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非洲三万里 > 16 你可在金伯利的矿壁抠出钻石 >

16 你可在金伯利的矿壁抠出钻石

钻石被发现的时间以及之后归何人所有,都有神鬼莫测的规则操控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钻石占有者,都不过是它的匆匆过客。

这个坑,大得简直不像话。战战兢兢登临它的崖边,直视着它,有一种身临渊薮的极度恐惧感。洞壁不是坡形的,而是被笔直下切,坑底的水由于和地表相距甚远,显出不真实的湛蓝。坑缘不规则,基本上算是个椭圆吧。要说我对这个巨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颗坠落凡间的妖魔之眼,而且是丢了眼白只剩眼珠的巨眸。

这就是金伯利矿坑。从1866这个矿被发现而动工开采,至1914年被关闭,它总共被不间断地开采了不到50年。刚开始是从地表挖起,从金伯利矿石中寻找金刚石。可叹那时的矿工们仅凭手中的镐头和铁锹,一下下狠狠地朝着地心深处开砸,一日日一年年,竟然在此地生生抠出一个深1097米、占地17公顷、方圆1.6千米的大坑。

我们乘坐“非洲之傲”的一个项目,就是下车游览这个巨坑。

挖了这么大的坑,得到了什么?我问。话一脱口,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当然是为了得到钻石。其实我的意思是从这么巨大的坑里,拢共得到了多少钻石。

你的问题我一会儿回答。从开采出的矿石里筛取钻石,平均需要开采250吨“金伯利”岩,才有可能蕴含一克拉的钻石。所以,钻石昂贵。当地人说。

这个当地人可不简单,他是跟随“非洲之傲”列车的教授,研究的方向就是金刚石。“非洲之傲”怕客人们在漫长的旅途中乏味,特地邀请专家同行,该教授在列车上还开了专门的钻石讲座。面对这样的权威,我这个连一克拉钻石都没有的土包子,底气孱弱。

金伯利因钻石而享誉南非,南非因钻石而享誉世界。教授很自豪地说。他身材高大,穿咖啡色花呢西服,打暗蓝色条纹领带,衬着红黑色的皮肤,有一种属于非洲的威严。

我们沿着大坑旁的平台缓缓走过。我几乎不敢冲下看,觉得那蓝色有一种诡异吸力,像要把你嘬进去。

有没有人不慎落入这个大坑?我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化成这句胆战心惊的问话。

当然有。人们总想在这矿坑的遗址上找到钻石,每年都有勇敢的贪婪者坠下大坑。为此,坑区还专门组织了救护人员。钻石教授说。不过,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很安全,你是不会掉下去的。

为了不被钻石教授小看,我鼓足勇气往前走了两步,窥探这深渊下的蓝色老潭。心想,若是不慎坠落,就算是入水后马上被时刻待命的救护队捞上来,也早在这千米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昏厥致死。

想到这里,我没出息地退后三步,以尽可能地拉开和矿坑的距离,同时不由自主地捂住胸口,以安慰自己强烈跳动的心脏。

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金伯利吗?钻石教授说。

我之前约略看过一些资料,稍稍了解一些,但我摇了摇头。在古老的矿坑旁边,听一位专家讲述,应该别有特色。

钻石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坚硬的物质,它来自远古,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形成的地点基本上是在地表200千米以下。

那为什么要在地表挖这么大的坑?它再深也到不了地下200千米啊。我不解。

钻石教授说,南非金伯利的矿床是由于火山喷发才来到地表的,它们夹杂在喷发后冷却的岩浆所形成的火山岩中。具体说起来,金伯利的钻石大约是在1.2亿年前至8000万年前来到地表的。那时正是中生代白垩纪,所以,这里的钻石应该见过恐龙。

我算是彻底拜倒在这大矿坑前。突然想,那些纤指戴着南非钻石的“美眉”,不知愿不愿和恐龙有所瓜葛?

钻石教授说,钻石原本安稳地待在地球深处,被火山裹挟着来到地表附近,形成了矿脉。它们和老老实实的煤矿不同,脾气古怪。不是大面积地散状存在,而是以垂直的管状形态蕴藏于地下。所以,这里的钻石矿最初的开采方式,都是采用由上至下的露天挖掘法,直到1945年以后,才开始改用地下采掘法。

我四处张望,只见三三两两的游客既想看又不敢看地在矿坑周围徘徊,却不见一个脚蹬胶靴、头戴安全帽的矿工。我把这疑问同钻石教授说了。

教授说,现在已经不是金伯利矿的鼎盛时期,基本上关闭了。它的历史要从19世纪70年代说起。1866年,南非一位少年在玩耍时,无意中捡到一块重达21.25克拉……的金刚石。对了,你可知道1克拉是多少重量?

