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 > “狂”的历史渊源 >

“狂”的历史渊源

狂并非唐人发明,在先秦时,典籍中已多见“狂”字。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意思是:如果没有合乎儒家最高理想的中庸的人做朋友,那么也可以找狂狷者做朋友。狂人是积极进取的,而狷者是有些事情不做的,这颇有点类似我们知道的隐士。很难想象在我们心目中凡事都中规中矩的孔子居然会喜欢狂人。对此,后人有些解释,晋代何晏说:“狂者进取善道。”意思是,狂人其实是在正道上不懈追求的;宋代朱熹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意思是说,狂者,其实就是志向很高,但是不屑于掩藏自己的行为。现代学者杨伯峻说:“孔子所说的‘狂简,斐然成章’就是志大才高,文采又都斐然可观。”

由此可见,孔子所说的“狂”,并非我们经常认为的疯狂,而是一个在自己的路上不懈追求不断寻觅的勇敢者。

不仅孔子,孔子的弟子孟子更是对“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由此看出,孟子甚至把狂人看成是“大丈夫”的标准,对狂的评价之高可想而知。

在史籍中,还记载了一个关于孔子被另一个狂人“戏弄”的有趣故事。有一次孔子到楚国去,楚国就有一个著名的狂人,孔子来了之后,他跑到孔子车前唱歌: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意思是说:凤凰啊凤凰啊,现在社会的风气是多么的糟糕啊!以前你做的事情错了,也不可能改正,但是未来的时日还长,你可以有机会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搞政治的人太危险了!

这歌唱得孔子十分尴尬,明知道这个叫接舆的狂人是在嘲弄自己,却也无法反驳。看来,狂绝对不是孔孟的专利。

先秦的很多知识分子都有这种狂气,原因大概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有关。大家知道,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说这样是不好的,但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说,却在客观上有利于学术和知识分子人格的独立。因为如果得不到这个国君的赏识,他完全可以到别的国家去。多样化的选择使知识分子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也正因为这样,先秦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在专制社会是绝对无法想象的。既然都在争鸣,自然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因此知识分子有些狂气也就不奇怪了。

汉代的大一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狂进行了打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儒家思想独占统治地位,同时也就宣告了学术民主的终结。但是,在后来的岁月中,知识分子仍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狂气。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很多知识分子就表现出这样的狂。

比如有名的酒鬼刘伶,他嗜酒如命,经常拿着酒壶走在前面,叫仆人扛着锄头跟在后面,说:“死便埋我。”而且他还有一个爱好:裸奔。经常在家里什么都不穿。一次一个客人来探访,见他一丝不挂,生气地责备他。而他却回答:“我以天地为外衣,房屋为内衣,你没事跑到我内衣里面来干什么?”

除了刘伶之外,如著名的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等亦多有狂气。阮籍至孝,当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跟朋友下棋。知道此事,朋友便要结束棋局,阮籍却坚决不干,一定要把棋下完。结束之后,他痛饮一斗酒,又大块吃肉,突然放声大哭,吐血数升。

阮籍也十分喜欢喝酒,他一直不想当官,但是有一天他主动申请要求当山阳县的步兵校尉,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校尉府的厨子十分善于酿酒,地窖里面还藏有数百坛美酒。阮籍上任之后,几乎不理公事,整天喝酒,直到把酒喝光,于是他就离职了。

但是,魏晋名士并非为狂而狂,他们的狂,很大程度上是佯狂,目的是为了避祸。因为晋取代魏,使用的是十分卑鄙见不得人的手段,而且晋朝建立之后对原来曹魏的大臣十分戒备,多有迫害。为了避免被迫害,许多士人干脆装狂,以此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