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氓的故事,当然,这不是个普通的流氓,当年的他,名震上海滩,甚至全国。这些年来,关于这个流氓大亨的故事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他的语录,他也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偶像,但无论是哪个人,都会有他的正面和反面。
杜月笙,1888年出生,没错,真要算起来,他也做过清朝人。
他出生于当时江苏省川沙厅高桥镇,这块地方,现在已经属于上海的浦东新区。
杜月笙小时候很苦,4岁时就没了爹娘,是由继母和舅舅养大的。关于他如何发迹,不是今天这个故事要讲的重点,简单来说,“小混混”杜月笙加入了青帮,然后遇到了上海滩另一个流氓大亨黄金荣,自己有天赋,老大又提携,终于成为上海滩一代大亨。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的,主要还是杜月笙发家之后的一些故事。
1
比如,先说说他的钱。
杜月笙曾对一文人朋友说:“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我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了泥鳅。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杜月笙有钱,这点大家都知道。关于他挥金如土的故事,数不胜数。杜月笙家过个年,就得花掉近百万大洋。而且最关键的是,杜月笙花钱的观点是:“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多好的一句语录。
不过在喝下这碗鸡汤之前,很多人也很好奇:杜月笙的钱,到底是哪里来的?
杜月笙的暴利源头,是他的“三鑫公司”。“三鑫公司”当时一年的利润,甚至要超过整个北洋政府全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3。
做什么那么发财?
当然是黄赌毒。而和毒品相比,黄和赌还要靠边站。
心思缜密、手段狠辣的杜月笙,当时联合黄金荣和张啸林,垄断了整个上海的鸦片交易,甚至通过法租界,将鸦片销往全国各地。
1930年杜月笙造的杜家祠堂落成,气势恢宏,但祠堂其实还要派另一个用场——制作吗啡和杜冷丁(哌替啶)。
杜月笙自己拥有9辆汽车,司机加助手一共18人。别人估计,杜宅当年一年的开销,至少200万大洋(普通上海市民一年开销100块大洋)
黄金荣当初在带杜月笙时,发现他有个特点:给他的赏钱,全都拿去发给下面小弟,自己从不留财。黄金荣感叹:此人以后必成大器!
张学良在上海时,杜月笙把名下一家赌场装修好后给他居住,并每天提供毒品供他吸食和注射。不过最终,杜月笙帮助张学良戒了毒
2
再说说他的朋友们。
杜月笙原名叫杜月生,是个很普通,甚至带点乡土气息的名字。后来,有一个人帮他把名字改为杜镛,号月笙。
帮他改名的这个人可不简单,叫章太炎,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
你看,明明是一个黑社会大佬嘛,居然能请到国学大师改名。但当时事实确实如此,除了学者章太炎,还有当时的名士杨度(清朝“预备立宪”的主要参与者)、章士钊等人,都是杜宅的座上宾。黎元洪的秘书曾专门为杜月笙写了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这副对联,挂在杜宅客厅最显眼位置。
当过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落难上海时,是杜月笙盛情款待的。杜月笙曾说:“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杜月笙一生交友无数,在上海号称“上海皇帝”,几乎就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平心而论,杜月笙细腻的心思和豪爽的为人,再加上仗义疏财,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真心佩服。
但人到了无权无势的时候,才是考验他朋友的时候。
1945年,日本人无条件投降,杜月笙从重庆返回他苦心经营的上海。杜月笙满心以为,他的各界朋友、帮派的徒子徒孙,会在上海北站打满横幅标语欢迎他荣归故里。但一名先到站的徒弟传来的消息是,北站确实全是标语,只是标语是:“打倒社会恶势力杜月笙!”
一时胸闷的杜月笙,提前一站下车。无一人迎接。
后来杜月笙才知道,背后给他这一闷棍的,是他当年的门徒吴绍澍。而回到上海后门庭冷落,更是让杜月笙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杜月笙说,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3
再来说说杜月笙和共产党的关系吧。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在上海做过一件事:出巨资找人印刷共产党希望传播的书籍《西行漫记》和《鲁迅全集》,再印上自己的烫金印字“杜月笙赠”,送给上海各个租界的图书馆,供人借阅。
杜月笙和共产党的交情还不只这些。同样是抗日战争时期,杜月笙给共产党军队买过不少通信器材。因为日本军队卑鄙的毒气战,杜月笙还专门花钱买了1000个荷兰进口的防毒面罩,由潘汉年经手,送给八路军。
但这些举动,更像是杜月笙在为自己1927年的行为洗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枪决的共产党人
1927年,蒋介石的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通过流血和暴力的方式捕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的左派。
在这场政变中,杜月笙是蒋介石主要的合作伙伴。
政变前夜的4月11日晚,杜月笙邀请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当时的上海工人领袖汪寿华(中共党员)赴宴,然后让门徒将汪打昏,塞入麻袋,直接活埋于上海的西枫林桥下。
杜月笙喜欢别人叫他“杜先生”,总是穿青布长衫,再热的天,第一粒扣子也不会解开(传说他身上有文身,做了文化人,不愿意让人看见)。
但当年做起这类事,杜先生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
4
那么杜月笙和国民党的关系呢?