这我是做了功课的,回答,1克拉等于0.2克。

钻石教授继续说,那粒金刚石被英国殖民总督送到巴黎的万国博览会,取名为“尤里卡”。这是一句希腊语,意思是“我找到了”。要知道,每一颗钻石在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尘埃的寂寞时光。

1871年7月16日,这个日子是要载入史册的。你今后在看有关钻石的资料时会发现,钻石是爱讲故事的宝石。所有的大钻石都有履历表,时间、地点非常清晰,它们是钻石当中的皇亲国戚。那天,矿工们在钻石开采场干了整整一天,一无所获,筋疲力尽地回到工棚,发现为他们做饭的厨师喝得酩酊大醉,完全忘了自己的职责。恼怒的矿工们丢给厨师一把镐,罚他去挖钻石,对他发狠话——如果你找不到钻石,就别回来啦!

矿工们以为厨师一定会在深夜筋疲力尽灰溜溜地返回。不料几个小时后,失职的厨师竟然捧着几颗钻石回来了,人们赶紧问他是在哪儿找到的钻石。厨师如实禀告。听到消息的人们炸了锅,狂热地扑向那个小山丘,用手中的镐和铁铲拼命地向深处挖掘。很快,那个小山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坑。这个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喏,现在咱们站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厨师挖出钻石的小山丘。

钻石教授捋捋被风吹乱的红发,手指深不见底的金伯利大坑。

原来这曾是一座山!什么叫沧海桑田?此坑可现身说法。只不过造就它的不是大自然,而是无数矿工的血汗。

教授接着说,那时的金伯利还不叫金伯利,它有一个非常拗口的名字,叫弗瑞特艾格特。1873年1月,英国执政官来此视察。第二天,恰好开普殖民地的金伯利勋爵也来到这里。金伯利勋爵向英国执政官抱怨说,这个地名太难写了,改个名字吧。执政官就地取材,说,那就以您的名字命名吧。从此,此地就叫金伯利了。欧洲投机商和投资者纷纷拥向金伯利,掀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勘探开采热潮,这个名叫金伯利的小镇成了当时南部非洲的第二大镇。

钻石教授再次用手指向大坑说,许多年以来,从这个巨坑里,一共挖出2250万吨矿石,从中筛选出1450万克拉、相当于2722千克的钻石。钻石的发现带动了南非经济和市政的建设。1885年,开普敦的铁路通到了金伯利。所以,我们现在行走的“非洲之傲”火车线路,还要拜托金伯利的钻石啊。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叫什么名字吗?钻石教授时不时地提问。

我说,叫库利南。

教授说,对。每一颗著名的钻石都像皇室的名马,有它的谱系,要从何人何地何时发现它讲起。1905年1月25日,“库利南”被发现,由于它品质极高,个头又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后来由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被当作礼物,于1907年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作为生日礼物。英国王室得到这颗大钻石,欣喜异常,把它送到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阿姆斯特丹市,付了8万英镑加工费委托加工。“库利南”的个头实在太大了,工匠认为需要劈切分割。到底怎么切割好呢?荷兰工匠不敢轻易下手,反复琢磨。到了1908年2月10日,方案终于成熟,开始动手了。敲击钢楔之后,“库利南”按照预定计划裂为两半。大家松了一口气,一回头,操刀的工匠却找不到了。因为紧张过度,此人昏倒在地。

“库利南”被劈开后,三个熟练工匠又进行了八个月的琢磨,把“库利南”磨成了九粒大钻石。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1”,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2”,现镶在英王王冠下方的正中。它们俩至今稳居世界上最大钻石的冠亚军。

钻石教授谈古论今,滔滔不绝。还时不时地提问,你知道在南非盛产钻石之前,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是谁?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想,在中国文化里,并不特别推崇钻石。它的那种晶莹剔透和格外坚硬的特性,与中国人温润柔和、折中圆融的追求相符之处较少。当我们开始瞩目华丽钻石的时候,南非已是拍马便走一骑绝尘。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很少还有人记得之前的钻石产地冠亚军。

在南非之前,印度是钻石的最大生产国。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和“大莫卧儿”,都产自印度。

我长了知识。

教授又问,在印度文化中,你知道谁是钻石的守护神吗?

