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卑鄙的圣人:曹操9 > 第十章 出征汉中压制刘备 >

第十章 出征汉中压制刘备

出征汉中

无论发生何事,策划好的战争还得进行。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不得不压抑下忧郁心情,开始第二次西征,这次的目标是久不顺服的马韩余党、羌氐部落以及“米贼”张鲁。

依旧是曹操亲率中军从邺城出发,在弘农郡与夏侯惇会合,继而出潼关与夏侯渊及雍州诸部会师,然后再大举推进。所不同的是此番用兵所带随员甚多,陈矫为随军长史、刘晔为行军主簿,这是素常就有的差事;可侍中王粲、杜袭也得随军,辛毗、杨修、路粹、司马懿、韦康、应玚、丁仪、董遇等一众掾吏都充了谋士,连孔桂也被带上了,幕府供职的文苑之士几乎抽走一半。最莫名其妙的是,曹操仅命二子曹彰相伴,曹丕、曹植双双留于邺城,而且直至他离城之日也没指明谁负责留守诸事,实际上他把家托给了袁涣、凉茂、钟繇等大臣,俩儿子谁都无权!

按照惯例出征之日臣僚要送行,但这次送得格外远,而且送行的人也比往常多,众公子自不必说,连卞氏、环氏、王氏等几位夫人都乘车来了,更热闹的是还有一些地方官羁留在邺城,也融入送行队伍,加上随主伺候的车夫、仆役,浩浩荡荡好几千人。

也不知曹操在琢磨什么,始终没说句“大家回去吧”之类的客套话,曹丕、曹植正巴望着多讨好父亲,岂敢拍板说不送了?群臣更不敢抱怨,只能硬着头皮跟着。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送了一程又一程,出魏郡、入河内,一直送到黄河沿岸孟津渡,曹操还是一句辞行的话都没有。遥望对岸邙山,大伙心里直嘀咕——西征路都快走一半了,干脆咱都跟着打仗去吧!

关键时刻倒是孔桂起了作用,嬉皮笑脸对曹操道:“主公,渡河可就到河南了,文武群臣还都跟着呢,邺城都没人管了,索性咱迁都洛阳吧!”一席话逗得曹操大笑,这才传命令,一面搭设便桥,一面与众人作别。

其实曹操也知道自己的固执给大家添了麻烦,耽误了许多事,但他偏偏不想叫群臣回去。之所以要他们跟随,并非出于何种考虑,仅仅是留恋这种热闹。他以往的岁月中从没似今天这般热闹,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把全天下人都带在身边,就为了让他那颗日渐孤独的心多感受一些温暖。时至今日他不得不承认,他已经老了,开始犯病了,开始耍小性了,开始怕冷清了……他自己都清楚,可就是把持不住。

曹宇、曹据、曹峻等小弟兄难得离开邺城这么久,与其说送父出征,还不如说游山逛景来的,几日下来都玩疯了,这会儿才想起依依惜别,都来抱着大腿甜言蜜语。曹操也乐得他们如此,搂着几个小儿有说有笑,以往也是不多见的。有人把卞氏夫人的车驱到曹操马前,夫妻隔着帘子说话。

老夫老妻本没多少话嘱咐,可这次卞氏却依依不舍,流着泪幽幽咽咽:“我们女人不该问军国之事,不过战事若顺尽量早回来。玹儿没了,咱们熊儿也不好,当年华佗在世时说他十岁有小恙,这俩月他喘病越发厉害,你千万早去早归,回来晚了只怕……”话说一半卞氏感觉自己多口了,大战在即不该给他添愁烦。但曹操已揣摩到,曹熊可能快不行了,回来晚了恐怕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了。

“我把李珰之给你留下,尽量给熊儿治,若实在不行……”曹操望向远处曹丕、曹植兄弟,“你也别难过,胳膊再长拉不住短命鬼,由着他去,可能还少受点儿罪,死了的倒比活着的叫咱省心。”

不仅魏公一家道别,大臣们也各道珍重。最后曹丕、曹植、曹彪捧上一盏盏践行酒,让随军之士畅饮。这酒一捧,曹操察觉到了异样——曹丕大体上一视同仁,不论亲疏远近挨个递酒;曹植本来豪放不羁,跟谁亲厚就敬谁酒,今天却也中庸起来;唯有曹彪大大咧咧,只给曹真、曹休他们递酒,哥几个旁若无人聊起没完。

眼见此景曹操突然意识到——那晚邢颙密奏以及询问桓阶三人之事泄露了!若不然曹植何以留心这些琐碎之举?他立刻转脸在人群中搜寻,果见杨修扎在角落里低头不语,根本不往曹植面前凑,似是特意疏远避嫌。

曹操陡然生出一阵被欺骗的恼怒,但眼下他得忍着,这话不能挑明。是谁吐露出去的呢?他又把目光扫过桓阶、路粹、杨俊,每个与那晚之事有关的人,看谁都有嫌疑,可又都很自然。而当他眼光与邢颙相接时,但见邢颙满脸阴沉,冲着他微微摇了摇头——很明显,他也察觉到泄密了,身为告密者自然不会那么做,他现在处境尴尬,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你俩过来!”曹操点手唤过校事赵达、卢洪,“有件机密之事要你们查……”

卢、赵二人许多日子没得差事,这会儿恨不得有点儿事,忙跑过去踮起脚尖听着,最后深深一揖:“主公放心,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切记要隐秘,不得叫其他人知道。”曹操再三告诫。

这时就听一阵爽朗的笑声,曹植敬酒正敬到王粲,他俩之间倒没什么私意,纯属文苑之友,不免说笑几句。丁仪却过来凑趣:“以往出征临淄侯必有诗歌送行,今日不免也要吟上几句吧?”

“正该如此。”曹植微笑点头。

“且慢!”王粲狡黠一笑,“歌功颂德之词我都听腻了,公子提前在府里下些工夫,事到临头乔模乔样唱一番,算得什么本事?谁知道有没有人替您背后捉刀?”

曹植知他故意玩笑,也戏谑道:“非是我自夸,有资格为我捉刀的这世上恐没几个,必定得仲宣兄这等造诣之人。难道仲宣兄这常伯之位不要了,想到我府中谋一小吏?”此言逗得大伙无不莞尔。

王粲是聪明人,眼下除了孔桂再没人比他更得宠了,而他的固宠之道就是循东方曼倩之遗风,大献文才、大说大笑,一副无所在意的样子,所作诗赋一概迎合上意,至于曹氏家事更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此刻他渐感这玩笑越开越深,马上陡然一转:“莫道那些没用的,既然您说无人代劳,那我出个题目请公子立刻作来。”

丁仪自要为曹植敲边鼓:“甚好,公子就给他作一首,免得这厮不服!”

曹植道:“我若作得出,仲宣罚酒一盏,作不出我自罚三盏。”

“你道三盏,我也是三盏!”王粲信口而来,“就请只为我与丁仪作首诗,权当友人送别,而且不准有留恋惜别之意。若能脱俗我便认输,若庸庸碌碌,即便作出来我也不认。”

“噫……”众人不免失望,既然不准写惜别之意,无外乎祝前程光明之言;可转念一想,似乎也不简单,这题目忒烂很难写出新意,既要脱俗可就难了。哪知曹植招呼仆从捧酒近前,一边抱起酒瓮倒酒,一边脱口而诵:

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

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

壮或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员阙出浮云,承露槩泰清。

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曹植《赠丁仪王粲诗》)

一首诗作罢,三盏就刚好斟满,众人齐挑大指——这诗作得真别致。说是赠王粲、丁仪的,其实却大赞父亲用兵如神,直到最后两句切入正题,且颇有戏弄之态。“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想要建功立业的你们都憋不住了,巴望着有机会出去;“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这次随军你们可别美坏了,喜忧得当才益身心!

