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变态心理学 > 11.2.5 发展因素与人格障碍 >

11.2.5 发展因素与人格障碍

DSM的多轴系统(见第3章)有助于医生将患者目前的状态与一生的行为模式进行对比,但区别并不总是十分清楚。例如,人格困扰出现多长时间就能够被诊断为人格障碍?对于18岁以下的人,其人格特征在理论上还处于形成阶段,当显著的人格病理学存在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时,可诊断为人格障碍吗?如果症状出现至少一年则人格障碍的诊断可能是合适的,但当考虑到大脑成熟对人格成熟过程的影响时,给18岁以下的人下人格障碍的诊断是有争议的(Ceballos et al.,2006)。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人格障碍的很多表现代表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典型(虽然短暂)行为。依赖、焦虑、过度敏感、同一性形成问题、品行问题、表演性和考验极限在他们的童年和青春期很常见。总之,纵向追踪研究表明:尽管童年和青少年期人格障碍类型的症状发生率越高长大后患轴I和轴II障碍的风险越大,但这些行为却随时间在减少。早期表现的症状越恶劣(如伤害动物或危险性行为),对之后人格困扰形成的警示越明显。随着我们对人格构成的理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格障碍可能源于非常早期的生活,至少部分与基因水平上的编程有关。长大后的人格元素,甚至可能在婴幼儿期就已经被简单地表现出来(De Clercq&De Fruyt,2007)。当我们观察儿童期人格萌芽的时候,健康发展的个体人格特点与早期的病理学人格特点之间的区别尚不清楚。

在社区和临床样本中,青少年人格障碍伴随着情绪痛苦和心理损害。在从儿童期到成人期4个时间点进行的、对一个社区593个家庭的儿童进行的前瞻性纵向研究中(Johnson et al.,2006),结果显示:缺少家长关心、照顾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高的反社会型、回避型、边缘型、偏执型、分裂样及分裂型人格障碍发生风险。令人厌恶的父母行为(如恶性处罚)将导致后代出现边缘型、偏执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高风险。这项研究以后代的行为、情绪问题及父母的精神障碍为控制条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可能会影响儿童人格障碍的发展。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进展研究最清楚的例子是品行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Johnson et al.,2006)。

青少年人格障碍也与轴I障碍的存在有关联。一位在整个青春期持续具有依赖特征的女子,成年期在经历失去时会有出现严重抑郁的高风险。应用维度方法来了解儿童的个性发展,可能会产生更丰富的信息。一项被称为“积木工程”的纵向队列研究,从3岁开始一直到成人期追踪了100名儿童。结果发现,儿童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预测了后期的问题发展,如恶劣心境。一个在18岁患有恶劣心境障碍的男孩,在7岁时就可观察到好斗、自夸和不受约束的特点。后期患有抑郁症倾向的女孩在儿童期是自我批评和过度约束的(Block et al.,1991)。因此,存在于儿童早期的人格差异与之后的障碍有关,如抑郁症。不同的行为特点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也不同。然而,我们必须小心,不能轻易下结论说:童年和青少年期的每一个不寻常行为都能预测以后精神障碍出现的高风险。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人格特质的临床意义。

像“积木工程”这样的纵向研究从儿童期的人格特质追踪到成年期,以确定成人期心理异常的早期线索。这里,研究者站在经年累月收集的数据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