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两京十五日 > 第十三章 >

第十三章

八盏明晃晃的学而灯,悬在汪府别业的正门两侧。汪管事候在门外,有些焦虑地延颈张望着。

忽然,远处传来车铃响动,他精神一振,抬手喝道:“掌灯!”周围仆役连忙点起引草,伸入灯内,很快有八团翠绿光晕亮起,映出四根朱漆门柱与一块“临花藏池”的牌匾。

这灯是用极薄的竹皮笼成外罩,烛光雅敛,如《论语·学而》里子贡称赞夫子那句“温良恭俭让”,故名“学而灯”。只是为了能让竹皮透光,工匠须挑选新成的嫩竹,细细削下表皮,不能厚,不能断,一盏不知要耗费多少工夫。

一辆双辕马车徐徐来到府门前。汪管事急忙下了门阶,膝盖略弯贴地,口称“给鹤山先生磕头”。车帘掀起,一位青衫老者从里面跨出来。老者七十多岁,手执青藤拐杖一根,长长的白髯配上东坡巾,颇有些仙风道骨。

“劳烦久候,路上有些事耽搁了。”老人解释了一句。

“不妨不妨,从泰州一路过来,也够劳顿的。主家已备好了宴席,等您呢。”汪管事满脸堆笑,就要把他往里面迎。

老者神情有些郁郁,回了一句“嗯”,却没挪动脚步。马车后很快又下来一个年轻女子,额头宽大,素朴裙钗,旁边还跟着一个驼背苍头,戴一顶宽檐罗帽,看不清脸。

两人下了车,都恭敬地站到鹤山先生身后。汪管事有些惊讶,他事先可不知道鹤山先生还带了两个随从。那苍头也还罢了,这个女子举止看着不像婢女,亦不像侍妾,可有点古怪。可他也不好细问,连忙吩咐中门大开,把贵客迎了进去。

这座别业外表看着其貌不扬,内里却极为奢华。进门以后,接连数座宏峻堂宇,重轩复道。其中木构皆用楠木,外涂金彩,再覆以丹垩雕刻。朱色是朱砂磨细,墨色是徽墨粉刷。

而堂宇之间的地面,是一片片斜下的小坡。倘若有人自天空俯瞰,会发现整个别业的地势从外围到中央逐次凹陷,形成一个内宅盆地。盆地内皆是一圈圈圃畴,种满繁茂的奇花异草。不时可见闽中的佛桑花、暹罗红绣球、南海娑罗树等名贵品种,这些名种碍于气候,往往一季即萎,更透出主人家的奢靡。

此时已近六月,正是石榴初吐、茉莉芳妍之时,棚架上还有嘉瓜四垂,再间杂以挺拔蜀葵、熠熠朱槿,巧妙地遮掩住下陷的地势。客人一步步深入盆地,沉浸于香馥馨郁之中,浑然忘俗——这种设计有个名目,唤作“临花藏池”。

“好是好,只是太过奢靡了。”鹤山先生心不在焉地感慨了一句。

“其实没想象的那么麻烦。”汪管事笑道,“您看,这花圃旁边都有沟渠,从邗江直接引水浇灌。若遇暴雨,底部亦有排水引去别处。根本不劳人力。”他本想多介绍几句,可他发现鹤山先生心绪不佳,便知趣地闭上了嘴。

他引着三人走到花藏池的底部,这里只立有一间轩敞竹轩。和外头的华丽相比,竹轩简朴得紧,无论屋梁门窗、椅榻案架,皆为竹制,门口还放养了几只白鹤。站在竹轩门前举目环顾,周围是一圈圈梯田一样的高坡,上面花草层叠,像极了一片片花萼,把来人如花蕊一样拢在中央。

直到这时,客人才能明白,为何要叫“临花藏池”。不是人藏花于池内,而是花藏人于蕊中。

一个身材挺拔的中年男子从竹轩迎了出来,先深深一拜,然后亲热地搀起对方的手,道:“鹤山兄,久违!我知道你生性简淡,所以特意选了这竹鹤轩,办了一桌山间清供,不必被俗念萦心。”鹤山先生勉强一笑,道:“极甫有心了。”

这人自然就是富甲扬州的汪极,汪极甫。

汪极与鹤山先生并肩进了竹轩。那个佝偻苍头停在门外守候,女子却紧跟着进去了。汪极略觉惊疑。鹤山先生道:“前日老夫自武夷山中得了一味花茶,不需焙制,味道新奇,特携来与极甫品评——不过,这花茶需得现配方好,所以我把茶婢也带来了。”

汪极大喜,连声说好好,竹轩里有现成的茶具。他吩咐汪管事先不要布菜,先和鹤山先生各自坐定,闲谈起来。那茶婢不消吩咐,自去竹架上取了十二先生,从腰间小袋里取出各色花瓣、根茎细细调制起来。

汪管事知道这时主人不喜打扰,连忙退出竹轩。他见那个苍头还站在旁边,好心凑过去,说,要不要去伙房吃些消夜?苍头垂头“嗯”了一声,连谢也不谢。汪管事心想郭家书香门第,也有这么不知礼数的仆役,给他指了伙房的方向,便自顾自走开了。

两人离开之后,竹轩附近重归静谧。不过一炷香的工夫,茶婢已调好了茶粉。恰好旁边铁壶新水已沸,她便把茶粉小心倾入盏中,以滚水一浇,再用茶筅轻轻击拂。

其时,从大内到民间,流行的乃是叶茶冲泡,但雅人好古,仍不时追慕前宋点茶之法。汪极见这茶婢动作如行云流水,燲盏调膏,冲点击拂,不见丝毫窒涩,不由得赞叹了一声。

很快茶婢端出两盏茶汤,恭恭敬敬献到案前。汪极端起盏来,先有一股香馥之味扑鼻,再看茶汤呈青白之色,比极品纯白色略差一等。

不过,鹤山先生也说了,这花茶只是品个新奇,未见得多么精妙。汪极便把茶盏送到唇边,轻轻啜了一口。

这茶汤的味道吧,说实话,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好。腥中带涩,喉咙处甚至还挂着一点苦味。汪极本以为会有回甘,可略一回味,苦味更盛,好悬没一口吐出来。他微皱眉头,正要搁下,却见鹤山先生冲着自己点头,只好硬着头皮再举起盏来,像吞服药汤一样把里面茶汤啜完。

“鹤山先生这茶……真是特别啊,不知叫什么名字。”汪极苦笑一声,用袖口擦了擦嘴。

鹤山先生淡淡道:“它叫作丧子茶。”

“这名字却有些……”汪极说到一半,突然双眼睁大,觉得身体哪里不太对劲。他想要挣扎着起来,却觉得四肢麻痹,视线模糊,连脑袋都开始晕眩起来。面前的鹤山表情似乎变得狰狞起来。那该死的茶婢从旁边走过来,拿起他的胳膊去探脉搏。

“郭纯之,你……”汪极意识到这是对方有意为之。也不怪他掉以轻心,谁能想到淮左闻名的硕儒郭纯之,竟会给主人下毒。

苏荆溪摸完脉搏,看向郭纯之,道:“见效了。半个时辰之内,他四肢麻痹,动弹不得。”汪极试着动了动,果然如其所言,正要高喊,苏荆溪伸出指头,点住他的嘴唇:“若你高声叫嚷,催动气血,毒性会直入心脉,神仙也救不回来。”

仓促之间,汪极不敢去试探这话的真假,只得低吼道:“我好心请你做客,自问礼数周全。你为何处心积虑,要来害我?”

