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四人帮”兴亡 > 保卫科事件 >

保卫科事件

王洪文成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聂元梓,成了那里的风云人物。

几十张、几百张大字报贴出来了,对王洪文进行反击。

王洪文忽然“病了”。6月16日,他把一张病假单塞到了保卫科代科长王有富[6]手里。

外滩。上海最早的公园——黄浦公园。往日,那里是恋人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的地方。如今,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日子里,卿卿我我也被扫荡殆尽。王洪文出现在冷清的黄浦公园里。他的几位共同揭竿而起的“亲密战友”也来了。

自从“造反”以来,王洪文的定海路小屋每天夜里都成为他的“战友”们聚会之处。不再打扑克,不再下象棋,不再划酒拳,不再开“无轨电车”。他们秘密商量着怎样继续“炮轰”厂党委。

小屋坐落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咫尺之近的穷街,四周也住着厂里的工人。在小屋聚会已经引起邻居们的注意。

于是,他们转移到外滩的黄浦公园。王洪文已经理所当然地成为几个“战友”之中的头头。

经过一番计议,王洪文作出两项决定:第一,到中共上海市委和纺织局党委去告状;第二,继续写大字报揭发厂党委。

请了“病假”去告状,毫无结果。王洪文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小屋,把心中的愤懑倾泻在横格本上。

这一回,由王洪文起草,唐文兰在他家小屋抄写,完成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第二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6月18日清早,一张长长的大字报在厂里贴出后,挤满了观看的工人。那醒目的标题:《再揭厂党委修正主义干部路线!》。“领衔作者”又是王洪文!

上海国棉十七厂里的气氛骤然紧张。针锋相对,有人在王洪文的大字报旁边,贴出另一张引人注目的大字报:《向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王洪文猛烈开火!》。

顿时,王洪文成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新闻人物”、“争议人物”,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

矛盾急剧激化,终于发生了“保卫科事件”。

那是6月19日晚9时,厂党委副书记张鹤鸣路过保卫科门前时,发觉里面亮着灯光。最为奇怪的是,保卫科的门不仅里面锁着,而且门外还用一把挂锁反锁着。

“这么晚了,是谁在里面?”张鹤鸣敲门,无人答应。

保卫科是机要部门,敲门不开,显然不正常。张鹤鸣随即喊来了一些人,乒乒乓乓地敲门,依然无人答应。

9时45分,终于把保卫科的一个工作人员找来。那门,便是他反锁的——原以为门外也用锁锁上,不会有人知道屋里有人。可是,从窗口射出的灯光,却“泄漏”了秘密。

保卫科的门打开了。

人们一拥而入,真相大白:王洪文和另两个人正在里面写大字报!

双方紧张地对峙着。

张鹤鸣发话了,批评王洪文:“保卫科是厂里的重要部门。你把门反锁,万一有事,里面的人出不来,外边的人进不去,谁负责?”

王洪文不正面答复张鹤鸣的质问,转移了话题:“我们要写厂党委的大字报,你身为党委副书记,带人闯进来,分明压制民主,压制群众,压制革命行动!”

唇枪舌剑,双方争吵起来。

工人们见王洪文蛮不讲理,把他团团围住。激烈的争论声,惊动了厂部办公大楼。

第二天,“保卫科事件”见诸大字报。批判王洪文的大字报,骤然增多了。

王洪文呢,也用笔反击,贴出一张又一张大字报,指名道姓斥骂张鹤鸣,口口声声称他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那时的上海国棉十七厂党委没有正书记,因此副书记张鹤鸣便是厂里的第一把手。在王洪文看来,要想夺取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大权,张鹤鸣非打倒不可。不过,要打倒张鹤鸣亦非易事:一是张鹤鸣不过四十来岁,没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之类辫子可抓;二是张鹤鸣在工人中享有颇高的威信,一大批工人死保张鹤鸣。

王洪文搅得上海国棉十七厂一片混乱,使这家九千人的大厂,成为上海纺织系统最乱的一家工厂。

为了使上海国棉十七厂能够维持正常的生产,1966年6月20日,上海纺织工业局党委决定,派出工作队进驻上海国棉十七厂。

就在局工作队到达的翌日,王洪文以大字报表示“迎接”。那大字报的标题便是:《再揭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张鹤鸣》。

6月30日,王洪文又在厂党委扩大会议上作长篇发言,“揭发”、“批判”张鹤鸣。

在这最初的“造反”岁月里,王洪文显示了他的蛊惑力、煽动力和组织能力。他的定海路小屋,人来人往,像个茶馆一样热闹非凡。

他从孤立之中挣脱出来。他的周围,有了一批支持者。他成了这群支持者的核心。

“我们的目标,是打倒修正主义的厂党委!”王洪文一再向他的伙伴们强调这一点。

从7月7日起,上海国棉十七厂的“造反”大字报迅速增加。

据当年的该厂“大字报组”的统计:从7月7日至7月19日,全厂贴出批判厂党委的大字报达7525张!

上海国棉十七厂是上海纺织系统第一个亮出造反旗号的工厂。眼下,厂里造反声势如此浩大,在上海数千家工厂之中,也“名列前茅”了。

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动向,引起了中共上海市委的注意。