王粲早断定曹植能赢,身为臣子就要哄人家高兴,真难做的题目他也不会出。但他以为曹植将以辞藻取胜,没料到能赋予滑稽之感,不禁咋舌:“心服口服,愿饮三盏。”

曹植却也拿起了酒,朗言道:“小可这首诗,不但祝王、丁二君,也祝父亲与三军之士,愿各位马到成功!”他表面落落大方,其实心里也打鼓——邢颙奏事他已知道,如今解释亦无用,只有竭力展示才华,弥补父亲的恶劣印象。

“谢临淄侯。”群臣纷纷还礼,一饮而尽。

孔桂不明其中奥妙,见曹操毫无表情,往前凑凑,似乎自言自语道:“这么有才有德的儿子,天底下哪找去?好事都让主公赶上了。”哪知曹操却置若罔闻。

曹丕缓缓走了过来,深深一揖:“父亲……”

“你有事启奏?”曹操故作阴冷——如今杨修之事败露,也不知老大清不清楚,这时绝不能给他好脸色,免得助长他气焰。

曹丕垂着头低声道:“孩儿才少德薄,此番不堪随军,筹划亦无裨益。但近来父亲愈加清瘦了,想来成败顺逆乃一时之事,那些宵小之敌也难成气候,莫要因此过度操劳伤了身体……孩儿每每想起父亲一把年纪还要亲赴战场为国驱驰、为我等儿孙谋前程,就……”曹丕说到这儿声音沙哑起来,“现今叡儿渐渐长大,孩儿才知父亲之难,当真不养儿……不知……不知父母之恩……”断断续续几不能言。

虽然曹丕把头压得很低,但曹操依旧看见他眼角挂了一丝泪花,不禁心头一颤——二十多年了,哪个儿子跟我说过这样的话?老大真是懂事了……但他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只是表演,按捺下悸动的心沉沉道:“你这是做什么?快三十岁的人了,怎还哭哭啼啼?”

曹丕赶紧压抑住情绪,轻轻拭去泪珠:“是孩儿的错,出征在即不该如此。”

孔桂察言观色插了一句:“时辰不早了,请主公出发吧。”

“是该上路了,你带大伙回去吧。”曹操嘱咐了曹丕一句,不禁低头看看自己有些麻木的左手,自那晚突觉麻木至今未好,也不知是何征兆?想至此终忍不住动情道,“为父会保重,你也要多多用心,身为长子你可是我曹氏的顶梁柱啊!”

“诺。”曹丕重重应了一声。

“传令三军,即刻出发。”曹操不想旁人看见自己激动的神情,催马离开了人群——他毕竟是个父亲,真心希望儿子们爱他、赞美他、牵挂他,即便知道是表演也心甘情愿上这个当。天下父母哪个又不是这样呢?

将士陆续过了便桥,渐渐远去。送行之人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三三两两各觅知己。曹丕一猛子扎到吴质面前,抱拳拱手,轻轻道:“多谢赐教。”

方才曹丕那番坦露胸臆其实是他的主意。曹植出口成章占尽风头,论这方面曹丕匹敌不了,况且即便斗个半斤八两也没意思。所以吴质趁着热闹偷偷走到曹丕身后,耳语道:“公子与魏王作别,勿论政务、勿赠诗文,但言保重康体之辞,若能流涕陈词以情动之则是最妙。”于是才有了曹丕那番真情流露!

吴质左顾右盼,见无人注意,直言道:“杨修之事虽败,然五官将与三公子也不过重归不相上下之局。今日之事略占上风,还望保此优势一以贯之,方能撼令尊之心。”

“明白明白。”曹丕喜不自胜,“还望季重在邺城多留几日。”

吴质叹道:“不可,在下这便要重归朝歌赴任了。”

“现在就走?”

“不错。”吴质面色凝重,“主公在须小心,主公不在更要小心,不但我要避,其他人也得留神。您注意没有,三公子与杨修似乎已知邢颙奏事,这必是我方泄密。目下能在两府游走的只有司马懿兄弟,十有八九就是司马孚多的嘴!此事可大可小,您得留神处置。”

曹丕的喜色全然不见,眼中流露出恐惧——倘若真是司马懿透露给司马孚,司马孚又告知曹植、杨修,这件事还真麻烦了。赵达一旦查实,父亲必要责难司马兄弟,可与邢颙串通接洽的偏偏也是司马懿,倘若把这些内幕都抖出来就糟了!无论如何得保司马兄弟,可司马懿又随军而去,这个节骨眼上究竟该怎么办?说是要留神处置,可究竟怎么处置呢?

吴质似难启齿,掉转马头轻轻道了句:“钱压奴辈手,黄白之物可以通神!”说罢一抖缰绳驰骋而去……

战前疑云

泄密之事关乎曹丕、曹植利害,两人不免各自揪心,而曹操对此更是关注。渡过孟津一路西行,曹操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不过他当然想不到司马兄弟,怀疑的只是桓阶、杨俊和路粹。他大可向杨修把话挑明,但这已不重要,相对曹植作弊,他更关注的是谁背叛了自己,对于手握重权之人,这才是真正不能容忍的!如此胡思想乱走了半日,将近申时右护军薛悌禀报:“伏波将军所部已过洛阳,少时便可会合。”

“嗯。”曹操心不在焉随口答应,“此地是何处?”

薛悌又仔细问了斥候兵,这才答复:“此乃函谷关以北、弘农与河南交界,前行一里就是弘农怀王陵墓。”

弘农怀王正是当年被董卓废杀的少帝刘辩,因被贬为弘农王,故没有葬于邙山历代帝陵左近。董卓肆虐京畿,富家王公尚要掘坟取宝,自然也不会给刘辩体面的坟墓,不过薄棺一口、土丘一座;后来天子刘协脱离西京魔爪,迁都许县后才提议重修,并给兄长加谥号为“怀”(慈仁短折曰“怀”)。但曹操当时正被袁绍、吕布缠得焦头烂额,哪有心思管前朝废帝?不过应付应付。故而刘辩的坟非但不能与其他王陵相比,即便跟富家坟圈相比也显得寒酸,风水也甚不佳,竟在弘农与河南交界一处的沿河荒地,形同孤坟野冢。

前番关中诸将之乱,曹操出兵乃为戡乱,故取道洛阳直赴潼关;这次西征却大不一样,乃为征讨凉州残兵、汉中张鲁,兼有震慑匈奴之意,所以大军沿河而进,无意中路过此处。曹操满脑子皆是旁务,闻听此言不禁一愣,随即拨马吩咐:“既是弘农王坟茔,孤当亲往祭之……”

话未说完忽听远处有人高声打断:“属下有事禀奏。”

何人此时作仗马之鸣?曹操颇感诧异,举目瞧了半天,才见随员队伍后排挤出一骑,乃是曾为天子侍讲的文士董遇。这人颇识礼仪,来至近前翻身下马,先恭恭敬敬作了一揖,才道:“《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而卒,未成为君。弘农王即阼既浅,又为暴臣所制,降在籓国,不应谒之。”

“言之有理。”曹操暗笑自己糊涂——弘农王本当今天子之兄长,董卓废而立之,今若拜祭岂不是重古而非今?我若连自己捧着的皇帝都非了,我这丞相又谈何名正言顺?