“这你可冤枉郭伯父了。他一直走到大槐树路口前,都只是满心想来赴宴而已。”苏荆溪笑眯眯地解释了一句,端起他面前的空茶杯,“这里别业成群,家家户户都修了苗圃花畴,我就地取材,随便逛了几个园子,取了杜鹃花瓣、夹竹桃根茎、紫藤籽,再揪了几株麦仙翁研磨成末,所以才来迟了片刻。仓促间配得不够尽善,你多担待。”

“为什么,为什么……”汪极看着郭纯之。

郭纯之用拐杖点向汪极胸口:“古人有云:感同方能身受。现在极甫你身受之后,该能体会到我的丧子之痛了吧?你,到底为何要杀我儿郭芝闵?”

汪极闻言一僵,竹轩之内陡然陷入死寂。

恰在此时,距离竹轩几百步开外的水牢里,传出“扑通”一声。

朱瞻基的身体猛然下沉,把周围四个人都吓了一跳。吴定缘听着水面咕嘟咕嘟直冒泡,急忙上前,又拿脚去钩他。好在太子刚才休息了一阵,体力略有恢复,自己挣扎着勉强站了起来。

这时他们几个人才搞清楚,这位刚才一时激动,居然把凸砖生生坐塌了。

那三位船户脸色变得不好看,好心让你坐一会儿,你倒好,直接给弄塌了,接下去大家如何休息?

吴定缘顾不上安抚太子和那三位,他敏锐地感觉到,声音不对。水牢里本来死寂沉沉,现在却多了一股汩汩的声音。他静听了一阵,发现原本没到胸口下侧的水位,悄然向上移了一点。吴定缘以肋骨为标定,意识到这绝非错觉。

他移到凸砖那一侧墙面,身体紧贴墙壁挪动了一段,汩汩声消失了。吴定缘又让身体离开墙壁一点距离,后臀立刻感觉到一股水压。

一句脏话,从他的唇中滑出。

太子这一屁股,不光坐塌了凸砖,还让水牢墙壁破了一个洞。这座水牢直接修在邗江旁边,隔壁即是江水。也就是说,这个洞若不尽快堵上,水牢里很快便会溢满江水,届时所有人都得去龙王家里做客。

吴定缘面色凝重,背靠墙壁将身子蹲下去,用反剪的双手去晃墙洞旁边的砖边。这堵墙没用糯米灰浆,只是用石灰简单地抹了缝,虽可防渗水,但强度差了许多。只消轻轻摆动几下,感觉又有一块砖变松动了。

吴定缘没敢再晃,重新直起身子,对其他四个人道:“好消息,我们有办法脱困了。”

三个船户面面相觑,不知吴定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吴定缘道:“眼下这面墙上破了一个洞,外头邗江水正源源不断地灌进来。洞不大,我暂时还能用身体堵住,但随着江水冲击,周围的砖面会逐渐松动崩塌,水牢迟早会溢满。”

郑显伦怒道:“这算什么好消息!”

吴定缘道:“不被老虎撵,跳不过深涧。如果我们主动把砖块扒开,岂不就可以顺着墙洞游出去了?”

周围一片沉默。这是一个破釜沉舟——尽管这里只有朱瞻基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的计划。主动挖开墙洞,意味着再没有回头路了,要么及时脱困,要么直接淹死。

但事已至此,别无选择。三个船户商议了一通,只好同意了吴定缘的计划。

他们五个人的双手都被绳子捆住,所以只能轮流蹲入水中,背靠墙壁,反剪着双手去晃动砖块。这种工作方式效率奇差,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好在墙洞不算牢固,在五个人的不懈晃动下,那墙洞比原来扩大了两圈不止。从这里灌入的江水也越发多起来。水位如今已没到吴定缘的胸口第三根肋骨,个子稍矮一点的朱瞻基,不得不抬起下巴、踮起脚尖。

又过了一阵,墙上的缺口已有狗洞大小,勉强可以钻人。三个船户在水牢里关得太久,体力明显不支,个个气喘吁吁。吴定缘看他们三人暂时没力气游,一推朱瞻基,说:“砖头是你的大屁股坐塌的,合该先钻出去探探路。”

朱瞻基冷哼一声,他知道吴定缘是为了让他先走,可这话怎么这么难听……

太子憋着一口怒气,二话不说潜下水去。他顺着水下那个墙洞钻了出去,只见水下视野一片浑浊,茫茫不见前路。朱瞻基往前奋力一冲,脑袋却“咣”地撞在另外一堵墙上。他眼冒金星,急忙反手去摸,顿时心中一阵冰凉。

原来这座水牢是双层墙壁。内墙砖砌,外墙石砌,之间留有空隙。这样一来,就算囚徒挖通了内墙,也会一头撞上外墙,算是个防止脱逃的笨办法。朱瞻基迅速游了回去,浮出水面,向众人通报了这一发现。几个船户无不面露死灰,郑显伦对吴定缘破口大骂,却被弟弟郑显悌给拦住了。

郑显悌一边安抚大哥,一边问朱瞻基:“砖墙和石墙之间,有水吗?”

“自然是有的,灌得满满的,不然也不会流进水牢里来。”

郑显悌道:“若是有水,说明外面那道石墙肯定没有严丝合缝地封堵,或许哪里留有空隙。我可以去看看。”郑显伦骂道:“别瞎说,你还想去找死吗?”谢三发也跟着劝。

生死关头,郑显悌的声音陡然拔高,道:“大哥,谢叔,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抠这点小算计!”

吴定缘在旁边冷眼旁观。别看郑显悌在三人里年纪最小,脑子却比另外两位清爽多了。刚才说起漕政的事,他们俩只盯着租船费心疼,只有郑显悌看出夹带私盐才是重点。

不过,此时不是夸赞之时,吴定缘过去撞开谢、郑二人,让他尽力施为。郑显悌深吸一口气,一猛子扎下去,过不多时又浮上来,面色苍白。他说外墙的墙根处果然有条缝,如果能把石头推开几块,说不定就够宽敞了。这件事一个人可干不了,非得是一群人不可。

水位在迅速上涨,即使谢三发和郑显伦极不情愿,也只能听从安排。他们五个人吸足了气,鱼贯穿过洞口,一进入内外夹层,立刻摆动双腿,下沉到外墙宽缝附近,背着手去抠挖石头。

黑暗中什么都看不到。好在这道石墙比砖墙砌得还敷衍,石块之间只以形状堆叠,连灰浆都懒得抹。众人折腾了一顿,还真从根基搬开了几块。五个人士气大振,动作又快了几分,很快便把宽缝扩成一条窄道。

此时大家肺里的气耗得差不多了,打算回去喘息一下。谁知那水中矗立的石墙却开始瑟瑟晃动,大概是他们挖根基挖得太狠,以致在外侧邗江的巨大压力之下,诸多石块开始分离,墙体行将坍塌。