杜月笙其实一直对国民党有求必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对杜月笙也是颇为“尊重”。
在酒桌上,别人来敬酒,蒋介石都是坐着的。但杜月笙来敬酒,蒋介石是要站起来的,还要说一声:“杜先生。”
1931年,杜月笙花50万大洋建的“杜氏祠堂”在浦东高桥落成,万人空巷。但最让杜月笙有面子的,是那天国民党自蒋介石以下,何应钦、胡汉民、孔祥熙,包括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和上海市市长张群,全都送来祝贺匾额。
杜氏祠堂落成时的盛况
只是,“尊重”是有代价的。
1945年日本人投降之后,已经没有租界存在的上海,也就不再需要黑势力的“斡旋”。对蒋介石来说,杜月笙已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
前面说到的在上海北站打出标语的吴绍澍,并不是小人物,他是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而他之所以敢打出“打倒杜月笙”的标语,是因为他背后站的是蒋介石。
1949年7月,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发表社论,称杜月笙为“时代渣滓”。虽然蒋介石后来专门派人道歉,但杜月笙还是对门徒强调一句话:“那些政治大官,其实当我们是夜壶。晚上尿急了,想到用我们。用完了,一脚踢到床下去,嫌我们又脏又臭。”
5
杜月笙有一点,直至今日,历史对他的评判是完全一致的——他懂民族大义。
抗战期间,杜月笙有一个头衔: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从没有把这个当作虚衔,而是切实设立了很多医院,救助了很多伤员,钱不够,就动员募捐,募捐不够,就自己贴钱。
谢晋元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各种通路基本都被封锁。杜月笙一声令下,筹集五卡车物资,冒死送到四行仓库。
淞沪抗战,确实是杜月笙体现民族大义的高光时刻。
作为“上海皇帝”,他曾放出一句话:“如果日本人敢利用租界进攻中国军队,我杜月笙在两个小时内毁灭租界!”
话虽然狂妄了,但杜月笙真的愿意去做。
他自己先捐出了5000把“快慢机”(手枪),然后在戴笠的鼓动下,以自己的门徒为主,组成了1500人的别动队,直接就和日本军队干上了。
可以想象,由地痞流氓组成的队伍,和荷枪实弹的日军交火,是怎样的一种狼狈,但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壮!
淞沪抗战后,为了阻碍日本军队对中国军队的追击,杜月笙率先下令自己的大达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行驶至长江江面凿沉。一看杜月笙带头,其他轮船公司也纷纷响应,凿船沉江,阻塞了长江航道,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上海沦陷后,日本人想收买当时的“上海黑帮三巨头”。张啸林直接做了汉奸,黄金荣不肯,但舍不得产业,只能虚与委蛇,只有杜月笙,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上海,避难香港。香港沦陷,日本人再度诱惑,杜月笙直接启程前往重庆。
6
1949年,到了杜月笙必须要抉择命运的时刻。
一方面,蒋介石再三发出邀请,请他去台湾。但1945年后国民党对他的种种冷遇,已让杜月笙心灰意冷。
另一方面,共产党通过黄炎培等,劝杜月笙留在上海,保证既往不咎。但精明的杜月笙,知道自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血,自思很难过关。
最终,杜月笙带着全家,选择了他认为相对自由的香港。
只过了两年。
1951年8月16日,患有严重哮喘的杜月笙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临终之时,他完成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分遗产。偌大杜家产业,最后拿出来的钱,是11万美元——10万美元是杜月笙当初存在宋子文那里的,多出来的1万美元,是宋子文帮他理财的盈余。
当时杜月笙在上海随便卖掉一套名下的宅子,就是60万美元。
但钱就是这么些了。杜月笙的安排是:每个老婆各一万美元,长子一万美元,未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窘迫至此,但杜月笙没有忘记去做第二件事:他让子女把别人给他们家打的所有欠条,全部烧掉。其中国民党保密局上海站站长王新衡的欠条上面,就写着500根金条。
“我不想我的后代一直追着人家讨债。”这是杜月笙的解释。
而关于杜月笙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可能很多人都猜不到。
根据他的女儿杜美如回忆,那句话是这样的:
“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馒头说
历史很容易被掩盖住应有的残酷。
以前读书时,教科书上一直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只有看到那些死尸满地的照片,才会感到触目惊心。
就像我们一直说杜月笙儒雅如名士,但如果我们当时就站在活埋汪寿华的现场,又是怎样一种毛骨悚然?
杜月笙诚然称得上是别人评价的“三百年帮会第一人”,有他的机敏,有他的睿智,更有他的深明大义。但同时,也不能忘了他背后的残酷、贪婪、血腥,以及靠黄赌毒发家的原罪。
这正是杜月笙一生最终以遗憾收场的关键所在。
其实功成名就后的杜月笙,无时无刻不在想“洗白”。为此他褪下黄金大戒指,穿起青布长衫,结交文化名人,讨好两路政党,为国家和民族拼尽全力,尽力想博个好人缘,好名声,好归宿。
但最终,杜月笙发现,自己原先怎么做的,已注定后来人家怎么看他。
就像那句被说烂的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以杜月笙的睿智和格局,最终他以一个黑社会大佬的身份,历经抗战和内战,游走于国共两党,得到善终,已属罕见。
但以杜月笙当时的财富和声望,他最终的遗愿只是:能落葬上海浦东的高桥老家。
而这个愿望,到今天还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