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 > 第5章 你为什么活得这么累?(4) >

第5章 你为什么活得这么累?(4)

口渴的时候,知道喝水就不渴了,所以喝水。这样口渴的状态就消失了,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人生能够像这样进行的话,就不会有失败了。肚子饿了,这时如果身边有饭,也有沙子。但是我们知道沙子不能吃,但饭能吃,所以只会吃饭。这是完全正常的、安全的,没有问题。但是把如此简单的道理放到人生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人生是连续的失败,是不断的痛苦,就是由错误的认知造成的。对于这种不正确的认知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说法解释一下的话,就是肚子饿的人误把桌子上的沙子当成饭吃掉了。这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知道沙子是沙子,知道沙子边上放的是饭,然后选择拿饭来吃,这样的认知就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认知是正确的,那就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的人生总是充满苦恼、失败、失望。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过得很累。这就是“认知”的问题,我们达不到正确的认知。

无明是心累的原因

“这个人又亲切又温柔,还会赚钱,和他(她)结婚的话一定会很幸福的。”通过这样的“认知”来结婚,却落入了痛苦的结局。也就是说,这是错误的认识。

虽然这个人是不亲切的,却误以为是亲切的;这个人是不温柔的,却误以为是温柔的;以为他(她)会赚钱,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些都是自己的误解,是错误的判断。

这些都是我们的“认知”发生了错误,于是人生也随之发生错误,出现了“颠倒”。对人生没有正确的认识,本身就是痛苦的,人们又将一种痛苦用另外一种痛苦代替,认为这就是幸福。这种根本上的错误、认知上的错误,佛教中称之为“无明”。无明就是我们感到苦恼、心累的原因。

我们对生命的误解很严重

我们的“认知”,也就是“误解”。让我来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科学家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发表许多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但是他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创造麻烦的人,通常都是科学家。原子弹爆炸和大量破坏性武器的创造者都是科学家吧?各种杀人的方法也都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

又或者,医学界的学者们偶尔有点发现,就会想:“这样一来不是可以赚很多钱吗?”然后声称这是自己的专利,完全没有治病救人的想法。

为什么身为人类却总是想方设法杀人?为何想要杀了别人,让自己活着?

如果科学认为人是应该杀的,那么自己也是应该死的吧。

如果认为这就是科学的想法,那么“我们自己要长生不老,但是要杀死你们”,这样的想法应该是不科学的吧。

即使开发出了新的医疗技术,这些高超的技术也是昂贵的。只有有钱人才能够通过这些技术变得健康。如果没钱的话,就连知道都不会知道,只有等死了。

这就是科学吗?完全不是科学。被称为头脑聪明的科学家的脑细胞里面,全都是错误的想法,全都是误解。

失败、烦恼,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认识人生如果“认知”就是活着,那么想要正确地认识事物是必然的;如果所有的生命都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所有的认识都是错误的话,那会变成什么样?

大家也许会觉得:“所有的生命都无法正确认识所有的事物,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是实际上,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失败、烦恼、痛苦,这些全部都是错误认识的结果。生命总是在失败,人类是非常失败的。

动物虽然也失败,但是没有人类那么失败。人类的错误认识是非常严重的。

谁都不会想要对事物有相反的认识。但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灵接触到的信息,都是我们人类瞬间“捏造”出的认知。这就是问题所在。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灵,在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就接受了信息,然后在信息进入的瞬间产生了“捏造”。这就是错误认识的产生。

你不喜欢的,一定是不好的吗?

我们看到老鼠尸体的时候,瞬间就会觉得“好脏、好恶心”。

与此相对,乌鸦看到老鼠尸体的时候就会觉得“好美味啊”。

同样是老鼠的尸体,我们会觉得“啊,好恶心”,但是乌鸦却会觉得好美味。每种认识都是各自的认知。每个生命都是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而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对于乌鸦来说,“美味”这样的认识是好的;而对我们人类来说,“脏死了,好恶心”这样的认识则是不好。

大家看到蟑螂的时候会觉得好恶心,反而觉得鸡肉很好吃,但是当鸡看到蟑螂会怎么想?恐怕它们连想的时间都没有,瞬间就把蟑螂吃了。鸡是很喜欢吃蟑螂的,而我们又会把吃掉恶心蟑螂的鸡吃掉。

猪以前也是放养的。过去没有抽水马桶,只是挖个坑用来当作厕所。人方便过后,猪就会进去。猪会把人排泄的东西全都吃掉,然后猪就这样长大了。

可是,人却觉得猪肉美味而将猪杀掉吃掉。

虽然人类认为“老鼠的尸体好恶心”,但对于乌鸦来说这又是另外一种认识了。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每个生命都会捏造它所看到的认识。

