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善良丰富高贵 > 《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

《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1.儿时的季节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暂的。如果只看数字,孩提时期所占的比例确实比成年时期小得多。可是,这似乎短暂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悠长的时光。我们仅在儿时体验过时光的永驻,而到了成年之后,儿时的回忆又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2.那时花开

情窦初开的年龄,绽开的不只是欲望的花朵。初开的欲望之花多么纯洁,多么羞怯,多么有灵性,其实同时也是精神之花。所以,和青春一起,心灵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艺术和理想,个性和尊严,也都觉醒了。这在人人都一样。区别在后来,有的花朵昙花一现,有的长开不败结出了果实。

3.童心就是力量

耶稣说,在天国里儿童最伟大。泰戈尔说,在人生中童年最伟大。几乎一切伟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做事只凭真兴趣,不受功利和习俗的支配。如果一个成人仍葆有这些品质,我们就说他有童心,而童心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凡葆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赏儿童,二者其实是一回事。相反,那些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轨道的人,自己的童心往往也已经死灭。

4.人生一课

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做人处世,如何思考问题。不过,学习的场所未必是在课堂上。事实上,生活中偶然的契机,意外的遭遇,来自他人的善意或恶意,智者的片言只语,都会是人生中生动的一课,甚至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

5.筹划“我”

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哲学家们尚且争论不清。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拥有“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负责。

6.好运设计

在设计一个完美的人生方案时,人们不妨海阔天空地遐想。可是,倘若你是一个智者,你就会知道,最美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原来,完美是以不完美为材料的,圆满是必须包含缺憾的。最后你发现,上帝为每个人设计的方案都无须更改,重要的是能够体悟其中的意蕴。

7.生命至上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做神还是大自然。

8.华夏记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文革”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的创伤烙刻在许多人的心灵上和记忆中。有人问得有理:我们不能原谅异族造成的灾难,却为何不肯反省自己造成的灾难?如果一个人患过某种重病,我们就会探寻病因,以求根治。一个民族也应如此,唯有具备深刻的反省精神,才能保持其机体的活力和健康。

9.母亲,在我心里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每一个正常成长的人来说,“母亲”这个词意味着孕育的耐心,抚养的艰辛,不求回报的爱心。然而,要深切体会母爱的分量,是需要有相当阅历的。在年少时,我们往往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的关爱,因为来得容易也就视为当然。直到饱经了人间的风霜,或者自己也做了父母,母亲的慈爱形象在我们心中才变得具体、丰满而伟大。

10.黄土地的枷锁

在我国,对于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歧视比比皆是。这种歧视不但表现在人们的观念上和态度上,而且通过某些法规和制度得以合法化,突出的有城乡分类户籍、暂住证、收容等制度。在这些制度下,侵犯基本人权乃至残害无辜生命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正义呼声的压力下,民愤最大的收容制度已被废除。我们要看到,这类制度不只是套在农民头上的枷锁,其实也套在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因为其实质正是对人本身的不尊重。

11.爱国的尺子

常常有人举着爱国的尺子评判人,但这把尺子自身也需要受到评判。首先,爱国只是尺子之一,而且是一把较小的尺子。还有比它大的尺子,例如真理、文明、人道。其次,大的尺子管小的尺子,大道理管小道理,唯有从人类真理和世界文明的全局出发,知道本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方可论爱国。因此,伟大的爱国者往往是本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批评者。那些手中只有爱国这一把尺子的人,所爱的基本上是某种狭隘的既得利益,这把尺子是专用来打一切可能威胁其私利的人的。

12.规则比人可靠

规则下的自由,这是西方政治经济成功的全部秘密之所在。亚当·斯密曾把由此形成的无形秩序形容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引导着动机上自私的人们去做效果上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事情。我国改革的成功也将有赖于形成这样一种秩序,而关键就在于确立规则的权威。当然,规则必须是公平的,对事不对人,政府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它,否则就不成其为规则。对于几千年来习惯于人治的我们来说,要树立规则比人可靠的信念,这不啻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13.权利是这样来的

在一个自由国家中,法律的主要职能是保障公民的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光靠立法机关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公民的觉悟。这种觉悟特别表现在,当公民的权利受到某种侵损时,公民就会联合起来,要求废除为这种侵损提供依据的某项旧法律,或者制定使所受侵损的权利得到保障的新法律。这是极其鲜明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权利是最高准绳,而权利必须落实到法律。甘地、马丁·路德·金等人所倡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是体现这种觉悟的范例。中国的改革能否成功,除了别的条件之外,还将取决于这种觉悟的培育和普及。

14.站起来吧

人应该有一种基本的自信,就是做人的自信,作为人类平等一员的自信。在专制政治下,人们的这种自信必然遭到普遍的摧毁。当所有的人都被迫跪下的时候,那唯一站着的人就成了神。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在某方面——例如权力、财产、知识、相貌等——处于弱势状态时,常常也会产生自卑心理。但是,只要你拥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较容易克服这类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荡地站立在世界上。

15.向教育提问

是到全民向教育提问的时候了。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病有目共睹,有什么理由继续忍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日中国,教育是最落后的领域,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它的所作所为正是教育的反面。改变无疑是艰难的,牵涉到体制、教师、教材各个方面。但是,前提是澄清教育的理念,弄清楚一个问题:教育究竟何为?

16.读书有味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用,仿佛有了一个不会枯竭的快乐源泉,也有了一个不会背叛的忠实朋友。

17.坐看云起时

人生的幸福主要不在于各种外在条件,而在于你是否善于享受生活乐趣。生活乐趣的大小,则正如蒙田所说,取决于你对生活的关心程度。你把你的心只放在名利上,你对生活就会视而不见,生活就毫无乐趣可言。相反,你热爱生命,你用心品味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和场景,便会发现乐趣无所不在。

18.诺奖者说

我们最好忽略诺贝尔奖,用平常心听一听这些获奖者的话。你会发现,无论他们来自哪一个领域,他们所表达的都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理想,那就是和平、自由和创造。

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