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变态心理学 > 12.5.3 排便障碍 >

12.5.3 排便障碍

身体发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控制膀胱和肠的功能,这通常发生在学龄前那几年。如果过了这个年纪还缺乏控制的话可能就患上了遗尿症或大便失禁(见“DSM-IV-TR:进食、睡眠和排便障碍”)。遗尿症(enuresis)就是在衣服和床上排尿。它可能在白天发生(日间遗尿症),或晚上发生(夜间遗尿症),或者白天晚上都发生(日间和夜间遗尿症)。原发性遗尿症指的是儿童从没有成功克制(排尿完全受儿童控制)自己排尿的情形,继发性遗尿症是指孩子曾经能克制住排尿但随后丧失了这种控制力。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或者称为尿床是这种疾病的最常见形式。大便失禁(encopresis)是指超过4岁的儿童反复地在不合适的地方排便的情况,如地板上或衣服上。大便失禁可能是故意的或偶发的,并且如遗尿症一样可能会有原发和继发两种情况。

DSM-IV-TR 进食、睡眠和排便障碍

异食癖 经常吃不可吃的东西,尽管努力不这样做。这种行为与发育年龄(个体要大于18个月以上)不相当,并且在文化上是不被接受的。

反刍障碍 没有胃肠障碍情况下,反复反刍和重新咀嚼食物。反刍并不只会在神经性厌食症或神经性贪食症期间发作。

梦魇障碍(梦焦虑障碍)反复被能回忆出细节的极端可怕的梦吓醒。

睡惊障碍 经常从睡眠状态突然惊醒,开始惊叫;发生于前三分之一的睡眠过程中。

睡行障碍 经常下床走动,发生于前三分之一的睡眠过程中。

遗尿症 白天和/或夜间总是在衣服或床上排尿。

大便失禁 超过4岁的儿童反复的在不合适的地方排便(如地板上或衣服上),无论是故意的还是自发的。

资料来源: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Text Revision,Fourth Edition,(Copyright 2000).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每年大约有15%的遗尿症儿童不接受治疗就能康复(Forsythe&Redmond,1974;Jalkult et al.,2001)。尽管遗尿症会让孩子和家长痛苦,但真正探讨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是很少。相比之下,患有大便失禁的儿童经常会感觉到不好意思并且避免社会交往。他们可能会被同伴排斥,也可能会成为包括家人在内的他人生气、惩罚和拒绝的对象(APA,2000)。和不患这种疾病的孩子相比,患有大便失禁的孩子会被家长和老师评估有更高的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但是只有20%的人会有严重的功能损害或实质性痛苦(Cox et al.,2002)。

遗尿症在世界范围内都会发生,患病率因年龄不同大概在3.1%~7.3%之间(Costello et al.,1996;Jalkut et al.,2001;Wille,1994;Yeung et al.,2006)。大约1%的儿童正承受着大便失禁痛苦(APA,2000),但他们占小儿科挂号数量的3%,占小儿肠胃科挂号数量的25%(Brooks et al.,2000)。在白人儿童中,男孩被诊断为患有遗尿症或大便失禁的比例是女孩的3倍(Costello et al.,1997)。

尽管经过多年研究,但是患有遗尿症的孩子的膀胱是否比其他孩子的虚弱尚不确定(Jalkut et al.,2001;Wille,1994)。遗尿症确实有家族性。30%~40%的遗尿症孩子有患有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父母(Jalkut et al.,2001),同卵双生子都患有遗尿症的可能性是异卵双生子的两倍。多代家庭研究表明,有4条不同染色体上的一些区域可能含有导致遗尿症的基因(Mikkelsen,2001)。然而心理和环境因素不容忽视(von Gontard et al.,2001)。

环境和心理因素可能会对继发性遗尿症有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行为障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获得最初膀胱控制能力晚(Eidlitz-Markus et al.,2000;Fergusson et al.,1990;Jalkut et al.,2001),这表明了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可能是理解遗尿症发展的最恰当模式。大便失禁的病原学很少被研究。大约80%患有大便失禁的儿童患有慢性便秘,而90%患有慢性便秘的孩子中都没有明显的医学或功能性原因(Issenman et al.,1999;van Dijk et al.,2007)。大便失禁经常是克制粪便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先前痛苦的排便经历或粪便特别硬的结果。这就造成了慢性便秘,之后由于粪便的影响导致不自主排便(van Dijk et al.,2007)。

对于遗尿症而言,最受实证支持的治疗方式是遗尿警报(Mikkelsen,2001),1902年最初被提出时称作警铃-尿垫法(Pander,1902,Cited in Jalkut et al.,2001)。这套系统由电池驱动的警报器或振动器和一根贴附在儿童内衣、睡衣或寝具上的细电线组成。当排尿开始的时候,警报器就会叫醒儿童,然后他就会上厕所。渐渐地,小孩就会对膀胱充盈非常敏感,并在排尿前就能醒来。遗尿警报的平均成功(连续14个晚上床单是干的)率是65%(Butler&Glasson,2005),但是平均复发率是42%。当治疗时间很短的时候(少于7周),复发率很高。