若它倒了,只怕大家都要被困在夹层中活活淹死。郑显伦与谢三发二话不说,掉头拼命回游。郑显悌撞了吴定缘肩头一下,算是提醒,也往回赶去。吴定缘正要转身,忽然感觉一条腿在猛踢自己。

吴定缘迅速游过去一探,发现太子被困在石墙窄道中,动弹不得。吴定缘拽了一拽,发现不行,他没有半分犹豫,立刻上脚用力一踹,把太子往窄道里踹进去一分。然后他把身体掉转过来,朝那边用肩膀又是狠狠一撞。

这一下,竟硬生生把太子撞过窄道,冲至外墙外面的江水里去。

但这也让本来就脆弱的石墙坍塌得更快,把这条窄道霎时堵住了。吴定缘只得迅速反身,赶在外墙坍塌之前,从夹层钻回到水牢里头。

一露头,他第一件事就是紧紧用背部贴住洞口,暂缓灌水的速度。外头不断传来闷闷的撞击声,显然是石墙在水压下内倾崩解,碎石把夹层彻底堵了一个严严实实。邗江水依旧在疯狂涌入,人却绝没机会钻出去了。

这一回,真是陷入绝境了。

“我就知道!信了你们的鬼!这下全完了!”郑显伦绝望地大叫起来。谢三发摇头不语,面色惨白,嘴里喃喃念着阿弥陀佛与无量天尊。只有郑显悌鼓起勇气问吴定缘道:“你那位同伴呢?”吴定缘说把他踹出去了,接下来不知道。郑显悌精神略振,可复又心忧:“他……跟你交情不错吧?”

这一句话,问得大有深意。

现在他们唯一的生机,就是等朱瞻基浮上水面,潜回别业把铁栅打开。但这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他怎么闯回别业?怎么避过护院的耳目回到水牢?怎么拿到钥匙打开铁栅?更重要的是,他会不会选择一走了之?所以郑显悌才会有此一问。

吴定缘怔了一怔,竟不知这问题如何回答才好。

人家是太子,自己只是一介草民,从哪个角度考虑,他都不会也不应该折返回来救人。吴定缘把朱瞻基踹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指望过有什么回报。但如今郑显悌一问,吴定缘才发觉自己内心,居然还有一点点期待。

“你们到底什么关系?”郑显悌焦虑地催问。

“朋友。”吴定缘含糊地嘟哝了一声。

一墙之隔的邗江之中,朱瞻基还顾不上考虑这些事,他被激流冲得七荤八素,头晕目眩,在水里来回翻筋斗。太子觉得自己真是与河水八字相冲,先被炸船落水,又在皇城河里中箭,然后跳进后湖,如今又跟邗江纠缠起来。

在乱流之中,他忽然发现束缚双手的棉绳松了少许。这应该是被吴定缘踹过窄道之时,绳子被尖利的石尖割开一大半。朱瞻基咬着牙双臂一扯,硬给扯断了。

手臂恢复自由之后,朱瞻基赶紧摆动身体,寻找江水的流动大势。他知道在体力很差的时候,绝不能以力逆抗,而要借势而为。太子水性本来不错,这两天又淹出了经验,几下沉浮,便顺着水势浮出水面,迅速向岸边靠去。

说巧不巧,他登岸的位置,恰是傍晚坐舢板抵达的别业小码头。朱瞻基拽住系缆的桩子,浑身湿淋淋地上了岸。他举目一望,看到别业正门吊着八盏青蒙蒙的学而灯,一辆双辕马车系在左近,想来汪极的贵客已经到了。

烛光照耀下,依稀可见别业旁边有一条黄土大路通往外间,无人把守,顺着这里离开,便能逃出生天。可朱瞻基只看了一眼,便抬腿朝着别业另外一侧跑去。他不知道水牢如今是什么状况,但那四个人绝撑不了太久,动作不快可不成。

朱瞻基来到刚才进过的侧门,用手一推,门板居然虚掩。他轻手轻脚进去,看到廊下只有一个护院背对站着,对面是个苍头,两人正在讲话。

朱瞻基扫视一圈,看到那一根酒烙仍搁在盆里煮着。他伸出湿漉漉的袖子包住手,拿起那滚烫的酒烙,狠狠朝那护院后脑勺砸去。酒烙是纯铜简形,等同于一柄短棒,这一下砸过去,护院登时扑倒在地。朱瞻基动作不停,又恶狠狠地朝着苍头砸去。那苍头急忙挥舞双手,道:“殿下,是我!是我啊!”

铜酒烙砸到鼻尖前才堪堪停住,道:“于谦?”

苍头把宽檐罗帽一掀,露出一张惊喜的方正面孔,果然是于谦。

“殿下怎么这副打扮?”

“你怎么这副打扮?”

这一君一臣同时问出了口。于谦清了清嗓子,正要讲述,朱瞻基却抓住他的手,急道:“快!去水牢救人!”于谦有点莫名其妙,但他看到吴定缘不在身边,猜出来可能是出事了。

他们迅速扒下护院的短劲衣,让朱瞻基套在外头,然后两人直奔水牢而去。幸亏朱瞻基之前被拖走时依稀记得道路,绕过几个上坡,很快便来到水牢所在的偏院。

这里只有两个护院把守,他们正兴致勃勃地扔骰子赌钱,旁边还放着汪管事赏的一坛酒。水牢的铁栅盖门,就压在酒坛子下面。

于谦假装迷路,踏上台阶去询问伙房位置。他没来过别业,除了汪管事没人认得他的脸。两个护院一听是贵客的苍头,不好怠慢。其中一个搁下骰子,要去给他带路。

于谦引着他走到偏院拐角,藏身于此的朱瞻基闪身出来,酒烙一砸,当场又干掉一个。太子生怕水牢里的人撑不住,索性也不再掩饰,大踏步地冲进院子。

偏院只有一盏微弱的烛光,那护院看见一个同样穿着短劲装的人进来,第一反应是唤他继续赌。朱瞻基踏进他十步范围,护院才发现那张面孔不是同伴。他慌张起身,要去拔刀,谁知朱瞻基直接把酒烙投了出去,狠狠砸中鼻梁,鲜血四溅。

护院惨呼一声,双手下意识去捂脸。于谦趁机向前,用早拆下的偏院门闩朝他脑袋上砸去。再文弱的书生,拿棍子砸人总是会的。一下、两下、三下、四下,砸到第五下时,那护院终于被活活打晕过去。于谦见他四肢不住抽搐,吓得把门闩一把扔开,这可是他生平第一次对人动粗。

朱瞻基顾不上关心这位臣子的心情,他冲到铁栅盖门前,一脚踢开酒坛,发现江水在里头都快漫到顶了。太子从护院身上搜了一圈,拎出一串钥匙,一一试过去。可他惦记着水牢口不断上涨的水位,手指不住发抖,不得不高喊:“于谦,我不成,你来试!”

于谦并不知道水牢里的情形,所以比太子要镇定得多。他迅速挑出正确的钥匙,伸进锁孔一扭,把铁栅盖翻开来。于谦正要起身询问,朱瞻基已经“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去,把他吓了一跳,这……是要干吗?