想至此曹操顿觉自己牵挂的杂念太多了,大战在即不该再想无干之事,随即传令:“连日多有劳苦,在此扎营提早安歇,待伏波将军到来明日同行。”

天色尚早,众军士从容下寨,打点战饭;曹操倚在一张胡床上,与陈矫、刘晔等分析战局。不到一个时辰,许都方面的部队就赶来会合了,刘若、王图、严匡等部各自落寨,夏侯惇即刻过营来见曹操。如今夏侯惇也已年近六旬,黑黝黝一张老脸,满头灰发、一副银髯,两鬓白毛蓬松松打着卷,加之瞎了左眼,斜戴着黑眼罩,大模大样往营中一闯,胆小的瞅见他能吓个跟头。而恰恰是这副尊容和无人可及的资历成就了他,虽说早就不亲临战阵了,但不少将官是其亲手提拔。许都内外数不清的人对曹氏心怀怨恨,诸将有时也因故争执,但只要夏侯惇往旁边一站,无论是谁都矮三分!

这可是曹操倚重之人,视为左膀右臂,既是族弟又是亲家,刘晔等人也不敢怠慢,避出大帐让他俩单独谈话。夏侯惇还未落座便问:“孟德何故使妙才督率一方独自领兵?”

曹操笑了:“妙才在凉州大败韩遂、剿灭宋建,不是颇有战功吗?前两天我还得到消息,韩遂听说我给阎行写了信,唯恐其叛乱,欲将女儿许配给他。哪料反倒促其生疑,韩、阎反目内讧,阎行落败已投奔了妙才,听说他俩相见恨晚,相处得还不错呢。”阎行是韩遂帐下最能征惯战之将,他归降曹操,韩遂实力基本瓦解。

夏侯惇毕竟是夏侯渊族兄,不无忧虑:“妙才虽勇却乏韬略,况为人粗疏性情急躁,使之驱驰攻杀则可,统方面之任恐非所能。雍凉胡虏皆无谋之辈,故妙才稍可扬威。孟德未加训教,反彰其功广示三军,只怕更增其骄纵之心,日后若遇狡黠之敌,恐为祸自身啊!”

“这倒无妨,等见了面我多多训诫也就是了。”曹操倒没把这事看得多严重,“而今你我皆耳顺之年,难复往昔之勇,子侄之辈虽有可造之材毕竟资历尚浅。唯妙才、子孝年富力强又有威望,理当多多倚重,今后我还要授以更高之职,这也是为大局考虑嘛。”

提到曹仁,夏侯惇一怔,随即从甲内掏出份奏报:“这是子孝从襄阳发的,本欲送往邺城,传至许都被我截了,顺路给你带来了。”

“哦。”曹操甚是关注,仔细观看:原来孙权愤刘备取蜀,又占荆州四郡不还,遣诸葛瑾为使入蜀索要荆州。刘备虚与委蛇,朗言待再取凉州再还荆州,诸葛瑾多次交涉均遭拒绝,无奈空手而回。孙权闻讯大怒,即派五百士卒潜往公安,将其妹孙夫人接回江东。孙、刘的姻亲关系就此破裂,开始反目成仇了。

夏侯惇道:“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大耳贼与孙权小儿终有这一天。倘两家因此动武,可是咱坐收渔利的好机会。”

曹操却不觉乐观,沉吟道:“孙权明晰利害绝非痴儿,绝不会叫咱有机可乘。大耳贼虽无信义,毕竟乃是同仇,两家共御我等。孙权倘若攻之,我军既定关西必南趋之,则刘备不保。刘备覆灭,则我得蜀地,积威之师顺江汉而下,又结荆襄、青徐之众,那时孙权即便夺四郡又岂能独抗?以孙仲谋之见识绝不会与刘备结死仇,就算真动武也必适可而止,再说大耳贼刁猾得很,见势不妙妥协退让也未可知。”

夏侯惇不禁蹙眉:“以你之见,这不是咱的机会?”

“非但不是机会,还可能是祸事。”曹操把军报一抛,捋髯道,“严冬既至,阳春岂远?孙、刘皆精明之人,既已把这恩怨挑破,化解之期恐也不远,形势逼人啊!以我所见,两家媾和之日,无论孙权得不得荆州必将转而伐我。今西征路远,听闻汉中有四固之险,张鲁又善蛊惑人心,恐非须臾可破,倘淮南之地又起兵戈,我军何能援之?防患于未然,当早作准备。”

“向合肥增兵?”夏侯惇自以为悟到了。

曹操却摇了摇头,信手抽过道空白手札,提起笔来写了道军令。夏侯惇侧目观瞧,见簌簌落落只一行半,且无增兵举措,不免犹豫:“这样草率安排行吗?”

“兵在精,不在多;将贵谋,不贵勇。我素知张辽、李典可用,即便不胜当保无碍。”曹操边说边将手札用皂套封好,又用朱笔在套上批了四个大字“贼至乃发”,抬首冲外嚷道,“仲康!速把护军薛悌给我叫来!”

不多时薛悌就来了,曹操吩咐:“江东孙权不可不防,此有密教一封,我命你收之,带二百轻骑速往合肥,与张辽等共保淮南。”

薛悌本酷吏起家,素以刚毅著称,兖州之叛时曾与程昱共保东阿。他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冷冷道了声“遵令”,接过手札见写着“贼至乃发”四字,问也不问就揣到怀里,又略施一礼,出帐而去。

“这等要紧事你还不细细嘱咐他?”夏侯惇颇感不足,“李典、张辽素来不睦,争争吵吵十几年,要他俩通力合作谈何容易?”

“不睦就一定是坏事?”曹操神神秘秘一笑,“张辽英勇果敢,李典老成持重,乐进坚毅,若能协调好,可抵十万大军。薛孝威乃我信重之人,刚毅不折心思缜密,他自会处理得好。我之用人乃在洞悉心性,焉能有误?”

夏侯惇知他近年颇好吹嘘,默然不语,心下却想——用张辽、薛悌他们固然有理,但委妙才以方面之任就真合适吗?

五斗米道

盛夏的傍晚气候和暖,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辉把西边的天空染得殷红;而在东边,淡淡的一弯月牙早已升起,在缕缕烟云间若隐若现,似乎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日月双悬的天幕下是一片山林,其间有座平缓的小山头,光秃秃的,架着一堆大柴禾,四周围满了各色衣饰的百姓;他们手中都攥着一片竹简,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但所有人皆默不作声,好像在等待一个神圣时刻的到来。

山头的北侧搭着一座帐篷,帐前两个汉子正用木燧取火,两旁还整整齐齐站着十几人。这些人装束与普通百姓不同,个个披头散发,身披漆黑长袍,足蹬朱履。他们双眼紧闭,手中掐诀,口中念念有词:“正一守道,修往延洪,鼎元时兆,秉法钦崇……光大恒启,广运会通,乾坤清泰,万事成功……”

过了片刻火引着了,取火之人用它点了一只炭盆,然后恭恭敬敬退入人群。这时帐中款款走出一位长者。此人年逾六旬,身高七尺,方面大耳,相貌伟岸;头戴赤金冠,身披黑色锦袍,上绣伏羲八卦,肋下悬剑、兜囊,右手擎着一支蘸过松油的火炬。

顷刻间,百姓尽皆跪倒,那些黑衣人也不再作声,大家都以崇敬的目光注视这位长者。但见他引燃火炬,既而脚下步罡、口中念咒,左手掐诀,右手紧握火炬不住晃动……如此过了好一阵,他终于停下脚步,踱至柴山边,仰望苍穹,以高亢的嗓音呼唤着:“苍天在上,神明可鉴,吾等黎庶,诚心祈禳!乞三官九府广开洪恩,消业化愆,保吾汉中之民永无灾祸!”呼罢手臂一挥,将火炬抛入柴堆。

