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基本的保命技巧,又吃过各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美食以后,您觉得您在唐朝的穿越之旅就此可以一帆风顺了吗?哼哼,差得远呢。不好好学习的话,就算您只是出门逛逛大街,去朋友家聊个天吃个饭,都可能闹出人命来。
比如说,穿越成皇亲贵胄世家子弟的您,在春和景明的晴朗日子里,骑着骏马,带着仆从,在长安城里上门拜访亲友。到人家门前,叫阍者[53]通报进去,不一会儿主人迎出来啦,彼此长揖礼毕,入门进堂,分宾主坐定。
且慢,主人虽然满口的“请坐请坐”,您举目四望,偌大一间堂屋里,椅子在哪儿呢?
如果您穿到了安史之乱前的初盛唐时代,十有八九,青砖地面上,只放着几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形台子,台面上铺着席子褥子,这就是请您坐上去的“榻”了。假如您去拜访的主人,家道比较清寒,或者是复古爱好者,那可能连坐榻都没有,地上丢几方坐席,请吧。
没奈何,咬咬牙,在自家奴仆的帮助下,您脱了鞋子,穿着袜子上堂,走到坐榻或者坐席前,再谦让一番,双膝跪下,屁股压住自己小腿肚和脚踝,正襟危坐—哎哟,真难受。
这种跪坐、跽坐[54]、正襟危坐的方式,是最隆重端庄的坐姿。正式场合里,您要在尊长面前坐着,那只能这么自虐。您的尊长上司要是有心整您,就可以一边唠唠叨叨训话,一边命令您保持正坐姿态,眼看着您腿部肌肉压迫血管造成腰膝酸麻、头昏目眩,过一会儿栽倒一次,过一会儿又栽倒一次,直到晕过去完事儿。
如果想避免这种惨痛经历,您最好赶紧跟面前的主人套近乎。奉承话说足了,在您跪晕过去之前,主人亲切地提议,我们熟不拘礼,都松散松散吧(老子也坐得好累了啊)。
于是双方改换坐姿,把双腿从身下抽出来,在身前盘成一团,是为“胡坐”或“趺坐”,就像佛教里众位大菩萨像的那种坐姿。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盘腿打坐已经是一种比较轻松舒适的姿态了,这么在坐榻或者地上待几个时辰,压力不大。
可惜您不是个真古人,您是刚穿过去的、坐惯了椅子的现代人。
跟主人又礼貌地交谈了一会儿,您的尊臀硌痛了,腰也酸软了,整个人止不住地往下萎。主人看在眼里,一拍手,叫下人给您送个“凭几”上来。
凭几是什么东西呢?
您眼看着主人家奴仆送上来一个像小板凳似的木制品,上面窄窄的一条木板,下面两条腿或者三条腿,可能是个通体直方的家伙,也可能呈半圆弧形正好能围住您的腰。奴仆把这东西放在您的坐榻或坐席上,注意,是在您身前。您往前一趴,手臂搁上去,全身重量都倚在这种凭几上—哎呀,真是舒服。
在中古跪坐时代,人们的身体重心都是习惯往前压的,所以凭几一般都是放在身前。当然,如果您往前趴累了,想换个重心斜歪着,而主人又不介意,您也可以把凭几挪到身侧斜靠着。唐代还有一种布做的,类似于现代抱枕的“隐囊”,也是可以用来斜倚着,只不过那个就更私密,更不严肃,一般初次见面的主人家是不会拿出来待客的。
如果您跟主人谈得更加融洽了,相见恨晚,倾盖如故,时不时拊掌大笑,甚至开始称兄道弟,您就可以趁他不注意时悄悄挪动双腿,垂下坐榻边,或者一腿蜷着,一腿垂着,像某些人坐椅子似的。这种在榻边垂足而坐的姿态,是一种很亲热、很放松休闲的身体语言,主人可能由此会觉得“我们已经不是外人了”,也可能会认为你这小子好生无礼竟敢冒犯我—您就赌人品吧。
聊天聊到了饭点,主人表示要留您共同进餐。
按照礼貌的传统的方式呢,您两位在室内用餐,主人家会在各人的坐榻前放置一个比榻稍高一点点的小长方桌“食案”,酒菜主食按人分成份,依次往各人面前食案上摆放自己那一份吃食。大手笔的富贵人家,还会请门客们来陪着用餐,命家养的伎人在餐厅中央奏乐歌舞,让客人一边享受物质文明,一边享受精神文明。
不过在这个晴朗的飘散着花草香气的春日里,主人兴致勃勃地提议:我们拉上几个朋友,到户外去野餐吧。
简单点儿的话,就在主人家后花园里摆上一桌酒食,赏花作乐;要更时尚更小资一点儿,那我们去城里最大的野生自然公园曲江池,甚至出长安城到郊外的渭水之滨、终南山脚。春天里,这些野餐热点地区,到处可见各贵家围起来的行障帷幕,里面全是出来亲近自然的贵族男女们。
如果一行人里有女眷,那么挑选好野餐地点以后,奴婢们就要动手用围幕把这块地方围起来,或者围三面,留一面对着河水花树以便欣赏风景。如果全是洒脱风流的郎君们,围幕这种气闷的东西,干脆去掉算了。
当然,不用围幕的后果可能是招来一堆乡人乞丐密集围观。
不用理他们,人全到了,酒食也准备好了,我们坐下开宴吧。嗯,坐……坐哪儿?
