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善良丰富高贵 > 心灵究竟是什么? >

心灵究竟是什么?

——龙君《心灵——大脑与内脏的对话》序

读龙君的这本书,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我像在听一位民间高人谈哲学,充满来自直觉的智慧,通俗的语言把一些复杂的道理讲得生动而明白。我未必完全赞同他的理论,不过,即使在我不赞同的地方,我仍觉得有趣,欣赏他的想象力。

古今中外的圣贤都告诉我们,人的高贵就在于人是有心灵生活的。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常常体会到,心灵有比肉体更高的需要和追求,心灵的快乐远比肉体的快乐深刻而美好。可是,心灵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它与肉体是什么关系?对此有两种常见的回答。一种是把心灵归结为大脑——因而归根结底是肉体——的一种功能,这种回答实际上是把心灵等同于理性思维能力了,作为心灵之核心的那种精神冲动恰恰完全没有得到解释;另一种是宣布,心灵的来源和性质是神秘的,用科学无法解释,我们只能假设或者相信它来自宇宙的某种精神本质,是这种精神本质在我们身上的显现。我承认,我所持的是这后一种看法。作者显然对这种回答仍不满意,他着迷于心灵生活,不甘心让这么一个给人以美妙享受的东西处在不可知之中。因此,在不惑之年,他断然从商界抽身出来,研习哲学,决心弄清楚心灵的来龙去脉,于是有了这本书。

作者找到了一个概念,他相信他借此掌握了解开心灵之奥秘的钥匙,这个概念就是能量。人不是由精神和肉体两部分组成的,其间还有能量。动物也有能量,但刚够用来维持生存。人的生命中还有多余的能量,推动人去做比维持生存更多的事。人的生命能量分为两部分,一是动物也有的生理能量,二是超出生理需要的多余能量,在精神的作用下——具体地说,在大脑所接受和处理的来自文化环境的信息的作用下——这多余的能量就转化成了人所特有的心灵能量。所以,心灵无非是人的生命能量中受文化影响的那个部分,是冠于这部分能量的一个美名罢了。

在确定了心灵即能量之后,作者便来为现代人诊病了。生命的真正目的是能量而非外物。如果能量不足,人会空虚。如果能量多余而不会用或用不好,人会痛苦。生理能量带来健康,心灵能量带来幸福。幸福作为内心感受,是对能量的感受。心灵能量又叫文化内驱力,文化内驱力得到满足,才有幸福。在生理能量满足后,追求心灵能量应该成为人的主要目的。现代人的毛病是只向外争逐功利,内在的生命能量却遭到了忽视和压抑,结果财富再多也并不幸福。

用这个观点衡量,当今教育的偏差就大了。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多品种、高品位的文化内驱力。“任何一种乐趣深入到内心中都会形成一种内驱力,这可是幸福的源泉。”尤其在儿童期,对美好感受的记忆最深,最易形成文化内驱力,应该以美育、德育为主,让小学变成艺术的天堂、爱心的乐园。现在却受功利的支配,孩子一面被作业和各种培训班压得喘不过气,另一面又从低层次的感受中寻求放松,结果是心灵萎缩。现在的学生差就差在内驱力的品种太少,品位不高,好像知道得不少,但能从中真正得到乐趣的事情不多。

我从龙君的书中归纳出了上面这些内容,觉得它们十分精彩,深合我意。用能量或内驱力概念解说心灵,也令人感到新颖却不牵强。在相近的意义上,我也曾谈到,在肉体本能之外,人还有精神本能。不过,在我的概念中,心灵能量也罢,精神本能也罢,皆具有比喻性质,只是用来强调精神性也是人性中固有的特质。我未尝想到要在人体中为心灵寻找一个器官,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器官是不存在的。因此,当作者断定内脏是产生能量的部位,因而也是心灵的所在地时,我不禁犹豫了。他运用他所了解的自然科学知识对此有一番论证,但不能让我信服。比如说,大肠有与大脑几乎相同数量的神经细胞,据此推断内心感受也许是被记忆在肠内的神经细胞里;心灵活动伴随有各种内脏活动,据此推断心灵活动由内脏活动形成,我认为都太武断。

在把心灵与能量联系起来之后,作者又进而把生命与宇宙联系了起来,给他的哲学画完了形而上学的圆圈。人身体里的能量与宇宙中的能量原是相通的,宇宙中的能量是创造生命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被词不达意地称做上帝、真主、佛等等。它在人的理解之外,不与大脑对话,只与生命对话。所谓终极关怀就是对作为生命之根的这个力量的关怀,要与之沟通,从而觉得我们有来头。一个人唯有在最深处想明白,才能获得最大的踏实感。现代人的又一毛病是与之隔绝,因而生命总是处于无根状态,在世俗中随波逐流,缺乏根本的踏实感。

再细致探究,宇宙中的能量不断聚合和耗散,有其阴阳转换的节奏,人的生命能量也须遵循这个节奏。在这一点上,作者对东西方文化作了一系列比较,大意是西方文化侧重能量的向外耗散,是功利文化,使人紧张,东方文化侧重能量的向内聚合,是超越文化,使人放松,现在的世界被西方文化主导,应该用东方文化来补救。我本人一向不赞同这类对东西方文化的笼统褒贬,在我看来,如果用作者也强调的终极关怀衡量,反倒是中国文化有更鲜明的功利品格,西方文化有更强烈的超越精神。我赞赏他打的这个比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分别是人类文化的女儿和儿子,没有好坏之分。请允许我加以引申:虽然没有好坏之分,但两性各有短长,作为女孩,中国文化的功利性是女性式的,关心人事,超越性也是女性式的,回避竞争;西方文化的功利性是男性式的,喜好竞争,超越性也是男性式的,追问终极。

龙君写了一本有趣的书,有趣就有趣在妙论似乎与谬论并存,既促使我们思考,也引起我们质疑。他以一位思想者的认真关注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心灵问题,又以一位业余研究者的热情和自信建立起了一个体系,试图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按照我的理解,他的中心论点是:大脑管信息,内脏管能量,大脑与内脏的对话产生了心灵,生命能量与宇宙能量的沟通启示了心灵的终极来源。我欣赏这个体系的逻辑的美,但不妨提醒他,似乎自圆其说的理论也许会因一个关键环节的失误而崩塌。当然,崩塌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那些引发理论建构冲动的真知灼见不会一同毁灭,仍将在废墟中闪烁光芒。我这是从最坏处说,没准他的体系足够坚固,能够在思想的国土上长存。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