他身后那十几个黑衣人也相继点燃火把,列着队伍,一个个都将火把抛入柴山。他们每抛一次,四周百姓就跟着念一声:“消业化愆,永避灾祸。”十几只火把抛完,柴山已燃起熊熊火焰,那殷红的火光仿佛与晚霞连成一片。

老者点点头,忽然张开双臂向百姓道:“燔(fán)柴祈禳,自首其过,天官化业,必降恩泽。还不解脱尔等罪孽,更待何时?”霎时间人声嘈杂,跪拜的百姓一并而起,都把手中书简抛入火中……

这个仪式叫“燔柴”,源自上古,是祭天的礼仪。然而现在这场祭祀却与周礼源流下来的仪式有所不同,每个参加祭祀的人都准备了一只竹简,写下自己平生的过错,通过焚烧忏悔减轻罪业,乞求上天消灾赐福。之所以会演变成这样是因为祭祀的组织者并非朝廷礼官,而是天师道的祭酒;那位主持仪式的长者便是天师道教主、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县人,开汉功臣张良后裔。他祖父张陵原本是太学生,学识广博人品端方,不但通晓儒家经籍,乃至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河洛图谶无所不精无所不长;只因宦官、外戚当道,张陵不愿为官,至蜀中鹄鸣山(今四川省崇庆县西北)隐居,著道书二十余卷,又以儒、道两家之学注释《道德经》,名曰《老子想尔注》,在蜀中广为流传;此后教授弟子,又为百姓医治疾病,民间誉为“天师”,从之者甚众,逐渐成为宗教,号为“天师道”。因从之学道者需供五斗米,所以又被民间俗称为“五斗米道”,朝廷呼为“米贼”。

张陵去世,其子张衡秉承教义,又有巴郡巫人张修参与推行,在蜀中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宗教势力。张鲁即张衡之子,在父亲死后继续传教。适逢刘焉入蜀,大杀豪强图谋割据,便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张修为别部司马,并派他们掩袭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一战成功,诛杀苏固,断绝褒斜谷道(秦岭山脉中连接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却没有回成都向刘焉复命,反而袭杀张修兼并教众,自己占据了汉中。刘焉一门心思在蜀中当闭门皇帝,张鲁割据阻断褒斜道,正好为他断绝朝贡提供借口,索性听之任之。刘焉死后,刘璋继承蜀地,怨恨张鲁不顺,杀了他留在成都的家眷,两家因而反目。惜乎张鲁势力已成,刘璋屡战不胜;西京朝廷也无力征讨,只得授以张鲁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默认了他的割据。

张鲁名为太守,实际上却废除汉家法令,改用教义统治。初学道者皆名“鬼卒”;受道已深者号为“祭酒”。祭酒各领教民部众,部众多者称为“治头大祭酒”,张鲁依靠他们管理百姓。天师道教义讲求诚信,诸祭酒皆筑义舍,置米肉于其中,行路者量腹而取;凡有病者,自书生平之过,祭祀三官;有犯法者,原谅三次而后用刑,而刑罚也多为修桥补路造福他人。这些教义虽有些异想天开,但朴实公正,颇受乱世中穷苦百姓的拥护,故而张鲁雄踞汉中近三十载,虽没有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倒也民心稳固太平无事。

不过,现在这场以道治民的美梦似乎快到头了,汉中正面临一场空前的危机。曹操来犯是张鲁早就预见到的,为此他一再支援马超、韩遂及羌、氐势力骚扰关陇,把他们当作缓冲。可如今这一道道挡箭牌都被击溃了,关西之地还是不可逆转地落入曹操之手,他只能与强大的敌人面对面抗争了。

可张鲁又有多少本钱呢?实事求是地讲他只有半个汉中郡,虽然郡治南郑县及西部诸城在他统治下,但中部上庸、西城两县实际却被当地豪强申耽、申仪把持,是割据之中的小割据;至于东部地区更是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刘表占据,另设了一个房陵郡,由荆州豪族蒯祺任太守,随着刘表覆灭也变成曹操地盘。与强敌相较,这半个汉中郡不过弹丸之地,虽有秦岭天险为屏障,又能抗拒多久呢?

曹操大军三月初自邺城出发,西进雍州与夏侯渊等部会合。四月兵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老谋深算曹操没有选择褒斜道,而是西出散关(今宝鸡市西南),进入武都郡境内。占据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一带的氐族首领窦茂恃险不服,派兵阻路,被曹军先锋张郃、朱灵击溃;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抵抗,最终失败,窦茂以下部众万人皆被曹军屠杀。

河池的杀戮犹如惊雷震撼了西疆,那些久不顺服的羌、氐势力亲眼目睹了曹操的凶恶,再不敢从中作梗了,纷纷遣使归顺,自此武都全郡皆入曹操之手——而河池与汉中不过咫尺相隔,只要曹军打破祁山东南的阳平关(今陕西宁强县西北),汉中就完啦!

而南面刘璋刚刚投降刘备,各地权力还在交接,尚未稳固;韩遂衰败至极逃往西平,马超已转投刘备,这个时候即便张鲁想临时结盟都无人可寻。强敌不久将至,汉中人心惶惶,莫说寻常百姓,就连最忠实的教众也坐立不安,倘若曹军杀来将会何等下场?该不会与窦茂一样吧?无奈之下张鲁只得一面增兵阳平关,一面召集各部大祭酒在南郑汉山举行燔柴礼,祈求保佑,安定人心。

现在,这场庄严的祭礼结束了。腾腾火焰似乎驱走了人们心中的忧虑,那些忠诚的教众围着火堆手舞足蹈,有的高声歌唱,有的念咒祷告。他们早已习惯天师道的统治,也安于这种统治,深信只要遵守教义诚心祷告,无所不能的神明就会降下福泽庇护他们。但是望着红彤彤的烈火和载歌载舞的教徒,身为教主兼汉中之主的张鲁依旧心绪不宁。祭祀天官能不能解除兵祸,他心里最清楚!

“师尊……”一声呼唤打破了张鲁的沉思,回头观看,不知何时三个黑衣祭酒已悄悄凑到他身后,乃是功曹阎圃、从事李休以及他的三弟张愧:“你们有话要说?”

张愧、李休皆不作声,也不敢与张鲁对视,而是把目光转向阎圃——阎氏乃巴西郡大族,阎圃虽年龄不甚长,却是家族首领,当初随张鲁取汉中有功,被任命为功曹,而且他在教中也拥有祭酒的身份,是张鲁的绝对心腹。

不过今天这位阎功曹也颇有些顾虑,踌躇一阵才道:“请师尊至帐中叙话。”

张鲁久修大道自然也是聪明人,听这话风就揣摩到了八九,欣然点头领三人进帐,还特意嘱咐其他祭酒:“我等行祈禳秘法,任何人不得入内!”

打发走旁人,阎圃、李休亲自放下帐帘,确认拉得严严实实,这才转身屈膝,意欲下跪;哪知张鲁把手一摆:“不必这么战战兢兢,有话直说,你们想劝我投降曹操吧?”

这倒打了阎、李一个措手不及,二人屈膝呆立在那里,好半天不知该说什么。张鲁信步走到帐口,将拉得甚严的帐帘扒开一道缝,向外窥去,见百姓仍在围着柴山祈福,其他祭酒遵照指令也离帐篷甚远;这才转过身叹了口气,苦笑道:“若大家知道他们神圣的教主要献土于人,心里该是何等滋味?”

李休听教主亲口说出“献土于人”,更松了口气,附和道:“太上老君(道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有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师尊心慕圣道兼济苍生,不忍假兵戈之灾于民,此亦大德。”恭维之辞自然要说,不过被逼投降实是迫于无奈,李休实不知此时是该欣喜还是悲恸,只好低下头故作深沉之态。

张鲁却摇头道:“咱们皆修道之人,何必说这种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事已至此顺其自然,不过是保全性命,又何谈什么德不德的?”