过不多时,朱瞻基气喘吁吁托着一个湿淋淋的人出来。于谦一看,居然是吴定缘,只是昏迷不醒。他赶紧接过去抱住,一转头,太子居然又跳下去了。

先后往返四次,太子居然从水里捞出四个人来,除了吴定缘,其他几个人都不认识。这四个人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不知死活。太子斜靠在木凳旁,粗喘连连,感觉肺都要炸裂开来。

“这……是怎么回事?”于谦大惑不解。

朱瞻基瘫软在地,没力气讲话,只是冲于谦比了个手势,让他取些吃食回来。这里是偏院,几乎不会有人来,于谦便放心地留下他们歇息,自己跑出去找伙房。

汪管事早已跟伙房打过招呼,于谦便大胆索要。在伙夫和厨婆的鄙夷下,他端着五张胡麻炊饼、一大碗烂炖肉和几个烘芋头离开,回转偏院。那几个人已纷纷醒转过来,只是泡水泡得太久,精神还未完全恢复。于谦蹲到太子跟前,把炊饼撕成条,蘸着肉汤递给他,悄声问,那三位是谁?

太子一口吞下饼条,三两下咽下去,这才回答道:“仪真县的船户。”

“哎?”于谦一惊。太子舍命相救的,居然是三个破落船户,这可真是有点……有点古怪。

太子半是嘲讽地瞥了他一眼,道:“君为轻,民为贵,这不是你昨天教我的吗?怎么?现在又觉得不合适了?”于谦很是尴尬:“喀,殿下……不对,公子仁民爱物,自是德政纶布之举,只是过于弄险。”

太子看了看躺在地上的他们,突然又轻轻叹息了一声:“先前我不曾了解,民间疾苦到底什么样子……我这么救他们,只是求个心安吧。”

紧接着,朱瞻基把在水牢里的事讲给于谦听,听得于谦冷汗涔涔。原来刚才的情况那么紧急,难怪太子握不稳钥匙。

“你又是怎么回事?”太子问。

于谦先把苏荆溪对汪管事的怀疑说了一遍,朱瞻基连连称赞:“吴定缘果然没看错人,全靠她了。”于谦又道:“我们本打算赶到别业,见机行事。没想到走到大槐树路口,居然碰到了她未婚夫郭芝闵的父亲,淮左大儒郭纯之。他从泰州来瓜洲,是为了赴今晚汪极的宴请。”

朱瞻基一皱眉,居然有这么巧的事?

但仔细一想,也不算巧。当初没有郭芝闵那一句“何曾食万,今见之矣”的铺垫,汪极便送不出那条满是火药的宝船。既然郭、汪之间有勾结,那么郭父作为汪极的座上宾,也不足为怪。

“郭纯之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自家没过门的儿媳妇。他问苏大夫在这里做什么,苏大夫告诉他,他儿子郭芝闵在南京横死,凶手就是汪极。”

“……他会相信吗?”

“开始是不信的。但苏大夫讲了一段故事。她说她寻夫到南京,发现郭芝闵在家中离奇遇害,她为了给丈夫报仇,深入调查,发现与太子宝船之事牵连。她苦苦追踪到扬州,发现真凶正是汪极,他为掩盖谋害太子的线索而灭口——好家伙,都能写一出义妇为夫报仇的杂剧了。”

饶是朱瞻基心事重重,听到这里也乐了。

“郭纯之听说儿子竟卷入太子谋刺案,无比震惊。他在车上细细询问了几遍,奈何苏大夫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的,再加上我这个右春坊右司直郎也站出来做证,老头子终于笃信无疑。于是,鹤山先生把我和苏荆溪扮作他的苍头和婢女,一同前去汪府对质。”

“可只靠你们三个,怎么斗得过汪极?”

“这附近不是有很多名士别业吗?苏大夫从沿途各家的花圃里,采摘了几种毒性相配的花草,伪作花茶。虽是急就,但有鹤山先生的大名遮掩,足可以瞒过汪极。”

“现在成了?”

于谦看看竹轩方向:“应该是成了。我们之前商量好的,一进汪府,苏大夫和郭纯之去对付汪极,我则以苍头身份,到处打听你们的下落。刚才您进门之时,我正在跟那个护院套话呢。”

太子轻声说:“忠臣,真是忠臣。”于谦面色微红,正要自谦,太子道:“苏大夫真是忠臣哪,汪极与她并无冤仇,她亲身涉险,完全是为了我啊……”

于谦默默转过身躯,把吃食拿给其他几个人。三个船户狼吞虎咽地吃着炊饼,只有吴定缘一脸丧气地靠在旁边,挖着耳朵里的水。他注意到太子的视线投过来,立刻把头转向另外一侧。

没有了水牢里的黑暗遮掩,吴定缘只得再次设法避免与太子对视。朱瞻基知道原因,不过心里终究微有失落。他忽然冲那边喊了一声:“吴定缘。”

“在。”吴定缘仍旧看向别处。

“谢谢……”

听着太子向自己道谢,吴定缘仍旧面无表情地咬着炊饼。反倒是那三个船户吃得差不多了,纷纷过来跟朱瞻基躬身致谢。朱瞻基无心与他们啰唆,简单地摆了摆手,说你们以后勤谨做事,不要因为个别劣绅而负了朝廷恩典就行。

三人微微诧异,这公子哥怎么讲话如此官府腔?谢三发苦笑道:“我们得罪了汪极,就算逃得一时,家里也是待不得了,只好收拾细软与亲眷去洋上漂着。”

朱瞻基皱起眉头,他们当了逃户,若逃去外洋,九成九会成为海寇。大明太子舍命救出的百姓,最终却沦为为害大明的海寇,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可他除非亮明身份,否则什么也不能说,也什么都帮不到。看着这三个人的黝黑苦脸,朱瞻基竟有些一筹莫展。

这时一直垂着头的吴定缘忽然动了一下眼神,不知看到什么东西,他抓住于谦问道:“小杏仁,你和太……公子刚才进来之时,是上台阶还是下台阶?”于谦有些蒙,下意识答道:“从进门到这里,有那么三四段台阶要上吧,不过每段就五六级的样子,抬腿即到。”

吴定缘蹲下身子,把手掌按在地板上,眼神一阵闪动。过不多时,他复抬起头来,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狠戾:“公子既然进了汪府,绝不甘心只拿到一封荐书就离开吧?”

“自然,我恨不得生啖汪贼之肉,睡寝汪贼之皮!”朱瞻基恨恨道。

“你们三个,一定也不甘心这么逃去洋上沦为贼寇吧?”

三人面面相觑,嘀咕了几句。末了还是郑显悌双手一拱,道:“若汪极不追究,我等自然不必去吃那苦头了,可这怎么可能?”

“汪管事吞走了我那一袋合浦珠子,也还没还回来。”吴定缘缓缓道,“杀人的,夺财的,盘剥的,我这里有一个办法,管教咱们都能称心如意!”

说到这里,他手掌一拍铁栅盖门,湿漉漉的面孔凶相毕露。

这些破落户不知道,他们的目标此时在竹轩里正陷入一阵愕然。

“郭御史他……死了?”

郭纯之的拐杖,直直戳着汪极的胸口:“莫要作伪!荆溪,你说给他听!”

苏荆溪上前一步,道:“五月十七日,太子驻跸扬州,你在游船上设宴款待。因我夫君的一句戏言,你将游船送与太子。是也不是?”