这个……不知道。我本来想说大象的,后来吞了回去。思谋以大象的块头,对微如尘埃的钻石估计看不上眼,守也守不住。

钻石教授说,公元前35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在一个深坑中发现有钻石,但钻石周围毒蛇环绕,毒涎喷射,可在数十米之远就让人毙命。亚历山大何等精明,心生一计,选明媚晴天,命众军士一齐手执镜子,照射毒蛇。反光将热能聚焦于蛇身,毒蛇先是挣扎,之后就被烧死了。可毒蛇虽死,钻石并不能自动爬出深坑。亚历山大又命士兵将羊肉剁得细碎粘腻,扔进坑内。这样钻石就沾在羊肉上面。羊肉的味道引来了秃鹫,秃鹫连羊肉带钻石一齐吞入腹内。最后的步骤是士兵们跟踪追杀秃鹫,捕获后破开鹫腹,就这样得到了钻石。所以在印度文化中,毒蛇是金刚石的守护神。

哦,原来是这样。古时那些来自印度的钻石,有如此恐怖而曲折的身世,令人寒栗。

钻石教授接着说,印度的金刚石都是被河流、冰川搬运过去的,所以多产于河谷。你知道毒蛇为什么会和金刚石在一起吗?

我说,实在想不出来。这金刚石也不好吃,毒蛇为什么要环伺其周呢?

钻石教授说,这源自金刚石的特性。金刚石受紫外线照射后,会在暗夜发出蓝、青、绿、黄等颜色的荧光。荧光会吸引昆虫飞来,昆虫又引来青蛙。蛇类喜食青蛙,所以就被吸引来了。这就是凡出产金刚石的深谷中多毒蛇的原因。

我说,既然钻石产量稀少又很名贵,南非为什么不扩大生产呢?据我所知,南非现在已经失去了世界钻石第一生产大国的桂冠,被澳大利亚夺去了。

钻石教授没想到我还知晓这个信息,稍显意外。不过他很快回答道,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钻石这个东西,贵在品质高,并不在产量大。比如产自中国的钻石,品质就不是很好。中国现在供应市场的钻石,大多来自俄罗斯和印度,品质要比南非钻石差一些。

我相信他说的很可能是实情,但谈话沿着这个方向下去,多少有点儿话不投机。我调整话题,说,教授,您对钻石这样有研究,自己一定也拥有很多名贵的钻石吧?

钻石教授果然对这个问题轻车熟路,大笑起来,说人们常常这样问我。我就说,你以为对癌症很有研究的医生,就把所有的癌症都患过一遍吗?正因为我研究钻石,我知道商人从来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群体,比如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德比尔斯矿业公司就通过控制全世界80%的钻石供应量,垄断了钻石的价格。所以并不意味着钻石产量大,价格就会降低。在我眼里,钻石不过是金刚石。

我知道金刚石是钻石的母体,但并不觉得它们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时分辨不出教授的真实意思,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钻石教授说,我尊敬金刚石。它具有超硬、耐磨、热敏、传热、半导体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有很多重要的工业用途,如精细研磨材料、高硬切割工具、各类钻头等等,它还是很多超精密仪器的部件。

我说,金刚石变成钻石之后,它的这些优秀品质难道都消失了吗?

教授摇头说,金刚石经过琢磨切割变成钻石之后,就成了装饰品。它不再是卓越的实用工具,而成为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有人说,钻石象征着勇敢、坚定和专一,但这些专属于人类的美德,和一块几十亿年前形成的石头有什么相关呢?所以,我并不积攒钻石。

我说,那您积攒金刚石?

钻石教授说,金刚石精加工的产品之一就是钻石,如同埃及的长绒棉和巴黎服装展览上的时装。我是个学者,既不搜集长绒棉,也不积攒时装。

我们已经绕着大坑走了很远,有人招呼我们进到金伯利的矿洞里参观。坐着缆车进入矿洞,沿着坚硬的石壁走向开采下来的岩石,运矿石的小车和蜿蜒的轨道述说着这里往昔的繁忙……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钻石教授,在这个洞里,现在还能发现钻石吗?

教授有点儿意外地说,为什么你想起问这个问题?

