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情缘如幻梦,唯有妙莲花 >

情缘如幻梦,唯有妙莲花

情缘如幻梦,唯有妙莲花
    和诗赠女
    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
    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宋?王安石
    偶然得见一个小莲花形状的香炉,花梨木的材质,十分精致细巧。想象着若点一炉檀香,在一个慵懒的午后读书品茗,或是静坐冥想参点禅意,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清宁境界。也许只有在清净时,才可以忘记那个纷扰又深邃的世界,暂时地遗忘一切疲惫的感觉。人生是一本需要眉批的书,除了情感不可以装帧,名利以及一切都可以变卖。等到有一天弃笔埋名,在月光下卷袖煮茶,看一朵莲花随意开放,便是此生最浪漫的事了。
    友发了一句王安石富有禅意的诗:“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当时心中诧异,这位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几时搁下他的公文,翻读起佛经了?再一细想,古来功名,无不是在刀光剑影中黯淡隐去的。当一个人在官场上策马扬鞭太久了,也需要有歇息的时候。放马南山,闲钓白云,和三五知己在棋盘上对弈,将帅相逢,不见鲜血,却乐趣无穷。在一个微风细雨的午后,穿戴上蓑衣斗笠,摘上几颗青梅,携一壶好酒,借故去深山访僧。都说上了年岁,就是一个被时光遗弃的人,任由你闲散在风尘中,光阴都对你不闻不问。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任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等地方官二十多年,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下许多有益之事。王安石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他从小就随父宦游南北各地,由此增加了社会阅历,目睹人民生活的艰辛,对积弱的宋王朝有了一定的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这个志向影响了他一生。后来入朝为官,矢志改革,受宋神宗赏识,升任宰相。他的变法受到大官僚以及一些皇亲国戚的反对,被两次罢相,从此才退隐闲居。
    一个看惯了繁华,经历过起落的人,对人生会有更深刻的感想。他曾写“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有的繁华都已是往昔,到如今,只能凭高漫谈荣辱。直到他老时,还感叹过:“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搁。当初漫留豁语,而今误我秦楼约。”可见王安石虽一生被名利捆缚,心中却依旧难忘年少时的一段秦楼之约。只是当他觉出悔意时,一切都已太迟。他将最好的年华,都交付给了名利,忽略了人间情爱。忙碌了一辈子,老的时候才知道,有些时光是用来挥霍的。当他想要挥霍之时,光阴已经所剩无几了。
    再读那首禅意的诗,才知道是王安石和诗赠给自己女儿的。书中记载,王安石有女,颇有才情,出嫁后因思念远方亲人,便寄一首诗给父亲,其中有一句:“极目江山千里恨,依前和泪看黄花。”可见她每日在高楼上远眺故乡,一段心伤,堪与黄花瘦。王安石收到爱女的诗,不知如何相劝,便给四去一本《楞严新释》,勉励她好好学佛。为此可以在精神上得以解脱,心情可以在禅佛的境界中悠闲淡定。之后便和了这首诗:“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可见王安石心中亦有禅佛,只是他被碌碌功名所缚,总是不得解脱。他懂得人生之苦,多出自精神上,就连他在政治上的改革变法,亦是如此。心有牵挂,才会被捆绑,时间久了,铁栅门也生了锈。王安石的女儿心念家乡亲人,于感情上受到煎熬,在不能改变的现实中,王安石只能劝她读《楞严经》,让佛教会她平宁安静。之所以让女儿学佛读经,定是王安石在佛经中领悟到难以言说的妙处。
    “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人间所有的得失,所有的聚散,其实都是一场梦幻,而我们明知道是梦,却依旧在梦里沉迷,不肯醒转。这就是做人的无奈,自己将生命过到不可挽回的境地,似乎说什么都是多余。在不能拯救的命运里,只能在莲花的清境里寻找平和。只有佛,不需要你为过往的时光反悔,他不会计较你的过错,不会将你独自冷落在红尘的旷野。所以才会有莲花彼岸之说,只有彻底走过此岸的人,才能扬帆远行,看似千山万水的距离,其实不过一朝一夕。
    王安石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沉迷在人间情爱中,哪怕是亲情,亦希望她可以淡然相待。因为在注定的别离里,在不可知的相聚中,任何的痴心都将是无果的幻梦。她对故乡的思念,意味着走向长年的迷途,在迷失的驿站,只有禅才可以给她启发,只有妙莲才可以将她解救。王安石相信,在经卷的清凉中,女儿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清心。他在勉励女儿的同时,其实也在勉励自己,希望自己可以从宦海中走出来,捧一本经书,在山清水秀处,结庐而居。
    一入官场,起落不能由己,如果人生可以似行云流水,不缓不急,收放自如,行止随意,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奈和遗憾。王安石不明白自己碌碌一生,奔忙一生,到最后,到底得到些什么,又成就了些什么?一生改革变法,辗转到最后又回到最初,一切都不曾改变。而他赔上了青春,赔上了情感,赔上了心血,心被掏空,却没有换到预想的结局。这一生,就有如导演了一出戏,做了几场主角,又做了几场配角。戏曲一落幕,故事一结束,锣鼓一收场,说散去就散去,说没了就没了。
    记得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多么放达不羁的思想,仿佛看到一个吐纳烟云的智者,望眼漫漫山河,有种从容不迫的气势。浮云已远去,逝水亦如斯,我相信,当王安石写下“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的时候,已经将自己从苦海中解救而出,化烦恼为菩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