汪极点头,这是众目睽睽之下的事,没必要否认。

“五月十八日清晨,太平门内御赐廊有一座屋舍倒塌,死者正是我夫君。经应天府勘验,他死时身在榻上,身着官袍,可见是先为人所杀,后被梁柱所砸。五月十八日午时,太子所乘宝船在东水关离奇爆炸,东宫幕僚、南京百官几无幸免。”

汪极神情并没有任何波动,不知道是药效缘故,还是若有所思。

“若无你的安排,太子宝船怎会藏有火药?若无我夫君的一句戏言,你又怎么名正言顺把船送给太子?你杀他,是不是为了灭口?”

苏荆溪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只不过把郭芝闵之死与汪极刻意相连。汪极听到这个指控,不由得眼皮一翻,道:“郭御史远在金陵,我怎么去杀他?”

在郭纯之听来,这句等于坐实了两人合谋之事,气得手里的拐杖几乎都快握不住了,道:“你真是无君无父!狗胆包天!罔顾郭、汪两家世谊,竟把我儿拉下水去谋刺太子,这是要诛九族的大罪啊!”

汪极似笑非笑,缓缓开口:“鹤山先生,郭御史可不是我拉下水的。明明就是他先来找上我的。”

“胡说!他一个慎独勤谨的孩子,怎么会做这种大逆之事!”

“呵呵,您的学问我是钦佩的,不过齐家教子这方面就不敢恭维了。别的不说,你可知道郭御史每个月要来扬州几次?偷偷养的瘦马,又有多少个?”汪极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苏荆溪。苏荆溪做出一个震惊的反应,眼神却没那么讶异。

郭纯之怒道:“荒唐!他一个月俸禄才多少?哪里养得起?”

“儿子在外胡闹,可怜爹妈还以为是君子。”汪极嗤笑,“他养不起,自然有金主供他放浪形骸。实话跟您说吧,这一次,正是那位背后的金主让他来找到我,一起共襄盛举,图谋大事。要说灭口郭御史,也该是那位金主动手才对,哪里轮得到我?”

“他背后的金主是谁?!”

汪极阴恻恻道:“鹤山先生,您读了那么多史书,难道还猜不出来吗?敢对太子动手的人,图谋的可不是什么官位或钞银,而他们,又岂会只对太子动手?”

郭纯之双眼一圈的褶皱骤然撑开,简直不敢相信耳朵里听到的话。汪极的笑意,变得更加狰狞。

“如今太子已亡。不出旬日,天子驾崩的消息也该传来了。新君当立,您是想做方孝孺还是解缙,可是要三思啊。”

“你!”

方孝孺和解缙均是当世大儒。方孝孺不忿永乐皇帝谋篡,被诛灭全族,解缙原本是建文帝的翰林待诏,后来归顺永乐皇帝,官至大学士。汪极抬出这两个人名,可以说是赤裸裸的威胁。

郭纯之怒不可遏,可偏偏拐杖没法戳进半寸。汪极的言辞正中他的顾虑,痛失爱子固然心痛,可他也是郭家的族长,行事必须考虑后果。

“您杀掉我,简单得很。但想想日后你郭家男丁腰斩而亡的画面,想想你郭家女眷在教坊司的日子,想想吧,想想。”

汪极四肢动弹不得,嘴角却满是得意。他眼看着这个老人在打击之下,一点一点退缩,脊背也一寸寸佝偻起来。这景色真美,他在生意场上纵横了几十年,最享受的不是什么奢物美色,而是这种击垮对手的快感,胜过一切春药。

一个老学究,玩人心岂是他的对手。

当啷一声,拐杖从郭纯之手中掉落在地,老人捂着胸口缓缓朝地上瘫去。苏荆溪面色一变,赶紧过去搀扶。显然郭纯之是压力过大,以致胸痹骤发。此间没有药物,她只能把郭纯之右臂抬起,反复按摩郄门、内关,试着缓解痛楚。

汪极哈哈大笑,他犹嫌不够过瘾,又添了一把火,道:“其实这一次我设宴款待,本来也是想跟你老人家透底的。你现在可没选择:投靠了新君,你儿子就是殉于王事的忠臣;若你还想做洪熙的忠臣,呵呵,你也配!是你儿子把太子炸得粉身碎骨……”

说到一半,声音戛然而止。

三个人从竹轩外头推门而入。为首那人披着一身护院短装,光头上沾着几绺水草,样貌狼狈至极。那一张满怀愤恨的熟悉面孔,却令汪极一瞬间如坠冰窟。

“太……太子?!”

一个本该成为秦淮水底游魂的家伙,突然出现在面前。汪极若不是四肢麻痹,只怕会从椅子上跳起来。

“你说谁粉身碎骨啊?”朱瞻基看向这个两天前还对自己卑躬屈膝的商人,神情冰冷。

于谦快步过去,帮着苏荆溪把郭纯之搀起来。两人四目相对,她轻轻摇了一下头,表示回天乏术,那硕儒居然就这么被气死了。于谦不由得扼腕叹息,郭纯之是淮左大儒,学术极有造诣,这一闹,可是极大的损失。

太子此时顾不上去看那老儒,他径直走到汪极面前,面带讥笑道:“都说盐商富贵,本王还不信。今天我才见识到,这别业可比皇家园林气派多了。”

汪极的脸颊剧烈地抽搐起来,他的一切自信都建筑于太子之死上。如今太子活生生地跳出来,这位见惯风云的大盐商,竟连五官都不知该如何控制了。

“怎么会,怎么会……”他嘶哑着嗓子。想不通整整一船火药,居然都炸不死太子。

朱瞻基冷笑道:“该死的没死,害怕了?我在南京城里被朱卜花追了整整一宿,这才勉强逃出来。这么大的事,怎么你的同伙没来得及通知你吗?还是说,你在他们心目中,根本没那么重要?”

他对汪极的恨意澎湃到了极点,不想施以酷刑,而要用言语一句句剐掉这个奸贼的一切。

不料汪极听到这一句,反倒平静下来,道:“殿下莫非以为我们这些人都是歃血为盟的兄弟,彼此之间肝胆相照不成?”

朱瞻基眉头一挑,隐隐觉得自己似乎犯了个错。

“我们彼此之间,从来没有信任可言。参与到这件事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方势力,都知道自己只是一枚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如此幼稚的挑拨,怪不得别人说殿下你望之不似人君。”

汪极注意到,最后这句话明显刺痛了太子。他心中顿时有了计较:“您在宫里听了太多经筵,真以为那群腐儒能讲透什么道理啊。告诉你,天下之事,从来不是靠虚无缥缈的忠义,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利益来聚拢人心!各怀鬼胎怕什么,貌合神离怕什么,只要利益一致,就不怕事情推不下去。”

说着说着,汪极双眼中的恐惧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坦率的狂热。

“利益?那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朱瞻基质问。这个疑问他早就有了,汪极已富极江淮,到底什么好处能让他投入一场风险巨大的阴谋中来。

“好处?呵呵,当然就是迁都之议的废止。”

这个答案出乎朱瞻基的意料。可稍一思索,便能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倘若京城迁回南京,南北漕运量必然锐减,那么汪极苦心经营起来的诸多黑白产业,比如船运租赁、私盐贩运等,便会化为乌有。

朱瞻基忍不住高声斥责:“你的那些产业不是违背国法,就是鱼肉百姓,本也合该整治,难道还有什么冤屈吗?”汪极从唇边露出一丝冷冷的讥笑:“若太子你只有这种见识,那还是别登基的好,登基了也只是让大明多一个庸主而已。”

朱瞻基的心火“腾”地爆燃起来,狠狠地抽了汪极一记耳光,力度之大,连他的身子都被抽得向后一震。汪极嘴角流出一丝血来,脸上的讥讽却越发浓郁,继续道:

“太子殿下,你可知道如今南北漕运每年官运多少米粮?五百万石!为了把这五百万石从南方运到京城,要造多少漕船、雇用多少漕工?河务上要养多少脚帮、闸工、纤夫?沿途要修多少水次仓?各地州县的征调解送,要动员多少徭役?朝廷每年要拨付多少疏浚钱、治黄钱和轻赍银?”