阎圃稽首道:“恭喜师尊。清静无为心如止水,不为荣辱所惑,您的境界又深了一层。”李休见他俩如此对答,不禁自惭形秽。

张鲁凝望着阎圃,沉吟道:“当年您对我说的话,如今恐怕是要兑现了。”阎圃无奈点头,不禁也回想起十多年前之事——当时张鲁被朝廷“任命”为镇民中郎将,庞羲几次派兵攻打皆被击退,连上庸的申氏豪强都发誓效忠,一时间声威大震,每天都有难民跋山涉水来归附;恰巧又有人在田里掘出块晶莹剔透的宝玉,众教徒都说是祥瑞吉兆,于是就有人劝他自立为王,开弘道之乐土,连张鲁本人都动了心。阎圃却劝谏道:“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若能上匡天子,则可成齐桓、晋文之霸;事不能成,可效窦融保守一方,终不失富贵。今属官贤能、教徒忠顺,足以供驱驰,何必称王?倘若称制自立,不单为大汉之僭臣,亦天下之仇雠,勿为此祸。”张鲁纳其忠言,这才打消了称王之念。

回想起这些,张鲁后怕地摸了摸胸口:“多亏你进言,我才没重蹈袁术之覆辙,这几年得以进修深悟,也知足了。三弟,你说呢?”其实近几年张鲁潜心修道,又对家传的《老子想尔注》颇加增补,已不大管军政之事;郡中事务其实是由他弟弟张卫、张愧主持,这俩兄弟虽小有才干,与雍凉势力纵横联手,毕竟不是曹操对手。事已至此张愧无言以对,只是点头默认。

“既然如此……”张鲁从肋下兜囊里取出汉宁太守之印,“能者多劳,麻烦阎功曹到武都辛苦一趟。不过此事先不要让教众知道,待我借法事慢慢开导。”

“谨遵法旨。”阎圃伸手接印信,忽然帐帘一挑,从外面急匆匆闯进二人——前面一人黑衣披发,神色凝重,乃张鲁二弟张卫,他要进帐别人自不敢阻拦;而他身后还跟着个全身铠甲的将领,虎目钢髯,人高马大,乃凉州旧将庞德。

张鲁深知二弟与三弟不同,性情刚戾,八成不赞成投降,赶忙用衣袖一遮,将印揣了回去:“二弟不在阳平关戍守,来此作何?”

张卫冷冰冰道:“有事急告兄长。”

“何事?”

“韩遂死了。”张卫咬牙切齿,道出情节——原来韩遂自与阎行反目,兵少难以立足,逃往西平依附故友郭宪。后来夏侯渊发兵讨伐宋建,韩遂欲救有心无力,忧郁成疾,又闻曹操大军将至,惊怒交加抱恨而亡。他死后,部下鞠演、蒋石、田乐、阳逵等人唯恐曹军征剿难以自存,便割下其首级到武都向曹操投降,自此韩遂一派势力彻底终结。

张鲁闻此噩耗初觉惊愕,继而又归平静——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反正大势所趋。沉了沉道:“我已知情,请三弟速归阳平,谨守疆域。”

张卫却道:“小弟兵少,还请兄长发南征所有兵马及凉州旧部齐赴阳平关听用。”

张鲁当然不允:“阳平天险,万兵足矣,曹军必不能入。”

“哼!”张卫瞥向阎圃,“小弟不怕曹军过来,就怕有人出去!”刚才二人接印早被他瞧见了。

张鲁知道瞒不过了,叹道:“太上老君言,‘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等皆潜心修道之人,当以此间教众安危为念,何必非要拼个鱼死网破呢。”

张卫愤愤不平:“既然如此,当年就该回鹄鸣山隐居,何必来此传道,空劳这二十年?”

张鲁淡然道:“你教训的是,愚兄当年确未参透功利。既知今是而昨非,日后咱们归隐山林全心修道就是了。”

“你……”张卫气得口不择言,“还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天师?”此言一出,阎圃大惊失色,忙把帐帘拉紧。

张鲁的脸颊轻轻抽动两下,似是心灵遭到剧烈煎熬,可还是沉住气道:“真也罢假也罢。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太上有训‘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以我等之资,抵御不住曹操的。”

“那也要试试!”张卫攥紧了拳头,“大丈夫纵横于世,岂可不战而降,稽颡他人?”

李休插言:“太上有训……”

“够了,我不听你们这一套!”张卫一指庞德,“即便小弟肯降,你问问他们答不答应?”

庞德虽是一莽夫,倒还知道礼数,抱拳道:“我等凉州旧部穷途末路投奔师尊,原该唯命是从。但我等昔与曹操结怨,恐难见容。况马、韩本有宿怨,今韩遂余众投曹,必进谲辞以陷我等,再要归曹性命难保,存亡之际必须舍命一战!”说罢连退两步,推开守在帐口的阎圃,把帐帘一扯——但见程银、侯选等关中旧将跪于帐外,哀哀请战。

其实这帮人也都是倒霉蛋,当初被杨阜、赵昂赶出陇西,已经没千百把人了,跟着马超投至汉中。刚开始张鲁还挺重用马超,甚至想把女儿许配给他,但教中元老多加阻拦,终于还是泡了汤。马超心有芥蒂,加之刘备又派手下说客李恢拉拢,他便趁着出屯武都的机会,绕道巴中投奔刘备。可他临机而变走得太仓促,身边只带了族弟马岱和庞德之兄庞柔,南郑的小妾儿子尚顾不得,更别说他们这帮人了。

张鲁瞅着这些与自己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实在哭笑不得,又见自己麾下最得力的部将杨昂、杨任也跪在其中:“怎么你们也……”

杨昂叩首道:“阳平峻崖深谷,凭险御之,不啻十万神兵,岂可一朝而弃?恳发大兵驻守,末将调遣布置,必保无虞!”他嗓音高亢底气十足,似乎全不把曹军放在眼里。许多教徒和百姓不明就里,这会儿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李休见状,连忙与他争辩:“弹丸之地能守一时,岂能守一世?昔并州高幹有太行壶关之险,最终还不是被……”

“罢了!”张鲁抬手止住李休,“既然众将执意要战,你们就领兵去吧。不过战乱一起,百姓疾苦,尔等需审时度势,能战则战,不能战当以保全苍生为重。”

“谨遵法旨!”众将齐呼一声,簇拥着张卫、杨昂而去。

待诸将走远,李休实在忍不住问道:“师尊心意已决,岂可又听这帮莽夫之言自取其祸?”

张鲁充耳不闻,只道:“天色不早了,带各部教众回城吧。”说罢当先出帐,领着众祭酒下山而去。

李休还欲追上再问,却被阎圃紧紧拉住:“太上有训‘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何必与匹夫争口舌高下呢?”

“可……”

阎圃捂住他口:“律令急急,不可变更。咱们顺应天道见机而行也就是了。”

“唉!”李休无可奈何,叹息而去。

莫看阎圃表面高深莫测,其实暗自捏把冷汗——方才围了这么多教徒,倘若他们兄弟起了争执,大伙如何思忖?李休还是悟道忒浅,这种事焉能当众问师尊?难道要张鲁当着信徒承认不敌曹操?神明是不可亵渎的,一旦揭开面纱,信仰就将崩塌,教众也会离散!汉中已难保住,但天师道还要传承下去,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张氏三代之心血岂不付之流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啦!