人类也是一样。不同的人即使听到相同的声音,也不会产生相同的认识;即使看到相同的东西,也不会产生相同的感觉。一个人喜欢的东西,也不会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不接受这个事实,就很容易导致抱怨、心累。

有时眼见并非为实

为了说明生命认知机能,我想要冒昧使用“捏造”这个略感失礼的词语。“捏造”这个词有以下四个条件。

我还想再用老鼠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人和乌鸦面对面坐着,人和乌鸦的肚子都很饿,都等着谁带些东西来给自己吃。

这时有个人在昂贵的器皿里放一只死了三天的老鼠尸体,然后说了句:“吃的来了!”并把它放在人和乌鸦之间。看到这东西的一瞬间,人会觉得非常恶心。而乌鸦一看到老鼠的尸体,就会一下子把它吃掉。在人类看来,把装着死老鼠的器皿端来的人是非常恶劣、非常失礼的,是愚弄别人的人。但是,对于乌鸦来说,这个人却是很好的人。

人类看到老鼠的尸体,只会觉得很恶心。乌鸦看到老鼠的尸体,却会很开心地把它当成美味的食物。那么,这老鼠的尸体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人类认为“看起来就觉得很恶心”,乌鸦觉得“是美味的食物”,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的。

老鼠的尸体这一图像传输到人类和乌鸦的眼中。接受到相同信息的人类和乌鸦,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识。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合成信息,生成认识。和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并合成信息,就是我所说的“捏造”。

这时,如果问愤怒的人:“为什么你会觉得恶心生气呢?”

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还不是因为这只老鼠的尸体。”其实老鼠并没有做什么恶心的事情。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如实地认识信息,而只是根据情况进行了合成、捏造。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接触到的信息是我们捏造后才得到的认识。捏造的认识成了“概念”。

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来增加认识,同样地,概念也增加了。世间都说“人每天都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是真的吗?我们只是每天增加捏造的信息罢了,不管增加多少知识,都还是对真理一无所知。

“我”一定是正确的吗?

关于捏造的构成,还有另一个方面。人类看到乌鸦狼吞虎咽地吃老鼠的尸体时会推测:“恐怕这是好吃的。”但是即使人类想要再进一步理解乌鸦的感受,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认识到腐烂的老鼠尸体是美味的。

假如试着从学习生物学的学生角度出发,也许看到老鼠时,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恶心感觉。但是,也不会达到喜欢的地步。人类能达到的也只有这个地步了。同样,想让乌鸦觉得“老鼠的尸体好恶心,不想吃了”,这也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捏造的另一个方面。每个生命都有其大致实施捏造的方式。比如,牛认为草是好吃的而无视肉的美味。但不管什么情况,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地捏造自己的认识也是不可能的,必须按照固定的模式捏造。认识不是自由随便的。

人类与人类能够交流,乌鸦与乌鸦也能够交流。这是因为每个生命都在某个模式中捏造信息。

捏造也是不自由的,所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是正确的”这样的错觉。人看到老鼠的尸体会觉得恶心,除此之外不会产生其他的情绪。因此,“老鼠的尸体很恶心”这样的想法,对本人来说是正确的。对自己来说,看到、听到、感觉到、尝到的捏造的概念,都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必然会陷入“我是正确的”

错觉中,凡事都感到不顺,心很疲惫。佛教的修行,就是使自己能够发现这原本是什么样的信息,并且进行了什么样的捏造。

喜好本就因人而异

大家喜不喜欢青蛙?有人喜欢青蛙,也有人不喜欢青蛙。

我非常喜欢青蛙,看到就想抓来玩,觉得它们非常可爱。

如果用手碰青蛙耳朵附近的某个部位,青蛙突出在外面的眼睛就会立刻缩回去。这非常有趣。

虽然我喜欢青蛙,但是也有人不喜欢。为什么对着同样的青蛙,有人喜欢而有人不喜欢呢?

理由就是看到青蛙时,我们的视觉感受不同。我看到青蛙的感觉是,觉得它非常光滑,看到它一点都不害怕、难受,因此我有了“喜欢青蛙,非常喜欢,觉得它非常可爱”这样的捏造。

人看到青蛙的时候,如果产生的视觉感受是“它非常光滑”

的话,就会喜欢青蛙了,但如果一看到青蛙,就觉得无法接受的话,就会讨厌青蛙。

喜欢青蛙还是不喜欢青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从视觉感受得到的答案。“喜欢”“不喜欢”不管哪一个,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捏造信息。

“我”看到某样东西就是“我看到了”,听到什么就是“我听到了”,想到什么也是“我想到了”。没有感觉的话,就不会引起这种“我”的现象。

“我看到、我听到、我感觉到”,出现的“我”就是感觉。并且,这个“我”就是问题所在。下一章的主题就是“我是什么”,以便进一步探讨为什么所有的累都是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