朱瞻基甩着生疼的手掌,不明白这个盐商到这会儿了,还大谈什么数字。

“漕河之上,每一个环节都流金淌银,多少人攀附其上,赖此为生。你朱家迁回金陵之后,漕运必废,这些人会怎么想?”汪极越说越亢奋,“殿下你真以为只有我对你起了杀心吗?断人财路,如杀父母,没有我,也有李极、王极……谁敢言迁都,谁就是漕河之上的公敌!”

朱瞻基忍不住又重重抽了他一耳光,道:“放你的野獾屁!漕运费用浩大,百姓不堪重负,迁南都而罢漕运,上利朝廷,下惠万民,群臣朝议已把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父皇因此才下定决心。皇烛之照,你这样的蠹虫也配评论?”

“嘿嘿,大义归大义,利益归利益。太子你总是把两者混为一谈,难怪不成器。”汪极哈哈大笑起来,“国家用度,百姓安危,关我一个盐商屁事?反正谁动了我的馒头,任你是皇天老子,也要扳上一扳。不只是我,整个漕河如今就是一条巨大的鼍龙,谁想要碰它,就一定会被狠狠咬上一口,除死方休——这才是天下的至理!你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太子,能理解吗?”

朱瞻基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白。他想起苏荆溪此前提过,南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对于迁都颇为惶恐,间接导致了朱卜花的夺权。原来漕路之上,也是暗流涌动。

东水关前那一通爆炸,不是来自几个宵小的歹意,不是来自篡位者的野心,而是迁都之议掀起的无数暗流汇聚后的必然结果。那个幕后黑手竟利用父皇的迁都之议,把所有反对者都绑到了一条船上。

“你爹就是个天真的蠢材!什么迁都废漕,体恤民力,简直可笑至极!真以为钱是省出来的吗?连村头的货郎都明白,银钱如水,唯有流动才能活起来。漕河一废,南北断绝,天下顿成死水一潭,他一个夯胖子知道后果吗?”

汪极越说越亢奋,竟直斥起皇帝来。

于谦发觉太子的情绪有些动摇,赶紧过去低声提醒道:“殿下,不要被这个反贼的话所惑!他是故意的。”他见朱瞻基怔怔还未恢复,索性主动上前,大着嗓门呵斥道:“你如今穷途末路,快说出是谁主使,或者还能获得宽宥!”

汪极突然抬头狞笑,道:“太子你一个将死之人,何必知道这么多?”

话音刚落,他猛地向后仰去,连人带椅子翻倒在地,随即竹轩里传来一声“嘎啦”,地板上突然出现一个黑漆漆的方洞。吴定缘发觉不对,向前抢去,可惜终究慢了一步。汪极直接翻入洞中,随后一扇铁栅门弹转而起,牢牢盖住洞口。

吴定缘俯身去拽,发现铁栅门内侧被粗大的铁闩卡住了。除非拆掉整间地板,否则绝没法从外侧掀开。

这东西叫作秘阁,民间也叫寄命,是江南大户家里颇流行的保命之屋。倘若遇到盗匪强梁入宅,情急来不及报官,主人便会携带家眷细软钻入秘阁之内,内有机簧封锁,外连铜铃示警。寻常兵刃根本撬不开,令强人知难而退。

汪极作为扬州盐商,家里暗藏几间寄命,实属平常。他刚才中了苏荆溪的毒,四肢麻痹,所以故意引动郭纯之与太子发怒。只要他们一动手殴打,迫得身躯后移,他便能勉强摸到暗藏旁边的机关,打开地板下的秘阁。

朱瞻基没想到这家伙死到临头,居然还能翻盘。他冲到铁栅盖门前,双足又踏又踹,那盖门却纹丝不动。汪极的声音从铁栅盖门的宽大缝隙中传出来:“没用的,太子殿下,这秘阁是铁浇铜铸,凭你们几个人是打不开的!”

“可你也别想离开这乌龟壳!”朱瞻基喝道。

“我用不着待太久。”汪极得意扬扬,“铁门一关,连着正厅的铜铃就会响。等我家护院一到,你们都得死!朱卜花在南京城没杀成你,我在扬州替他完成便是!”

汪极有意停顿了一阵,却没听到期待中的惊骇与绝望。透过铁栅,他注意到那个叫吴定缘的瘦高男子,正充满怜悯地注视着自己。凭借多年阅人经验,汪极感觉那是一种注视死人的怜悯。

“下辈子搞阴谋,记得提前查查皇历。”吴定缘伸出一根指头,晃了晃,“今日不宜入土。”

他的话音刚落,只听竹轩外面传来一种古怪的声音,低沉隆隆,似是远方在敲响鼙鼓,又似巨兽在蓄势沉吼。这声音绵绵不绝,无处不在。汪极听到,门外几只白鹤发出清脆的唳叫,拍打着翅膀要飞起来,似乎预感到什么危机。而竹轩里的其他人,似乎一瞬间都离开了。

没过多久,汪极听得更清楚了。原来这是水声,准确地说,是江水奔涌之声。这声音他太熟悉了,不知有多少次,他在清晨站在邗江岸边俯瞰漕运,水声越响亮,江流越丰沛;江流越丰沛,他柜上的钞银便收得越多。

如今这美妙的声响,却化作无常的足音,由远及近,直逼而来。

不过几个呼吸的间隙,一圈白花花的江水奔涌至盆地边缘。水性善下,江水一见到“临花藏池”这种低洼盆地,便如猛虎一样狂性大发,咆哮着狠狠扑下。巨大的水流化为最残暴的流寇,踏平了沿途的一切花草,冲垮了竹轩,然后向轩下的秘阁里疯狂地灌入。

汪极拼命想挪动手臂,打开头顶的铁栅盖门,可四肢沉重呆滞。这个牢固无比的秘阁,此时却成了催命的棺椁。汪极还没来得及发出最后一声绝望的呐喊,整个空间里便被江水灌满……

此时朱瞻基、吴定缘等人已经攀到了藏池的边缘高处,他们目睹江水倒灌而入,迅速把整个藏池填满,形成一个小小的圆湖。湖面浮满了凌乱的散碎花瓣,那两只之前惊走的白鹤,从天空盘旋几圈,徐徐落回到湖面,宛若执幡的祭童。

一代盐商,就这么死在了自家的寄命里。纵然这些人与汪极有着深仇大恨,一想到水底竹轩如今的惨状,不免都有些唏嘘。

江水灌满了藏池之后,仍不罢休,继续蔓延扩散。汪家别业转瞬间便成了一片泽国。吴定缘他们站立的这一片土坡,也只剩坡顶一片旱土,眼看也要没顶。

远处一条舢板飞速而至,谢三发与郑氏兄弟在船里卖力地撑着篙。他们虽然体力衰微,到底是经验老到的船户,把舢板使弄得像一只水跳蚤,很快划到坡顶附近。

“怎么来得这么晚?就是王八也该爬来了。”吴定缘不满地说。

三个船户连连作揖告罪,脸上的兴奋却遮掩不住。大敌一去,他们不必去做逃户了,挨几句骂不算什么。谢三发赶紧招呼众人上船。朱瞻基一撩袍子先踏上去,回首对吴定缘高声笑道:“好你个吴定缘,简直成了水淹七军的关云长啦!”