受阻阳平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曹操《秋胡行》,全诗见附录)

苍凉高亢的歌声在山峦中回荡,惊得谷底的一群栖鸟振翅而起。不过它们绕了好几圈都没能飞出这牢笼般的山谷,在东西峭壁间左撞右撞,最后还是无可奈何落在山麓的密林间,发出“喳喳”悲鸣,惊恐地梳理着羽毛。

或许张鲁的抵抗姿态只是迫于无奈,但事实上却给曹操造成了很大麻烦。正如张卫、杨昂所言,阳平关之险果真天下罕见,北边自是绵亘不绝的秦岭;但从武都郡来攻,也只祁山东南一条像样的道,而且这条路盘山过壑越走越窄,逶迤来至阳平关前,几乎钻进了口袋阵,巴山、鸡公山把左右封了个严严实实。

曹军自四月出散关,翻山越岭攻破窦茂,虽一路得胜也吃了不少苦头,再面对这座崇山险关实有些力不从心。尤其令曹操懊恼的是,与夏侯渊会合时雍州旧将姜叙、梁宽等异口同声说阳平关好打,因为南北两山相距甚远,足可令大军布阵。可到了这里亲眼所见才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阳平关位于山坳之间,南北相距不足半里,拒马重重壕沟密布,城上积满滚木雷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根本无从下手,唯一办法就是突破两边山麓三面夹攻。

可张卫、杨昂早预料到曹操的图谋,已调来汉中所有兵马,连同凉州余部在阳平关两侧的山上修了长达十里的防御工事。放眼望去,强弓硬弩鹿角丫杈,满山都是旌旗,没有丝毫破绽。曹军虽然在西面山上扎营,但这样对峙毫无意义,无奈之下曹操只得把张郃、朱灵、徐晃、殷署、路昭等部分做数队,日以继夜轮番进攻。更艰难的是军粮不济,自关中运粮至此需过重重山隘,耗费人力不说,每天仅坠谷损毁的粮车就数不胜数;幸亏氐族各部投诚献了不少牛羊,否则曹军连粮草都接济不上。而相对整个形势,曹操的心态也起了负面作用。固然战事艰难,但比起昔日壶关战高幹、塞外征乌丸的情形还算好。昔日他不惧艰险亲临指挥,如今却不复当年之勇了!

自邺城起兵之日,曹操就被心事纠缠,加之鞍马劳顿水土不服,炎热酷暑一天天加剧,他心绪愈加烦闷。以往他身在军旅,即便有天大难事也不耽误饮食睡眠;现在不同了,或许年逾六旬精力不济,只要一合眼烦心事自然而然充盈脑海,常常一失眠就是半宿,若非夏侯兄弟分劳,孔桂、王粲、杜袭这帮宠信之人时常相伴,他真不知这种日子该怎么打发。

车轮战连打了两天两夜,死伤兵士已逾五千,敌人防御工事却没撼动半分。第三日清晨曹操临崖观阵,却不由自主吟一首《秋胡吟》;诗绝对是好诗,可前阕大叹行军之苦、后阕高歌神仙之事,悲凉之音萦绕山谷,对军心士气的影响未必是好。

不过魏公有诗,大家还得捧。王粲绞尽脑汁琢磨半晌,才赞道:“诗中所云‘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这几句实是神来之笔。主公念及天下苍生、黎民疾苦,终不慕神仙遨游之事,可亲可敬。”嘴上虽这么说,心下却暗暗忐忑——曹孟德自诩不信天命,如今却歌神仙之事,岂不自相矛盾?人老了果真变脾气啊!

曹操却没想那么多,只搪塞了两句,便扭头瞧着孔桂:“还没有皇甫隆的回信?究竟怎么回事?”

孔桂当初不过信口一提哄他宽心,谁知皇甫隆如今还在不在世,即便在世战乱纷纷迁居何处都不知道,杨秋把信往哪儿送?可曹操偏就当真了,三天两头问这事,挤对得孔桂胡说八道:“再等等,昔日周文王为聘吕望亲自牵马,您虽不敢比周文王,比周公总有富余,再耐心等等吧。”说着话偷偷向王粲挤眉弄眼。

王粲早料到其中奥妙,也颇不喜孔桂媚上太过,故意装看不见,硬是不插一言,急得孔桂龇牙咧嘴。曹操厉声训斥:“你这小子就知拣好听的说,信口雌黄全无半分实情。若再敢欺瞒孤,看我不把你剥皮抽筋!”其实也无怪他气大,自那晚之后他左手麻木的毛病一直没好。不过曹操脑子很清楚,这样的隐疾绝不能对任何人说,倘若传扬出去,不但有碍军心,只怕邺城文武各寻出路,二子之争更抑制不住啦!

曹操正斥责孔桂,杜袭忽然手指前方:“主公请看,我军又开始进攻了。”曹军车轮进攻日以继夜,顶多间歇半个时辰又会上阵,这就是人多的好处,十几万军队与两万敌人交战,轮换上阵早晚把张卫累垮。

杀声阵阵旌旗摇摆,一支五千人部队奔阳平关以北的山麓而去。曹操依稀看见一面“赵”字战旗,料想必是赵昂出战了——韦康死后雍州部属对抗马、韩的战斗中赵昂、杨阜立功最大,尤其赵昂,他儿子被马超掳去为人质,他依然不为所动,与妻子王氏一同上阵,在冀城鏖战马超三十余日,终于等来夏侯渊的援军。当然,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只因雍州诸将屠戮马超满门,反之自己家眷也被屠杀。赵昂之子最终遇害,姜叙之母也被马超杀了,尹奉一门家眷死得干干净净,杨阜率同族兄弟八人一齐上阵,结果七个命丧沙场。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与马超既是公敌又有私仇,也恨怂恿马超作乱的张鲁,故而不惜夸大优势,千方百计引曹操到此。曹操深知赵昂必尽全力,抻着脖子拭目以待。

幽深山坳间呐喊声“嗡嗡”震耳,赵昂亲率士兵似疯子般冲上山冈。但敌人居高临下,箭如骤雨飞蝗般倾泻而下,士兵冲上去已耗费不少体力,箭雨袭来只有挨打的份,刚掀开两道拒马就已死伤一片。赵昂倒是英勇,拨打箭支毫无惧意,可惜身边的将士越伤越多,最后跟他冲上去的也就百余人。这点儿兵根本不起作用,敌人列成一排,隔着鹿角用长矛一刺,就把他们逼退了。赵昂似乎还中了一箭,捂着肩膀不情不愿败回山下。队伍都散了,少说折损了三成。

不等赵昂散兵撤净,统帅前军的夏侯渊早差出第二路人马——河北骁将朱盖。还是五千人,依旧攻赵昂打出的缺口。曹营嫡系士气虽不甚旺,阵势却整齐得多,前布盾牌、中架长矛、后有弓弩,稳扎稳打列队而进。可还没到半山腰,就听“轰隆轰隆”连声巨响——磨盘大的石头从上面滚落。这玩意甭管砸得着砸不着,光看它迎面过来就够吓人的,刚才还沉得住气的曹兵立时慌了手脚。有的经过这阵势,知道躲避之法,赶紧找棵大树隐身其后;有的东躲西窜全无章法;还有的掉头就跑,石头没到,自己先一个跟头滚下山坡。兵刃丢得遍地都是,这还怎么打?

