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变态心理学 > 2.2.2 个案设计 >

2.2.2 个案设计

个案设计(single-case designs)是在个体水平(即一个人)进行的实验研究。这种方法使用定量处理,并加入控制条件,以求在单一案例中得出更清晰的因果关系。

传统研究对前后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同类患者组进行比较。然而,基于群组的研究难以观察个人行为模式。同时,群组研究费用高而且耗费时间(Morgan&Morgan,2001)。个案设计实际上是对一个人进行的严格实验。与病历记录不同,个案设计对备择假设(即除治疗方法之外引起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因此能得出因果推论。个案设计占用资源少,并能够更充分地关注个人模式的变化。在个案设计中,每一个人就等同于一个完整的实验,在不同时间段里接受治疗或接受对照(或控制)的条件。实验目的是检验行为是否有系统性的变化,变化是在治疗阶段还是对照阶段发生。

个案设计研究在实施任何实验或控制条件前都要实施针对靶行为变化的基线评估(如一个孩子发脾气的频率,恐惧症发作的频率等)。这类研究中一个有意思的难题是:有时仅仅要求个体监控自己的某行为都可能改变其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例如,要求一个吸烟者计算每天的吸烟数量时,往往会导致吸烟量的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吸烟者有时会惊讶于自己记录的吸烟数量,从而开始减少吸烟量。然而不幸的是,由自我监控引起的行为改变只是暂时的。因此,基线监控(即开始治疗前进行评估)一直持续到行为模式稳定为止。接着,通过治疗的实施与取消不断地评估靶行为。如果靶行为在进行治疗时减少,而在取消治疗时又回到基线水平,那么研究者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治疗可能有效(其他可能解释可被排除)。如果其他研究人员做了类似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则证明该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其信度增大。在患者、医生、治疗设置和干预性质方面提供足够的细节信息有助于结论的重复性验证,也能使研究结论得到巩固。然而,不论重复验证多少次,结论的重点仍然是描述个人行为模式,而不是多个患者的综合数据。

1.设计方法

最常见的个案设计方法是ABAB设计或者逆向设计,即A代表基线期,B代表治疗期。该方法通过两个阶段交替进行来检测它们对行为的影响。初次基线评估要等到行为稳定后进行(A阶段),然后进行治疗(B阶段),依然进行评估直到行为稳定为止。接下来,撤销治疗(A阶段)。如果所测行为在第二个A阶段又返回到基线水平,就可以证明是治疗引起了行为变化。当再次实施干预(另一个B阶段)并且产生了另一个行为变化时,就更加证明了治疗的作用。把每一个A-B序列看作一次重复实验,若每次在B阶段都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则进一步证明治疗确实引起了行为变化(Kazdin,2003)。ABAB设计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但通常专门用来检测对儿童行为治疗的效果。

凯特琳3岁了。她在15个月大时拉自己的头发。儿科医生诊断她为拔毛症,该病的特点是患者反复地拉头发而造成明显的脱发(见第4章)。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但没有一个有效。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凯特琳拉头发是由强化造成的,她父母在阻止她拉头发时会求她和取悦她,而这其实是对她这一行为的关注。然而,他提出的停止关注凯特琳拉头发行为的建议也不起作用。因此,他使用个例研究法制定行为治疗计划,以期矫正这一行为。

由于凯特琳的拉头发行为大部分发生在晚上,心理学家指示她母亲每天早晨收集枕头上的头发并放在塑料袋里,标明星期几。每晚拉下来的头发数量将用来检验治疗的效果。治疗计划如下:

凯特琳有一双粉红色的连指手套,她很喜欢戴,且她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樱桃冰淇淋。如果凯特琳整晚都戴着她的手套(这将阻止她拉头发),且早晨起来依然戴着,她早餐就能吃到樱桃冰淇淋。

使用ABAB设计,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见图2-8)。“A”阶段为基线期(没有粉红色手套或者樱桃冰淇淋),“B”阶段为治疗期(如果凯特琳早晨戴着手套就给她吃樱桃冰淇淋早餐)。她的母亲继续在每个早晨收集她的头发,记录每晚拉下来头发的平均数量。图2-8显示了治疗过程中每天早晨凯特琳枕头上的头发数量(一周平均值)。每个阶段持续3周。随着凯特琳头发数量开始恢复,逐渐撤除治疗。6个月后,她有了一头浓密的头发。

图 2-8 ABAB研究设计 凯特琳在拔毛症行为治疗的基线水平(A)和干预阶段(B)拉下来的头发数量。

在某些情况下,进行逆向治疗是不合伦理或不切实际的。例如,撤除一个能减少自我伤害的行为(如患有发育障碍的儿童敲打自己的头)的治疗就是不道德的。

在莫妮卡案例中,撤除一种能消除她的抑郁症状(包括她的自杀想法)的药物,也是不道德的。

一些干预还会因产生学习效果而不易进行逆向设计。例如,放松训练可能造成生理状态变化(降低血压),以至于不能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当某个行为无法逆转时,可采用多基线设计(Morgan&Morgan,2001)。这种设计只用一个A-B序列,但会通过不同个体、设置或行为重复进行。当通过不同个体进行多基线设计时,给每个人开始治疗的时间不同,这一般通过变化每个人基线评估的时间长度来实现,这样任何行为改善都不能归因于标准基线期间。如在ABAB设计中,在不同被试间重复AB序列能增加实验结论的信度。

多基线设计也可在单个个体进行,即通过对所测行为(如先测吸烟,后测暴饮暴食)或设置(如先在家里、学校测,后在操场上测)独立实施干预。如果B阶段持续产生相同的行为变化(或相同行为重复出现),则证明干预有效。

2.个案设计的局限

个案设计使全职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实验策略来确定某种治疗方法是否对某一特定患者有效。当需要检测某治疗方法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完全停止治疗又是不道德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个案设计。但是,个案设计的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异质群体。此外,个案设计没有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种族),而这些因素可能在决定治疗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一部分将讨论的群体研究最适用于解决这类问题。

小节回顾:

·个案研究提供了关于变态行为或其治疗方法的详细细节,使我们能够研究相对罕见的心理状况并为更大规模研究提出研究假设。然而,个案研究无法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为了得出因果结论,一项研究须包括对照组(在该组被测变量不呈现)。

·个案设计(如ABAB设计、多基线设计)是针对个体的研究并能得出因果关系结论。然而,个案设计无法将结论推广到异质群体,也没有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

应用题 保罗不喜欢学校,且每天要去坐校车时都会大发脾气。假如你是一个私人治疗师,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检测你为保罗父母设计的治疗方案是否对减少保罗发脾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