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黄帝内经 > 下卷 灵枢篇 岁露论 >

下卷 灵枢篇 岁露论

【题解】岁露,是指一年之内风雨的情况。本篇主要论讨了天文气象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所产生的影响,故篇名蔓"岁露论"。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乏发以时,其故何也?岐伯对日邪客于风府,病循膂而下,工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故其病稍益至。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嘲,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次日乃稽积而作焉。

黄帝日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其卫气日下一节,则不当风府奈何?岐伯日风府无常引,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

【提要】本段讨论了疟疾发作时间有早有迟的机理,指出疟疾的发作是卫气与邪气相搏结的表现。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医经中曾说,夏天伤于暑邪,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然而疟疾的发作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暑虐之邪是从督脉的风府穴侵人人体,然后从颈项沿脊椎下行,而人体的卫气,一日一夜之间行于人体五十周次,月初时按常规首先会合于风府穴,与稽留于风府穴的邪气相遇,疾病就会发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气的会合,循着脊椎逐日下行一节,这样卫气与邪气相遇,就一天晚于一天。因此,疟疾的发作时间,也就一天一天地向后推迟,因为邪气已先期稽留于人体的脊背。每当卫气运行到风府时,则腠理开泄,邪气便乘虚深入,则疾病发作。邪气日益深陷,卫气逐口下移,所以疟疾发作常常是一天晚于一天。卫气的运行,月初首先出人会合于风府,然后每天沿脊椎下行一节,到第二十一日,下行到尾骶骨。第二十二日,入于脊内,流注于伏冲脉。由此转为上行。这样到月底移行九天,上出于左右两缺盆的中间。由于这段时间卫气上行逐日升高,因此发病的时间,就一天早于一天。至于邪气深陷内迫于五脏,并累及募原的,是邪气已人里,由于距离体表较远,不能及时与外出的卫气相搏,病就不能每日发作,所以发病迟缓,以致于到第二天才会聚集发作一次,而形成间日疟。

黄帝说卫气每当运行到风府时,就会使腠理开发,邪气便乘虚侵入而发病。但卫气逐日下移一节,这样就不是每天在风府处,为什么疟疾还会发作呢?岐伯说邪气侵入人体,并没有固定的部位。也就是说,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在风府穴。卫气每日下行一节,其相应的部位,腠理必定开放,只要邪气留止在这个地方,必然引起邪正交争的反应。所以凡是卫气运行出入而邪气羁留的地方,就是发病的所在。

【按语】《内经》认为,疟疾的发作是因疟气与卫气相迫所致,《素问.疟论》云"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故病作"。本篇亦云"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由于卫气昼行于陽,夜行于陰,出入有时,与疟邪之相搏亦有时,故其发作有迟早、一日或间日发的区别,其关键在于邪气深浅、病情轻重。即感邪浅,病情轻,呈当日发作;感邪深,病情重,则发作推迟或间日发,为疟疾辨别病证轻重、施法用药提供依据。

【原文】黄帝日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常在,而疟特以时休何也?岐伯日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也。帝日善。

【提要】本段讨论了风病与疟疾的症状各不相同的病理原因,从而提示了疟邪是一种独具特点的致病因素。

【白话解】黄帝说讲得好。风邪所引起的疾病和疟疾才1似而同属一类型,但外感风邪的病证,常常持续存在,而疟易的发病却有间歇地定时发作,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因蔓风邪常停留在肌表组织之间,卫陽之气不时地与之交争相搏所以证候表现呈持续性,而疟疾病邪能随经络深入,搏结亍内。所以,只有卫气行至疟邪所在之处,引起抗御病邪的反应时,疾病才会发作。黄帝说讲得很好。

【原文】黄帝问于少师日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萑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少师答日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A深,其内极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癀也徐以迟。

【提要】本段强调了人体内因在发病中的决定性作用。

【白话解】黄帝问少师我听说四时八风伤害人体,本味有寒暑气候的不同。寒冷时,人的皮肤紧束,腠理闭合;暑妫时,人的皮肤弛缓,腠理开泄。在这种情况下,贼风邪气是乘人体皮腠开泄而侵入的呢,还是必须遇到四时八风反常的气候才会伤人呢?少师回答说不尽是这样。贼风邪气侵害人体,并不按固定的时间,刻板地依据四时八风的规律,但必须是人体皮腠开泄时,才会乘虚而人,这时人体内部往往精亏气虚,卫表不固,邪气容易深陷。在这种情况下,病情就要严重些,发病也较急促。如果在皮腠闭合时,即使邪气侵入,因人体正气不亏,也只能逗留在表浅部位,病势就会较轻,发病也比较迟缓。