吴定缘戏文听得不多,不知太子这一句是夸赞还是嘲弄,索性转过脸去,装作去观察水流去向。

这一场离奇的洪水,确实要归功于吴定缘。

他被朱瞻基救出水牢之后,注意到一件怪事:那个被踹翻的酒坛子,酒溢出来,却朝着别业方向流去。这太奇怪,按说水牢多是修在宅邸里的低洼处,酒水应该朝那边流,这个流向却是相反。

吴定缘又问过于谦,发现他从别业跑到水牢,要上几段台阶。换句话说,别业的地势居然比水牢要低,而水牢与邗江水位平齐,那么别业也必然比邗江水面要低。

于谦记性好,他把汪管家对“临花藏池”的介绍,一字不漏地复述给吴定缘。吴定缘这才明白,别业这个奇怪的格局,是为了照顾“临花藏池”的盆地格局。别业位置低,就可以直接从邗江引水,顺渠浇灌“花藏池”内的奇花异草。

当然,为了防止江水漫溢,别业沿江边修了一道堤坝。但对要成心搞破坏的人来说,这不是什么为难的阻碍。

吴定缘带着朱瞻基、于谦赶往竹轩的同时,那三个船户把那堵双层砖石墙彻底扒掉。这样一来,被堤坝挡住的邗江水,便气势汹汹地闯入整座别业。船户们又跑到码头上,把那条小舢板解开,划过去接他们。

众人一一上了船,舢板朝着高处尽力划去。沿途可见,别业大部分都被邗江水吞没,只有几栋高大堂宇,还露出半截屋脊,远远望去犹如孤岛一般。水中不时还有人影沉浮,看服色应该是那些护院。

可怜汪家那十几个精锐护院,他们听到铜铃响动之后,急忙赶去竹轩救主,可走到中途正撞上第一波浪头,直接被冲了个七零八落。浮上来的还算好,有几个倒霉鬼被直接卷入临花藏池的底部,给他们的主人一并殉葬。

“看那边!”于谦突然喊道。

船头数丈开外,一个人抱着半截廊柱,正在水里挣扎。朱瞻基一看,冤家路窄,正是汪管事。他吩咐郑家兄弟把舢板开过去,然后蹲在船头,笑眯眯地看向他:“汪管事,你这是在捉文虫呢?”

汪管事哪里还顾得上旁的,一迭声地喊着救命。朱瞻基指指他怀里,又指指自己。汪管事登时会意,勉强抬起一只手,从怀里把那一袋合浦珠子拿出来,交到吴定缘手里。也幸亏他今晚一直在忙活,没顾上回房间,珠子一直揣在怀里。转了一圈,物归原主。

见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狼狈样,朱瞻基突然连报复的兴致都没了。他让汪管事扒住船帮,但不许上船,吃些苦头也就算了。太子直起身来,把珠子扔给吴定缘:“你数数,少了没有。少一枚,我把他再踹下去。”

吴定缘接过去,仔细数了一回,这才往怀里一塞。

此时,苏荆溪正蹲下身子,仔细地为郭纯之整理着衣襟。一代淮左硕儒平躺在船头,气息全无。于谦扼腕痛惜不已,深为国家去一文宗而遗憾。他见苏荆溪伏尸不语,想出言安慰一下。不料她很快便抬起身子,表情平静:

“对郭伯父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于谦登时无语。

她说得一点也没错,郭芝闵参与了谋刺太子,日后太子登基之后,郭家别想有好日子过。郭纯之这一死,等于为儿子赎罪,至少郭家阖族不会被牵连。但是……你的反应也太冷淡了吧?好歹你是郭家没过门的儿媳妇,三日之内未婚夫与未来公公相继身亡,怎么口气冷淡得像在谈论两位路人。

于谦正要追问,一旁吴定缘却把珠袋甩到他嘴边,道:“你去数数珠子短没短,少管别人家闲事。”于谦悻悻地扯开口袋,转身一枚一枚数起来。吴定缘俯身下去,把郭纯之的尸身挪到了船尾,然后转身离开。

于谦这边把珠子重新点数了一遍,一抬头,看到苏荆溪伸过手来,手里是一封没拆开的信笺。

“这是什么?”

“我在郭伯父怀里发现的,似乎刚从京城寄来。”

于谦有点为难道:“私人尺素,交给他家人便是,干吗给我?”苏荆溪道:“朝堂学问之事,非民女所能插嘴。不过,郭伯父赴宴,为何要把这封京城来信带在身上?他是不是要给汪极展示?于司直熟悉官场,或许能令接下来的旅途有所参鉴。”

对太子一方来说,京城一直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除了张皇后的一封密函再无半点透露。这一封信既然被郭纯之带在身上来见汪极,很可能与京城之事有所关联。

于谦深深地看了苏荆溪一眼,把信封接过来,封皮上是两排墨字:“鹤山先生敬启,谯郡张泉”,笔法遒劲郁勃,颇得颜鲁公行书的神韵。

他还在想谯郡张泉是谁,舢板轻轻一颤,原来是船头撞到一处土岸,就此停住。于谦把信笼在袖子里,跟着众人跳下了船。信里写的什么,暂且不急着看,于谦想到眼下还有一桩更重要的事:“公子,咱们接下来怎么找船呢?”

干掉汪极,固然快意至极,但也断绝了拿到荐书的可能。眼下距离进鲜船出发只有一个多时辰,深更半夜,去哪家大户再去弄一份推荐?

朱瞻基皱着眉头,看了一眼扒在船尾的汪管事,说要不让他去送我们上船?但这个建议立刻被吴定缘否决。汪家别业覆没之事,天亮之前就能传遍整个瓜洲。这时你让汪管事带人上船,卫所必然生疑,反而更加危险。

“可是,若赶不上这趟船,就来不及了啊。”于谦焦虑地原地转着圈子,感觉脑袋一阵涨大。

这时,一个意外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你们是要去京城吗?”

众人一起抬头,发现讲话的居然是郑显悌。郑显伦一扯弟弟袖子,道:“那些人讲话,你乱插什么嘴!”吴定缘视线扫过去,淡淡道:“你弟弟比你有见识得多,让他讲。”经过这一场小洪水,郑显伦对吴定缘十分忌惮,吓得立刻缩起脖子。

吴定缘看向他,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急着赶去京城?”

