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青年:但是,先生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也许我的确可以通过他者贡献喜欢上自己,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或者体会到自己并非是无价值的存在。

但是,仅凭这一点人就会幸福吗?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如果不成就一番名垂后世的大事业或者不证明我是“独一无二的我”的话,那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先生把一切都归于人际关系之中,根本不想提及自我实现式的幸福!如果让我说的话,这就是一种逃避!

哲人:的确如此。我有一点不太明白,你所说的自我实现式的幸福具体是指什么呢?

青年:这要因人而异。既有希望获得社会性成功的人,也有人拥有更加个人性的目标,比如想要幵发出针对难治之症的特效药的研究者,还有想要留下满意作品的艺术家。

哲人:那你呢?

青年:我还不太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以及将来想要干什么。但是,我知道必须得做些事情。也不可以一直在大学图书馆里工作。只有在找到值得自己毕生追逐的梦想并能够达成自我实现的时候,我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实际上,我的父亲就一直埋头于工作,我也不知道这对他而言是不是幸福,但至少在我的眼里,整天忙于工作的父亲并不幸福。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哲人:明白了。关于这一点,也许以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为例进行考虑会更容易理解。

青年:问题行为?

哲人:是的。首先,我们人类都具有“优越性追求”这种普遍性的欲求。这一点我以前也说过吧?

青年:是的。简单说就是指“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吧。

哲人:并且,大多数孩子在最初的阶段都是“希望特别优秀”。具体说就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行为中规中矩并竭尽全力地去学习、运动和掌握技能。他们想要通过这样做来获得父母的认可。

但是,希望特别优秀的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例如学习或运动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就会转而“希望特别差劲”。

青年:为什么?

哲人: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青年:嗯。好吧,请您继续说!

哲人:本来,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为了取得某些成果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却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例如,有些问题儿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扔橡皮或者是大声说话来妨碍上课,如此一来肯定会引起同学或老师的注意,此刻其就可以成为特别的存在。但这是“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是一种不健全的态度。

青年:也就是说,陷入不良行为的孩子也属于“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哲人:是这样的。所有的问题行为,例如逃学或者割腕以及未成年人饮酒或吸烟等,一切都是“廉价的优越性追求”。你刚开始提到的那位闭门不出的朋友也是一样。

孩子陷入问题行为的时候,父母或周围的大人们会加以训斥。被训斥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但是,即使是以被训斥这样一种形式,孩子也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无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就是想成为特别的存在;无论怎么被训斥孩子都不停止问题行为,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青年:您是说正因为父母训斥,他们才不停止问题行为?

哲人:正是。因为父母或大人们通过训斥这种行为给予了他们关注。

青年:嗯,但先生以前关于问题行为也说过“报复父母”这个目的吧?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哲人:是的。“复仇”和“廉价的优越性追求”很容易联系起来。这就是在让对方烦恼的同时还想成为“特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