同样,如果主人家是个率性简约的复古爱好者,那席子毯子一铺,各人座位就划定了。或者再高级点儿,给每人发一具胡床,也就是我们现代还在普遍使用的马扎子,各人坐着小马扎,面前摆上食案,一边看风景聊天,一边各吃各饭。
在唐代以前,郊游群众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入唐以后,西风东渐,群众觉得这种“各吃各饭”的分食制不够热闹欢乐。于是,唐代最流行的饭局变成了这样子:当中摆一张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我们现在的餐桌基本无区别了,大家的饭菜全摆在桌上。桌边放置三条又宽又长又大的坐具,您按传统规矩叫榻也行,我觉得直接叫大板凳,最是直观形象。
入席以后,客人们围坐在桌边板凳上,那些守礼节的可以盘腿打坐,洒脱放诞的垂腿而坐,不守礼又不敢洒脱的盘一腿垂一腿……总之大家是聚在一起,共同吃桌上那些盘盘碗碗里的饭菜,由“分食制”变成了“合食制”,并且延续到今天。
以上说的是在外面做客吃饭的情景。您跟狐朋狗友们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醉醺醺回家,家里娘子满脸笑容地迎上来慰问:郎君辛苦了,是跪铁板席,还是跪胡床,还是跪坐墩,自己选吧。
唐代前期大户人家内室里,除了坐榻、坐床、坐席以外,还有一种现代常见的坐墩,当时叫“笙蹄”,或瓷或木,圆桶状或月牙状都有,算是最早出现的高足坐具。家中妇女平时在榻、床、席上坐着的时候,都是盘腿的,只有在使用这种坐墩时,才能垂下双腿,舒筋活血。
不过呢,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由晚唐至两宋,即使高桌靠背椅已经广泛普及,社会礼制仍然普遍认为,最端庄规矩的坐姿,还是最难受的跪坐法,其次是盘腿胡坐,最后才是显露出腿部线条的垂足坐。特别是对于受礼制要求苛刻的妇女们来说,在外人面前垂足坐椅子,是一种家教不好的表现。
总之,唐代是一个由坐榻、坐席、低案等矮足家具,向桌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过渡的时代。前期还是以榻、床、案等低矮家具为主,长腿靠背的椅子,基本上您看不到。后期接近五代十国的时候,带靠背的椅子和高腿桌子,才算在全社会普及了,但即使到那时,甚至到两宋明清,供人盘腿坐的榻也没有绝迹,还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地使用着—现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大热的“罗汉床”,就是一种供人盘腿趺坐的榻。
所以,某些古装电视剧里,无论汉唐三国哪个朝代,一律桌椅板凳乱飞,固然是胡编乱造,但某些号称“纪录片风格”的正剧复古复得过了头,贞观开元年代的皇宫里还在坐地席,睡地垫,那也是一种误导。矮足家具虽然矮,那也是家具对不,有材料、有架构的纯天然木料,环保工艺,纯手工打造。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高启安.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敦煌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