朱盖的部队连滚带爬刚下来,又一阵呐喊,路昭统领的第三队又攻上了。可敌人早趁曹兵躲石头的时机搬来鹿角、拒马,把稍有缺口的地方补好,再攻的结果不问可知。

“回营!”曹操实在看不下去了,紧紧握住麻木的左手,由许褚搀扶着上马;回去的路上无论孔桂、王粲说什么都不理不睬,直至中军帐前才道,“把领军向导苏则给我请来。”

苏则,字文师,关中人士,起家为酒泉太守,又历任安定、武都等郡,这几处皆朝廷薄弱之处,但苏则心向朝廷任事恭忠,曹操念他熟悉此间地形又颇有才干,特意调为向导,日后还要委以重用。故而苏则很受礼遇,旁人也自尊敬,王粲笑道:“不劳亲兵,我去走一趟吧。”可一转身,却见路粹牵了匹怪模怪样的牲口走进营来。

王粲甚奇:“这是何物?”

“驴。”

“驴哪有这样的?”

路粹笑道:“这是此间独有的野驴,比中原之驴稍大,其耳短、其尾长,周身黄毛四蹄有力,在此处运辎重胜于牛马。姜叙营中有好几匹,都是驯好了的。我瞧着有趣,拿自己坐骑换来一匹。”

王粲闻听此言两眼放光,顺手从地上薅了把野草,假惺惺举到驴嘴边,又拿鞭子轻捅驴鼻子。三逗两逗,那驴实在恼了,抻着脖子、放开嗓门“嗯啊……嗯啊……”叫了起来,它一叫王粲也跟着叫,那驴叫得更欢了。

杜袭笑道:“不喜琴瑟八音,单单爱听驴叫,王仲宣真是怪人!领下差事一听驴叫就全忘了,还是我去请苏先生吧。”

曹操也不禁皱眉,但这点儿小癖好又挑不出什么毛病,连连摇头进了中军帐;还未来得及坐下,主簿刘晔就急匆匆跟了进来:“曹仁将军自荆州发来急报,孙、刘两家动武了!”

孙权在接回妹妹之后果然开始向荆州下手,他命吕蒙督率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劲旅二万,奇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麾下长沙太守廖立兵少不敌,弃城而走;桂阳本赵云所辖,将在蜀中留兵甚薄,即被吕蒙攻克;唯独零陵太守郝普坚守城池,被江东军围困。关羽留镇荆州,闻此急变立刻提三万人马兵临益阳,孙权却早派鲁肃率军一万屯驻巴丘,孙、刘之间一场大仗似乎在所难免。

曹操览罢却甚焦心:“我军兵过武都,孙权便夺三郡。刘备北惧我夺汉中,一旦开战东西不能兼顾,八成会与孙权言和,失掉的地盘恐也难以夺回。孤头顶酷热亲莅边塞,却让孙权小儿趁机得便宜,实在可恼!”

刘晔道:“孙权已得两郡,刘备不能不救,往返荆州必耗时日,我军若能趁此时机拿下汉中、直逼蜀地,刘备可破。”

“唉……这战报曲折而来,少说已过半月,现在何等情势谁说得准?再者阳平关是这么好打吗?即便此刻拿下汉中,情势一转孙权又该谋我淮南了,三家角力盘根错节,岂能这般容易?”曹操越想越觉心烦,叹息而坐,指指自己左肩;孔桂毫不怠慢,赶紧又捶又揉。

正这时杜袭带苏则来了,后面远远地还跟着杨修,垂头搭脑不敢近前。苏则拱手道:“主公唤属下有何吩咐?”

曹操只顾凝视杨修,半晌才缓过神来:“阳平关已连攻两日,我军死伤甚多不见成效。你可知有没有别的路可绕到敌后直捣南郑?哪怕冒些风险也胜过羁绊于此。”

苏则无奈道:“若有他途在下早说了,确实仅此一道。汉中之地多山,尤其阳平至南郑一路最险,北面群岭自不必说。东面上庸乃是曲折谷地,山林未开,即便从房陵发兵也不易进取。西面就是这阳平关,以鸡公山为依托,艰险四顾,再往南还有米仓山、天荡山、定军山、巴山……”

“好了好了!”曹操连连摆手,现在只要听到“山”字就头疼,“这帮雍凉之将信口雌黄,大言不惭说汉中好取,看来凭他人的揣度,往往不尽如人意。”

刘晔献策:“我军近十万之众,张鲁兄弟毕竟人少,何不起大军南北尽突,激战时久此隘必破。”

“强攻硬取代价甚大,杀敌一千我军倍之,即便拿下此关,伤损过重必伤元气,再攻沔阳、南郑恐也不易。况氐人初降心未安顺,倘迁延日久难免再生事端……难啊……难!”曹操愁眉紧锁。

刘晔颇会察言观色,见此情形忙道:“主公这几日多有劳顿,当保重身体,我与众将商量商量,看他们有何办法。”说着话朝杜袭、苏则使个颜色,示意都出去,叫他独自静静;三人一起作揖欲退。

“慢!”曹操用手一指,“德祖留一下。”

“诺。”杨修咽了口唾沫,低着头怵怵地往前蹭了两步。

曹操愤然注视着他,胸中火气阵阵上涌;孔桂正给他按摩肩膀,也觉气氛不对,不敢插话。帐内一时寂静无声,只听见外面“嗯啊、嗯啊”阵阵驴叫。

隔了片刻,曹操突然一把推开孔桂:“你也出去!”

孔桂摔了个结实,爬起来也不搭话,兔子一般蹿了出去。

大帐中就剩下曹操与杨修二人,杨修再不敢怠慢,立刻撩衣跪倒,重重磕了个头:“臣有罪!”这一声喊出不易,他自知“罪孽深重”,一路上几次想向曹操请罪,实在没有把握;这几日彻夜无眠反复窥测曹操心意,终于下定决心来闯这一关。

“哼!”曹操望着趴在地上的杨修,心头怒火渐渐上涌,真恨不得把他推出辕门立刻问斩——但他还不能这么做,一来要问明他从何得知邢颙密奏之事,更重要的是选谁为嗣尚无定论,人人皆知杨修与曹植亲厚,这时若把杨修杀了,其他臣僚闻风而动,就都要挤上曹丕那条船啦!

“嗯啊……嗯啊……嗯啊……嗯啊……”

帐外的驴叫声一阵接一阵,曹操愤然而起,绕过帅案来至帐口,怒吼道:“再逗它叫唤,我把你俩连这驴一并乱棍打死!”王粲、路粹吓得直吐舌头,赶紧牵着驴一溜烟跑了;连站在帐边的许褚都惊得一哆嗦。

曹操轻轻拉上帐帘,紧紧盯着杨修的后脑勺,压抑半晌才咬牙道:“你可知身犯何罪?”

“擅议军机,交通诸侯。”杨修倒是毫不避讳。

“其罪若何?”

“其罪当死……但死前请准在下说几句真心话。”

“讲!”

“谢主公。”杨修并不起身,就趴在地上道,“属下恳请主公早作决断,立临淄侯为嗣!”

“嗯?”曹操倒吃了一惊,“事到如今你还敢说此等话?”

杨修早揣摩透了,这时越下软蛋越得死,反之壮胆为曹植一呼,不但正大光明,还能博一个忠烈之名,说不定坏事变好事呢。想至此越发稳住心神,口若悬河:“臣不惧受戮,但求我大魏得一贤能之主,主公有一后继良人!临淄侯公忠体国,才思敏捷,德泽士林,宽厚雅量。诗赋风雅不啻古今文魁,畅舒大义,咸蓄盛藻;品行高洁可比三代贤良,才智兼备,倜傥俊逸。倘能为天下推一明主,臣死何足惜?”

曹操冷冰冰道:“岂不闻‘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你如此扶他意欲何为啊?”

杨修一怔,随即道:“臣不敢欺瞒主上,坦诚而言臣确与临淄侯相厚,但臣非幸进之徒,不计荣禄不求官爵,乃是被临淄侯品德才华所感。每与其论天下之事,无不甚有心得,越亲其人越觉心思良善,实乃玉在璞中。臣可杀,然主公若因臣之舞弊迁怒临淄,则臣酿千古之罪也!”