“这个时辰能出港的,只有直入京城的进鲜船。”郑显悌老老实实地回答。

吴定缘微微点头。他在水牢里就看出来了,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跟那两个懵懂夯货不一样。于谦抢着问道:“那么,你们有办法送我们上船吗?”

“没有……”

“那你们能送我们去京城吗?”

郑显悌有点羞赧地抓了抓头发,道:“京城太远,我们可送不动,但可以把公子送到淮安。我们家每年都要走几次淮安,对这条线惯熟得很。你们到了那儿,再找船北上也不迟。”

于谦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案。可他随即眼神又黯淡下来,道:“你们几个穷船户,哪来的船?”郑显悌道:“几百料的漕船我们没有,但自家的乌篷泥鳅船,总是有几条的,装四个人足够了。”

“可是民户的小船,能走漕河吗?”于谦又提出一个担忧。如今漕水不足,官船发得尚且不多,漕运衙门怎么会让民船使用?

郑显悌嘿嘿一笑,道:“您有所不知,从瓜洲到淮安清口这一段运河,叫作湖漕。沿线有江都的邵伯湖,泰州的张良湖、甓社湖,再往北则有界首湖、氾光湖、宝应湖等。湖面宽阔,水道纵横,官家的巡检根本抓不过来。咱们不装货,只装人,吃水没那么深,可以从浅滩穿湖。走私盐的水路,两日之内准保能到淮安。”

他侃侃而谈,显然十分熟稔。于谦听了这话,觉得大为欣喜,可又隐隐觉得好像不该为这种违法之事高兴。朱瞻基却没想那么多,一拍巴掌,道:“你很好,很好!”

郑显悌半跪在地,双手抱拳,道:“我等被公子救得性命,免去逃户之苦,这是大恩情。船上人家,讲究有恩必报,金龙四大王才不会责罚。”

这个金龙四大王是漕河的河神,一抬出他的名号,谢三发和郑显伦也只好一起跪下感谢。朱瞻基连声说,不必不必,可脸上那点微微的得意遮掩不住。日后写入史册,又是一段君贤民忠的佳话。

看到此情此景,吴定缘在一旁轻哼了一声。他知道郑显悌这小子肯定觉察出点什么,所以才如此热情。不过,为了能尽早离开,这点小心思便由他去吧。

说到小心思,吴定缘朝搁浅的舢板上瞥了一眼。只见苏荆溪守在郭纯之的尸身旁边,一言不发。他踱步过去,站到船边,道:“要我帮你把尸体抬下来吗?”

“不必了,留在舢板上好了。出发前我会请人给郭家捎个信,让他们来收殓。”苏荆溪淡淡道。

“你一点都不难过?”

苏荆溪促狭地看了他一眼,道:“你刚才还嫌于谦多管闲事,怎么自己也这样?茶水凉暖各人知。你到处打听别人的心事,到底有什么居心?”

这是在宗伯巷前,吴定缘顶苏荆溪的原话,现在被她一字不改地扔回来了。吴定缘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他跟这女人交谈从来没占过上风。

两个人就这么站在水边,久久不语。一阵夜风悄然吹过,薄薄的云霭就此散去。邗江上空,一条壮阔的银河显露出峥嵘。无数星斗高悬夜空,熠熠生辉,那光芒如佛法庄严圆融,如道经精微纯澈,汇聚成一种让人坦诚的莫名氛围,笼罩在大地之上。

吴定缘仰望着星空,忽然开口道:“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说我藏的心事不能靠喝酒来解决,举杯浇愁不能愁……”

“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李太白的。”苏荆溪忍不住掩口笑了起来,边笑边去纠正。

“好吧……做人坦诚以对,心无负累。我今天在水牢里,对太子把心事都说了,就是跟你说一声。”

“哦?那倒真是一个坦诚的好地方——感觉有没有好点?”

吴定缘苦笑道:“后来的事你也知道,哪里顾得上想这个。”他停顿了片刻,又道:“但确实舒服一点了。”苏荆溪鼓励地拍了拍他肩膀,道:“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分享心事的意愿,便是一个好的开端。”

“那你呢?”

苏荆溪的动作一下子僵住了,她转过脸来,月光下的轮廓多了几分柔和,说道:“我怎么了?”吴定缘叹了口气,他决定还是不绕圈子了,说道:“别以为我看不出。你,一直在试着控制我们,你到底想干什么?”

在整个逃亡队伍里,苏荆溪一直非常低调。吴定缘回顾了逃亡过程,发现这只是她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她总在关键时刻点上那么一句,不动声色地引导着其他三人,然后把自己隐藏起来,像一个无关的局外人。朱瞻基和于谦对此几乎没有觉察。即使是吴定缘,若非刻意留心,也很难发现身上那条淡淡的被牵引的丝线。

“不愧是在金陵屡破奇案的人,真是目光如炬。”

“别岔开话题!”吴定缘冷着面孔道。

“到目前为止,我可曾害过你们吗?”苏荆溪反问。

“没有,但不代表将来没有。”

“那,要不要我也对着那香炉起个誓?”

“我们金陵有句话:心诚拜神像,心杂拜泥头。你心里如果不诚,拜什么都是泥头,起誓又有何用。”吴定缘停顿了片刻,“你听到未婚夫身死,看到未来公公去世,只是略有惊讶,可在神策闸前,一提到那个王姑娘,心神大变。你这么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怎么会那么失态?那个王姑娘到底是谁?”

果然,苏荆溪的面孔在霎时间动摇了,那层从容的神情出现了几丝龟裂,露出一丝曾在朱卜花前展露出的怨毒。她徐徐从舢板上站起身来,抬头看向夜空。星光映入双眸,如同照彻清冷湖底,牵引出了两道幽深的目光。

吴定缘警惕地把手放在腰间,随时准备防备她又发疯。不料苏荆溪深吸了一口气,却先问了个古怪问题:“告诉我,你为何要保护太子?”

“为我爹报仇,还要去救我妹妹。这你不早知道了吗?”吴定缘有点莫名其妙。苏荆溪道:“我和你一样,也是为了给一个人报仇,才会北上京城。”

苏荆溪刻意站开了一点距离,双眸视线从天空稍稍平放,看向北方黯淡的地平线。目光中有锋锐、有悲伤,还有因悲伤而产生的坚韧。不知为何,吴定缘心中一动,似乎从这目光中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自己渴盼已久却迟迟不愿触碰的力量。

他的肩膀不期然地放松下来,苏荆溪的眼神没有丝毫作伪,她说的都是真的。

“你疑我有私心,这是对的。就算去向太子、于司直告发,我也毫无怨言。”苏荆溪定定道,“不过,我相信你会理解我,也只有你能理解,当一个人失去了一切之后,复仇意味着什么。我们原是同路之人。”

这一句话,如同一把重锤敲在吴定缘胸口。苏荆溪微微一笑,只是那笑容有些疲惫。“也许,再遇着像汪家水牢那样的处境,你我之间也会变得更坦诚一些,但不是现在。”

她说这些话时,眼神始终看向北方。远处夜色如墨,江山模糊。吴定缘不知道在这个方向她能看到什么,或者说,她想看到些什么,但他没有再问。

“我会一直盯着你。”他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