警报装置用于遗尿症的治疗。水分传感器贴附在孩子的内衣上以检测水分,当检测到水分时会报警,叫醒孩子起床并去上厕所。

现在治疗遗尿症最普遍的药物是醋酸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acetate,DDAVP),它能减少夜间尿的生成和排尿次数。然而,DDAVP对遗尿次数的减少程度变化也很大,并且一旦停止用药只有很少的人能继续“保持干燥”。用药物治疗大便失禁包括用灌肠剂去清理肠道和用清泄药去治疗便秘。但是,这种干预疗法被看作治疗的第一步,后面还要通过行为治疗去“促成适当的如厕行为”(每天都坐在马桶上并运用正强化;见本章结尾部分“完整故事:杰克”)。药物-行为干预要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Brooks et al.,2000),改善率高达65%~78%(Borowtiz et al.,2002;Cox et al.,1998)。

小节回顾:

·异食癖是指吃没有营养的东西,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吃危险的东西。在患有发育障碍的人中异食癖是很常见的。异食癖有时候也可能是文化认可的行为。

·反刍障碍是一种很罕见的、轻易就能把食物反刍的疾病,它可能会有严重的医学后果。

·异常睡眠包括睡惊障碍、睡行障碍和梦魇障碍。这些障碍在儿童当中很常见,但是到了青春期通常就消失了。

·遗尿症好像有遗传基础,尽管特定基因还没被确定。大便失禁通常是由如便秘这样的医学问题引起的,反过来说也可能是由很差的饮食造成的。

应用题 行为治疗对遗尿症和大便失禁有效果,被认为是治疗首选。假设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医学问题,你将如何对一个9岁遗尿症孩子的父母解释行为治疗的成功?

完整故事 杰克——大便失禁治疗

人物:杰克今年7岁。他与父母及3岁的弟弟生活在一起。他每天都会将大便排到内裤里一两次,通常是在白天。他拒绝坐马桶,还表现了其他对立行为。他和同龄小朋友融洽相处,是个好学生。

问题:杰克的大便失禁已经4年多了。他从来没有接受充分的排便训练,并说排便非常痛苦。除非有人告诉他换内裤,否则他从不换他弄脏的内裤。他的大便失禁没有行为性后果(如惩罚);事实上,他的妈妈放了一堆干净的内裤在浴室。他的爸爸尝试强迫他到厕所排便。

评估:在开始心理治疗之前,杰克做了一个医学评估。X光检查到他肠里满是粪便。这种情况非常严重以至于他需要到医院灌肠。治疗很成功;然而,住院治疗后,他在家和学校排便的次数增加到了每天12次。心理学家对杰克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评估。在诊断性会谈中,很明显,杰克的父母很难让他在厕所排便。杰克通常不听父母的指导,父母对待他的排便采取了不同方法,他们的育儿观点不同。

治疗:最初,治疗计划(一二周)包括要求杰克每天一次坐在马桶上10分钟。在马桶上时,杰克的爸爸讲个小故事(让时间过得愉快点,感觉不像在受惩罚)。心理学家做了贴画,杰克每天在马桶上待10分钟,他就会得到贴画。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杰克仅仅坐在马桶上就会得到奖励,而不是因排便而得到奖励。如果杰克一周得到4张贴画,他便会得到一个奖品。

前两周的治疗揭示了重要的一点,对于一个7岁的男孩来说,坐在马桶上10分钟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第3周和第4周,杰克每天坐在马桶上两次,每次5分钟。每次杰克坐在马桶上时爸爸会讲故事,并且做到后会得到一张贴画。如果每周杰克能获得10张贴画,他便会得到一个奖品。他的父母注意到杰克的一些其他行为也在改变,例如,他会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换掉脏裤子。

心理学家注意到杰克的饮食只包含少量的纤维,她说这样的饮食特征导致了便秘、粪便堵塞和痛苦的排便。她鼓励杰克的父母在第5周的家庭饮食中加入更多的纤维。杰克的治疗仍然包括通过每天两次坐在马桶上5分钟获取1张贴画。如果他坐在马桶上排便了,他便会得到两张贴画。作为赢得贴画的奖赏换成了“特别的父母时间”,而不再是一个奖品。杰克的遗粪行为在第6周完全消失了。

疗效:第10周,当杰克坐在马桶上时,他想要关上门,尽管他的爸爸仍然进去讲故事。第10周和第11周,杰克可以在最后两分钟独自坐在马桶上(他的肠蠕动最可能发生的时候)。在第12~14周,杰克可以独自待4分钟,便秘消除,父母对杰克的表现很满意。

这个案例研究说明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启用任何可能包含医学问题的心理/行为干预前,重要的是先评估患者的医疗情况,如杰克。另外,环境干预包括如饮食改变、孩子的行为改变及父母对这些行为的反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