曹操呆呆地跌坐帅位,暗想这杨修不问自身祸福一门心思忠于曹植,倒也算个敢作敢当之人——世间掌权者最在意的便是一个“忠”字,只要不违这个“忠”字,其他过失大可宽宥;杨修这席话正击在软肋上,曹操的口气立时不那么强烈了:“你说你不敢欺瞒我,泄露军机代为作答,还不算欺瞒?”

杨修料到必有这一问,答道:“原不该如此,然临淄侯得主公之余祯,谈吐挥洒直抒胸臆,对上无以媚欺,驭下无以私德,不善矫情伪饰之道,更不会钻营取巧,特意对主公专注之务下工夫。故臣心有不忍,唯恐主公因此见疏,才冒渎为之。”这话假中却有三分实情,相较而言曹植确实不善钻营伪饰。

这番话滴水不漏,曹操却也无言可对,尤其听到“矫情伪饰”四字心头甚是疑惑——莫非老大那日送行真是惺惺作态?

杨修趴在地上虽看不到他脸色,但半晌无言情知他心思活了,便猛然跪起,以膝当步往前爬了爬,又道:“臣虽弘农杨氏一方望族,然动乱以来少有功勋。家父蒙天子不弃,以抱病之身尸位素餐,又与主公有隙,臣本无望仕宦。然主公不计前嫌纳我于麾下,又委以近侍之任,臣当竭力以报洪恩。”

曹操眼珠一转——几乎忘却,杨修乃弘农杨氏之后,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世三公享誉天下,用他为吏本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今若杀之自己脸上也不好看。

杨修也估摸着差不多无碍了,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曹操本是顺毛驴,上了岁数更爱听好话,还得恭维几句:“魏公之明天下尽知,秉日月之光普照四海!臣这等微末伎俩岂能逃主公法眼?实在是自作聪明贻笑大方……”

“好了好了。”曹操的气早消了大半,“我只问你一句,邢颙密奏之事何人告知于你?”

“乃司……”杨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也是事不关己操心甚疏,说出二字猛然想到事关他人生死,再住口已然不及。

“谁?”曹操厉声逼问。

杨修难再遮掩:“乃司马叔达所言。”

“司马孚?!”曹操更觉惊诧,“怎与他相干?”

“司马孚为人耿直屡上谏言,提及此事也是好心,乃为劝谏临淄侯不可一错再错,我正在场从旁听见的。”

“那司马孚又是听谁说的呢?”曹操火往上撞,在他看来邢颙是不会自找麻烦的,反正脱不开桓阶、杨俊、路粹三人。

“这臣就不得而知了。”

“当真不知?”

“臣确实不知。”

曹操直勾勾盯着杨修双眼,见他一脸局促焦急之色,想必所言是实,缓了口气转而道:“你之罪过本不可恕,然忠于吾儿尚可宽悯,念你这一身才学,也看在你父面子上,便饶你这一遭。”

“谢主公!呜呜呜……”杨修泣涕横流,这可是真哭——鬼门关前走一圈,容易吗?

“别在我面前哭哭啼啼。”曹操疲惫地扬扬手,“回去干你差事,不过要细心留神,今日之言决不可告知第三个人。你若与吾儿是文苑之友,似王仲宣、刘公幹之类我不加干预。但俗语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要往好的一面引导吾儿,若再有欺蒙取巧之事,好歹取你性命!”

杨修信誓旦旦千恩万谢,这才告出;退出大帐长出一口气,却又有些得意之感——如今这年头能在曹操刀下游走的舍我其谁?的确,杨修实在太聪明了,但聪明之人往往为聪明所误……

杨修的事问清了,但曹操却并未感到轻松,反而更觉迷惑。杨修提到矫情伪饰,曹丕那日哭泣难道也是虚情假意?他无法确定……杨修说曹植才智兼备,而除去那些舞弊奏对,植儿真有军政之才吗?他也无法肯定……曹操阵阵头疼,他甚至不能肯定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儿子们。都说父子一体、父子同心,但果真如此吗?

路粹的驴牵走了,但山林间满是知了,这些可恶的夏虫仿佛钻进了曹操脑袋,“唧唧”叫个没完,似是要把他头颅涨破,而左手也一阵阵酸麻;他用右臂支持着身体,硬撑着坐在那里。

也不知过了多久,帐外又有人请见。曹操强自挣扎着直起身子:“进来!”

哪知夏侯惇、辛毗、刘晔、杜袭等人一股脑儿挤了进来:“雍州部孔信、王灵二将不听军令强突敌阵,被乱箭射死。梁宽、赵衢等将愤恨,吵嚷着要大举攻山。”

曹操未及开言,曹彰一猛子从外面蹿进来,吼道:“早该如此!孩儿愿讨一队人马,跟他们一块上!”

“住口!”曹操叱道,“小小年纪晓得什么?”

曹彰不服,拍着胸口叫嚷:“公孙起少年从戎,霍去病十九岁封骠骑将军,咱营里二十出头统带千人的还少吗?我都二十六了,怎还小小年……”

话未说完许褚、孔桂赶紧扯住:“二公子哟,求求您!就别跟着添乱了!”不由分说把这愣头青推了出去。

曹操揉着隐隐作痛的脑袋:“元让,你和许褚辛苦一趟,到前军喝止诸将,再有违令者军法处置。”夏侯惇威望最重,许褚人称虎侯,他俩出马谁敢不服?

吩咐完毕时值正午,庖人献上战饭,曹操哪还吃得下?一会儿想邺城之事、一会儿想眼下战局,头痛手麻浑浑噩噩,整整一个下午,又烦又躁坐卧不宁,连孔桂在一旁都懒得理了。

如坐针毡耗到掌灯时分,刘晔、杜袭又来奏事:“军粮不济,请主公传令宰杀牛羊。”

“收兵吧……”曹操实在熬不住了。

杜袭阻道:“不可不可。今虽不济,河东太守杜畿已发五千民夫日夜兼程运送后续粮草,不过道路艰险一时不至,只需再熬两日便不成问题了。”

“并非只是粮草难运,这仗实在没法再打了。”曹操绝望地摇着头,“川蜀之地实在太难攻克,再攻下去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他说的确实在理,但更是心事和病魔在作祟。

昔日官渡之战耗时一年,如今阳平关不过三日怎就不能打了呢?杜袭是直性人,便要与之争辩,刘晔却笑嘻嘻拦住:“我看主公说得有理,不如……不如我去前军看看,倘若我军士气旺盛、将不疲乏,再战又有何妨?倘伤亡甚重怨声载道,咱就……回来再商量!”

“去吧去吧。”曹操随手收拾帅案上的令箭文书,似是想起身就走,“元让与仲康过去半天都没回奏,你顺便催催他们。咱趁夜拔营截山而退,也免得受敌追击……”他已经迫不及待筹划退策了。

二人无奈而出,杜袭焦急万分:“主公这就要退,怎么办呢?”

刘晔直嘬牙花子:“依我说——耗!反正我也请下差事了,出去转悠半宿再回来,能拖过今夜就拖着,拖不住咱再找人来劝呗!”

“只好如此了。”杜袭叹息一声,忽觉身上发冷,“唉!此真反常之地,这两日如此炎热,今夜又凉了。”

刘晔点了十几名小校,随他下山巡营。这一趟本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却不知眼下将有惊喜等着他。不知是不是曹操带疾出征感动了老天爷,就在曹营君臣各自忧心之际,任何人预料不到的意外变故竟出现了……

  1.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道教早期供奉的神明。燔柴祭天、掩埋祭地、沉江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