【原文】黄帝日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师答日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黄帝日可得闻乎?少师日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1],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2],烟垢著[3]。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瞧理[4]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提要】本段指出由于人的腠理开闭、气血的内外虚实、

皮肤的致密与疏松、肉腠的厚薄等均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故导致发病亦有一定的时间性。

【注释】

[1]人血气积积,宜作"精",故此句的意思是血气充盈流利。

[2]郄闭的意思。

[3]烟垢著形容皮肤脂垢较多,有体肥表固的意思。

[4]瞧理指皮肤的纹理。

【白话解】黄帝说有时气候寒温也适度,人本身也能恰当地调节衣着,人体腠理并没有开泄,然而也有突然发病的,其原因是什么呢?少师回答说你不知道邪气侵入的原因吗?人们虽然处在正常的生活中,但腠理的开闭缓急,也是有内在的原因和一定的时间的。黄帝说可以听你谈谈吗?少师说人与天地自然变化密切相关,口月运行亏满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所以,当月亮满圆的时候,海水向西涌盛形成大潮。此时人体气血也相应地充盛,肌肉坚实,皮肤致密,毛发坚韧,腠理闭合,皮肤润泽固密。在这个时候,即使遇到贼风邪气的侵入,也较表浅不会深陷。如果到了月亮亏缺的时候,海水向东涌盛形成大潮,这时人体气血相应虚弱,体表卫气衰退,外形虽然如常,但肌肉消减,皮肤弛缓,腠理开泄,毛发残脆,肉理疏薄,皮肤纹理粗疏而表虚不固,在这个时候,若遇到贼风邪气的侵袭,就容易深陷入里,发病也急暴。

【原文】黄帝日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答日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黄帝日层闻三虚。少师日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帝日愿闻三实。少师日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习气,不能危之也。黄帝日善乎哉论!明乎哉道!请藏之主匮,命日三实。然此一夫之论也。

【提要】本段主要讨论了三虚、三实的问题。

【白话解】黄帝说有人得病呈暴发性,或是突然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少师回答说如果人体素质本来虚弱,又遇至三虚的情况,内外相因,所以出现暴病暴死。如果处于三实自环境,就不会为邪气所侵害了。黄帝说我想听一听什么叫千三虚。少师说时逢岁气不及的虚年,又时值月晦无光,以四时气候失和,在这种条件下,最容易感受贼风邪气的侵袭这种情况称为三虚。所以,如果不了解三虚的理论,即使医毫知识达到相当的高度,但往往因这一点而像粗率庸俗的医生一样了。黄帝说那什么是三实呢?少师说时逢岁气有余的蜃年,又逢月望满圆,再遇到四时调和的气候,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危害人体,这就叫做三实。黄帝说这是多么深刻的蓟理啊!你讲得也很透彻。请把它珍藏在金匮之中,命名叫做三实。不过,这只是指个别人疾病的单发情况而言。

【原文】黄帝日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型师日此八正之候也。黄帝日候之奈何?少师日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硼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其立春,陽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臣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1]者矣。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日遇岁露[2]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

【提要】本段指出不符合时令季节的反常气候对人体的届害极大,另外,提出人们的劳逸起居状况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