我说,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是来这个洞子之前,千万不要剪指甲。最少要把自己的指甲养半个月以上……要是你能把指甲留得像当年中国的皇后带着指甲套那么长,最好。后面这半句话,我忍住了没有和教授讲。因为太复杂啰唆。

果然,红黑脸膛的教授很迷惑,甚至打量起自己的双手,嘟囔着,指甲……为什么?

我说,据说留着长长的指甲,在参观的时候,让指甲在金伯利矿洞的石头上顺势划过,运气好的话,可以从指甲缝里带出一小颗钻石。不知可否有人成功过?

教授笑得前仰后合,说,哦哦……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儿。说罢,他用手指抠了一下灰绿色的金伯利岩壁,不曾留下任何痕迹。他接着说,金伯利岩母矿很硬很脆,母岩开采下来之后,要用专门的装置将它破碎解体,这样镶嵌在金伯利母岩当中的金刚石块粒就会脱颖而出。指甲,完全派不上任何用场。

我无意中当了一回流言终结者。这就是——在金伯利矿洞中,再长的指甲也抠不出金刚石。

我们又参观了钻石展览馆,到处都是熠熠生辉的钻石(保安措施看起来不很严密,我觉得基本上是复制品)。不管是真是假,我都打不起精神,匆匆走过。钻石教授有点儿吃惊,说在这些巨大的钻石面前保持冷淡的女人,不太多。

我说,归根到底,它是一种石头,就算再稀有,也不必五体投地。

钻石教授俏皮地眨眨眼睛,说,钻石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稀有哦。

我说,它们还是很稀少。

钻石教授说,那不过是人为地控制着它的产量。

我说,您的意思是每年只是有计划地投放一定数量的钻石,维持高价,以保证商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从钻石身上榨取利益。可是这样?

钻石教授不置可否,岔开话题说,你知道波皮盖陨石坑吗?

我说,似乎知道一点儿,它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钻石教授说,那个坑是远古时期,由一块大型陨石或者说干脆就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成。撞击坑直径约100千米。它的存在和发现,简直是全世界钻石商人挥之不去的噩梦。我想,如果有可能,他们恨不得用自己的骨头把这个坑填平。

我说,钻石商人为什么对这个陨石坑恨之入骨?

钻石教授说,波皮盖陨石坑蕴含丰富的钻石矿资源,简直就是一个装满了钻石的超级大漏斗。这类钻石被称为“冲击钻石”,是地外星体高速撞击地壳的石墨矿床而产生的。这类钻石比普通钻石更硬,个体更大,品质更高。想想看吧,据说它的储量达多少万亿克拉,就是说高达几十万吨,是现在世界钻石总储量的10倍。就算从此以后,全世界上的所有女子,每人都结三次婚,每次新娘子的10个手指头都佩戴全套钻石戒指,再加上钻石项链,这个无与伦比的钻石坑也可以足足供应全世界3000年的需求。那里戒备森严,连直升机都禁止从它的上方飞过。

我先是设想了一下大量钻石面世后的可怕情形——每一个女子都珠光宝气、星芒四射,好像无数小太阳莅临人间,不由得大笑起来。马上又起疑问,如果说钻石产地严防死守,禁止无关人等进入尚可理解,怎么天上的飞机也不能经过呢?

钻石教授说,他们要防止飞机经过时产生的上升气流裹挟起钻石,然后把钻石吸走。

钻石让人们殚精竭虑、如临大敌。

钻石教授接着说,以前的苏联人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是很精明的。他们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这个盛满钻石的大坑,保守秘密几十年。长时间的秘而不宣自有道理,俄罗斯人深知海量钻石一旦流入市场,会给它的价格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们希望维持钻石产量的恒定,自己才能细水长流地享受钻石的高价格,天长日久地受益于这个大坑。所以,我就更不买钻石了。他很严肃地说。

2005年9月,金伯利的最后三个地下矿井停产,结束了这个小镇134年的钻石开采史。目前,南非政府正试图将金伯利矿坑申请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用苍茫独眼,凝视冷暖人间。

人的寿命苦短,大多不过百年,也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对恒久的时间充满尊崇,对凝蕴了漫长时间的事物心怀敬意。钻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击中了我们,讨巧地成了时间的代言人。据说,一粒钻石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消失。钻石的命运,也许早在45亿年前就已经定好了。它被发现的时间以及之后归何人所有,都有神鬼莫测的规则操控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钻石占有者,都不过是它的匆匆过客。

短命而绚丽的非洲落日映照下,钻石大坑如同天地间硕大无朋的火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