹿。

3 小崽的好奇心

孩子总是对一切充满好奇,2010年的严冬,降雪创历史之最,对卡拉麦里山的鹅喉羚来说是生死的考验,除了黝黑的国道,只有蓝的天、白的地。

我穿着雪地靴,蹚过没过膝盖的积雪,慢慢靠近鹅喉羚的兽道,它们的先头部队已经在东侧的山头出现。

在零下20℃甚至更冷的雪地里拍照真的很艰难,我蹲在雪中,感觉屁股下慢慢湿了,手也僵硬得不听使唤,但只要挪一下位置,就会惊扰了正在行进的鹅喉羚。

在正常年份,鹅喉羚的冬装在雪地映衬下是金黄的,比夏天胖了一大圈儿,而这个冬天,不少鹅喉羚的躯体显得很单薄,皮毛也显得蓬乱而灰暗。

在队伍中,两只少年鹅喉羚看起来还很健康,它们突然对我发生了兴趣,欢快地迈着步子朝我走来。

天哪!很快400mm镜头只能装下一只鹅喉羚了,我真后悔没把70—200mm镜头带下车。它终于停下脚步,瞪着眼睛打量我。

看得出家长不放心,追了过来,在少年身后坐镇。嗯,绝美的画面,幸亏天上有薄云,否则曝光真不好控制。

终于,我下意识地微微动了一下身子,少年们被吓跑了……

但愿它们能熬过严寒,挨过青黄不接、疫病高发的春天,到了水草丰美的夏天,它们会更健壮。

年复一年,鹅喉羚在卡拉麦里山严酷的环境中生生不息……

鹅喉羚母子朝相反的方向逃生,应该是一种本能的生存策略吧。

生物词典

鹅喉羚属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区域生存的动物,体形似黄羊,因雄羚在发情期喉部肥大,状如鹅喉,故得名“鹅喉羚”。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和甘肃等地。平时常结成4—6头一起的小群生活,秋季汇集成百余只的大群,有时还与野驴混群活动。喜欢在开阔地带活动,尤其是早晨和黄昏觅食频繁,主要以艾蒿类和禾本科植物为食,但很少饮水,很耐渴。奔跑能力很强,性情敏捷而胆怯,稍有动静,刹那间就能跑得踪影难寻。觅食的时候群体成员常将尾巴竖立,并且作横向摇动。雄兽则喜欢互相以角对顶,或以后肢支撑,作人立状,观察四周的动静。

拍摄宝典

多次的拍摄经历告诉我,要么守候,要么躲在车里,试图跟踪着慢慢逼近,几乎是妄想。黄昏时分,鹅喉羚会在216国道边饮水觅食,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当然还有蒙古野驴、普氏野马。守候时注意观察周边的鸟类,比如黑百灵、黑尾地鸦……近年的矿产开发和工业建设,瞬间破坏了多年来的野生动物保护成果。

斑翅山鹑

鹊鸭

河乌

长尾雀

文须雀

黑尾地鸦

黑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