【注释】

[1]经气结代邪气留而不去为结,当其令而非其气为代。即指上文的两邪相合,留结于经脉之中而不去,发生疾病。

[2]岁露是指一岁当中能摧残万物、侵害人体的非时之风雨。

【白话解】黄帝说我还愿意昕一听在一年之中,有许多人得相同的病,呈流行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少师说这主要靠观察交立八节时,四正、四隅气候的正常与异常对人体的影响。黄帝说根据什么去观察呢?少师说这种观察气象的方法,通常是在北斗星指向正北方的子正之位,太陽运行黄道北极,时间交至冬至,到了这一天,如果有风雨天气的出现,并且风雨从南方来的,叫做虚风。这是能够伤害人体的贼风邪气。如果风雨来时正在半夜,人们都居于室内安睡,邪气无从冒犯,这就预示着当年很少人生病。如果风雨出现在白天,人们多在室外活动而防范松懈,就容易被虚风邪气所中伤,因此生病的人就较多。假如在冬季感受了虚邪,由肾深潜入骨而不及时发病,形成伏邪。到了立春,陽气逐渐旺盛,腠理开泄,那么伏邪就会待机发动,倘若再遇到立春这一天刮来的西风,人们又会被这种反常的气候再度中伤。因此,伏邪合并新邪,留结在经脉之中,两种邪气交结,就会发病。诸如此类,凡是正交八节之时迎面而来的不正之气,都会给人们带来普遍的危害。一年之内出现的这种异常的风雨,称为岁露。总之,一年之中气候调和,或很少有异常气候的出现,人们患病的就少,死亡的也少。反之,一年之中寒温不时,风雨不调,人们患病的就多,死亡的也多。

【原文】黄帝日虚邪之风,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少师答日正月朔日引,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风从南方来,命日旱乡,从西方来,命日白骨,将国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风从东方来,发屋,扬沙石,国有大灾也。正月朔日,风从东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天和温不风,籴贱,民不病天寒而风,籴贵,民多病。此所谓候岁之风,饯伤人者也。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沙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

【提要】本段主要阐述根据正月初一这一天的情况,来预测一年四季中的疾病流行,当年农作物收成好坏的方法,并说明在各个季节中,凡出现不符合时令的反常气候,都能成为各种疾病流行的因素。

【白话解】黄帝说虚风邪气,给人们造成危害的轻重,根据什么去判断呢?少师回答说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月建在寅,太一在东北方的天留宫,这一天如果刮西北风,而且没有雨,人们多有生病而死亡的。正月初一早晨刮起北风,到了春天,人们多因病致死。正月初一早晨如有北风刮起,则患病的人数多达十分之三。正月初一,中午刮北风,到了夏天,就会造成疾病流行,而且多有死亡。正月初一的傍晚刮北风,到了秋天,会有很多人病死。如果这一天整天刮北风,就会大病流行,死亡的人数约占十分之六。正月初一,如果风从南方刮来,这叫做旱乡,从西方刮来,称为白骨,大病流行于全国,人们常有死亡。若这一天,风从东方刮来,就会掀翻房屋,飞沙走石,摧折树木,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灾害。如果这一天风从东南方刮来,到了春天,就会有很多人病死。如果正月初一的天气晴好,气候暖和,而无风无雨,便预示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粮价低廉、人民康泰。如果这一天的天气寒冷而有风,这是歉收年景的先兆,将会灾荒四起,粮价昂贵,人们也多灾多病。这就是说,可以在正月初一的时候,来观察天气与风向,以预测当年虚邪贼风伤人的情况。如果到了二月丑日,时近春分多风之际,春风仍不吹拂,人们每每患心腹之病。到了三月戌日,春将尽夏将来时,而气候仍不温暖,人们多患寒热之病。到了四月巳日,天陽始盛,夏天到来,如果气候仍然不热,那么人们容易患黄疸病。到了十月申日,冬天已到,陰气始盛,但气候仍然不冷,人们往往会突然发病或猝然死亡。以上所说的风,都是指那些能损坏房屋、折断树木、飞沙走石的大风。这样的风能使毛骨悚然,腠理开泄,从而伤人致底。

【按语】以上两段是以"九宫八风"的理论,预测四时风雨的变化,以分析疾病流行的情况。"九宫八风"是古代天文历法之一,称之为"九宫八风历",主要见于《灵枢·九宫八风》篇。它把一回归年定为366日,自冬至开始,将一年366日分配于八宫,规定"太一"每过一宫主45日或46日,以此将一年划分为八节。它认为"太一"过宫交节之际,都有风雨相应,谓之八风,八风之来,如与"太一"所在天区方向一致,则为天地正气,主长养万物;若与所在天区方向相反,则为冲后之虚风贼风,有害于生物人体。故有人认为,九宫八风的要义,在于指导人们在"太一"过宫之际密切观测风向,判断天时虚实逆顺,作为预防时令疾病和辨证论治的参考。本篇还以正月初一当天出现邪风方向及其发生时辰,来预测一年气候变化及疾病流行情况,这是古人的一种说法,《汉书天文志》中亦有元旦占八风的记载,其实际意义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