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杜月笙传 > 化钱手笔全国第一 >

化钱手笔全国第一

少年时期穷得身无分文,尤乏一枝之栖,看见脑满肠肥,珠光宝气的阔人,几几乎就要伸出手去乞讨。杜月笙在濒临死亡边缘旣不曾抢过,也不曾讨过,那是与生俱来的「骨气」和「志气」拦阻了他,他不但不讨不抢,反而瑟瑟发抖,咬紧牙关的立下誓愿,他曾经说:

「将来我有了钱,凡是遇到穷人,都要加以接济。」

本着这样的心愿,杜月笙在大公司成立初期,稍微有了点钱的时候,他便开始「挥金如土」,用钱。

从民国七年起,杜月笙每年夏天必定出资购买大量的施德芝「痧药水」,雷允上「行军散」,亲自或派员运回浦东高桥故乡,比户散发,并且叮咛乡里父老诸姑,兄弟姊妹,在炎炎夏日要注意卫生,严防时疫的传染,以免重演当年疫疠大作的惨况。

冬天呢,他每年购办棉衣,赠发高桥故乡的贫民。

他一次斥资七千银元,重建高桥沙港的观音堂,儿时,那曾经是他坐在檐前晒太阳取暖的地方。他一口气建造了高桥乡间的二十三座石桥。

尝有人说,那些发了不义之财的人,每每赒济贫寒,修桥补路,或者建造寺庵,诵经礼佛,藉以消灭他内心的负疚。但是杜月笙绝对不然,因为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之下,他并没有分辨财香何者为义,何者为不义的能力;同时,但凡知道杜月笙的人都一致公认,他以仁粟义浆,博施四方,纯粹基于内心良知良能的驱使,他以为自已是其所属的社会的产儿,因此,他的收获亦必公诸于社会,道理简单明了,如斯而已。

另一方面,在大公司里他担任对外代表人,所有的对外交涉,一概由他主持,大公司发的是什么财,上海的三尺童子都耳熟能详,于是垂涎者有之,艳羡者有之,嫉妬者有之,觊觎者有之……………一鼎禁脔,芳香四溢,谁不想染指一尝,大快朵颐?怎么样能把这许多人的欲壑填得平,情绪捺得下,那是社会哲学中最艰深奥妙的一门,目挥手送,心照不宣一个错失或疏忽,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坍了。」那楼坍的起因是梁?是柱?是基石?是墙垣?倘若没有日常检查的工夫,必定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其结果是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依旧免不了一着差,全盘垮!

杜月笙不曾受过高深的教育,尤其缺乏企业经营的训练,他怎能做好这一家奇特诡秘,八方瞩目的大公司「公共关系」工作?事实证明杜月笙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并非由于他灵活的头脑,玲珑的手腕,他所凭恃的,唯有一个「诚」字,心智专固,眞挚笃实,于是他乃「持此诚实,以答谴咎。」有司得他贿赂,不以为这钱沾满罪恶,拿得烫手,朋友淘受他接济,决不会想到此一赠与出于同情,发自怜悯。由于授者的心情光明磊落,眞诚自然,乃能使受者无所愧作,泰然自若。

杜月笙将大公司的钞票,飞向四面八方,他却并不一定对人有所求,他何以光明磊落,眞诚自然?因为他仅祇单纯的想着一件事:「有饭大家吃。」

凡是在大公司里拿钱的,在他们圈子里特地尊称为:「吃俸禄。」盖以俸禄者,官员之酬劳也。

賷发俸禄,是杜月笙「挥金如土」大手笔的另一划,「吃俸禄」的人士,上自达官巨宦,下至鸡鸣狗盗,以类项分,其中又包括:一、高高在上的有力人物,二、衙门机关的相关部门,三、新闻界,四、帮会首脑,五、各路朋友,六、可能铤而走险者,七、旧日友好,八、其它。

除了送钱到家,日常的交际酬酢,当然在所难免,凡有这种场合,一定是杜董事长亲自出面。成功后的杜月笙,经常感慨的说:

「人有三碗难吃的面(谐音面):情面、体面和场面。」尽管他曾有大澈大悟的感慨,事实上,终他一生,他始终挣不脱吃这三碗面的苦恼。应酬场合上的杜月笙,一掷万金,当伊呒介事,他必欲出人头地,决不肯做「小儿科」、

「小吊码子」,研究他的心理,多半有点「补偿」的潜意识作用,他出身寒微,乃欲故示阔绰。这跟拿破仑之由于自己身材矮小,遂而雄图大略,企图征服世界的心情,并无二致。

应酬场合,无非是吃喝嫖赌,藉以互通声气,连络感情,吃喝与赌,固弗论矣,以「嫖」而言,当年杜月笙在会乐里长三堂子里的出手,竟然被那些吃开口饭的朋友,编了道情和曲子,当着他面前大唱特唱,藉此讨一笔丰厚的赏赐。

大公司赚头多,吃俸禄的更多,场面大,日常开销更大一年三节结账,三大股东只落得账面上数字的好看,分配盈余,所得无几。黄杜金正在踌躇,诚所谓「好运道来了,城墙都挡不住。」一次大好良机,忽自天外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